用编程思想的发展来比喻DWBI的发展
DWBI和其他企业级管理软件系统一样,是基于管理思想的软件系统,往往不是一个软件产品能搞定,需要系统架构和软件整合。从纯技术角度来看,使用软件产品建立基本的架构并不难,正如一些人说的,没太多技术含量。但实际上是有“技术含量”的,而且还是很有含量,那就是分析型管理思想(与ERP等OLTP系统管理思想略有不同)+技术+业务理解。编程语言发展至今,特别是面向业务应用的编程语言,有着很多明显的趋势,那就是更快更稳产出应用,用更多可复用组件降低开发和维护量,更方便的程序管理、版本管理工具,方便软件在企业里的更多技术和知识沉淀。
DWBI亦是如此,众多人嚷着业务驱动,就是为了更快产出BI应用,而众多人要数据驱动,就是为了开发“可复用组件”这样的稳健数据基础架构EDW。大量企业改用工具开发ETL,就是为了更方便的元数据/版本管理,以便未来以最小代价去维护以及系统升级。从此处可以看出,业务驱动和数据驱动并不矛盾,只是两者出发点不同。
以EDW和多维模型的数据集市为比喻代表,我可以认为EDW就是我们编程里的语言代码,我们从EDW里看出数据的本质以及基础的业务思想来,而DM更像编译后的软件,最终用户可以直接使用DM的数据(或者叫信息)来从他们的角度和分析指标定义来做分析、查询等,当然普通用户是不能看原始数据的,因为“编译”过的,除非让高级用户看到“原代码”---EDW甚至ODS里的原始数据。为什么可以这样比喻呢?做过DW的人都知道,多维模型汇总后的数据,几乎不能再反转推出原始数据的,所以这和被“编译”过类似,当然程序开发还可以反编译,这个几乎不能。这也容易解释一味地建设DM,而忽略EDW的建设,容易出现的后期开发维护量大,不方便整体性的管理这样的问题了。
多维模型里的维、度量如果是企业级的,那么可以当成另外一种DW,承担着各个DM的信息复用,如果DM有好些个,这样的架构还是很经济实惠的,但需要有高度的模型管理和业务概括能力,于是“企业级”的家伙就成为整个系统可重复使用的组件,他们面向的对象,正是需要快速产出BI的DM。
所以业务驱动也好,数据驱动也好,只要你能看出他们的本质,这些概念和理论都不是问题,就看怎么把这些管理思想和实际项目结合起来,做成更适合你的解决方案。 什么时候才有第四代软件开发工具?简单的智能软件方案:mrgreen: 原帖由 innovate511 于 2008-10-10 23:59 发表 http://bbs3.chinaunix.net/images/common/back.gif
DWBI亦是如此,众多人嚷着业务驱动,就是为了更快产出BI应用,而众多人要数据驱动,就是为了开发“可复用组件”这样的稳健数据基础架构EDW。大量企业改用工具开发ETL,就是为了更方便的元数据/版本管理,以便未来以最小代价去维护以及系统升级。从此处可以看出,业务驱动和数据驱动并不矛盾,只是两者出发点不同。:wink:...
学习! 原帖由 蓝色虫 于 2008-10-12 09:36 发表 http://bbs3.chinaunix.net/images/common/back.gif
什么时候才有第四代软件开发工具?简单的智能软件方案:mrgreen:
老大!您也是邯郸的?
貌似 MS拟2010年推新版SQL 强化商业智能功能
http://news.csdn.net/n/20081007/119683.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