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客 发表于 2009-08-21 13:58

评论:如果不能打败它,那就加入它

  “如果不能打败它,那就加入它”,这句话用来诠释FC和以太网的战争再合适不过了,他们这场没有硝烟战争以FCoE的诞生暂告一段落。

  2007年四月,FCoE技术标准提交至ANSI标准委员会。2009年8月,NetApp宣布其存储设备可以支持FCoE。两年多的时间,FCoE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而出,从实验室走向量产。通过将FC协议封装再通过以太网传输,算是FC和以太网两种技术各取所长的一种折中方案。

  事实上不仅仅是NetApp,很多厂商都在FCoE领域耕耘着。EMC七月初证实了其正在开发热插拔Ultraflex FCoE模块的传闻。EMC VMware技术联盟副总裁Chad Sakac透露:"我们现在正在开发一个ultraflex IO FCoE模块,其是热插拔的。"(EMC研发FCoE 进军网络领域的探路石?)。博通公司对Emulex提出收购正是由于看中了FCoE,博通认为"融合以太网和光纤通道"是合并的一个理由(博通提高对Emulex出价 意在FCoE)。万兆以太网的价格下降以及新标准的光纤通道以太网(FCoE)可能很快使数据中心的网络融合成为现实()。IBM也通过一系列的外包合作伙伴扩充, 包括与Brocade, Cisco和Juniper 建立合作关系,IBM加强了其光纤通道、FCoE和以太网络组合(IBM扩展与博科、思科及Juniper合作关系)。除了看中iSCSI的惠普,几乎所有厂商都对FCoE报以极大的热情(HP青睐iSCSI 认为FCoE将边缘化)。

  有很多评论在讲FCoE的优势,最经常提到的就是减少服务器和交换机端口数、减少线缆和电力消耗。而我个人认为,FCoE还能够通过以太网实现高效的远距离数据传输。数据不再需要备到磁带、然后千山万水的运到异地保存。这样就可以避免磁带在物理搬运过程中丢失的情况----这种事也并不是没发生过。

  花旗银行和纽约银行曾报告在运输过程中丢失磁带设备;一家公司承包了犹他大学医学院的磁带运输,而该公司的快递员却没有用公司带有保险箱的运输车运输,驾驶自己的私人汽车运输磁带导致这些磁带在运输过程被盗了。

  而有了FCoE,数据可以更方便的在无孔不入的以太网上传输。同时再结合重复数据删除,数据的远程传输会更有效率。此外,随着CEE增强型以太网的出现,以太网的速度和可靠性得到提升,再加上FCoE的发展,可能会间接促进远程容灾中心的建设。

  不过现在有多少用户愿意打破现有的FC SAN迁移到FCoE架构呢?这其中要面临多少未知风险?改造的过程是否会影响到现有应用?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架构转变对IT管理的影响:过去存储管理员专注于FC SAN,而网络团队则专注于IP,部署FCoE以后,他们的工作内容也相应会发生改变。

  我认为,已经部署了8Gb光纤存储的用户目前是不大可能转向FCoE的。我想不出充足的理由为什么要让8Gb光纤通道跑在10G以太网上。待以太网速度进一步提升,40Gb以太网采纳更普及,为FCoE的发展打好了基础,FCoE会走的更顺。至于管理团队,既然数据中心融合了,我相信管理团队会随之融合,存储和网络管理小组将合并成一个。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FCoE乃至数据中心的网络化与融合,再次验证了这句古话,就像云计算一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评论:如果不能打败它,那就加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