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

标题: 每日成语典故 [打印本页]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11
标题: 每日成语典故
。。


成语是熟语的一种,习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有些可从字面理解,如:“万紫千红”、“乘风破浪”。有些要知道来源才能懂,如:“青出于蓝”出于《荀子??劝学》,“守株待兔”出于《韩非子??五蠢》。
  典故??????典制和掌故,《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专》:“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宋史??宋敏求专》:“熟于朝廷典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成语 是汉语中人们熟识并广泛使用很久的词组或短句,一般为四字。

成语属于熟句中的一种:与一般的词组或短句不同,成语的词组里的词不能随便抽换,否则就只是普通词组。按照比较严格的界定,现在大约有五千条左右的成语,但也有收录两万条的成语词典。一些成语可以从字面判断语义,比如“急中生智”、“插翅难飞”等;也有些必须了解来源、出处才能明白,比如“刻舟求剑”、“叶公好龙”等。


从今天开始,我们介绍一些成语的典故与出处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17
防微杜渐

..
解释: 在不良事物刚露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其发展。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

  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上书皇帝,指出窦家权势对于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感觉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窦宪的官,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因此而自杀。

  丁鸿在给和帝的上书中,说皇帝如果亲手整顿政治,应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19
暗渡陈仓

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
??????《史记 / 高祖本纪》

注释 ⑴汉王:即刘邦,秦末起义军领袖之一,被封为“汉王”。之:到……去。国:指刘邦的封地,在今陕西南部和四川。⑵杜南、蚀中:古地名,在今陕西西部。⑶辄:立即。栈道:在悬崖绝壁上凿孔支架木桩,铺上木板而成的窄路。⑷韩信: 刘邦的大将。⑸故道:古地名,在今陕西凤翔县西北。⑹章邯:秦降将,被封为雍王,封地在今陕西关中西部。⑺陈仓:古地名,在今陕西宝鸡市。

译文 :
刘邦受封后要到封地去,项羽只许三万名士卒随从,但楚军以及其它各诸侯军中由于仰慕刘邦而自愿前往的人却有好几万人。汉军从杜南进入蚀中川道,过去后立即烧毁了栈道,用以防备其它诸侯发兵偷袭自己,同时,也向项羽表明汉军没有返回关中的想法…… 这年八月,刘邦听从韩信的计策,一面派了一些士卒假装修复栈道麻痹敌人,一面领兵从故道返回关中,袭击雍王章邯。章邯匆忙赶到陈仓迎战汉军,结果兵败而逃。

阅读提示
章邯败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错误地估计了敌情,认为汉军要等修好了栈道才能发兵。后人因而常把韩信的这一计谋称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并进而把瞒着人偷偷摸摸地活动而达到目的的行为叫做“暗渡陈仓”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20
背水一战

。。


背水一战

       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赵王歇和赵国统帅陈余,率领20万兵马,集结在井径口(即现在河北省井陉山上的井陉关),准备迎战。

  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  “韩信这次领兵前来,一路上打了许多胜仗。他乘胜而来,其势不可挡。但是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必定粮草不足,士兵不饱,战马也缺乏草料。我们井陉地方的山路很窄,车马很难通过。因此,我倒有个主意,可派三万兵从小路截断他的粮车。你再把沟挖得深些,墙垒得高高的,固守营寨,不与他们交战。这样一来,他们前不得战,后不得退,用不了十天,我们就可捉住韩信。”

  李左虽然说得条条在理,可陈余是个书呆子,不听从他的意见,反而说:“我读过不少兵法。兵法上说,兵力比敌人大十倍,就可以包围敌人;兵力比敌人大一倍,就可以和敌人对阵。现在汉军号称几万人,其实不过几千人,况且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我们的兵力超过汉军许多倍,难道还不能把他们消灭掉吗?如果今天避而不战,别人会讥笑我胆小。”

  就这样,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正确意见。

  韩信探知陈余不用李左车的计策,十分高兴。于是他就把兵马驻扎在离井陉口30里的地方。待到后半夜,韩信又派出2000名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准备袭击赵营。然后,韩信再派10000人马作先头部队,沿着河岸摆开阵势。

  陈余探知韩信兵马沿河布阵,哈哈大笑说: “韩信空有虚名!背水作战,不留后路,这是自己找死!”

  天亮了。韩信带领后队兵马,打出帅旗,大张旗鼓地向井陉口杀来,赵军立即迎战。交战后,汉军假装败退,抛掉旗鼓,向河岸阵地退去。陈余不知是计,指挥赵军拼命追击。

  这时,韩信埋伏的2000轻骑兵,见赵军倾出击,立即杀入赵营,拔掉了赵军旗子,换上了汉军的旗子。

  赵军追得汉军退到了背靠汉水的阵地上。汉军后退无路,于是他们返转过身,一个个背水拼命死战。赵军久战不能获胜,士气开始低落。后来,当他们忽然又发现背后自已的营垒上都插上了汉军的红旗,军心顿时大乱,纷纷四外溃逃。  于是,汉军乘机前后夹攻,大破赵军。他们杀了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胜利之后,有军士问韩信:  “兵书上说,布列阵地要右后靠山,左前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为阵,意然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呢?”

  韩信说:“这也出自兵法。兵法上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这是因为,置之死地,兵士们为保存自己生命便会拼死作战;如果留下生路,一和敌人交手,稍有不利,有的就可能逃跑。”这场战役后,人们都称赞韩信很有谋略。



。。。。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21
百闻不如一见

。。

百闻不如一见

汉朝的时候,西边湟水一带,聚居着羌族人,称为西羌。自从汉武帝打败匈奴以后,西羌比较安定。汉宣帝时,朝廷派了官员渠安国去西羌视察。那里的一些部落请求朝廷放宽禁令,但问题没有解决,渠安国就回来了。

过了不久,西羌的一些部落联合起来渡过湟水,并派人与匈奴联系。渠安国带了一批人马再去西羌,结果被西羌打得大败。

再派谁去呢?宣帝派人向老将军赵充国请教。赵充国说:"我去最合适了。"宣帝又派人问赵充国:"皇上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他们的实力如何,该派去多少人马?"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对方军事上的情况如何,在后方很难准确地估计,还是让我上前方了解了解再来制定策略吧!"赵充国到了西羌,先认真了解情况,又采取了分化瓦解的办法,团结了大多数西羌人,终于使西羌安定下来。

赵充国说的"百闻不如一见"后来就成了谚语。它的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也不如亲自去看一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凡事要调查研究才能下结论。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21
按图索骥 

。。

按图索骥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

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不停,走近一看,原来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拉着车艰难地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里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场,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绝技不至于失传,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22
一木难支

..

     南北朝(刘)宋顺帝的时候,萧道成把持政权,杀害忠良,横行恣肆,大有篡夺王室的企图,当时大臣袁粲和刘东两人,秘密商量要杀死萧道成,但事机不密,被萧道成同党褚渊知道了,把秘密告诉萧道成,萧道成十分恼怒,立刻派部将戴僧静率领了很多人马去攻打袁粲,把城池团团围住了。这时,袁药对他的儿子袁最说:“我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大厦的崩塌,但为了名誉义节,不得不死守下去。”

    后来,戴僧静率领部下越墙冲进城里去,在敌人的刀枪下,袁最勇敢地用身体去掩护他的父亲,这时,袁粲对他的儿子袁最说:“我是个忠臣,你是个孝子,我们死而无愧。”

    结果他们父子俩都为正义而牺牲了。

    后人便把袁粲当时所说“我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大厦的崩塌”这句话,引伸成为“一木难支”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到了艰难危急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力量所能挽救的。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22
八仙过海

。。


"八仙过海",道教掌故之一。

" 八 仙 " 一 般 是 指 铁 拐 李 、 汉 锺 离 、 蓝 采 和 、 张 果 老 、 何 仙 姑 、 吕 洞 宾 、 韩 湘 子 、 曹 国 舅 , 这 八 位 神 仙 人 物 。 在 传 说 中 , 八 仙 各 有 不 同 的 法 器 , 铁 拐 李 有 铁 杖 , 汉 锺 离 有 鼓 , 张 果 老 有 纸 叠 驴 , 吕 洞 宾 有 长 剑 及 箫 管 , 何 仙 姑 有 竹 罩 、 韩 湘 子 有 花 篮 、 曹 国 舅 有 玉 版 , 蓝 采 和 有 大 拍 板 。 他 们 随 身 所 携 带 的 法 器 各 有 妙 用 。


在 中 国 历 史 上 , 有 关 八 仙 的 文 学 艺 术 作 品 可 谓 比 比 皆 是 , 甚 至 在 旧 时 新 娘 出 嫁 所 乘 的 轿 子 上 以 及 印 糕 上 , 都 可 以 看 到 形 态 各 异 、 栩 栩 如 生 的 八 仙 造 型 。 明 代 出 现 的 青 花 瓷 瓶 上 有 以 西 王 母 为 中 心 的 图 案 , 其 中 也 有 八 仙 祝 寿 的 场 面 。 在 民 间 , 有 一 种 颇 为 人 们 所 喜 爱 的 方 桌 叫 " 八 仙 桌 " 。 凡 此 种 种 , 说 明 八 仙 在 人 们 心 目 中 具 有 深 刻 影 响 。


八 仙 过 海 是 精 彩 的 八 仙 故 事 之 一 。 其 生 动 的 记 述 见 于 明 吴 元 泰 之 《 东 游 记 》 。 该 书 写 八 位 神 仙 人 物 好 打 抱 不 平 , 惩 恶 扬 善 。 有 一 天 , 他 们 一 起 到 了 东 海 , 只 见 潮 头 汹 涌 , 巨 浪 惊 人 。 吕 洞 宾 建 议 各 以 一 物 投 于 水 面 , 以 显 " 神 通 " 而 过 。 其 他 诸 位 仙 人 都 响 应 吕 洞 宾 的 建 议 , 将 随 身 法 宝 投 于 水 面 , 然 后 立 于 法 宝 之 上 , 乘 风 逐 浪 而 渡 。 後 来 , 人 们 把 这 个 掌 故 用 来 比 喻 那 些 依 靠 自 己 的 特 别 能 力 而 创 造 奇 迹 的 事。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23
家徒四壁

(大东MM提供)

是卓文君嫁给司马相如后,回到他家才发现他家穷得除了四面墙,什么都没有,所以叫家徒四壁
与这个故事相关的,还有当庐卖酒。。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24
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24
涸辙之鲋

(老坛Apple提供)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

贷————借贷。
诺————答应的声音。好、可以的意思。
哉————文言语助词。呢、吗的意思。
激————引导。
邑金———封地上所得到的财产收入。
肆————卖东西的铺子、商店。

评点

  作者用十分简练的文笔,描绘出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揭示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25
司空见惯

  唐代诗人刘禹锡,因为性格放荡不羁,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诗名,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女在席上作陪。席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作诗一首:“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当于清代的尚书。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语,但有很多人仍会把它用错,因为寻常的事情,如果是发生得很自然,便不可以引用这句成语。如早晨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出来,到黄昏的时候,太阳便在西方没落,这样便不能说“司空见惯”。有些事情发生得很偶然,但又是常常可能发生或见到的,这时用这个成语就比较恰当。比方大都市街道上的车辆,平常都是很安全地来往着,但很多时候又会发生意外,不是辗伤了人,便是撞了车,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多了,则用“司空见惯”四个字就恰当了。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26
三生有幸

  唐朝有一个和尚,号国泽,对佛学有高深的造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一天,二人一同去旅行,路过一处地方,看见一个妇人在河边汲水,那位妇人的肚子很大,已经怀孕了。圆泽指着妇人对李源善说:"这个妇人怀孕已经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儿子,可是我一直避着,现在看见她,没有办法再避了。三天之后,这位妇人已经生产,到那个时候请你到她家去看看,如果婴孩对你笑一笑,就是我了。就拿这一笑作为凭证吧!再等到第十三年那一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时我们再相会罢。"他们分别后,就在这一天夜裹圆潭果然死了,同时那个孕妇也生了一个男孩子。第三天,李源善照看圆泽的话,到那位妇人家里去探看,婴儿果然对地笑了一笑。等到第十三年后的中秋月夜,李源善如期到达天竺寺去寻访;刚到寺门口,就看到一个牧童在牛背上坐看唱歌,道:"三生石上旧情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现在一般人凡是比喻有特别的缘份。或朋友闲在一种偶然的机会里或特殊的环境中相识,成为知己,又能够帮助自己的,就以"三生有幸"来称誉。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26
冯唐易老
“冯唐易老”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冯唐列传》。  汉文帝时,冯唐是一位大臣,他当初以孝悌而闻名,拜为中郎署。由于他为人正直无私,敢于进谏,不徇私情,所以时时处处遭到排挤,直到头发花白,年事已高,也没有得到升迁,还只是个郎官。  后来,北方的匈奴族又来入侵汉朝,汉文帝下令到各地征招平匈奴的将军。这一天,汉文帝经过郎署时,遇上了冯唐,于是两人就将帅之事交谈起来,没想到,汉文帝非常赏识冯唐的才能。冯唐趁此机会向汉文帝申斥了云中太守魏尚被削职的冤案,并恳求汉文帝把魏尚官复原职,而且让魏尚率兵攻打匈奴。魏尚不负众望,击退了匈奴,冯唐也因为荐贤而升为车都尉。汉景帝即位后,由于冯唐性格耿直,不久又被罢官。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即位,匈奴又来侵犯边,汉武帝又广征贤良,有人推举冯唐,可是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也不能出来任职。  后来,人们就用冯唐易老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里就有这个典故:“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老坛  梦云轩)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27
草木皆兵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28
才 高 八 斗


出处
南朝??宋??无名氏《释常谈??斗之才》
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斗,我得一斗,天下兵分一斗。”

释义
比喻极有才华。

故事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划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28
安步当车

 

  战国时,齐国有一个叫颜黜的人。齐宣王在召他进宫的时候。颜黜走到殿前的阶梯时,见宣王正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往前走了。宣王见了很奇怪,就说:“颜黜,过来吧!”颜黜听到后,不仅一动未动反而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他的大臣对颜黜嚷到:“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怎么可以让大王过去呢?”颜黜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齐宣王很生气的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黜马上接着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黜神色自若地说:“当然有,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曾下过这样两道命令:‘谁敢在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格杀勿论! 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为万户侯。'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有肉吃,有车乘,衣着华丽。”

  颜黜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颜黜说完,就告辞而去。

  上面的故事源自《战国策??齐策四》,曰:“黜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29
李广难封
释义:
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因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30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30
炙手可热

【释义】: “炙”(zhì),烤。手一靠近就觉得热得烫人。比喻气焰盛,权威大。亦作炙手而热。

【出处】: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故事】: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唐玄宗后来任用李林甫为丞相,政治开始腐败。公元745年,他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杨贵妃有个堂兄叫杨刽。由于杨贵妃得宠,杨刽也平步青云,做了御史,唐玄宗还赐名“国忠”。不久,李林甫死了,唐玄宗便任命杨国忠做丞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杨国忠处理。一时之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他们结党营私,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以致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可当时,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

   公元753年3月3日,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诗人社甫对杨家兄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著名的《丽人行》一诗,大胆揭露和深刻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便是诗中的二句。这二句诗的意思是:杨家权重位高,势焰的人,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你千万不要走近前去,以免惹得丞相发怒生气。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31
不管三七二十一

很久以前,有个叫李元的财主,雇卫个五大三粗的小伙子当长工,起初,他每天管小伙子三顿干饭,免得借屙尿的机会偷懒。不久,财主就后悔起来,心想小伙子一顿能吃三碗干饭,一天下来就得吃九碗。吝啬的财主觉得长工饭量太大,就对老婆说:“这小伙子干活卖力气,一个能顶两个,只是太能吃了!从明天开始,每天管他三顿稀饭吧!”但小伙子即使每顿吃七碗稀饭,干起活来还是有气无力。眼看田中杂草丛生,再不抓紧除草,粮食就要减产,李元十分恼火,他生气地问长工:“你一天我三七二十一碗饭,怎么干活不佝个男子汉?”
   小伙子闭关没听见敲着碗边说:“干干干,一天九碗,汁毛都有劲,喷嚏响过山!稀稀稀,三七二十一,尿像竹竿雨,手脚软如泥。我着急没力气,你着急,为的什?”
   李元听了当着长工的面对老婆说:“算了,算了,从今天起,管他三三九碗干饭,不管他三七二十一。”
   这件事就这样慢慢传开了。时间的推移,“不管三七二十一”这句俗语的意思也发生了变化,用来指不分是非的言行。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32
倒履相迎


  " 倒履相迎 ”说的是东汉时期的大学问家蔡邕,他是蔡文姬的父亲,文史、辞赋、音乐、天文无不精通,官任皇室右中郎将。人称“人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座”。但他从不摆架子,从不傲慢,很善于和人交往,好朋友很多。有一次,他的好友王粲来拜访,正逢蔡邕睡午觉。家人告诉他王粲来到门外,蔡邕听到后,迅速起身跳下床,急急忙忙踏上鞋子就往门外跑,由于太慌忙,把右脚的鞋子踏到了左脚上,把左脚的鞋子踏到了右脚上,而且两只鞋都倒踏着。当王粲看到蔡先生是这么个模样,便抿着嘴笑起来。 倒履相迎 这个典故就是这么来的,说明对待朋友的热情和一片诚意。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33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出自《孟子.尽心下》

殷商末年,周武王继位后四年,得知商纣王的商军主力远征东夷,朝歌空虚,即率兵伐商。周武王率本部及八个方国部落军队,进至牧野。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商纣王惊闻周军来袭,仓促调动少量的防卫兵士和战俘,开赴牧野迎战。商军的兵力和周军相比悬殊很大,但忠于纣王的将士们都决心击退来犯之敌,展开了一场异常激烈的殊死搏斗。

后来,《尚书.武成》一篇上说:“受(纣王)率其旅如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没有人愿意和我为敌),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向后边的自己人攻击),血流漂杵。”

战国时期的孟子,一次,他阅读了《尚书.武成》一篇,颇有感慨。他说:“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己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以血之流杵也?”孟子认为,像周武王这样讲仁道的人,讨伐商纣王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成河呢?孟子不相信《尚书》中的这个记载,才说了这段话。意思是提醒人们,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

现比喻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33
乘风破浪
解释: 顺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què),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34
沆瀣一气

源于宋代钱易的《南部新书??戊集》。唐代有一个叫崔沆的人,十年苦读终于一朝及第,考中进士后在京城做官,有一年,皇帝派他担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他办事认真,一丝不苟,考试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等放出金榜时,其中有个名叫崔瀣的老生被录取了。旁观者看了后都忍不住大笑起来,因为主考官叫崔沆,而中榜者叫崔瀣,如果把他们的名字连在一起就是“崔沆瀣”,而“沆瀣”正好是夜间放屁的一种别称。本来两人的名字连在一起完全是一种巧合,没有可笑之处,但是由于二人一个是主考官,另一个是考生,所以人们就讥笑他们是“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这里的“座主”即主考官之意。后来,人们引用“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35
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牛不相及”常用来比喻毫不相干的事情。出自于《左传.僖公四年》。
   春秋初期,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是声威大震,中原的诸侯没有不屈从他的。但南方楚国的国力也在不断增强,楚王不但不服齐桓公,还要与他抗衡。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等八国军队攻打蔡国,蔡侯只好连夜逃往楚国,请求楚国出兵援助。齐桓公看到蔡侯逃往楚国,于是率领率领军队长驱直入向楚国进发。楚成王接到密报,一面调集兵将准备同齐国作战,一面派屈完到齐国军营进行谈判。屈完是一位能言善辩的大臣,他对楚国非常忠诚。为了楚国的安危,他只身前往齐国的军营去见齐国的管仲,责问他:“你们齐国住在北方,我们楚国住在南方,齐楚两国相隔这么遥远,即使马牛走失不会跑到对方的国境内。尤其没有料想到你们的兵马,竟然践踏我们的国土。”屈完铿锵有力的言辞,把管仲问得理屈辞穷,无言以对。齐桓公见楚国没有屈服的意思,于是就把大军开进楚国的领地内,楚成王又派屈完前去谈判,齐桓公得知楚国早已有所准备,如果用武力讨伐楚国,势必会落个两败俱伤,只好同楚国讲和,双方言归于好,各自撤军。
   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短歌行》上有这个典故:“耳边闲事有何极,正可付之风马牛。”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35
兵不厌诈



“兵不厌诈”这则成语的厌是:满足,诈:欺骗手段。用兵作战可以尽可能多用欺诈的战术迷惑对方,以获取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难一》,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舍为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

  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

  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在这个故事中,还引申出另一个成语“退避三舍”,用来比喻退让或回避,避免发生冲突。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36
马革裹尸

 
  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36
越俎代庖


尧让位给舜之前,曾找许由,想把帝位让给他,但许由坚辞不受。他说:“您已经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了,我再来代替你,这不是让我离受您的名声吗?鹪鹩在森林里筑巢,占一根树枝的地方就行了;鼹鼠在河边饮水,顶多喝满一肚子也就够了。算了吧,我的君主!我要天下干什么用呢?厨师在祭祀的时候,又做菜,又备酒,忙得不可开交,可是掌管祭祀的人,并不能因为厨师很忙,就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丢下手中的祭祀用具,去代替厨师做菜、备酒啊!您就是丢开天下不管,我也决不会代替您的职务。 越俎(拼音:zu3)代庖:厨师虽不在厨房做饭,司祭也不能放下祭品去替他下厨房。比喻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庄子??逍遥游》:庖人(厨师)虽不治庖,尸祝(掌管祭祀的人)不越樽俎(祭祀用的器具)而代之矣。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37
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38
抱薪救火

。。。
抱薪救火


  战国末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国无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势头空前猛烈。
            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都劝魏王,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秦王求和。

            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忙上前对魏王说:“大王,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才让您去卖国求和,根本不为国家着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完,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
           说到这里,苏代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但他不听,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大王若同意拿着魏国土地去求和,不就等于抱着柴草救火吗?”
            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39
伯乐相马

.............................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39
安然无恙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赵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处理,赵威后是一个很能干的妇女。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赵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齐国使者听了很不高兴地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赵威后笑着说:“不是,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赵威后和使者的对话的原文是: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这也就是后来演化出的“安然无恙”这个成语。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40
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鼓助兴。谁知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使曹操十分难堪。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上宾,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祢衡表态。后来祢衡又对刘表不恭。刘表就派他到部将黄祖那里当书记。祢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后来,终于被黄祖所杀。

  成语“不可多得”由此而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多用于赞扬有才能的人。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41
目不见睫

“目不见睫”的故事,出自《韩非子??喻老》。书中记载说:“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成语“目不见睫”就是从这里来的。原意是说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42
佛头着粪 

 这是禅林用语,指佛像头上附着粪便。这个典故出自《景德传灯录??卷七》如会禅师( 744~823)章所载。故事说,一日,崔相公前往湖南东寺,见鸟雀于佛像头顶上拉屎,便问如会说:“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即问鸟类是否有佛性。如会答道:“有。”崔相国又问:“既然有佛性,那么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如会回答说:“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即如会反问,那你为什么不向鹞子(鹞,yào,音要,雀鹰)头上放粪?意思是说,生态的自然平衡是大自然真如佛性表现的一种情况。

其后,禅林中多用“佛头着粪”一语来形容本质善而附着不善的事物。现在这个成语也形容类似情况,表示被轻慢、亵渎。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42
矮子看戏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朱子语类》卷二十七:“正如矮人看戏一般,见前面人笑,他也笑,他虽眼不曾见,想必是好笑,便随他笑。”
矮子看戏 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清??赵翼《诗论》诗)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43
狗尾续貂

晋武帝咸宁三年(公元227年)八月,晋武帝司马炎封司马懿的第九子琅琊王司马伦为赵王,督邺城(在今临漳县西)守事。 赵王司马伦到任后,滥封官爵,只要是王亲宦戚、亲信部属,即便是“奴卒役厮,亦加爵位”。因此,“每朝会,貂蝉盈座”,殿上挤得满满的尽是“大官”(古时大官的官帽上,有蝉形图案的金铛为装饰,并插上貂尾,称为“貂蝉冠”)。

当时老百姓看不惯这股腐败之风,编歌谣讽刺道:“貂不足,狗尾续。”貂尾是珍贵的皮毛,大官太多,貂尾不够用了,就用狗尾巴代替吧。

此后,人们形容官爵太滥,于是叫做“狗尾续貂”;前美后丑,两者极不相称,也叫做“狗尾续貂”。例如,在别人的好文章后面胡乱添写一段,或是给别人未完成的佳作代为续成,而续得并不高明,便可用这句成语作比喻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44
博士买驴

  从前,有位熟读经书的博士,自以为学问高深,喜欢到处卖弄。一天他去集市上买驴。按当时习惯,卖主应写一张券据给博士。但那个驴贩子不识字,这正好给了博士一个卖弄的机会。他铺开纸,蘸饱墨,摇头晃脑地边念边写起来。谁知一连写了三大张,还没写到一个 “ 驴 ” 字,净是废话。驴贩子不耐烦地说: “ 你只要简简单单地把我卖驴子的时间、地点和价钱写上不就行了吗! ” 根据这个故事,人们概括了成语 “ 博士买驴 ” 。

  博士买驴 比喻写文章废话连篇,不得要领。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44
贫贱之交.知人未易

      熟语“贫贱之交不可忘”,经常被人们引用,也知道它最早见于《南齐书.刘悛传》;但,“贫贱之交”四字溯源何处,就很少为人所知了。其实,“贫贱之交”四字溯源何处,就很少为人所知了。其实,“贫贱之交”和“知人不易”两语,都与平原君、虞卿有点关系。

  虞卿,是有正直节操的贤臣,不是一般的播弄口舌以求富贵的游说之士。他穿着草鞋,扛着雨具,第一次见到赵孝成王,赵孝成王就赐给他黄金二千两,白璧一对;第二次见到赵孝成王,他就当上了赵国上卿。所以人们称他虞卿。

  早先,魏国国相魏齐,为了避祸,逃到他的朋友平原君家里藏了起来;因为秦国国相范雎,以前曾受过魏齐羞辱,所以秦昭王想抓到他为范雎报仇,于是秦王就写了封口气和好的信给平原君,说:“我早就听说过您的高尚行为,您如果有幸过访我,我愿意和您痛痛快快地喝十天酒。”平原君害怕秦国,又相信秦王的诚意,果真来到秦国了。不想秦王和平原群只喝了几天酒,就变了脸威胁说:“昔日周王得到吕尚,尊为太公;齐醒公得到管夷吾,敬为仲父。现在范君也是我的叔父。范君的仇人,在您的家。但愿您派人回家把他的头拿来,不然的话,我不让您回国!”平原君回答说:“和尊贵的人交朋友,是因为自己卑贱;和富有的人交朋友,是因为自己贫困。那个魏齐,是我的朋友,现在有难。就是他在我家里,我也不会交出,何况他现在并没有在我家。”秦王当然不信平原君的话,就又送信给赵王说:“您的弟弟在我手里,范睢的仇人魏齐在平原君家时里,您快点派人把魏齐的头拿来!不然,我不但不放您弟弟回国,还要举兵讨伐赵国。”赵王害怕了,忙派兵包围平原君家,搜捉魏齐。魏齐趁天黑逃出了平原君家,俞俞跑到虞卿那里求救。虞卿考虑难以说服赵王收回成命,就解下相印,弃官和魏齐一块改装潜逃到魏国,打算通过信陵君的帮助到楚国去。他们未抵大粱城,信陵君已得到了消息,可是,信陵君害怕秦国,郄着不想会见他俩,只是一再追问门客:“这虞卿是臬的人啊?”这时候,魏国著名的义士侯赢在旁,听了信陵君的问话,不由得叹了口气说:“唉,真是人固然不容易被了解,了解人也真不容易!那个虞卿脚穿草鞋,肩扛雨具,赵王第一次见到他,就赏赐他白璧一对,黄金二千两;赵王第二次见到他,就拜他为上卿;第三次见到他,到底授给他相印。封为万户侯。在那个时候,天下人都知道他了。而那个魏齐,在穷困潦倒,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来找虞卿。虞卿不敢看重高官厚禄而置朋友的难处不顾,就解下相印,扔下万户侯,和魏齐悄悄出走。他是为了解救贤士厄难才来投靠公子,而公子您却还问什么‘是怎样的人'!唉,真是人固然不容易被了解,了解人也真是不容易啊!”信陵君听了很是惭愧,立刻驾着车到郊外去亲迎虞卿和魏齐。不想魏齐听到信陵君开头不愿见他的消息,又急又气,还怕因为自己而拖累虞卿,就拔剑自杀了。等信陵君赶到,魏齐早断气了,信陵君见状痛悔不及。后来,赵王听到消息,到底把魏齐的脑袋弄来,派人送给秦王,秦王这才把平原君放回赵国。

  后来,人们就把那种相结以义,可以托生死,救急难的朋友交情叫作“贫贼之交”;用“知人未易”来表明要真的了解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不容易的。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45
扶桑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太阳栖息的地方。中国著名的神话集《山海经》中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扶桑的本意是指大桑,是由桑树衍生出来的一种神树,它是沟通人间与天堂之间的一种途径。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46
两小儿辩日


       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这个故事说,人们看问题不能各执一端,而要避免主观、片面性, 要学会客观地、全面地分析问题。孔子被称为圣人、天才,好为人师,但回 答不了这个问题,只好被人讥笑。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47
背水一战

  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赵王歇和赵国统帅陈余,率领20万兵马,集结在井径口(即现在河北省井陉山上的井陉关),准备迎战。
  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韩信这次领兵前来,一路上打了许多胜仗。他乘胜而来,其势不可挡。但是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必定粮草不足,士兵不饱,战马也缺乏草料。我们井陉地方的山路很窄,车马很难通过。因此,我倒有个主意,可派三万兵从小路截断他的粮车。你再把沟挖得深些,墙垒得高高的,固守营寨,不与他们交战。这样一来,他们前不得战,后不得退,用不了十天,我们就可捉住韩信。” 李左虽然说得条条在理,可陈余是个书呆子,不听从他的意见,反而说:“我读过不少兵法。兵法上说,兵力比敌人大十倍,就可以包围敌人;兵力比敌人大一倍,就可以和敌人对阵。现在汉军号称几万人,其实不过几千人,况且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我们的兵力超过汉军许多倍,难道还不能把他们消灭掉吗?如果今天避而不战,别人会讥笑我胆小。” 就这样,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正确意见。
  韩信探知陈余不用李左车的计策,十分高兴。于是他就把兵马驻扎在离井陉口30里的地方。待到后半夜,韩信又派出2000名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准备袭击赵营。然后,韩信再派10000人马作先头部队,沿着河岸摆开阵势。陈余探知韩信兵马沿河布阵,哈哈大笑说: “韩信空有虚名!背水作战,不留后路,这是自己找死!”
  天亮了。韩信带领后队兵马,打出帅旗,大张旗鼓地向井陉口杀来,赵军立即迎战。交战后,汉军假装败退,抛掉旗鼓,向河岸阵地退去。陈余不知是计,指挥赵军拼命追击。这时,韩信埋伏的2000轻骑兵,见赵军倾出击,立即杀入赵营,拔掉了赵军旗子,换上了汉军的旗子。赵军追得汉军退到了背靠汉水的阵地上。汉军后退无路,于是他们返转过身,一个个背水拼命死战。赵军久战不能获胜,士气开始低落。后来,当他们忽然又发现背后自已的营垒上都插上了汉军的红旗,军心顿时大乱,纷纷四外溃逃。于是,汉军乘机前后夹攻,大破赵军。他们杀了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胜利之后,有军士问韩信:“兵书上说,布列阵地要右后靠山,左前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为阵,意然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呢?” 韩信说:“这也出自兵法。兵法上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这是因为,置之死地,兵士们为保存自己生命便会拼死作战;如果留下生路,一和敌人交手,稍有不利,有的就可能逃跑。”
  这场战役后,人们都称赞韩信很有谋略。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47
不可同日而语

     战国时,著名的游说家苏秦,为了共同对付秦国,向各国国王进行游说。苏秦到达赵国,向赵王讲道理。苏秦对赵王说:“咱们六国力量合而为一,秦国必定被咱们击败。”苏秦又分析说:“否则,秦国会将我们个个击败。”这叫‘不可同日而语呀!'从此有了“不可同日而语”的成语.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48
八面玲珑

玲珑:本指器物精巧细致,转指人机灵。形容对各方面的人都应付得很周到。 ( 多含贬义 )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49
不寒而栗

  汉武帝时,有一个人名叫义纵,因为受到太后的恩宠,做了上党郡某县令。上任以后,公务办得很出色,案子处理上敢作敢为,不论是有钱有势的豪绅,还是平民,只要犯了法,义纵秉公审办,皇上很赞赏他,调他做河内郡都尉。一到任,他立即把祸害一方的豪门大族满门抄斩,一时间,河内郡的治安和社会风气大有好转,有人不慎把东西失落在道路上,也没有人抢走据为已有。

  义纵调到南阳任太守时,一个做恶多端的豪强地主宁成,正在南阳居住。宁成为了讨好义纵,每次迎送都装出谦恭的样子。但是,义纵对他的恶行早有所闻,到南阳后立即展开调查,很快就查清他的罪行,把他关押起来。

  后来,汉武帝又任命义纵做定襄太守。当时定襄的社会治安历史学家混乱。义纵到任以后,把押在狱中的没有加开具的二百多名重犯,以及为重犯开脱罪责进行贿赂的二百多名门客亲属,一律严加追究,拘捕治罪,一天之内处死的就有四百多名。从此以后,定襄的人一听到义纵的名字就“不寒而栗”--天气不冷却浑身发抖。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49
杯弓蛇影


     《晋书??乐广传》里说,有一个人饮酒时,看见酒杯里有一条蛇,吓得生了病。后来知道是挂在墙上的一张弓的影子照在杯子里,他的病也就好了。比喻疑神疑鬼,虚惊一场。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50
管窥锥指

  
      战国时,赵国有个学者,名叫公孙龙,据说禀性聪敏,学识丰富,以博辩知名。他自己也以为是最高明了。后来,他听到了庄子的理论,佩服得不得了,于是对魏牟(魏国公子)说:“原来世界上还有更高明的学者啊!”魏牟笑道:“你听过‘陷井之蛙'的故事吗?一只住在井底的蛙,怎能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海?又怎能理解海是怎样的宽广伟大?用自己极肤浅有限的知识和经验,想去体会深奥无穷的学问,那不是等于‘用管窥天,用锥指地吗'?”魏牟还对公孙龙说:“不过,从另一方面说,你也不必全部否定自己而去全盘摹仿庄子,你应该有你自己独特的见解。否则,将要如同‘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一样,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得,自己固有的特色也会丢掉了。”(参看“邯郸学步”)这段故事,原载《庄子.秋水》。成语“管窥锥指”的出处,就在这里。“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从竹管里观察天,怎能了解天窨有多大?用锥子来探测地,又怎能知道地究竟有多厚?所以,形容见识狭小,就叫做“管窥”,或叫做“管窥锥指”。“管窥锥指”,也叫做“管窥蠡测”。《汉书.东方朔传》说:“以管窥天,以蠡测海。”蠡,是瓠瓢,用瓠瓢去量海水,不是和“管窥”、“锥指”一样吗?所以,形容见识片面,也叫做“管蠡”。

  上述成语,都可以作为自谦之词。例如谦称自己的意见不全面,就说是“管见”,或“管中窥豹”。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51
哀鸿遍野

西周时期,周厉王任命荣夷公为卿士,对内残酷剥削,疯狂敛财,搞得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派卫巫监督百姓的言行,搞得人心惶惶。愤怒的人们起来反抗,赶走了周厉王。周宣王即位,他带领卿士巡访城郊,见到到处都是“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的惨状。


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饥民或灾民随处可见。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51
爱屋及乌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



解 释 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52
叶公好龙
   据说古代有个叶公,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真龙知道了,就到了叶公家里来,把头探进窗户。叶公一看,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见于汉代刘向〈新序.杂事〉。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53
百发百中

      此典源于《虎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春秋战国时代,楚共王有两个非常擅长射箭的弓箭手,一个叫养由基,一个叫潘党。有一天,养由基看到潘党连射三箭,箭箭都射中前面箭牌的红心,很不服气,就想与潘党一比高低,他们决定在柳叶上用黑色做记号,站在百步之外去射,如果谁能够射中,就算谁本领高强。结果两人都射中柳叶的中心。他们又选了高低不同的三片柳叶,不但在柳叶中心涂上黑色,而且注明一、二、三等符号。养由基描准柳叶上的墨道和符号,然后搭弓上箭,连射三箭,依着一、二、三的顺序,箭箭命中,观看者都拍手称赞他“百发百中”的本领。
   后来,人们用“百发百中”比喻射击技术非常高明。现在也用“百发百中”比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把握,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53
沧海桑田

   沧海变为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也可略说为“沧海”。该典故取自晋代道学家葛洪所著的《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54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名丘,使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但是他自己却认为:“余非生而知之者(我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论语 ?八佾》载: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问:‘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知礼也。'”

       太庙,是国君的祖庙。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谁说‘邹人之子,懂得礼仪?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邹,当时县名,孔子出生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十里西邹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邹县的县官,所以当时有人管孔子叫“邹人之子”,意即邹县县官的儿子。)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答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一个名叫孔圉的大夫,死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对于这件事情,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凭什么被称为‘文'呢)?”孔子答道: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为之‘文'也。”

       这是《论语?公冶长》中所载的原文。孔子说的是:孔圉聪敏而勤学,肯向地位在他之下的人求教而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字作为他的??????。

       成语“不耻下问”,就是从孔子的这句话儿来的。现在我们形容谦虚、好学、眼睛向下、真心诚意向群众提问请教,这就叫“不耻下问”。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54
巧取豪夺

      宋朝大书法家,大画家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字元晖),家学渊源,也和他父亲一样,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非常喜爱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别人的船上,看见王羲之真笔字帖,欢喜的什么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昼交换,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着船舷竟就往水里跳,幸亏别人很快把他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样很大的本颁,便是学会模仿古人的画品。他在涟水的时候,曾经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图”描摹。后来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还给人,这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拿着走了。直至过了好多日才来讨还原本。

     米友仁问他怎么看得出来,那人回答说:“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还我的这一幅却没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画品,很少被人发觉他的模本是假的。他经常千方百计向人借古画描摹;而摹完以后,总是拿样本和真本一齐送给主人,请主人自己选择。由于他摹仿古画的技艺很精,把模本和真本模得一模一样,主人往往把模本当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

      米友仁是一个有才能的艺术家,值得人们敬仰,又是一个古画的爱好者和欣赏者,让人们更加知道古画的妙处和价值;可是他用那种摹仿的假本巧妙地换取别人真本的行为,却是叫人鄙弃和不齿的。所以有人把他这种用巧妙方法骗取别人真本古画的行为,叫做“巧偷豪夺”后来的人又从此引伸成“巧取豪夺”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人以不正当的巧妙方法,攫取自己不应得的财物。“巧取”,骗取也;“豪夺”,抢占付。而用此种方法攫取财物,也往往利便又所得很多,故有“巧偷豪夺,故所得多多”见(“清波杂志”)之语,例如。以神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名目,假借做什么佛事,骗取无知的人的财物。攫取私有,这便是“巧取豪夺”了。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55
鸡犬升天

西汉时期,有位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名叫刘安。继承了父亲的封位为淮南王。

  淮南王刘安看了许多书,偏偏对道教的书籍入了迷。产生了炼丹成仙的念头。于是他四处去寻访有仙方神术的道人。

  有一天,他听说有位仙翁名叫八公,有炼制仙丹的秘方,但是从不传给别人,于是就去寻找八公。没想到八公四处云游,刘安吃尽苦头也没能找到八公。可是刘安仍然一心一意的寻访,刘安的诚心感动了八公。一日,八公来到刘安家,把炼制仙丹的方法传授给他,并告诉他,仙丹炼成,吃下后就可升天成仙了。

  刘安每天都虔诚的静心修炼,后来他“真的”炼出了仙丹。这时他觉得身体轻盈,飘飘欲仙。那些仙丹,晶莹剔透。他知道升天成仙的时刻到了,他沐浴更衣,焚香祷告,然后把仙丹吃了下去……刘安觉的身体轻飘飘的,低头一看,原来自己早已站在云端了。

  刘安成仙后,洒落在院子里的仙丹被鸡和狗吃了,它们也都飘然升空,成了神仙。刘安在鸡和狗簇拥之中,慢慢的就消失了。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56
当局者迷

     《礼记》经过西汉戴圣整理后,一直作为儒家经典流传下来,中间又经过许多学者的修订、注释,变得冗长繁杂,甚至有许多矛盾之处。唐初的谏议大夫魏征为此对《礼记》重新进行修订整理,使之简洁精妙。唐太宗时,大臣魏光乘提议用魏征的本子,遭到丞相张说反对。学者元行冲因此在《释疑》一文中,评价张说就好比是下棋时“当局者迷”。“当局者迷”这个成语, 现一般都写为“当局者迷”。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56
拔山举鼎

【 释义】:“拔山举鼎”这则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移动大山,举起巨鼎。引申之义为形容力强气壮。亦作“拔山扛鼎”。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记》: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故事】:项羽,名籍,少年时代,项羽不喜欢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法,他很高兴,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认真钻研。据说,项羽二十二、三岁时,身体魁梧,体力强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

   后来,项羽起兵反秦,接着又同刘邦争夺天下,从24岁开始,奋战了8年,最后被刘邦等包围在垓下,终于自刎于乌江。自刎前,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项羽在营帐中对着爱妾虞姬和叫骓的名马,慷慨高唱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用法】:元??无名氏《暗渡陈仓》头折:“拔山举鼎兴王业,赳赳威风谁敢敌。”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57
阳春白雪

〖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示例〗长老听了,赞叹不已道:“真是~,浩气冲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58
不知所云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不知所言”。本为谦词,谓自己思绪紊乱,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今泛指言语混乱或空洞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58
靡有孑遗
本谓没任何一个人能逃脱旱灾的侵害。《诗??大雅??云汉》:“旱既太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馀黎民,靡有孑遗。”郑玄笺:“周之众民多有死亡者矣。今其馀无有孑遗者,言又饿病也。”王先谦集疏引赵岐《孟子章句》:“周馀黎民,靡有孑遗。志在忧旱灾民,无孑然遗脱、不遭旱灾者,非无民也。”后则指荡然无存,毫无遗留.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0:59
戴盆望天
①《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於主上”。李善注:“言人戴盆则不得望天,望天则不得戴盆,事不可兼施”。因以“戴盆望天”喻事难两全。②喻方法错误,无法达到目的.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00
蝇随骥尾
苍蝇附随在骐骥的尾巴上,便可腾飞千里。比喻依附于贤能或有名望者,必能得益。语出《後汉书??隗嚣传》:“数蒙伯乐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尾,得以绝群。”李贤注:“张敞书曰:‘苍蝇之飞,不过十步;自??????骥之尾,仍腾千里之路。’”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00
鸾凤和鸣
①鸾鸟与凤凰相应鸣叫,声音和悦。②《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杨伯峻注:“此两语盖言其夫妻必能和好。”后因以“鸾凤和鸣”比喻夫妻和美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01
遭家不造
语出《诗??周颂??闵予小子》:“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在疚。”郑玄笺:“闵,悼伤之言也;造,犹成也。可悼伤乎,我小子耳!遭武王崩,家道未成。”孔颖达疏:“往日遭此家道之不为,言先王既崩,家事无人为之。”本为周成王居父丧时自哀之辞,后用以泛指家中遭遇不幸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02
望洋而叹
亦作“望洋而叹”。比喻看见他人伟大而慨叹自己渺小或处理一件事而慨叹力量不足。语本《庄子??秋水》:秋水涨时河两岸间不辨牛马。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此。乃顺流下至北海,更是一片汪洋。于是河伯“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02
大匠运斤
语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后以“大匠运斤”称人技艺精湛或文笔娴熟高超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03
一鞭先著
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见《晋书??刘琨传》。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03
痛定思痛
   创痛平复或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回想当时所遭的痛苦。含有吸取教训,警惕未来的意思。语本唐韩愈《与李翱书》:“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淤人,一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之。”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04
明镜高悬
《西京杂记》卷三:“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有女子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后多以“明镜高悬”比喻官吏执法严明,判案公正,或办事明察秋毫,公平无私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05
明日黄花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又《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古人多于重阳节赏菊,明日黄花兼寓迟暮不遇之意。后因以比喻过时的事物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05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暗,也写作“??????。栈道,在悬崖峭壁间傍山凿石架木而成的通道。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后因称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人不备的策略或暗地进行活动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06
明哲保身
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后多指生怕有损于自己,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语本《诗??大雅????????》:“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孔颖达疏:“既能明晓善恶,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择安去危,而保全其身,不有祸败。”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07
雨沾云惹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雨沾云惹”为男女情爱之典。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07
冰清玉润
①《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卫??????传》:“世咸谓诸王三子,不如卫家一,娶乐广女。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资,婿有璧润之望,所谓秦晋之匹也。’”《晋书??卫??????》作“妇公冰清,女婿玉润”。后遂以“冰清玉润”为翁婿的美称。②比喻人品高洁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08
飘茵堕溷
《梁书??儒林传??范缜》:“子良(竟陵王萧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贱贫?’缜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於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於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不能屈,深怪之。”后遂以“飘茵堕溷”比喻由于偶然的机缘而有富贵贫贱的不同命运。亦多指女子堕落风尘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09
知白守黑
《老子》:”知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河上公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复守之以默默,如??????无所见,如是则可为天下法式。”后以“知白守黑”谓韬晦自处。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09
知来藏往
《易.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来知德注:“凡凶吉之几,兆端已发,将至而未至者,曰来??吉凶之理,见在於此,一定而可知者,曰往。知来者,先知也。藏往者,了然蕴畜於胸中也。”后以“知来藏往”谓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10
知人论世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赵岐注:“颂其诗……读其书,犹恐未知古人高下,故论其世以别之也。”谓为了了解历史人物而论述其有关时代背景。②泛指鉴别人物高下和议论世事得失。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10
成就事情是萧何,破坏事情也是萧何。
汉高祖刘邦的丞相萧何,开始向刘邦推荐韩信,不被重用,韩信逃走,萧何把他追回来,让刘邦拜他为大将。后来韩信企图兵变,也是萧何设计将韩信骗来,在长乐宫被吕后杀死。所以,宋时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俗语。后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出尔反尔,反复无常。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11
兵不血刃

     
“兵不血刃”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兵器上没有血。表示未经作战就取得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侃传》,默在中原,数与石勒等战,贼畏其勇,陶侃讨之,兵不血刃而擒也,益畏侃。
    东晋的屯骑校尉郭默作战勇敢,曾与后赵的建立者石勒等作过战,石勒等都很怕他。但此人一贯骄横跋扈,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有一次因为泄私愤竟然杀死了平南将军刘胤。事后,还大胆伪造诏书,诬谄刘胤谋反,向各州郡通报。这件事暴露后宰相王导怕朝廷无力惩处他,不但不向他问罪,反而加封他的官职。
    陶侃知道这件事后,一方面上书朝廷请求讨伐郭默,一方面写信给王导,要求他采取果断措施。信中有两句话写得非常有力:“郭默杀害州官,朝廷就任命他当州官。难道他杀害宰相,也就让他当宰相不成!”
    王导读了这封信,受到很大的触动,便派陶侃率军去讨伐郭默。郭默深知陶侃领兵作战十分厉害,听说他亲自来讨伐,非常焦急,打算率军离开江州南下。但陶侃出兵神速,郭默还未离城,陶侃的大军就已经将江州团团围住。
    郭默想固守城池,但又知道自已不是陶侃对手,怕城破后难逃性命;想开城门投降,又怕朝廷要杀他的头,真是左右为难。他手下的一名叛将见大势已去,将他逮捕后开城门投降。陶侃终于不战而取得胜利,平定了这次叛乱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12
逢人说项
唐李绰《尚书故实》:“杨祭酒敬之爱才,公心尝知江表之士项斯。赠诗曰:”处处见诗诗??????,及观标格过於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后因以”逢人说项“谓到处称扬人善。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13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完整保全。比喻宁愿保持高尚的气节死去,而不愿屈辱地活着。这个成语来源于《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公元550年,北朝东魏的孝静帝被迫将帝位让给专横不可一 世的丞相高洋。从此,北齐代替了东魏。高洋心狠手辣,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及其三个儿子,来个斩草除根. 高洋当皇帝第10年6月的一天,出现了日食。他担心这是一个不祥之兆:自己篡夺的皇位快保不住了。于是,把一个亲信召来问道:“西汉末年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光武帝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来?” 那亲信说不清这是什么道理,随便回答说:“陛下,这要怪王莽自己了。因为他没有把刘氏宗室人员斩尽杀绝。”残忍的高洋竟相信了那亲信的话,马上又开了杀戒:把东魏宗室近亲44家共700多人全部处死,连婴儿也无一幸免。 消息传开后,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也非常恐慌,生怕什么时候高洋的屠刀会砍到他们头上。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策。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气愤地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改为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愿死而保持气节,不愿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元景安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话报告了高洋。高洋立即逮捕了景皓,并将他处死。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赐他姓高,并且升了官。但是,残酷的屠杀不能挽救北齐摇摇欲坠的政权。三个月后,高洋因病死去。再过18年,北齐王朝也寿终正寝了。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13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 家贫,常映雪读书。“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14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 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面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被那些坏人逼迫得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 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 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地做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15
家鸡野雉
晋庾翼善书法,初不服王羲之,遂以家鸡比喻自己的书法,以野雉比喻王氏的书法。《太平御览》卷九一八引《晋书》:”??????翼书,少时於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分,在荆州与都下人书云:“小儿辈贱家鸡爱野雉,皆学逸少书,须吾下当比之。”亦作“家鸡野鹜”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15
胸中甲兵
谓胸有韬略。语出《魏书.崔浩传》:“又召新降高车渠帅数百人,赐酒食於前,世祖指浩以示之,曰:”汝曹视此人,??????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於甲兵。”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16
流离琐尾
语出《诗??邶风??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毛传:“琐尾,少好之貌;流离,鸟也。少好长丑。始而愉乐,终以微弱”。后以“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17
流水高山 ①《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以“流水高山”指美妙的乐曲。②借指知音、知己。③即高山流水。古琴曲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17
流水游龙
语本《後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后因以“流水游龙”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18
鱼帛狐篝
典出《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后以“鱼帛狐篝”谓借助鬼神制造舆论,以便起事.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19
鱼釜尘甑
《後汉书??独行传??范冉》:“(范冉)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如此十馀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范冉字史云,桓帝时曾任莱芜长。后以“鱼釜尘甑”谓贫穷得无粮可炊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19
鱼龙曼延
亦作“鱼龙漫衍”。亦作“鱼龙曼衍”。①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②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20
鱼游濠上 《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於濠梁之上,庄子曰:‘??????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后以“鱼游濠上”表示纵情山水、逍遥遨游a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21
鱼跃鸢飞
语出《诗??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毛传:“言上下察也。”孔颖达疏:“毛以为大王、王季德教明察,著於上下。其上则鸢鸟得飞至於天以游翔,其下则鱼皆跳跃於渊中而喜乐。”后以“鱼跃鸢飞”谓世间生物任性而动,自得其乐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21
寝丘之志
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请受瘠薄的寝丘,以保长久不失。后因谓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为“寝丘之志”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22
鹤归华表
晋陶潜《搜神後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後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后常用“鹤归华表”感叹人世的变迁。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23
鹤唳华亭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刘孝标注引裴启《语林》:“机为河北都督,闻警角之声,谓孙丞曰:‘闻此不如华亭鹤唳。’”后常以“鹤唳华亭”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23
朝三暮四 ①《庄子??齐物论》:“狙公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本谓只变名目,不变实质以欺人。后以喻变化多端或反覆无常。②形容数目多
作者: haoji    时间: 2008-05-15 21:24
朝云暮雨
比喻男女欢会。典出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楚襄王与宋玉游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有云气变化无穷。玉谓此气为朝云,并对王说,过去先王曾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自称是巫山之女,愿侍王枕席,王因幸之。巫山之女临去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欢迎光临 Chinaunix (http://bbs.chinaunix.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