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第二章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 [打印本页] 作者: gaogo 时间: 2008-05-11 02:33 标题: 第二章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
(一)网络发展史
第一代:以主机为中心
第二代:以资源子网为中心 首次提出分组,储存转发的概念。
第三代:以OSI参考模型为中心
(二)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增加可靠性、提高系统处理能力
(三)为完成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有相应的规则即协议。
为简化协议的开发难度有了分层的概念。
下层为上层提供的操作即服务。
上下层间的接口即服务访问点:service access point SAP
(四)服务有面向连接的服务、有无连接服务
(五)同层之间遵守相同的协议。
(六)OSI七层:
ONE 物理层 physical layer 功能:完成相邻节点间比特流的传输。
TWO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layer 功能:MAC地址访问进行数据传输
THREE 网络层 network layer功能:提供IP 地址选路
FOUR 传输层 transport layer功能:用于不同主机进程间传输数据。
FIVE 会话层session layer功能:不同主机间建立会话关系。
SIX 表示层 presentation layer功能:加密、解密、压缩、编码
SEVEN 应用层 application layer功能:定义各种接口
(七)OSI 参考模型 使用协议数据单元(PDU)进行通信 数据在传递过层中就是封装与解封装过程。
(八)因特网采用的TCP/IP模型
ONE 网络接口层 对应OSI的一、二层
TWO 互联网层 对应OSI的第三层
THREE 传输层
FOUR 应用层 对应OSI的五、六、七层
(九)TCP/IP 与 OSI 的异同
相同点:以协议栈为基础。
协议栈中的协议互相独立
不同点:OSI先有模型后有协议,TCP/IP先有模型后有协议
OSI 适用于各种协议栈 TCP/IP 只适用于TCP/IP 网络
它们的层次划分不同 会话层 表示层在TCP/IP 中没出现
OSI 77年出现 TCP/IP 74年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