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

标题: 微软API大开放,国际开源界该如何应对? [打印本页]

作者: 杨竹青    时间: 2008-07-23 11:05
标题: 微软API大开放,国际开源界该如何应对?
大家知道,所谓“API”是代表某个特定程序的“对外接口”。“接口”(“Interface”)也就是“界面”的意思。简单地说,API就是开发者与该程序“打交道”的一些命令、函数和协议规范的“集合”。所谓“API”开放,实际上有多种情况:1、完备的开放;2、部分的开放;3、虚假的开放;4、其他情况。首先,所谓“完备的开放”是指只要对于程序开发者而言是“充分、足够”的就行了,未必要求完全彻底的开放(一些“小毛毛”接口就不要拿出来添乱了)。所谓“部分的开放”是指出于商业赢利的考虑,某些接口需要得到事先的使用许可授权才行(指对你开放)。至于所谓“虚假的开放”,其中的“花样”(“招数”)就多了,比如,某个接口虽然称之为“对外开放”了,也能使用,但是,效率很低,几乎不能派上什么实际“用场”。

  很显然,对于一个“私有软件”企业而言,要它把“主打”(赢利)应用软件产品的“程序接口”对外开放,无疑是一件“很要命”的事情。弄不好,知识产权“流失”(如同国有资产“流失”),股民不答应。但是,在当今世界,尤其是IT 产业,不开放又绝对不行,不开放就混不下去。现今,微软是“私有软件”(特别是“私有”的系统应用软件)的典型代表,主打产品的API开放,是维护其“生态系统”(“Ecosystem”)健康运行所“必需”的。这个道理,谁都明白,而且,早就明白。2月21日,微软的“开放性”声明,不是“老调重弹”,不疼不痒,轻描淡写的说教。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Ray Ozzie绝非一般人物,他对互联网时代软件业的视角,不可小视,与雅虎合并的“主意”,必定与他有关。很显然,微软“API开放”的“生存决策”,也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大胆决断(所谓“大手笔”)。微软此举,弄得欧盟很被动,国际开源界也失去了“以往的优势”。

  现在的问题是,国际开源界如何与API开放的私有软件企业“理性相处”?API开放不同于“源码开放”,更不同于“开放源码”(”Open Source”)。API开放的软件企业,国际开源界该如何看待他们?如何对待他们?现今,微软API大开放了,欧盟还是要没完没了的“整治”微软,根据何在?当然,观察一个时期,也是完全必要的。




欢迎光临 Chinaunix (http://bbs.chinaunix.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