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

标题: 想听听大家对“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这个说法的看法 [打印本页]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04 20:53
标题: 想听听大家对“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这个说法的看法
想听听大家对“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这个说法的看法,特别是哲学角度的。

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里,引用了一个说法“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我个人对这个说法倒是挺不赞同的,也想听听大家对这个说法的看法。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05 12:43
忘了,有人提醒我,根据质能联系方程E=mc^2,能量本就是物质。

爱因斯坦的质能联系方程E=mc^2,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也就是物质蕴含的能量等于光速的二次方乘以物质的质量。
当然,这种质量转变为能量的过程,是极难进行的。而且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质量都转化为能量。
目前常见的质量转化为能量的方式是核裂变(原子弹、核电站等)、核聚变(氢弹、人造太阳计划)。

[ 本帖最后由 yd_xzn 于 2009-9-5 13:51 编辑 ]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05 12:46
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信息当属精神产品,是物质世界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

不过哲学基本上忘光了,无法深入辨析。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05 13:46
  或许,“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这种说法,将化石能源物质(如煤、石油)与非化石能源物质对立起来了。
  但是,从发展变化的角度看,现在的化石能源,用完枯竭之后,难道新的能源形态的物质(比如太阳能的阳光、风能的流动的空气、潮汐能的流动的海水,核能的核裂变、核聚变材料等),又要从普通物质里拿出来,跟普通物质对立起来?

  信息,对人类社会固然重要,但人类社会存在之前,没有所谓的“信息”的时候,世界就不存在了吗?
作者: lsstarboy    时间: 2009-09-05 16:41
建议楼主去查一下根源,看是哪一位大神得出的这个结论。

支持一下楼主质疑的精神!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05 23:50
原帖由 lsstarboy 于 2009-9-5 16:41 发表
建议楼主去查一下根源,看是哪一位大神得出的这个结论。

支持一下楼主质疑的精神!


出处似乎是这个:
1948年,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在《控制论》一书中,指出:“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1527.htm#1之“1.信息的经典定义:”)

如果是这样,就非常好理解了,狭义相对论的提出也不过四十余年,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

似乎专家们都非常欣赏这个说法,比如:
http://210.44.8.29/jsjsfzx/jpsykc/lpy/lpy0101.html#%281%29

[ 本帖最后由 yd_xzn 于 2009-9-6 00:15 编辑 ]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05 23:54
持“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看法的人,似乎觉得“感觉剥夺实验”这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有学心理学的人出来说说这个实验吗?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06 00:21
原帖由 lsstarboy 于 2009-9-5 16:41 发表
建议楼主去查一下根源,看是哪一位大神得出的这个结论。


基本可以确定,出处是《控制论》创始人维纳:

信息是控制论的基本概念之一。维纳认为,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物质和能量是现实世界的三大要素,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三大支柱。(来源:http://info.yqie.com/K/K0693.HTM 第5自然段)

首次将信息与物质、能量相提并论的是控制论的创始人——美国科学家诺伯特•维纳(N.Weiner)
(来源:《信息”——没资格与“物质”、“能量”比肩而三吗?》http://bbs.mediachina.net/index_bbs_show.php?id=750913&page=5)

[ 本帖最后由 yd_xzn 于 2009-9-6 00:28 编辑 ]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06 00:23
“信息”——没资格与“物质”、“能量”比肩而三吗?(http://bbs.mediachina.net/index_bbs_show.php?id=750913&page=5)

摘一段话:

“世界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这是当今科学界所普遍认同的观点。最近,有人不同意这一观点,认为信息仅是生命及其仿生系统对事物及其属性(包括自身)的反映和表达形式,它源于生命系统的自组织机能,它是表述对象对生命(或仿生)系统呈现或被其抽绎出的形态;信息生成是生物机能的体现,信息表达则肇基于生物因应环境的生态系统内的互动行为。[1]这一观点貌似新颖,却很难成立,否则我们的新闻传播学就会被抽掉立足之基石。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06 00:35
以下为赞同方的全文,来源同9楼出处。


“信息”——没资格与“物质”、“能量”比肩而三吗?
李文明、吕福玉
(李文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315100;吕福玉:四川理工学院,自贡,643000)

【摘要】“世界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这不光是在我国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看法,也是国际上流行多年的一种观点。本体论意义上的信息,是标志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它是物质(直接存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信息以能量和物质为媒介,自由地超越空间和时间进行传播,乃新闻传播学的逻辑起点。
【关键词】三大要素 本体论 逻辑起点

“世界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这是当今科学界所普遍认同的观点。最近,有人不同意这一观点,认为信息仅是生命及其仿生系统对事物及其属性(包括自身)的反映和表达形式,它源于生命系统的自组织机能,它是表述对象对生命(或仿生)系统呈现或被其抽绎出的形态;信息生成是生物机能的体现,信息表达则肇基于生物因应环境的生态系统内的互动行为。[1]这一观点貌似新颖,却很难成立,否则我们的新闻传播学就会被抽掉立足之基石。
这是因为,如果一定要确认真正有资格与“物质”比肩的东西,那就非“意识”或“精神”莫属了。“能量”作为物质做功的能力,不过是度量物质运动的一种物理量而已。然而,鉴于包括势能、动能、热能、电能、磁能、光能、化学能和原子能在内的各类能量的强大功能和巨大作用,人们特地以强调、突出的方式,将它与物质平起平坐。同理,作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各种符号所负载的讯息,特别是其内容为接收者预先所不知道的讯息,信息具有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实际效用,因而亦为人们所重视和强调。所谓“三大要素”的说法,盖源于此。当今社会的发展,除了必须依托大规模的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和消费流外,还离不开强大的信息流来实现物质与能量之间的无缝衔接。可见,包括新闻在内的信息传播,的确在社会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系统中处于基本与核心的地位。[2] 须知,正是信息概念的引入,才使我国的新闻传播学寻求到了自己的逻辑起点;正是包括信息论和信息技术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才有了当今包括新闻报道在内的各类信息传播的崭新局面。
一、“三大要素”说之由来
认为世界是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的,这不光是在我国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看法,也是国际上流行多年的一种观点。
“信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指解释、陈述,在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中均为“information”。根据《牛津大词典》记载,information在14世纪时被解释为传播的行为,在19~20世纪则被解释为传播的内容。从其英语语源上看,“in”是接收到消息,“formation”是顺理成章。也就是说,信息是增长人们的知识、传播各种事情和东西,是把我们不明确的知识弄清楚后整理成章,再传递给需要获取信息的人。
作为科学术语,信息一词最早出现在哈特莱(R. V. Hartley)于1928年撰写的《信息传输》一文中。信息这一概念的形成与所谓“控制危机”有关。贝尼格(James R. Beniger)在《控制革命》(The control revolution)一书中指出,资讯社会肇始于19世纪日益复杂和加速变迁的物质、能量过程和经济社会系统中广泛存在的控制危机。正是这些危机所提出的跨地域控制、实时控制、科学管理等要求,导致整个社会对通信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随着通信理论和控制论思想的出现,信息概念终于在20世纪40年代被提出。信息论的奠基人申农(C. E. Shannon)对信息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一定义被人们视为经典性定义而广泛引用。此后,许多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学科出发,给出了多种不同的定义。今天,关于信息的定义已多达200余种,但最重要的不外乎这样三点:其一,信息是能够减少不确定性的讯息,以符号的形式存储、处理和传播;其二,信息是一切通信和反馈控制系统的构成要素;其三,信息能够再现或部分再现物质与能量过程。
诞生于20世纪40~60年代的系统理论,主要包括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即所谓“老三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便是控制论的著名观点之一。
首次将信息与物质、能量相提并论的是控制论的创始人——美国科学家诺伯特•维纳(N.Weiner):
机械大脑不能像初期唯物论者所主张的“如同肝脏分泌出胆汁”那样分泌出思想来,也不能认为它像肌肉发出动作那样能以能量的形式发出思想来。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不承认这一点的唯物论,在今天不能存在下去。[3]
根据维纳的说法,物质、能量和信息是相互有区别的,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三大基础:世界由物质组成,能量是一切物质运动的动力,信息是人类了解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凭据。如果说,申农主要是从信息的发送端来研究信息的,那么,维纳则着重从接受端如何利用信息来加以研究。正是在写于1948年的这段话里,维纳第一次把信息同哲学相关联,尖锐地触及了信息的本质定位问题。也正是这段话,启示人们将信息与物质、能量并列为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
不光“老三论”突出地强调信息的作用,包括耗散结构论、超循环论和协同论在内的所谓“新三论”,对信息的重视程度也相当高。例如耗散结构论就认为,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是不断地在和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的。
在经济学家眼里,信息更是与物质、能量相并列的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给出了著名的资源三角形:

(此处无图,来源处也无图——引用者yd_xzn注)

哈佛大学信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安瑟尼•G•欧廷格教授把物质、能量和信息三者的关系描述为:
没有物质,什么东西也不存在;
没有能量,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
没有信息,什么事物也没有意义。
这表明,物质、能量的利用率,取决于信息调控作用的发挥。一种富于诗意的说法是:没有物质的世界是虚无的世界, 没有能量的世界是死寂的世界, 没有信息的世界是混乱的世界。
这生动地反映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思想的三大转向,即由物质论转向信息论、由构成论转向生成论、由公理论转向模型论。用一位中国科学家的话来说:“科学的本质在于认识物质、能量和信息,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的兴趣中心从物质和能量转移到信息,生命科学和思维科学已经建立了它们的信息基础,物理科学也开始努力寻找其信息基础。”[4]其实,早在1961年,维纳在《控制论》第二版的序言中就曾这样写道:
如果一门新的科学学科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它的引人兴趣的中心就必须而且应该随岁月而转移。[5]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则是8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信息的哲学本质及相关的哲学问题的论争异常广泛。在国内,1979年版的《辞海》尚无“信息”一词,1983年出版的增补本虽然收录了这一辞条,却只限于对其古代词源的例释,并无作为当代科学术语的解释。直到1989年版,才有了下面的释文:
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消息和信号的具体内容和意义,通常须通过处理和分析来提取。信息和物质、能量构成系统的三大要素。
在此基础上,权威人士进一步明确指出:“可以认为物质,能量(运动)和信息是一起构成宇宙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现象的三大基本要素。”[6]
当然,并非所有的人都赞成这种看法。例如,有人就曾这样认为:“从人类认识的实践来看,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对于认识和描述自然界已经足够,我们没有必要滥用信息这个词语。所以,把信息与物质、能量并列是很不妥当的。相反,信息过程得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形态,并具备一定的实现机制。” [7]实际上,信息之所以区别于物质与能量,并与物质、能量同等重要,乃源于信息所拥有的两大特性,即可重复性和可增值性:物质在使用过程中是消耗的;能量就其个体而言在使用中也是消耗的,就其整体而言则是永恒的;而信息在其传递和使用的过程中,既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通过加工和处理而产生信息增值。信息的价值主要在于,它不仅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而且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相互作用,才使诸要素有机结合为世界的运动形态。在推动当代社会进化的过程中,信息流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总而言之,“20世纪40年代,人类终于发现:世界是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的,而不仅仅是由物质组成、或者由物质与能量两种要素组成。现在,没有人能否定信息的存在和作用,没有人能够不接受、不利用信息,信息的作用、处理信息的手段是前所未有的。”[8] 可以说,信息问题的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由物质和能量组成的古典概念,使之让位于世界由物质、能量和信息三种成分组成的概念。
今天,人们已把信息看作一种重要的资源,甚至把当今的时代视为信息革命的时代,因为如果没有信息和信息传递,就不会形成有组织的系统,也不会具备有序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
二、信息的本体论意义
杨钢元在其文章中问道:“那么,本体论意义上的信息真的存在吗?或者说,离开了主客体关系,物质的形式(即所谓“该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能否还有资格被称作信息?”
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任何本体论哲学,基本上由两个部分所组成:一部分叫存在论,讨论being;另一部分叫生成论或过程论,讨论becoming或process。在讨论存在或实在问题时,我们不能将“实体”范畴看作是绝对不变的质料或纯粹无差别的实体,实体不过指的是能独立存在、自我支持而不需要别的载体来支持的自立体,不过是个别特殊的具体系统。当然,实体是基础的东西,是完全意义的存在;属性、关系与过程则是刻划实体的第二位的、不完全意义的存在。不过,用系统的视野去看存在,“实体是关系与过程的载体”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关系与过程又决定了实体的本质结构、相互作用乃至实体的运行机制。我们完全可以说,“实体是关系的纽结,是过程的一个结构和过程的持续性的表现”。“这样,存在或终极实在就被看成是实体—关系—过程三位一体的东西,从而将实体实在论、过程实在论和关系实在论三个学派的学说统一整合起来。”[9]
在哲学发展史上,亚里士多德早已明确地把本体论分为物质和存在形式:“本体之一义即为物质,其另一义则为形式或形状”。[10] 这就告诉我们,本体论是物质与形式的统一。亚里士多德还曾举出许多例子来证明,物质只有结合成一定的形式才是确定性的事物,比如房屋的质料是砖石和木材,而砖石和木材按一定的形式结合起来才是房屋。他认为,“一切要素组成之事物,均为物质与形式的复合体”[11],“物质与形式必须皆先在”[12]。此外,康德也认为,客观普遍性的认识,是质料与形式共生的结果。皮亚杰和爱因斯坦则进一步指出,经验事实和形式构架,是科学概念和理论表述的两大基本要素,客体要素的内在结合方式――即形式,实质上是客体内容的内在本质规定性。[13]
由此可见,信息是物质及其运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同物质和运动一样是普遍存在的。“不同之处只是在于:有的物质运动有序度低、信息量小,有的物质运动有序度高,信息量大。”[14]
正是维纳,把信息的定义引入了控制论。他在《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和社会》一书中说:“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和控制外部世界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就我的看法: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它反映了事物的状态、特征和内在的性质。”维纳认为,“信息显然不同于物质与能量,客观世界可以说充满了各种信息,有自然界的信息(如:天气、地震、海洋、环境等等),有人类社会的信息(如:股票行情、体育、新闻等),更有各种知识信息。”作为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客观实在性。例如,“高共振物质十分普遍地都有一种非常的储藏能量和信息的能力,这样的储藏在肌肉收缩时肯定是发生的”。[15]至于基因携带的信息,更是与人类的认识无关。
严格地说,信息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从广义上讲,信息是任何一个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形式的变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诸如日出、月落,花谢、鸟啼以及气温的高低变化、股市的涨跌等等,都是信息。这是一种“纯客观”的概念,跟人们主观上是否感觉到它的存在没有关系。只有狭义的信息,才是指信息接受主体所感觉到并能被理解的东西。换句话说,狭义的信息,才是一个跟接受主体相关的概念。
人们习惯于把煤、石油等称为能源,把文字、图片、影像等称为信息。但是实际上,任何事物本身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都能够存在、联系、运动和发展。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运动、发展的,而事物相互联系、共同运动和发展的基础正是物质、能量和信息。
物质、能量、信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信息来源于物质,是物质的重要属性。信息产生必须以物质为基础,即来源于它的信源物。信息的内容和变化完全取决于系统物质的结构形式的变化。没有物质,信息就成为无源之水。不仅如此,信息运动必须以一定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作为载体和动力。离开了物质运动,就不会有信息的产生,也没有信息的传递。信息总是靠能量来传递,并且以物质为载体的。反过来说,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总是以信息为内容的。只有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交换而没有信息传递,或信息的传递可以离开物质和能量,这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因此,物质、能量、信息三者的统一,不仅表现在其根源上,也表现在它们的运动过程之中。物质、能量、信息是系统的三种须臾不可分离的属性,它们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现代科学已经充分证明,物质信息的变化恰恰是物质与能量之间转化以及能量之间的转化这两种转化的表征或中介。在大自然中,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埋藏在地层下若干万年后,古代生物通过信息(结构状态)的变化,把它们昔日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即变成天然气、煤炭或石油,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物质、能量、信息是系统的三种属性,共同属于物质范畴,即不依赖于人们主观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如果将物质与意识看作第一层次的问题的话,那么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可以看做第二层次的问题。”[16]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信息是标志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它是物质(直接存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
通俗地说: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一切事物的三个基本方面。它们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支持的三位一体关系。甚至可以进一步说,信息与物质、能量构成了事物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信息是“虚”的—面,物质与能量是“实”的一面。信息、物质和能量成为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三大要素。[17]
值得提及的是,英国科学家波普曾将信息世界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有关客观物理世界的信息,它反映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也称“客观信息”;第二类是有关人类主观精神世界的信息,它反映人类所反应、感受的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方式,即隐性信息或称“主观信息”;第三类是客观意义上的概念世界的信息,即认识意义上的显形信息,它反映人类所表达的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一般借助语言、文字、图像、影视、数据等载体来表现,可称之为“主客观信息”,例如电视等传媒所传递的信息便是这种“主客观信息”,系电视等传媒以自己特有的视觉方式对其加以组织或表达即加工后的信息。
三、信息——新闻传播学的逻辑起点
综上所述,世界不仅由物质、能量构成,而且由物质、能量之间的关系即信息构成。连刘文也承认,“信息是与物质、能量等相区别的抽象概括”。
我们知道,联系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条件。耗散结构论指出,孤立系统(不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信息的系统)会由于系统内部的熵增而日益混乱、无序;只有开放系统通过从环境中不断交换物质、能量、信息,从而获得负熵流,才能够形成有序、发展的结构。也就是说,事物之间的联系,本质上就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作为科学逻辑的起点,应该是最抽象、最简单、最直接、最原始的概念。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概念就是联系。作为逻辑体系的起点,它也应当是人类认识的起点。人类认识世界的辩证法,首先认识的就是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信息以能量和物质为媒介,自由地超越空间和时间进行传播,乃新闻传播学的逻辑起点。目前,“不少有新意的理论新闻学论著把研究信息作为研究新闻理论的逻辑起点”[18],“现代理论新闻学如果以信息作为自己的逻辑起点,那么就应该把信息看作是新闻的本体”。[19]
有学者曾论述过“信息三象原理”:
信息的物质性,即信息的形式(外壳);
信息的信息性,即信息的内容(含义);
信息的能量性,即信息的功用(功能)。
“由于信息是有结构的,对信息进行三象性划分,意味着按三象性对信息结构进行划分,也就意味着把信息看做三象系统。即把信息看做形式、内容、功用系统,并由此来研究信息的结构、结构转换和结构自组织规律。”[20] “信息三象原理”对于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无疑具有借鉴意义。限于篇幅,这里就不逐一展开了。


注释
[1]杨钢元《“信息”——有资格与“物质”、“能量”比肩而三吗?》,《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8期。
[2]季燕京、毛峰《以文明传播思想为核心的传播哲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11-05 。
[3]维纳《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第二版),郝季仁 译,科学出版社,1961年,第133页。
[4]董光璧:《自然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报告集》(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见于中国科学院网站2006年3月20日。
[5]维纳《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第二版),郝季仁 译,科学出版社,1961年,Ⅷ。
[6]周光召《复杂适应系统的进化》,中国科普博览。
[7]杨安平《论信息的哲学意义》,http://www.qiji.cn/eprint/abs/2853.html
[8]孙东川《系统工程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9]张华夏《走向21世纪的新辩证法思潮:系统主义》,《系统辩证学学报》2000年第1期。
[10]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鼓 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61页。
[11]同上,第292页。
[12]同上,第141页。
[13]王迪兴、季长印、扬卫民、冯武文《准全息元数学模型的哲学意义》,《思维科学通讯》1999年第3期。
[14]高德、高亮《秩序论——象数学及中医哲学理论实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
[15]维纳《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第二版),郝季仁 译,科学出版社,1961年,第96页。
[16]乌杰《系统辩证论》,人民出版社,1991年。
[17]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物理专业必修课教材《物理学与高新技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67页。
[18]姚福申《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评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6页。
[19]同上 ,第50页。
[20]陈雨思《信息自组织与知识信息处理——与邹晓辉交流》,潜科学网站2002.04。

【作者简介】李文明,男,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新闻传播研究室主任、高级编辑;吕福玉,女,四川理工学院管理系副教授

【联系方式】315100,浙江省宁波市学府路1号;13336612307;lwm86@sina.com

[ 本帖最后由 yd_xzn 于 2009-9-6 23:09 编辑 ]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06 00:36
以下为反对方原文,来源同9楼出处。


很高兴看到你们的商榷文章,只是见到的太迟了。
但是我并不认为你们的论文驳倒了我的论点。
为了让读者有对照判断,我将原文附后。
真理越辩越明,期待有机会具体商榷。
             杨钢元



信息——有资格与物质、能量比肩而三吗?

[摘要] 本文不同意“世界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的观点,认为信息仅是生命及其仿生系统对事物及其属性(包括自身)的反映和表达形式,它源于生命系统的自组织机能,它表述对象对生命(或仿生)系统呈现或被其抽绎出的形态。信息生成是生物机能的体现,信息表达则肇基于生物因应环境的生态系统内互动行为。
[关键词]信息定义 信息属性 实在 虚在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一.信息——生命的现象 
目前,在我国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看法认为,世界是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的。把信息放在与物质和能量平起平坐的位置上等量齐观,对信息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代表性观点大概要数我国著名的信息理论专家钟义信先生的层次化信息理论:
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定义:某事物的本体论层次信息,就是该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
认识论层次信息定义是:某主体关于某事物的认识论层次信息,是指该主体所感知的或该主体所表述的相应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
……
那么,本体论意义上的信息真的存在吗?或者说,离开了主客体关系,物质的形式(即所谓“该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的)方式”)能否还有资格被称作信息?
这里,我们有必要对物质与信息的关系作一个分析。
列宁从哲学的高度给物质所下的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个定义,是抽象了宇宙万“物”的“质”,即是世界万物的共性。它的概念核心是“实在”,并由“客观”所限定。实在是相对于虚在而言的,它排斥了机械唯物主义将实在与虚在的混淆;客观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排斥了唯心主义将存在与反映的颠倒。例如,地球是先于人类乃至所有地球生物而存在的,同时地球又是实体性的存在,因而它是一个“客观实在”的物质;“客观规律”一如其名称所限定,无论主观认知与否,承认与否,它都存在,因而它是客观的;但是, “客观规律”本身非 “物”,而是由“物”派生的,它本身并不是实在的,它要通过事物运动的具体过程才能体现其存在,因而是虚在的,因此,“客观规律”不是物质,而是物质的属性。正如刘文魁先生所归纳的:
物质即实在,物质属性即虚在。……
辩证唯物主义绝不是简单地把宇宙中的一切都说成是物质本身,而是要说明物质是一切事物的本质;物质是一切物质属性的本原。唯物主义所要强调的仅仅是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属性(包括意识在内)是第二性的。……
……物质和物质属性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宇宙中不存在任何物质和物质属性以外的东西。这就更简明有力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著名论断:“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所谓物质属性,不过是物质在具体内外部相互作用条件下的运动形式。任何实际的而非观念的“实在”都不是象“物质”这样的抽象存在,而是处于运动的某一点上并与其环境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即处于“虚在”的呈现点上。因此,物质是对具体实在的普遍性的抽象,或者说是用于表述区别于具体实在的“一般实在”;而物质属性则是对具体实在的特殊性的抽象,因而是有条件的、受内外因作用而形成的。物质与物质属性共寓于具体的实在。
然而,信息并不简单等同于“物质属性”,或单纯如刘文魁所说:“信息是作为运动着的事物的一种属性。它撇开了信息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和载带信息的具体物质形态,仅仅从事物可能出现的各种随机现象中抽取出各种形式。因此,信息是物质联系的一种属性。辩证唯物主义者不是要否定信息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而是要否定信息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机械唯物主义者不敢承认信息是一种物质属性(即非物质),唯恐陷入唯心主义泥坑,从而陷入信息即物质的不可解决的矛盾之中。”
诚然,物质属性是信息的来源和内容,但物质属性并不能自动生成为信息,由“谁”来“抽取出各种形式”的问题是不能回避的。信息仅是由生物这种高级物质形态特有的物质属性所派生。非生物物质间的关系属性是相互作用与反应,而生物与其它事物则有主客体之分,其关系属性增加了“反映”这一中介环节,因而信息只是生物这种处于高级层次的物质的特殊属性的产物。在非生物的世界里,相互作用与事件永远是一次性的,虚在无法从实在中分离,物质属性无法从物质分离,物质有实在而无客观;生物的反映属性,使得实在具有了对象化的世界,世界有了主客观之分、主客体之别,虚在因此可以借主体设立的坐标而与实在分离,通过反映、重复与概率乃至推理和想象等对主体生成为相对稳定的“属性”信息,通过反映“曾在”与“将在”及其与实在的关系而“虚”在。因此,在物质与物质属性层面并没有信息的位置。只有进入主客观层次,物质及其属性才对主体生成信息,物质与属性的区分也是以主客观的区分为前提的。在主客体区分之前,世界只有自然、天然或“实然”,一切都是自在的。
生物的实践性是完成这一转变的关键环节。生物具有趋利避害的能动性、实践性,因此需要信息。正是由于生物是具有自组织性的耗散结构,需要藉信息的反馈与负反馈实现自组织,以适应环境与自身的各种变化,寻求更好的生存条件,避免由于增墒而导致由“生物”变成“死物”,因而其具有的与外界的特殊作用方式与自身的特殊运动方式,使得主客观得以分离,实在的属性(包括生物自身这种特殊实在的属性)得以对主体显现,实在对生命生成现象。尽管象B-Z反应这类化学反应现象也表现出某种自组织的特性,但正如《时间之箭——揭开时间最大奥秘之科学旅程》一书中所论述的:
自组织的无机系统涉及众多的简单化学品种。但其中的化学情况具有较大的偶然性——既然所有在汤里兜圈子的分子都多少可以相互起作用,就很少有特定性。我们将要看到,有机体的可能性倾向于另一端。在那里的(生物)化学既复杂,又是细致调节的:每个反应都是非常特殊,都是以惊人的效率进行。普里高津和司坦厄斯(Stengers)评论道:“这很难是偶然的。这里我们遇到的是区别物理和生物学的一个基本性质。生物学系统是 ‘具有过去’的。它们的组成分子是某种演化的结果;这些分子被选来参与自催化机制,从而产生具体的自组织方式。”这是具有目的的化学。这是生命的奇迹。
这里所谓的“演化的结果”,正是实践的结晶。生物在与环境的互动实践中,既定义了对象,也进化了机能和器官。
但是,生命演化只是“生物学系统”运动的特殊形式而非一切物质运动的一般形式。就一般形式而言,是物质的运动生成了实在的具体结构、功能、关系、性质等属性,是实在在其具体环境中的运动或曰动态平衡过程,生成了并演变着其具体的形态,而不是物质按照一定的形式生成。也就是说,物质的基本形式是生成性的,而不是预设的。预设性是物质发展的高级形态——生命经过长期演化才具有了的属性:一粒种子或卵,预设了其生命的循环;意识又以其预设功能指导着实践。物质属性与生物属性是全体与部分的关系。如果不是如此理解自然的话,逻辑上就必然要设定一个意志主体例如“上帝”来造物,给万物设定形式,或者说对物质属性进行信息编码。因此,信息相对于一般物质实在及其属性而言,不能不处于更低级的层面,而不能与之平起平坐。质言之,如将信息放置在本体论的高位,则最终或是沦为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把抽象的数作为世界本原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及其继承者柏拉图的“理念论” 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论”的现代翻版,或是为以宗教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打开大门。
所以,尽管信息以运动着的事物的属性为基本内容,但其只能在反映论层面被定义,而不能在本体论层面被定义。信息不是一般物质的属性,而是被主体反映了的事物和属性及其主观延伸。我们可以说物质属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但却不能说信息是脱离生命现象的客观存在。
综上所述,信息概念应该被定义为:
信息是生命或仿生系统对事物及其属性(包括自身)的反映和表达形式,它表述对象对生命系统呈现或被其抽绎出的形态。

二、信息生成:内化是生物机能的体现

既然信息是主体对对象(包括自身)的反映和表达,那么,如何建立起主体与客体的联系,进而如何发挥信息的功能,就是我们考察信息现象必须首先解决的彼此相关的课题。既然如上所述,信息是生物属性的体现,那么,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而言,是生命实践活动决定并生成了生物的机体器官和机能方式,生物不会进化出对其无用的机能(当然,进化过程中可能残留某些退化了的机能甚至器官),主客体的联系方式因而必然受到对象属性和具体生物的机能需求的双重限定。动物的“动”,生成了其搜索环境的视听觉器官及其机能,植物的“植”,则生成了植物的对光、温度、湿度等的生物反应机能。其道理正如马克思在《手稿》中讨论人与对象的关系时所说:"对象如何对他说为成为它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人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眼睛对对象的感觉不同于耳朵,眼睛的对象不同于耳朵的对象。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性,恰好就是这种本质力量的独特的本质,因而也是他的对象化的独特方式,它的对象性的、现实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独特方式。因此,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主体的机能及其器官从发生学的角度而言是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因应环境中客体的属性而逐渐生成、遗传并进化的。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观点来解释,生命是逐渐复杂起来的适应形式的一种不断的创造,是这些适应形式与环境之间的一种逐渐平衡。从信息生成的角度而言,对象的属性只有通过主体的机能才能生成信息,没有生物的基于信息基础上的自组织机能,对象的属性不可能转化为信息,所以,信息是对象的属性在主体中内化的建构结果。正是主客体在实践中的互动过程,为信息的生成和拓展开辟道路,而信息的拓展又反过来促进着实践不断向深广领域挺进,并进而促进着生物的进化与其信息系统的不断建构与演进。

三、信息表达:外化肇基于生物因应环境的生态系统内互动行为

诚然,信息的生成产生于生物个体,但是,生物机能和器官的进化,从根本上说要依赖于个体生存于其间的环境,大而言之就是生物圈,其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是其生存于其中的生态系统和种群环境或曰社会环境系统。因此,生物的对象不仅包括阳光、空气、水、矿物质等自然对象,而且还包括同类生物、处于同一食物链上的不同生物等,因而主体与对象的关系就不单纯是信息生成的关系,而存在着生命体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关系;主体不仅需要借助获得信息反馈调节自身,而且需要借助发送信息负反馈以控制其他生物对象的认知与行为,因而形成主体间的信息互动与交往。这就形成了与信息内化对应的信息外化过程。例如,枯叶蝶通过发布虚假信息迷惑敌人,捕蝇草通过设置诱饵、陷阱捕捉猎物,蚂蚁等群体性动物甚至可以通过信息交流完成个体无法完成的集体性工作,如大物体搬运、建窝、御敌等。
枯叶蝶图:

生态系统既提供了生物从环境获取物质与能量的来源,也提供了生物间互动的空间。生物必须进化出适应、利用这一环境的器官、机能乃至技能,才能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获得生存的一席之地。这个具体生物其生态环境的适应过程,就是该生物因应特定生态环境中诸条件的具体属性所产生的内化过程,也就是进化的过程,其进化出的相应器官、功能和生存方式等,主要通过遗传的形式在种群中先天性地保持与演进,也有一部分生存技能与技巧等,则通过诸如模仿与学习等信息的外化传播方式(在进化层级较高的动物中则可概称为通过文化)后天性地保持与演进。
对于部分生存方式与行为方式较为复杂的生物而言,共生、合作等方式使得群体信息传播成为了个体生存的前提,因而,对个体而言的个体间协作共赢的社会系统,是其信息表达的重要领域。由于在此领域中,信息的传递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因而,其形态不仅表现为主体信息的表达,而且更表现为主体间信息沟通的传播。社会系统为生物信息能力的发展开辟了宽广的天地,语言(或概括地说,符号系统)就是在这片天地上开出的绚丽花朵。
信息的建构,使客观对象的属性为生物所把握,而当生物进化到不仅被动地改变自身以适应环境与对象的属性,并且能够根据对对象属性信息的把握,通过改变对象与环境以适应自身需要的时候,世界就开始了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伟大征程。工具的使用与创造便是其里程碑。
正如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第一版序》中开宗明义所归纳:“在机械时代,我们完成了身体在空间范围内的延伸。今天,经过了一个世纪的电力技术发展之后,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又得到了延伸,以至于能拥抱全球。就我们这个行星而言,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已不复存在。我们正在迅速逼近人类延伸的最后一个阶段——技术上模拟意识的阶段。”
人类这一地球生物圈中的最高智慧生物,将信息与物质结合,创造出延伸人类机能的机械系统和以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为标志的各类意识“仿生”系统,乃至在此基础上构筑了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使得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甚至非生物的物质,都可以被人类组织成可以接受、处理信息并作出因应反应的具有生物机能的系统,仿佛非生物也具有了生物的机能。特别是人工智能研究(AI)的进展,仿佛给机械赋予了生命与智慧。然而,这一切并不能改变基本的事实,即信息本质上是生物属性的产物。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06 00:42
在对世界的看法上,我认为“能量”没资格与“物质”比肩,而“信息”则更没有资格同“物质”比肩了。

两篇引文太长,暂未仔细研读。

[ 本帖最后由 yd_xzn 于 2009-9-6 00:44 编辑 ]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06 21:56
在物理学领域,在经典物理学时代,19世纪末期,许多发现动摇了经典物理学的理论。

但物理学家们勇敢面对,敢于否定,结果开创了物理学广阔的新天地,而经典物理学,也加上一定的边界条件后(比如 在宏观尺度里),继续得到了应有的地位,也仍在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神舟飞船系统)。

如果由于控制论、信息论等学科的重要作用,而继续将“世界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这种谬论奉为圭皋,必然将严重拖累有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06 22:05
在商品经济时代,精神产品作为商品,已经是一种常态了。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点,是精神产物、精神产品的极度丰富。
而信息,作为一种精神产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寻根究底,信息的“载体依附性”的特征,无可辩驳地证明信息就是一种精神产物,与物质不在一个领域内。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06 22:07
彻底否定“世界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这种谬论,应当无损控制论、信息论等学科的科学性。

如果彻底否定“世界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这种谬论,导致了这些学科的垮台,只能证明这些学科的后来者的无能!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06 23:01
以下观点,摘自《“信息”——没资格与“物质”、“能量”比肩而三吗?》第一部分“一、‘三大要素’说之由来”。


如果一定要确认真正有资格与“物质”比肩的东西,那就非“意识”或“精神”莫属了。“能量”作为物质做功的能力,不过是度量物质运动的一种物理量而已。

——作者顺理成章地推导出“世界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是谬论。


鉴于包括势能、动能、热能、电能、磁能、光能、化学能和原子能在内的各类能量的强大功能和巨大作用,人们特地以强调、突出的方式,将它与物质平起平坐。同理,作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各种符号所负载的讯息,特别是其内容为接收者预先所不知道的讯息,信息具有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实际效用,因而亦为人们所重视和强调。所谓“三大要素”的说法,盖源于此。

——作者认为所谓“三大要素”的说法,是为了突出能量、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了突出某些因素的重要作用,而置物理学事实于不顾。颇能体现人性的缺点。


当今社会的发展,除了必须依托大规模的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和消费流外,还离不开强大的信息流来实现物质与能量之间的无缝衔接。可见,包括新闻在内的信息传播,的确在社会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系统中处于基本与核心的地位。

——信息对人类社会有重要作用,而将“人类社会”替换为“世界”,导出“世界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的说法,是否偷换概念呢?


认为世界是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的,这不光是在我国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看法,也是国际上流行多年的一种观点。

——来源于国际的看法,就一定是无条件正确?


机械大脑不能像初期唯物论者所主张的“如同肝脏分泌出胆汁”那样分泌出思想来,也不能认为它像肌肉发出动作那样能以能量的形式发出思想来。

——在经典物理学成熟的十九世纪,机械决定论确实盛行一时。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不承认这一点的唯物论,在今天不能存在下去。

——作者要从根本否定唯物论?至少,凡是不同意“世界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观点的唯物论,一定就是错的?


根据维纳的说法,物质、能量和信息是相互有区别的,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三大基础:世界由物质组成,能量是一切物质运动的动力,信息是人类了解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凭据。如果说,申农主要是从信息的发送端来研究信息的,那么,维纳则着重从接受端如何利用信息来加以研究。正是在写于1948年的这段话里,维纳第一次把信息同哲学相关联,尖锐地触及了信息的本质定位问题。也正是这段话,启示人们将信息与物质、能量并列为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

——“将信息与物质、能量并列为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说明:第一,这是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不是世界构成的三大要素;第二,说明其适用范围仅限于人类社会;第三,“世界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这种说法,或许是后人的曲解。


哈佛大学信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安瑟尼?G?欧廷格教授把物质、能量和信息三者的关系描述为:
没有物质,什么东西也不存在;
没有能量,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
没有信息,什么事物也没有意义。
这表明,物质、能量的利用率,取决于信息调控作用的发挥。一种富于诗意的说法是:没有物质的世界是虚无的世界, 没有能量的世界是死寂的世界, 没有信息的世界是混乱的世界。

——首先来理解一下“没有物质,什么东西也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什么事物也没有意义”的说法。“没有物质,什么东西也不存在”,如果理解成“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显然没什么错,这是哲学层面的理解。“没有能量,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如果理解成“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事物将保持其原有的运动状态”,那么,显然也是正确的,这是经典物理学层面的理解。“没有信息,什么事物也没有意义”,这如何理解呢?是否可理解为“我闭上眼睛,那么世界便不存在了”?这是个人情绪(最多理解为人群情绪)层面。将三个不同层次的认识,拿到一起来说事,说明具有跳跃性思维。


总而言之,“20世纪40年代,人类终于发现:世界是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的,而不仅仅是由物质组成、或者由物质与能量两种要素组成。现在,没有人能否定信息的存在和作用,没有人能够不接受、不利用信息,信息的作用、处理信息的手段是前所未有的。”[8] 可以说,信息问题的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由物质和能量组成的古典概念,使之让位于世界由物质、能量和信息三种成分组成的概念。

——看来,通过偷换概念(人类社会就是世界)或偷换适用范围(将适用人类社会的运动规律偷偷放大其适用范围——物质世界),通过强词夺理(不同意“世界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观点的唯物论就是错的),通过曲解控制论创始人的说法,确实可以得出“世界由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组成”这个观点。

[ 本帖最后由 yd_xzn 于 2009-9-6 23:07 编辑 ]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07 10:28
原帖由 yd_xzn 于 2009-9-5 23:54 发表
持“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看法的人,似乎觉得“感觉剥夺实验”这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有学心理学的人出来说说这个实验吗?



感觉剥夺实验(Experiment of Sensory Deprivation)
感觉剥夺实验概述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这种非人道的实验现在已经被禁止了。
(来源:http://wiki.mbalib.com/wiki/感觉剥夺实验)

我的看法:
动物的本性就是“动”,将动物禁锢得不能动(运动),违反了动物的天性,自然导致动物的不适。人作为动物也是这样。这跟不能获取信息而导致不适联系起来的做法,似乎过于牵强。
作者: 群雄逐鹿    时间: 2009-09-07 11:24
我认为 "组织形态" 为构成世界的根本, 世界是软件的,

物质/能量是什么, 也是更小单元的 "组织形态", 更大范围内来看这个软件组织形态,就被认为是硬件物质了。
作者: cg111    时间: 2009-09-07 11:42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所谓的砖家,基本上是拾人牙慧的.
维纳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不是能量."我的逻辑推理能力不好,无能如何也推论不出"三要素"之说.所以不要为了自己的结论,强奸维纳的论述.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这个才是科学的哲学观.信息只是主观的,不是客观世界的范畴,不可能构成所谓客观世界的三要素.主观能动性再强大,也只是主观的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07 14:42
国内跟信息有关的学科中,专家们似乎都以“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立论的。

不知道这个谬论在国内是如何流行的。
作者: lsstarboy    时间: 2009-09-07 19:48
信息学科属于新兴学科,教材也只是经过了两次大的调整,有很多东西经不住推敲。
作者: lsstarboy    时间: 2009-09-07 19:51
我认为一句话:要么马克思错了,要么那些专家们错了。

马克思说世界由两部分组成,他们却说成三个。马克思说世界是绝对运动的,好像他们也没的提到信息是运动的。
作者: lb_bn    时间: 2009-09-07 23:21
能量并不是物质。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08 12:10
光的波粒二象性、质能方程,都说明,质量和能量,是物质在不同形态下的表现形式,因此,将能量和物质并列,在逻辑上、在分类方法上,也是错误的。

一般人说到物质,总是联想到有质量的物体,而有一些物质,却基本上是以能量的形态存在的,如电磁波(包括广播用的无线电波、通讯或烹调用的微波、手机及蓝牙设备用的电波、光线等)。

[ 本帖最后由 yd_xzn 于 2009-9-8 12:15 编辑 ]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08 14:48
QUOTE:
[quote]原帖由 tom_xx_hu@yahoo 于 2009-9-7 23:06 发表
这个LZ,比我还能钻牛角尖。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这个说法,不是公理,也不是学科定律,更不是主义教条,它只是反映一种认识。
将信息与物质能量并列,凸显信息对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性。
其实,信息对自然世界也是非常基本的东西。遗传,本质上就是信息过程,遗传物质(核酸)反而是次要的,只是承载信息的媒体。

不是钻牛角尖,这是一种对事实、对规律的态度问题,如果这种问题都不追根究底,不实事求是,那对其它问题更是无原则的纵容了。我看学术界的很多问题,比如论文抄袭,比如学术裙带关系,等等,如果排除体制的问题,剩下的就是不讲原则、不实事求是带来的品德问题了。

至于生物遗传信息问题,虽然DNA等遗传物质仅由4种基本单位(碱基)构成,但由于数量、排列方式的不同,造成了生物的多样性。遗传信息的多样,在于遗传物质内部的构成不一样,遗传信息跟基因构成,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关系,因此不能笼统地说遗传信息更重要,携带遗传信息的核糖核酸等遗传物质不重要。
[/quote]
(本内容在http://bbs3.chinaunix.net/viewth ... age%3D1#pid11172713,因为这个例子非常有意思,所以转帖到这里)

[ 本帖最后由 yd_xzn 于 2009-9-8 14:51 编辑 ]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08 15:15
原帖由 yd_xzn 于 2009-9-8 14:48 发表
QUOTE:


QUOTE:
原帖由 tom_xx_hu@yahoo 于 2009-9-7 23:06 发表
这个LZ,比我还能钻牛角尖。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这个说法,不是公理,也不是学科定律,更不是主义教条,它只是反映一种认识。
将信息与物质能量并列,凸显信息对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性。
其实,信息对自然世界也是非常基本的东西。遗传,本质上就是信息过程,遗传物质(核酸)反而是次要的,只是承载信息的媒体。

不是钻牛角尖,这是一种对事实、对规律的态度问题,如果这种问题都不追根究底,不实事求是,那对其它问题更是无原则的纵容了。我看学术界的很多问题,比如论文抄袭,比如学术裙带关系,等等,如果排除体制的问题,剩下的就是不讲原则、不实事求是带来的品德问题了。

至于生物遗传信息问题,虽然DNA等遗传物质仅由4种基本单位(碱基)构成,但由于数量、排列方式的不同,造成了生物的多样性。遗传信息的多样,在于遗传物质内部的构成不一样,遗传信息跟基因构成,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关系,因此不能笼统地说遗传信息更重要,携带遗传信息的核糖核酸等遗传物质不重要。

(本内容在http://bbs3.chinaunix.net/viewth ... age%3D1#pid11172713,因为这个例子非常有意思,所以转帖到这里)


生物遗传现象,遗传信息是否能脱离载体?没有载体,遗传信息能否单独存在?
遗传信息,是否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由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一路捡起来并拼凑到一起,最后就构成了现在的生物遗传信息?
还是由生物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对环境变化的感受、应变,最终对DNA等遗传物质发生影响、改变,然后才遗传下来的呢?
这跟写在书本里的信息,能够历经几百年、几千年而留传下来,是一样的道理—— 信息并非是自然界的构成要素,信息是对物质运动的反映(包括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信息能在自然界存在,不过是其载体的存在而继续存在(只不过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物种,是由物种的所有个体同时传承的(或者说,是多路传承或并行传承),而非单个的生物体单独传承。只要这个物种灭绝了,这个物种的遗传信息也就湮灭了)。

[ 本帖最后由 yd_xzn 于 2009-9-8 15:24 编辑 ]
作者: lsstarboy    时间: 2009-09-08 16:31
光的波粒二象性、质能方程,都说明,质量和能量,是物质在不同形态下的表现形式,因此,将能量和物质并列,在逻辑上、在分类方法上,也是错误的。


提醒一下,波粒二象性和质能方程都是建立在假说之上的。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08 18:49
原帖由 lsstarboy 于 2009-9-8 16:31 发表


提醒一下,波粒二象性和质能方程都是建立在假说之上的。


爱因斯坦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研究,1905年创立了狭义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联系,引起了物理学基本概念的重大变革,开创了物理学的新世纪;提出了光量子论,解释了光电现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粒二重性,用分子运动论解决布朗运动问题;发现了质能之间的相当性,在理论上为原子能的释放和应用开辟道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理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推动了物理学上的一次意义深远的重大革命。

爱因斯坦因为他的光电效应理论获得了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科学研究本来以假说为先导,以事实为依据,理论能推导、解释事实,事实也支持理论,则假说就可以证明是正确的。
当然,微观领域的非直观性和不可测性,物理学在该领域的理论,很多是处于“假说”状态。更由于由本人对该领域所知不多,在引用理论和事实时,可能出错。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08 23:54
原帖由 tom_xx_hu@yahoo 于 2009-9-8 22:57 发表[quote]
[quote]原帖由 yd_xzn 于 2009-9-8 14:46 发表
不是钻牛角尖,这是一种对事实、对规律的态度问题,如果这种问题都不追根究底,不实事求是,那对其它问题更是无原则的纵容了。我看学术界的很多问题,比如论文抄袭,比如学术裙带关系,等等,如果排除体制的问题,剩下的就是不讲原则、不实事求是带来的品德问题了。

至于生物遗传信息问题,虽然DNA等遗传物质仅由4种基本单位(碱基)构成,但由于数量、排列方式的不同,造成了生物的多样性。遗传信息的多样,在于遗传物质内部的构成不一样,遗传信息跟基因构成,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关系,因此不能笼统地说遗传信息更重要,携带遗传信息的核糖核酸等遗传物质不重要。


LZ在暗示“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吗?我对你这个做法很反感。在一个学术技术问题的探讨中,引入罪恶感和正义感,目的何在?

那么再来谈学术问题(希望你不是米丘林,大家还能谈下去)。
遗传信息需要载体这件事,并不能排除遗传信息的独立意义。实际上,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多次变换载体,已经暗示遗传信息的独立意义。携带遗传信息的核糖核酸等遗传物质有多重要我不敢说,但是如果你质问信息从哪里来,或许会对这个问题有新的思考。现在比较普遍接受的宇宙起源是大爆炸,或者说宇宙起源于一个时空奇点。显然,在宇宙的早期,这些遗传物质核糖核酸都不存在。可是,信息呢?今天复杂多样的生命遗传信息,如果不是来自宇宙的原点,那么后来是从哪里来的?如果能量不能创造,信息就能创造吗?这里我要提醒一个区别:将信息记录存储并加以传播,并没有创造信息。

如果宇宙的起源是一个只有能量没有信息的混沌,我无法想象它今天这样精巧的结构,丰富的多样性。[/quote]

不是暗示这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只是针对钻牛角尖说法的一种情绪化反应,以后注意尽量不带个人情绪讨论学术问题。以后也不讨论道德、正义。

遗传信息的传递,我认为跟书本的手抄或复印没有区别——都是载体的变换,不能说信息是构成世界的要素之一。

至于宇宙起源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大家尽可以放开想象,但却不能作为信息是构成世界的要素之一的证明——想象就是想象,决不是事实。

信息如果不能创造,那么“信息爆炸”的说法从何而来?正是因为信息是物质及其运动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因此,人对物质及其运动注意得越多,获得(或者说生成)的信息就越多。

引用自 http://bbs2.chinaunix.net/viewth ... ;extra=#pid11175411

[ 本帖最后由 yd_xzn 于 2009-9-9 00:04 编辑 ]
作者: 也是菜鸟    时间: 2009-09-09 08:56
净扯淡,世界是一元的,就是由物质构成。

现在这些“砖家”“踅者”,垃圾!总喜欢搞点新东西显示自己
作者: 也是菜鸟    时间: 2009-09-09 09:08
原帖由 yd_xzn 于 2009-9-8 23:54 发表
信息是物质及其运动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
作者: lsstarboy    时间: 2009-09-09 10:30
我认为核心的问题在于:信息和精神是什么关系!如果是弟兄关系,那么可以并列,如果是父子关系,那么放在一块显然不合适。

就像高中课本中的“网络交流的四种方式”一样,不能把QQ和Blog、BBS、Email并列,和他们并列的是他的上一级:IM。
作者: Puer_Tea    时间: 2009-09-09 10:56
现在很精神, 等晚上困倦的时候 来思考这个问题 提神
:)
作者: xiaoxiangyue    时间: 2009-09-10 09:19
俺认为   世界是由能量和信息构成,然后由结构进行转换  生成一切  (物质就是这三者的产物  所以  每一种物质  必然包含这三者)


我们谈论物质   但实际上   我们只能谈论我想想象中的物质   无论你采用何种方法   你都逃不出此枳楛
作者: xiaoxiangyue    时间: 2009-09-10 09:21
实际上  每一个唯物主义者  都避免不了其批判对象“唯心”
作者: xiaoxiangyue    时间: 2009-09-10 09:23
人类不可能找到一种恒有的物质    但可能找到一种恒有的结构
作者: xiaoxiangyue    时间: 2009-09-10 09:28
如果 非要割裂 物质和能量的话   那么你能检测到纯能量   但不可能检测到纯物质
作者: Malfoy    时间: 2009-09-10 09:47
原帖由 yd_xzn 于 2009-9-6 00:42 发表
在对世界的看法上,我认为“能量”没资格与“物质”比肩,而“信息”则更没有资格同“物质”比肩了。

两篇引文太长,暂未仔细研读。

worenwei物质只是能量的一种存在方式,而信息也只是能量的传递的过程
作者: pure    时间: 2009-09-10 15:00
天地人三才.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10 21:14
微观世界,比如粒子物理学的研究领域,以及宏观领域,比如宇宙起源的研究,虽然目前形成了一系列假说,但仍然可以说,人类在这些领域仍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

人类仍处在在盲人摸象的状态下,就断言信息是万物起源、万物运行的原因,有说服力吗?
作者: rwho    时间: 2009-09-11 11:11
最本质的东西,应该还是能量。这是我学近代物理时的感觉。

感觉物质只是能量的某种静态表现形式,能量的变化和流动衍生,才最终出现熵,信息传递,物质变化状态变化等等。

最终,这个世界还是要有终极理论来解释,可能就是统一场论。

但是,能量才是最终的本质。
作者: huangxkst    时间: 2009-09-11 13:36
标题: 回复 #1 yd_xzn 的帖子
记得马克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存在的都是物质,其它是物质的产物。!
作者: xiaoxiangyue    时间: 2009-09-11 19:41
原帖由 yd_xzn 于 2009-9-10 21:03 发表


坚信我们处于一个由软件构成的世界。

同样的原材料(中子质子电子等)构成的物体,可能是你,我,也可能是一块塑料。
为什么看起来不同,因为这些原材料的组织方式和运动方式不同。

所有宏观的、微观 ...


----------------------------------------------结构啊   不是信息     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唯心了?    其实不是唯心主义


能量  结构   信息                  
如果抽象的话   可以只有结构       能量和信息是具体的
作者: xiaoxiangyue    时间: 2009-09-11 19:49
原帖由 huangxkst 于 2009-9-11 13:36 发表
记得马克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存在的都是物质,其它是物质的产物。!


这等于放屁     原因自己想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12 19:23
原帖由 huangxkst 于 2009-9-11 13:36 发表
记得马克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存在的都是物质,其它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说,世界是物质的,意思是指,世界及其运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个“物质”,形态可以多样,可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也可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都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12 19:28
目前人类的认识水平虽然很高了,但相信还有许多领域,人类没有认识清楚,甚至没有认识到。就连我们身处的地球,我们人类也没有认识清楚。
因此,对未知的事物,或快速发展中的事物,匆忙地下结论,可能是不明智的。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12 19:3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作者: xiaoxiangyue    时间: 2009-09-12 19:56
原帖由 yd_xzn 于 2009-9-12 19:33 发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 ...



--------------------------------------诶 悲剧啊


如果认为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    那么   诶  真是无语了  


我问你   你这个物质是连续   还是离散的?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12 21:24
原帖由 xiaoxiangyue 于 2009-9-12 19:56 发表

如果认为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    那么   诶  真是无语了  


我问你   你这个物质是连续   还是离散的?


这里所说的“高度发展的物质”是指人脑,这句话的完整意思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 本帖最后由 yd_xzn 于 2009-9-12 21:25 编辑 ]
作者: hobbs136    时间: 2009-09-14 13:14
我认为世界是同一性的,无论我们所能看到的,我们所能听到的,也就是说,无论我们能摸到的认为是真实的物质,或者我们不能摸到的非真实的信息,都只是同一个物体的不同形态。自始至终,我们都在此同一物体内进行活动,或者说,我们即此物体的一部分,除了我们自身以外,我们所能感觉(各种感官)的事物也是此同一物体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某些属性的表现形式。以上我所说的乃是真的,先天存在的。

能量、信息、物质只是一种约定的构成世界的要素,因为他们对于人来说是最为有用的事物。所以这是一种后天的,人们逻辑上约定的一种观点,这并非永恒的真理。

[ 本帖最后由 hobbs136 于 2009-9-14 13:27 编辑 ]
作者: zgt0    时间: 2009-09-14 15:16
个人认为总个世界都由能量组成的。物质和信息只不过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我们打破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结构需要能量,同是这个被打破的分子或原子又释放或吸收能量而形成另一种状态。
作者: lsstarboy    时间: 2009-09-14 18:37
原子分子理论现在仍然是一个“假说”!
作者: xiaoxiangyue    时间: 2009-09-14 23:00
辩证唯物主义说,世界是物质的,意思是指,世界及其运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个“物质”,形态可以多样,可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也可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都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对于这样的说辞 我只能说马老人家确实是生早了啊    至少也应该等到大一统理论模型建立了后再出世么    那样就可能会绝对正确了



而且    辩证唯物主义者敢对转移之类的概念下个确切定义么?   呵呵          如果你不信邪   可以试试

或者干脆说         正确的都是我的      错误的都是你的        这样直白些


呵呵
作者: xiaoxiangyue    时间: 2009-09-14 23:01
原帖由 yd_xzn 于 2009-9-12 21:24 发表


这里所说的“高度发展的物质”是指人脑,这句话的完整意思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那好吧       大脑这个物质是连续还是离散的? 
作者: xiaoxiangyue    时间: 2009-09-14 23:02
原帖由 yd_xzn 于 2009-9-12 21:24 发表


这里所说的“高度发展的物质”是指人脑,这句话的完整意思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另外老是这么高度发展   物质概念最后要被替代的   


实际上       辩证唯物者  对物质到底为何物   也说不出个本质的所以然来    
作者: xiaoxiangyue    时间: 2009-09-14 23:20
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另外 这句话: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高度发展的物质,有种高度发展的物质表现为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应该没有曲解这段话吧? 这像是严格的论述么?  
作者: xiaoxiangyue    时间: 2009-09-15 14:40
什么叫辩证唯物主义   那就是怎么说他都对    对的当然不说了  不对的  好吧  拐个弯就对了    那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15 19:00
“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这里,“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这种破折号的用法,常见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现在基本上没有这种用法了。这种破折号的用法,我感觉一则有语气的停顿作用,二则在短暂的停顿之后,起点睛的作用,指出破折号之前的描述所代表的事物的作用。

国内对马列主义著作的全面、系统的翻译,似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间,因此这种破折号的用法,在翻译的马列著作中,并不少见。

[ 本帖最后由 yd_xzn 于 2009-9-15 19:02 编辑 ]
作者: yd_xzn    时间: 2009-09-16 02:44
下面转帖一段话,作为对自己的告诫,来源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 ... el=rela_nextarticle
那些标榜自己懂科学的人,所谓捍卫科学的人,所谓的打假科学家,其实他们滑稽可笑之处在于他们仅仅捍卫了科技而不是科学,甚至连捍卫科技都谈不上,只是在捍卫他们自己老化、僵化的知识而已。他们从根本上说是不懂得科学,哪有什么科学精神,只有科技迷信,甚至是自我迷信。高举“打伪科学”大旗的人,其实是把自己的有限知识当成了衡量别人,衡量自然现象的一把尺子,且不说他们能不能做这把尺子,仅就把科学,甚至现有水平的科技,拿来做成象世界标准米尺一样固定不变的尺子,本身就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精神是孜孜不倦探索的精神,是实践做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精神,是谦虚敬畏大自然的精神!

[ 本帖最后由 yd_xzn 于 2009-9-16 11:28 编辑 ]
作者: lsstarboy    时间: 2009-09-16 09:36
接楼上,“捍卫科学的人”的人会再改掉汉字的写法!
作者: cheney_lang    时间: 2009-10-03 13:59

作者: fuziipda    时间: 2009-10-04 18:09
支持一下楼主质疑的精神
作者: lorna    时间: 2009-10-08 15:13
路过学习一下。
支持楼主这种学习态度。
作者: wolfshouting    时间: 2009-10-17 14:31
标题: 谢谢楼主开了这个帖子
我最近才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因为自己本来就是搞信息化的,弄了这么久,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深感惭愧。

从辩证唯物主义来看,能量似乎也不能和物质相提并论的,遑论信息!

物质决定一切,有什么能和它并肩?

楼主引的那篇文章讲的很好,说信息只是物质的属性,而且只是有了生物以后才体现出这一属性的。我深以为是。

所以,在辩证唯物主义这一套系统中,信息不能与物质并列分类的。

不过窃以为,维纳不一定信奉辩证唯物主义,所以他得出那样的论调也正常。

最后,我觉得辩证唯物主义也不过是哲学中的一支,也只是从某个侧面或某个角度反映了客观世界,尚不能完全据此推定,信息就一定不能与物质并肩。不过现在还找不到更充分的理由说明信息能和物质并肩,暂且认为信息的资格还不够吧。

楼主的科学精神是少见的,真的很不错!
作者: lorna    时间: 2009-10-19 11:4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者: ab644916    时间: 2017-08-23 10:08
物质、能量、意识,是构成宇宙的三大基础

  我主要阐述以下科学思想和哲学观念  
  (一),世界是由物质的基本粒子组成。
  这些看起来像粒子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弦的闭合圈,称闭弦,闭弦的振动和自旋有涨落现象,涨落形成不同振动和自旋运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 也就是说,目前科学家发现的60多种基本粒子,都是因闭弦的不同振动和自旋运动所产生出的结果。

  (二),基本粒子的自在运动,说明物质是有能量的;粒子间的相互转换,说明不同运动及对应的各种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但总能量保持不变,是守恒的,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一个常量。

  (三),基本粒子是具有“灵性”的,每个粒子的几率“叠加态”中都存在一个“感知态”,一旦这个粒子跟另一个粒子建立起量子纠缠关系,这两个粒子就有了相互感知的联系,有了意识的基础,能记住、识别和感知到对方的存在,建立起了超时空的信息联系。

  (四),物质、能量、意识,是构成宇宙的三大基础。
  为便于研究这种三者的关系和变化,引入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所以时空是跟物质的运动,能量的变化,意识的活动相联系,是随这三者的变化而变化的。
  时间和空间不可以独立于物质、能量、意识这三大基础之外而游离存在。
  即是说,没有绝对的时间和空间。

  (五),宇宙的发展变化遵循两条基本规律:
  物质的惰性(惯量)让自然界自发地向无序混乱的方向变化;物质的意识又让自然界向有序方向发展。这是一对矛盾运动,万事万物均得遵守。
  在这对矛盾运动中,能量可以转化,有序运动要消耗能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1),自然界的一切物质粒子与生俱有保持它原有状态的惰性(惯性),所以在自然状态下,如听任粒子自由地随机运动,那么整个宇宙粒子的运动,将向完全无规则,完全无序的方向发展,宇宙的总能量虽然保持不变,但构成宇宙总能量的各式各样的能量,如机械能,化学能,核能,生命体能……以及跟这些能量相伴随的各种运动,都将逐渐地全部转化成热能,变成热运动,最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热,最终达到处处温度相等的热平衡状态,宇宙的熵(无序混乱的程度)趋于极大值,宇宙处于死寂的永恒状态,即宇宙热寂状态。
  (2),由于意识的作用,粒子的运动会向有序的方向发展,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有些粒子将出现一些排列有序的系统组合形式。
  粒子从无序向有序变化,是需要消耗能量的,会发生能量间的转化,即把从外界吸收的能量部份(不是全部)变换成粒子有序组合相对应的有效能量,剩余的无效能量,将已更加无序的状态退还给外界。
  意识是靠信息的传递使粒子的运动越来越有序,越有规律性,使粒子之间的系统组合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机组合向有机组合发展。
  随着粒子系统组合的条理化和复杂化,粒子组合形成的整体意识形态,也由低向高发展进步,例如出现了生命和遗传现象,有了人脑组织的出现,意识发展上也就有了智商、情商、灵商之类的心理活动。
  一句话,
  物质的意识活动是需要能量的。
  它的活动一方面是使物质系统从无序混乱向规律有序方向发展,意识也会随物质结构的发展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方向变化。
  另一方面是指,意识活动不会把吸收的能量全部转化成有效能量,只能部份转换,剩余无效部份则以更为混乱的能量形式,退还给外界,加大外界的无序和混乱程度。
  就是说,自然界中部份有序结构是靠其余部份的更加无序换来的。
  当一个系统(或部分)变得更加有序,必然有另一个系统(或部分)变得更加无序,

  "有效能量"指的是,可以被利用的能量;
  "无效能量"指的是,无法再利用的能量,又可以看为熵。
  熵就是系统中的无效能量。
  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一个常量,而每一次能量转化,必然有一部分"有效能量"变成"无效能量"(即"熵"),因此不难推论,有效能量越来越少,无效能量越来越多。
  ……
  一个宇宙是从两个相反方向走向死亡:
  一,物质惰性的自发运动,宇宙会向熵增加方向变化,最终走到"热寂"未日。
  二,物质的意识活动,虽然能让部份宇宙走向有序,却会使余下部份宇宙更加无序,总体上是加速了宇宙"热寂"未日的到来。
  意识会让宇宙的有序部份呈现宝塔式发展,越发展越高端,物质粒子构成的大脑也会越来越复杂,人将越来越聪明,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先进,人类改造世界的创造能力越来越强,……最终会发展到什么样子,……宇宙大爆炸的奇点状态(物质有序的极限状态)。
  ……
  注明:
  早年麦克斯韦为了反驳热力学第二是定律,反对孤立系统会自发地走向无序,曾经设想了一只麦克斯韦妖,这智能妖就可以把无序变为有序,这是暗示了意识在自然变化中的作用,只是他没有明确指出这妖其实就是物质的意识,或者说他当时还没有认识到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基本属性。
  另外麦克斯韦认为麦克斯韦妖把无序变为有序这过程是不用花费能量,这观点是错误的(实验已证明了)。

  (六),不同宇宙因为物质不同,时空不同,彼此间不能进行能量和信息交换,所以这些宇宙都是孤立系统,遵守熵增加原理,最终走向热寂末日。
  各个孤立的宇宙,要想联系,必须完成构成宇宙粒子的转变或者时空转换,绝不能用A宇宙的时间和空间去量度B宇宙的时空和空间。
  虫洞能实现不同宇宙间的穿越,把各个孤立的宇宙连接起来,是因为虫洞可以完成物质粒子和时空转变。

  (七),通常情况下,意识不以占据空间的形式存在,而物质存在是占据空间的,这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区别。意识以信息的形式储存、表现和传递。意识的联系实质是信息的联系,是超时空的。
  (八),海森伯的“测不准定律”告诉我们,任何物质的现象、基本粒子的现象,跟观察者、观察的目标和他所用的观察仪器直接相关的,没有一个纯客观的东西。实际上讲,意识让自然界向有序方向发展,是由我们的观念决定的, 所以物质的状态是与我们的观念相联系。实证得到的规律和理论应该是主客体相结合的结果。在这里,我们可以这样猜想,外星系的智能生物会不会有与我们不同的物理定律,而那里的物理学与我们一样成功!

  (九),由于意识的作用,粒子从无序向有序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遵守两项原则:
  (1),粒子从无序向有序变化,会遇到阻力,需要消耗能量,但意识永远会让能量遵循阻力最小的途径。这是世界从无序向有序演化的基夲方向,即能量最小原理。
  (2), 意识会努力把从外界吸收的能量尽量多地变换成粒子有序组合相对应的有效能量E,减小无效能量e的排放, 使能量的利用率η不断提高,即让η=E/(E+e)增大,但始终η<1 而不会η=1。
  能量最小原理广泛存在于我们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所选择的最佳方案往往都是省时省心,最方便、最高效、最节能的方案。
  对能量最小原理的实验证明,可以这样进行:
  设想计算机解决某一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即操作程序。计算机能量是可以测量的,最佳方案应该是计算机执行这些套方案时所用能量最小的方案。




欢迎光临 Chinaunix (http://bbs.chinaunix.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