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

标题: 大哥的集邮——之三(完) [打印本页]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09 10:43
标题: 大哥的集邮——之三(完)
本帖最后由 tom_xx_hu@yahoo 于 2011-03-05 23:31 编辑

多谢网友关心和支持,盛情难却,事不过三,就再发这第三集。

历史时期的断代,常常是众说纷纭。文革的断代,究竟以什么为依据呢?如果将文革的账算到四人帮头上,那么76年10月,就是文革的结束。而这个结束,程序上是非常不光明的。好在,中国人信“天道”,以为替天行道就横着推竖着拉都可以,没人诟病其程序的暴力和专制。

相比之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政治”得多,影响也深远,我以为更适合为文革断代点。不过,我还是沿用一般公认断代,即文革止于1976年10月——英明领袖华主席“一举”粉碎“四人帮”。

1976年死了很多人,很多大人物,因此1977年多有他们的周年祭。

周恩来的纪念票是一套四张全的。第一枚是标准像,第二枚(似乎)是四届人大作“四个现代化”的报告,第三枚见的人该是王进喜吧?第四枚我想不起来了(今日网速特慢,懒得查了)。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09 10:48
1977 J21 之四: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

(要说英俊,周恩来确实帅,毛泽东则属于男人女相,大富大贵)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09 10:54
1977年 J21 之五:毛泽东亲往机场迎接周恩来从莫斯科中苏谈判(破裂)归来。毛泽东深居简出,出游泳池都不多,到机场就更少,这大约是唯一的一次。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09 11:10
1977 J21 之六: 毛泽东在天安门(是66年第八接见红卫兵还是68年国庆检阅?).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09 11:11
谢谢水妹妹支持。
待续。
作者: 风轻云淡淡    时间: 2010-06-09 11:13
{:3_200:}真不错 ,这组俺看着有感觉。 嘿嘿 之前的对俺来说可能太早了~~
作者: mz198424    时间: 2010-06-09 18:46
都是伟人的啊。。。
作者: 云儿飘飘    时间: 2010-06-09 20:13
76年还you唐山大地震。。不知有纪念邮票否?

四楼的毛泽东的确“女人相”像个老太太。。。

期待继续。。。。{:3_186:}
作者: puri    时间: 2010-06-09 22:48
再女人相也还是中国历史上最铁腕的人物之一。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0 09:20
真不错 ,这组俺看着有感觉。 嘿嘿 之前的对俺来说可能太早了~~
风轻云淡淡 发表于 2010-06-09 11:13


是有这个问题。离开切身感受太远的历史,很难引发一般人的共鸣。有个别伟人是例外,比如毛泽东,“魏武挥鞭,东临竭石有遗篇”,千年人物,在他的视线中依然鲜活。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我们常人漠然得很,而他可能在内心里与他们洽谈甚欢。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0 09:22
76年还you唐山大地震。。不知有纪念邮票否?

四楼的毛泽东的确“女人相”像个老太太。。。

期待继续。 ...
云儿飘飘 发表于 2010-06-09 20:13

76年算在文革中,不过,没有纪念邮票。唐山地震,在文革思维中,是不会“纪念”的。
多谢奖励呵。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0 09:26
再女人相也还是中国历史上最铁腕的人物之一。
puri 发表于 2010-06-09 22:48

自然。相面这套东西,名堂很多,听听而已了。比如,江泽民,虎嘴,相面说这种人厉害呢,不过我看江是历届一把手(华国锋除外)中,最善于妥协和让步的。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0 09:44
时不待我啊,上面那些闲话的功夫,邓回到中央,恢复高考招生,1977级于1978年春入学。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
这次会议的意义,虽然不及十一届三中全会那么伟大,倒也在科教文卫战线(那时管行业叫战线,随时准备打仗的冷战思维)有深远影响。时任科学院院长郭老(沫若)在会上做了著名的《科学的春天》讲话。郭老是诗人啊,他的这篇讲话,虽然不及《时间开始了》(解放时郭老歌颂新中国的力作)那么热情澎湃,倒也令人欢欣鼓舞。

那时候,对科学的理解还比较片面和符号化,科学就是卫星原子弹航天物理数学,生物、人文、地学、经济学......等等这些,统统是不入(科学的)流的。
下面这套J25邮票,很典型地反映了这种对科学的狭隘认识,误导决策层和公众很长时间——尽管如此,科学大会的积极意义不容低估。
(采纳puri的意见,试着不同的组合邮票方式)

_1978J25.jpg (161.03 KB, 下载次数: 89)

_1978J25.jpg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0 09:58
78年的三八妇女节,发行一套“中国妇女的光辉榜样”,两枚,选了向警予和杨开慧。中国女中豪杰那么多,为什么是这两位入围?杨开慧之入围,算有“第一夫人”情节,加上对四人帮江青的“憎恨”,情有可原,那向警予入围是什么考量,还偏偏与“第一夫人”比肩?
我只列出杨开慧这张票,她其实就是个娃娃。

_1978J27_2-2_DSC_1833.jpg (146.14 KB, 下载次数: 90)

_1978J27_2-2_DSC_1833.jpg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0 10:28
下面这枚78年发行的J28,属于集邮爱好者最喜闻乐见的“奇票”。
作为邮票发行,从设计到制版印刷,都要层层把关,务求完美无缺。集邮爱好者是些惟恐天下不乱的人,眼睛睁大找茬,巴不得出点差错意外,好得到一张错票。这些人都不是好人啊。

这枚邮票有好几处可圈可点。

首先是题头“全国财贸学大庆学大寨会议”这几个字中的“寨”字,用的是宝盖头加一个“在”。不明历史的,会认为这是错别字或者不规范的简化字,其实不然。1977年公布的汉字简化字第二套方案中的“寨”字就是这个字。不过这个方案,弊端不少,引起众多的诟病,很快就取消了。遗憾的是,这枚邮票的设计定版就在这个第二套简化字实行期间,这个“寨”字就“在”这个第二套简化字方案的“宝盖头”下出笼了,被收藏起来见证历史。

其次是会议名称的滑稽之处。当时的口号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习解放军”,老人家没有把财贸放在眼里,单独为它指明上哪去学习。这个会议,是一个经济工作会议,商讨在新形势下,财贸如何更好的为经济服务(那时候不像现在,财贸是主体,别的要为财贸服务),总不能说“全国财贸学解放军会议”吧(那不干脆会议代表军训算啦)?既然财贸的定位是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稳妥起见,既学大庆,也学大寨,大家都和谐。

第三是会徽的设计很到位。既表现了“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宗旨(所以别人不能指责),同时也表示了“钱币”的中心纽带作用。设计者是高人啊。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0 10:39
1978年是新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复兴”年。反映在邮票上,本年发行的邮票,无论数量品种还是题材各方面都出现很大的转折。

宁夏自治区成立20周年。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有海和海轮,宁夏难道不是内陆省份吗?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0 10:56
1978年是复兴之年。各行各业召集全国会议,调兵遣将,组织攻关,要向“四化”迈进。
我把下面这三枚(套)邮票(J30、J31、J32)放在一起发,从中可以到全国科学大会的影响有多深远。那时真的是各行各业都讲科学呀,妇女要坐火箭,工会要航天,青年自然不甘落后,摆出勤奋学习科学(书本和原子符号)的架势,立志攀登科学高峰(电视塔是最高的啦)。
妇孺都学科学讲科学的时候,科学的春天来了!

_1978J30_1-1_DSC_1842.jpg (182.02 KB, 下载次数: 95)

_1978J30_1-1_DSC_1842.jpg

_1978J31_1-1_DSC_1841.jpg (133.11 KB, 下载次数: 106)

_1978J31_1-1_DSC_1841.jpg

_1978J32_1-1_DSC_1867.jpg (185.1 KB, 下载次数: 83)

_1978J32_1-1_DSC_1867.jpg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0 10:57
科学春天来了,可是我累坏了,得歇歇了。
作者: puri    时间: 2010-06-10 11:34
宁夏自治区成立20周年。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有海和海轮,宁夏难道不是内陆省份吗?
tom_xx_hu@yahoo 发表于 2010-06-10 10:39



这是大型的采矿设备。看来当时是将宁夏定位在原料大省列内了。
作者: 李团长    时间: 2010-06-10 12: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云儿飘飘    时间: 2010-06-10 14:38
78年的三八妇女节,发行一套“中国妇女的光辉榜样”,两枚,选了向警予和杨开慧。中国女中豪杰那么多,为什 ...
tom_xx_hu@yahoo 发表于 2010-06-10 09:58



    毛的几多家人为了他的事业而牺牲。。。想来毛是自私的。。。。。。
作者: 云儿飘飘    时间: 2010-06-10 14:42
科学春天来了,可是我累坏了,得歇歇了。
tom_xx_hu@yahoo 发表于 2010-06-10 10:57



    养精蓄锐。。而后继续。。我其实也有一些盖销票。。以前别人给我的。。就是那种没有处理过的盖销票。。前面你的帖子讲过如何处理。。

等我有时间了也弄弄。。。不知道那一堆里面有没有有价值的盖销票。
作者: 小飞爱使申华    时间: 2010-06-10 16:02
不错,这些邮票我都有,都是小时候收集的。。。
作者: 云儿飘飘    时间: 2010-06-10 17:51
不错,这些邮票我都有,都是小时候收集的。。。
小飞爱使申华 发表于 2010-06-10 16:02



    第一季和第二季看了没有?好多老邮票。。。
作者: 小飞爱使申华    时间: 2010-06-11 09:03
哦,老邮票我也有不少,小时候的零用钱都搁这儿啦。。。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1 11:16
哦,老邮票我也有不少,小时候的零用钱都搁这儿啦。。。
小飞爱使申华 发表于 2010-06-11 09:03

藏私货。用钱买的,是新票,品相一定不错。拿出来晒晒?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1 11:17
我其实也有一些盖销票。。以前别人给我的。。就是那种没有处理过的盖销票。。前面你的帖子讲过如何处理。。

等我有时间了也弄弄。。。不知道那一堆里面有没有有价值的盖销票。
云儿飘飘 发表于 2010-06-10 14:42

期待。
作者: 小飞爱使申华    时间: 2010-06-11 11:18
回复 26# tom_xx_hu@yahoo


   不是,是俺爸当年的信销票,不错吧,呵呵。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1 11:20
回复  tom_xx_hu@yahoo


    tom误读了,我只看见起伏的山脉和大型挖掘设备。
李团长 发表于 2010-06-10 12:15

只怪邮票品相不好,都看不清了,以为是海和海轮呢。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1 11:21
这是大型的采矿设备。看来当时是将宁夏定位在原料大省列内了。
puri 发表于 2010-06-10 11:34


好像宁夏有煤,也许还有云母。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1 11:23
回复  tom_xx_hu@yahoo

   不是,是俺爸当年的信销票,不错吧,呵呵。
小飞爱使申华 发表于 2010-06-11 11:18


不错不错,晒晒吧。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2 12:32
本帖最后由 tom_xx_hu@yahoo 于 2010-06-12 12:33 编辑

前面提到过,1978年的邮票无论从数量品种和题材各方面看,都是前所未有的兴旺。
T24是个例证。T24是关于气象的,以气象为专题发行邮票不多见,反正大哥的邮票里头78年前就没有气象的。物以稀为贵,我要好好说叨说叨这套邮票,而且拆开发、单独说。

T24共五张。第一张是气球探空。
中国的常规气象观测站,在世界上有点名气,布站密度高,观测资料完整。改革开放以后,气象行业与国际间的合作交流非常频繁,国际性的资金设备技术援助也很多,除了天气气候本身的全球特性以外,国际上对中国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的依赖和需求,是主要原因。

常规气象观测分两类。一类是地面站,只作地面(包括地上百叶箱)观测,个别的有观测塔,也不过10米数量级的高度,仍属地面。地面站的观测,设备器材可以重复使用,数据采集或是人工记录或是仪表自动记录,相对而言建站以及运营成本低廉,因此站点密度高,观测时次多(每6小时一次)。

另外一类就是探空站。探空就是放气球上天(火箭也可以探空,但不属常规观测),在不同高度上测量大气的各种参数。探空气球要携带观测仪器和发报机,观测数据必须自动记录,编码给发报机发回地面。气球连同仪器、发报机,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而这用肉包子打狗的事,探空站每天要干两次,一年365天,天天不间断。

无论探空站还是地面站,观测数据每天(每次)都要并入世界气象组织的全球观测TBUS报,TBUS报对全世界公开,这样任何成员国都可以获得所有国家的观测资料。

不过,小算盘谁都有。中国探空站入网TBUS的只有不到200,而实际探空站数大大超过这个数字。为了获得更高密度的中国大陆探空资料,其它国家只能通过与中国气象界展开相关领域的合作才能获得,而且只是研究分析使用,业务使用仍然受限于TBUS报。

那么,探空资料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作用太大了。现在的天气预报,都是数值天气预报,使用的是大气动力学模式(再加一些大气光化学的考虑)。这个模式仍然不能完全确定地预测大气的行为,它不断地需要“初值”(包括大气各层的温度等探空观测),来纠正模式演变的误差。信息和墒的理论决定了它不能循环使用自身预报值作“初值”(那后果就相当于疯牛病),而必须使用独立不相关的观测。数值模式的分辨率越来越高,相应的,对“初值”的密度要求也越来月高。这就是为什么对探空观测需求旺盛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是探空观测目前是唯一可行的对数值天气预报结果进行真实性检验的资料来源。中国大陆地形复杂,又有全球最密集的探空观测,是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研究改进的最好试验场。

今天就发这一枚票吧。

_1978T24_5-1_DSC_2197.jpg (188.69 KB, 下载次数: 73)

_1978T24_5-1_DSC_2197.jpg

作者: 云儿飘飘    时间: 2010-06-12 12:36
越来越少了啊?才一枚。。。不过瘾。。。

tom把你的鸡票和猴票也发上来看看吧。。。看看和我的一样不。。
作者: puri    时间: 2010-06-12 13:17
1978年穿的衣服和文革时期比,没啥变化哈。
作者: 小飞爱使申华    时间: 2010-06-12 13:53
还有啊?不错,继续等着看!
作者: aero    时间: 2010-06-12 16:25
越来越少了啊?才一枚。。。不过瘾。。。

tom把你的鸡票和猴票也发上来看看吧。。。看看和我的一样不。。 ...
云儿飘飘 发表于 2010-06-12 12:36


哈哈,飘飘,好饭不怕晚哈。
作者: 云儿飘飘    时间: 2010-06-12 18:48
哈哈,飘飘,好饭不怕晚哈。
aero 发表于 2010-06-12 16:25



    嗯,可能被我督促的。。。tom筋疲力尽了。。

tom:你不着急。。慢慢来啊。。。别累的不干了。。我等就没得看了。。
作者: msgzhao    时间: 2010-06-13 06:22
哈哈太有意思了,老潜要上来冒个泡.
作者: 一棵草    时间: 2010-06-13 11:07
值钱不,这些邮票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3 11:28
谢谢军帽、飘飘、puri等网友的支持。今天继续T24气象邮票的讨论。

T24的第二枚是气象雷达。

若论气象雷达,美国人绝对领先,有钱啊。有钱是一个原因,特殊国情产生特殊需求是另外一个原因。美国有很长的海岸线,墨西哥湾的洋流以及北半球西风带都把大量水汽带向美国海岸。在强烈日照下,高潜热值的水汽扮演了垂直输送巨大能量的角色,是典型的美国强对流天气飓风和龙卷风的首要成因。对水汽进行大范围(飓风几乎是半球尺度)、高分辨(龙卷风可以像刀一样切掉半栋房子)、全天候(当然)的实时检测,是美国气象部门的特别重要的工作。而能达到上述要求(高分辨、全天候、实时)的观测,非雷达莫属。

中国也需要雷达,但没有美国那么普遍。中国的西部和背面仍然是内陆,西风带输送的主要是黄沙和寒流而已。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被青藏高原阻隔,较少深入到大陆内地,而东南虽然临海,却缺少明显的北上洋流带来水汽。是以中国大陆多干冷天气,只有东南沿海是另外。东南的水汽有好几个来源:一是东南近海水汽的自然渗透,二是印度洋水汽被青藏高原阻拦后从云南
入境一部分。但是输送水汽的最大功臣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是行星尺度的天气系统,呈东西条带布局,每年初夏,高压中心北进到北纬40度左右,西端伸进中国大陆约半个中国(到达重庆并将它变成火炉),大部分的躯干则留在西太平洋,故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高压的“肚子”下面(南面),是个低压系统。这高低两个系统的压差,像抽水机一样,把太平洋面的水汽沿着高压的肚子底部往西端输送,在高压系统的西南端,与西北的干冷空气相遇凝结成雨。这个雨,春末夏初降在华南,是华南暴雨;初夏降在长江中下游,是梅雨;7-8月降在华北,是华北盛夏暴雨。。

气象界有个共识,副热带高压定准了,半个中国的天气预报就搞定了。

这些说明什么?中国的哪怕降雨过程,也都主要是大尺度非强对流的天气过程,在陆地上,常规观测网站的正常观测时次一般都能够捕捉这样的系统。

气象雷达在航海、军事、重大事件(如奥运世博)服务、灾害性天气、定点气象服务等方面,用途广泛。

_1978T24_5-2_DSC_2198.jpg (189.89 KB, 下载次数: 79)

_1978T24_5-2_DSC_2198.jpg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3 11:41
T24的第三枚:天气预报。

首先是这个预报的“预”字,属于废止的第二套汉字简化字方案的简化字,当时是对的,现在是洋相。

图中是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的场景。图中的两张图都是天气分析图。所谓“分析”,人工时代就是依据图中各站点的观测数值画出等值线图。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3 11:47
T24 的第四枚有点滑稽:气象哨组。这意思是文革思维:凡事都要走群众路线。

不过,预报天气肯定比中彩票要容易,这样说来它应该是老少皆宜的事情。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3 11:54
T24的第五枚,我以为立意最不可取。

天意要下冰雹,你非得不让,要击碎它,何苦?国家气象中心是专职从事天气预报的机构,据说这个机构计划的室外活动常常遇雨而取消或不欢而散。他们自己人说都,“天意不可测”,那还能违吗?

除了人生安全需要保护以外,要下冰雹就让它下吧。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3 11:55
总算发完T24,可以休息了。
作者: 水清清    时间: 2010-06-14 09:47
这一堂堂结实的气象课, 让俺消化得上气不接下气, 呵呵.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4 10:18
这一堂堂结实的气象课, 让俺消化得上气不接下气, 呵呵.
水清清 发表于 2010-06-14 09:47


哈哈,能把简单的东西说得复杂,又能把复杂的事情说得简单,这就是教授的基本功。
如果一个简单的事情,教授说得也简单,学生会说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也明白,要你讲什么呢?如果一个复杂的现象,教授没有本事三言两语让学生明白,学生会说我花钱来听你的课,是要听个明白的。

我现在试着把复杂的事情说得简单。

中国人多力量大,卫星都随便放,气球更不在话下,所以探空气球观测全球领先;美国人懒、钱多,龙卷风多,美国公众又每小时都要了解新的天气情况,所以只好多用气象雷达观天象。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4 10:27
好了,在绕舌绕口的天气形势分析课之后,该来点轻松的。

T25本是一个5张套的复杂的化纤生产流程示意图,5张要无缝连接在一起才能看到这个流程的全貌。大哥对水妹妹的困惑仿佛有先见之明,所以只收集了这套邮票的之一原料进料和之五成品出品,连起来就是这头扔进原料,那头出来花衣裳——圆了水妹妹希望简单明了的心愿。

_1978T25.jpg (124.33 KB, 下载次数: 76)

_1978T25.jpg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4 10:39
T26这张票中的口号流行的时间应该限于华国锋时代。“抓纲治国”中的“纲”指的是(政治)路线,典出老人家的语录:“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华国锋入主中央之后,急需治理百废待兴的国家,打着过去的旗号(路线是个纲),完成自己的任务(治国),本是积极稳妥的做法——但是碰上邓这样强势人物就什么都不灵了。他凡是做的事都是错的,凡是没做的事都是不应该的,终归还是落到两个“凡是”里头被人闷死算了。

邓小平不管这套纲不纲,他只有白猫和黑猫。所以“抓纲治国”这个口号走得不远就销声匿迹了。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4 11:00
T29 全国工艺美术展览

以往这些小资产阶级情调的虚假骗人玩意儿,现在不仅正名(工艺美术),还搞全国性的展览,还发邮票纪念。更“气人”的是,玩具也登大雅之堂。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4 11:14
本帖最后由 tom_xx_hu@yahoo 于 2010-06-14 11:30 编辑

相比之下,T30 “药用植物” 显得不那么小资,不那么艺术。我选贴两张。一是人参,这样的话,网友拍微距时发现这个好顺藤摸瓜。另外一张是曼陀罗,我看着它就是喇叭花吧。我最早知道曼陀罗是从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那里头说它是白垩纪就有的植物,漫山遍野。我一直在想,啥呀这么多这么古老,咋没见过?原来就是喇叭花吗?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4 11:14
下课了。
作者: msgzhao    时间: 2010-06-15 09:35
等待下一节
作者: incle    时间: 2010-06-16 09:37
不错,继续等待.....
作者: 瞌睡猪    时间: 2010-06-17 12:27
tom你这大哥的邮票太有纪念价值了,顺带又回顾了一遍历史的某些重要时刻,弥足珍贵,偶粉稀罕!
作者: 云儿飘飘    时间: 2010-06-17 12:37
见惯了邮票上的红海洋,突然发现,简单的黑白两色可以比一片红更丰富,而真正艺术家笔下哪怕是动物(马),居然可以比伟人头像更生动。
真有这种感觉。。。。tom辛苦了。。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8 10:35
本帖最后由 tom_xx_hu@yahoo 于 2011-03-13 11:53 编辑

大家都看球赛去了,我看了球赛,也看了szhiker的片子,(对自己)泄气不少。难得楼上网友鼓励,我打起精神勉力而为吧。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8 10:44
1978年的T31是一组公路拱桥。桥的构图,跟打拳的套路一样,只有上下左右那么几招,多了也乏味,我只选第三张给大家看看。
它的色调有点雅俗,但是构图我觉得还是费了点心思。构图需要均衡,艺术讲究对比,这图通过引入奔跑的汽车和近景的(桃?)花树,达到了这两个目的。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8 11:18
1978年的T34是一套五连涨,《水乡新貌》,纯粹的中国式“边走边看边画”,虽然画作水平不能相提并论,但是与《清明上河图》是一样的只讲布局,不讲透视关系。
大哥只收得两枚,好在是邻近的两枚,可以看个意思。这个图有两处值得关注。

首先是帆船。实际上,1978年那个时候,无论是江苏太湖还是江西潘阳湖或者湖南洞庭湖,已经绝大部分都是柴油机船了。但是画作者还是用帆船做远景点缀,出了帆船更明显以外,我想更是因为帆船是水乡的视觉“符号”,非此不能在观众心中引发“水乡”的联想。

其次是5-4枚中的标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给90后看这个图,估计解读不出这个标语。除了不清楚之外,它里面还有两个不规范简化字,“面”字里面掏空了,“展”也只比“尸”多一横。在儒雅的(带印的)国画里头,出现简化字本就尴尬,再来个不规范简化字就更另类,不过,那确实就是那时那景的一部分。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8 11:52
这枚残票,大哥非常珍视,也很痛惜残缺了。好在,邮戳还在,暗藏玄机的正是邮戳。

1978年,77、78级陆续入学,全国范围已经停止上山下乡,城镇企业恢复在城市青年中招工。那么已经下乡的,怎么办呢?知青问题,本是前朝遗留的烫山芋,当时的当局,本来是打算就让这批人烂在地里算了的。可是在那样的形势下,知青闹回城已经蠢蠢欲动。全国性的知青回城潮,事起于云南建设兵团的知青,详情我没法在这里细说,总之,1978年12月27日,云南建设兵团的知青上访代表抵达北京,要求见邓小平。

其它的云南知青,很多已经聚集在昆明,只等北京好消息,就拔腿上火车回家。他们,也和89年的学生一样,过于乐观。实际上,到次年的元月,当局才派王震跟知青见面。王震是谁呀?那是军垦屯边的第一人啊。见面也不过是训话,“年青人要热爱边疆”。不过,王震还是请知青代表看了场电影。那个时代的总的氛围不同,哪怕王震这样的老顽固,也受历史的限制,对知青虽然呵斥,倒没有在政治上定性为动乱。

那边八字还没有一撇,这边聚集昆明的知青已经归心似箭。(知青代表到达北京的)当日,大哥的云南知青战友(那时不叫哥们,叫战友)就连夜写信告诉大哥这个“好消息”,满怀喜悦可以回家过元旦。次日(12月28日),战友寄出了这封信。

这就是这枚邮票的来历,它见证了1978-79年知青回城大潮的一部分。

回过头看,为知青代表后怕。他们其实是瞎撞了运气,赶上最开明温和的一段时间,赶上当时的当局最需要聚集人气的时期。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8 11:53
待续。
作者: puri    时间: 2010-06-18 12:46
我在我的阳台上随意养了很多盆草,其中长出了几颗曼陀罗,现在已经结了果实。曼陀罗的花跟喇叭花差距还是挺大的,不同。
作者: 云儿飘飘    时间: 2010-06-18 13:28
相比之下,T30 “药用植物” 显得不那么小资,不那么艺术。我选贴两张。一是人参,这样的话,网友拍微距时发 ...
tom_xx_hu@yahoo 发表于 2010-06-14 11:14



    曼陀罗。。只知道它能把人熏晕。。
作者: 云儿飘飘    时间: 2010-06-18 13:30
本帖最后由 云儿飘飘 于 2010-06-18 19:59 编辑
这枚残票,大哥非常珍视,也很痛惜残缺了。好在,邮戳还在,暗藏玄机的正是邮戳。

1978年,77、78级陆续 ...
tom_xx_hu@yahoo 发表于 2010-06-18 11:52



    还有这一出?不得不佩服tom的广泛的知识。。。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9 10:28
我在我的阳台上随意养了很多盆草,其中长出了几颗曼陀罗,现在已经结了果实。曼陀罗的花跟喇叭花差距还是挺 ...
puri 发表于 2010-06-18 12:46


多谢指出,我有机会好好看一下两者区别。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9 10:29
还有这一出?不得不佩服tom的广泛的知识。。。
云儿飘飘 发表于 2010-06-18 13:30

忽悠看不出来?连曼陀罗都不认识呢。
作者: 云儿飘飘    时间: 2010-06-19 10:44
忽悠看不出来?连曼陀罗都不认识呢。
tom_xx_hu@yahoo 发表于 2010-06-19 10:29



    关于政治方面的。。感觉你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9 11:01
进入1979年。

在1978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之后,1979年各行各业进入以“解放思想”为特色的时期。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最早经济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在这个时期发育成熟,另一方面,人们在思想上乃至艺术表现上仍然根深蒂固地被束缚。这年的邮票,也体现了这样一种矛盾和彷徨。

J37是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主流话语体系认定五四是两个大旗:德先生和赛先生。虽然不明白五四的赛先生大旗在哪里举起来的,倒是知道五四人物之一鲁迅是从“科学的”医学转到文学的。
其实,五四的发端跟德先生也没有什么关系。五四首先是民族主义的“救亡图存”,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检讨败相,认定是缺失德先生和赛先生。在这个意义上,后世认定两位先生为五四大旗,倒也不算太牵强附会。

这两位先生在后世的待遇差别,在这两张邮票中得到很好的反映。第一枚邮票,用浮雕形式,将德先生凝固起来,暗示今人,德先生属于历史。第二枚邮票,以显而易见的热情,向青年推荐赛先生。
邮票设计者可能是无意的,如果是无意,那就更说明待遇的差别。




作者: puri    时间: 2010-06-19 11:24
看来七十年代末的邮票内容变了,可跟头些年的比较,在技巧上没啥大的区别。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9 11:29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记得, 大哥的文革前邮票中,1960年的纪81是纪念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见图:



俗话说,事不过三,以为开了这第三次会就没戏了,哪里知道过了差不多20年,1979年,终于迎来第四次代表大会。巧的是,两次会议,主题都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证明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对那枚邮票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的评语是“昙花一现”。1979年的第四次代表大会则吉星高照,它之后文学艺术的繁荣,虽经波折,至少延续到了1986年,余波达到1989年。80年代初期,文学刊物风靡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都是这次会议之后的风景。

很好玩的是,两枚邮票上,都有原子图,可见全国科学大会影响深远。第二枚邮票中的中心图案寓意“工农兵”,说明文艺还是为工农兵服务的。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9 11:36
看来七十年代末的邮票内容变了,可跟头些年的比较,在技巧上没啥大的区别。
puri 发表于 2010-06-19 11:24


真是内行看门道啊。不假,70代末,各行各业都在设法“复辟”——恢复到文革前的水准,主要是启用老人,加上解放思想毕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艺术上的创新和特色要到80年代才逐渐体现。
作者: 水清清    时间: 2010-06-19 11:37
这枚残票,大哥非常珍视,也很痛惜残缺了。好在,邮戳还在,暗藏玄机的正是邮戳。

1978年,77、78级陆续 ...
tom_xx_hu@yahoo 发表于 2010-06-18 11:52



    这段tom在说书, 喜欢听说书.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9 11:41
自从全国科学大会采用原子图之后,原子图就被符号化,成为“科学”“科技”的象征。

青少年科技,当然要研究原子。

_1979J40_1-1_DSC_1872.jpg (158.17 KB, 下载次数: 54)

_1979J40_1-1_DSC_1872.jpg

作者: 水清清    时间: 2010-06-19 11:53
自从全国科学大会采用原子图之后,原子图就被符号化,成为“科学”“科技”的象征。

青少年科技,当然要 ...
tom_xx_hu@yahoo 发表于 2010-06-19 11:41



    为青少年科技展设计的邮票? 设计似乎没有想象力, 有点呆板.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9 11:59
1979年四届全运会,一次体育界的盛会。体育界的兴奋程度外界可能不知道,可怜教练和运动员一般不善表达,其实内心悸动得要休克。
体育是什么?是比赛。一个运动员的事业寿命有几年?文革10年不比赛,让教练怎么带人?让运动员训练什么?

有很多超龄运动员,有幸搭上了四届全运会这既是头班也是末班的一趟车,屁股没坐热,就要下车了,心里那个不甘、不忍、不舍!恰逢其时,高等院校出于自身发展需要,80年代初开始在各省体工队(体育工作队,那时体育运动队的体制)中物色体育特殊才能的学生,四届全运会的成绩,曾经就是录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9 12:01
这段tom在说书, 喜欢听说书.
水清清 发表于 2010-06-19 11:37

我倒更喜欢看水MM的唯美图片。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19 12:06
本帖最后由 tom_xx_hu@yahoo 于 2010-06-19 12:09 编辑

水MM说全国青少年科技展览那张邮票的设计呆板,其实J44更没有想象力,尤其是第二枚与第一枚的雷同,简直就是抄袭(艺术上抄袭自己也是抄袭)。如果要评选最差邮票,我会推荐J44。
我之所以还把J44发出来,就是想请大家附和投票选它为最差邮票。

_1979J44_2-1_DSC_1879.jpg (120.04 KB, 下载次数: 54)

_1979J44_2-1_DSC_1879.jpg

_1979J44_2-2_DSC_1880.jpg (118.16 KB, 下载次数: 47)

_1979J44_2-2_DSC_1880.jpg

作者: 云儿飘飘    时间: 2010-06-20 16:08
1979年四届全运会,一次体育界的盛会。体育界的兴奋程度外界可能不知道,可怜教练和运动员一般不善表达,其 ...
tom_xx_hu@yahoo 发表于 2010-06-19 11:59



    这个邮票是一张么?怎么这种规格?初看还以为是连张。。。细看只有一个8分字样。。。

我有一个连张邮票《韩熙载夜宴图》。。。就是这种规格的。。。
作者: 小飞爱使申华    时间: 2010-06-20 17:17
1979年四届全运会,一次体育界的盛会。体育界的兴奋程度外界可能不知道,可怜教练和运动员一般不善表达,其 ...
tom_xx_hu@yahoo 发表于 2010-06-19 11:59



    这套邮票有四张,兄弟我都有的,另外两张我来帮Tom兄补全吧: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20 23:17
这套邮票有四张,兄弟我都有的,另外两张我来帮Tom兄补全吧:
小飞爱使申华 发表于 2010-06-20 17:17

多谢!你那哪是补遗,明明是有全套,品相还那么好,真羡慕。
作者: msgzhao    时间: 2010-06-21 07:04
晚上看球赛.上班前看Tom的故事.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21 11:28
晚上看球赛.上班前看Tom的故事.
msgzhao 发表于 2010-06-21 07:04

多谢支持。今天不行了。明儿继续吧。
作者: mz198424    时间: 2010-06-22 19:31
继续支持。。。
作者: awk就是awp加ak    时间: 2010-06-22 19:35
哇,偶像周总理的邮票!
作者: 小飞爱使申华    时间: 2010-06-22 20:03
十分感谢Tom,让我回忆起了儿时的快乐。。。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23 10:58
这个邮票是一张么?怎么这种规格?初看还以为是连张。。。细看只有一个8分字样。。。

我有一个 ...
云儿飘飘 发表于 2010-06-20 16:08



我想,这个“连张”设计是有所考虑的。全运会有那么多运动项目,一张邮票上四个项目,4张邮票就可以上16个项目,这个平衡就好搞多了。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23 10:59
十分感谢Tom,让我回忆起了儿时的快乐。。。
小飞爱使申华 发表于 2010-06-22 20:03

彼此彼此。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23 11:18
79年虽然是大庆,但是邓小平还觉得没有坐稳,所以没有过多显露。国庆大会好像是把叶剑英推倒前面的。中国习俗,逢十大庆,所以光是国庆发了5套纪念邮票。但艺术不是以多取胜的,从J44到J48,都很贫乏。前面J44是江山红旗
,J45就是一枚国徽,J46大哥没有,J47是4张套的“亚克西”(少数民族跳舞庆祝国庆),J48是四张套的“四个现代化”。

四个现代化的第二张是工业现代化。这枚邮票中的圆齿轮中两个机柜我想不明白,拿出来问问,有没有人解惑。这机柜怎么看都像磁带机柜,IBM mainframe就是用的这样的机柜(似乎磁带叫6250磁带?)。但是,1979年“工业现代化”中的工业似乎没有计算机的事,那时候计算机还是尖端技术,应该放在科学技术现代化里头。另外,79年的存储,似乎还是磁鼓、纸带、卡片,磁带机就算有,也只是北京计算机中心了。

别的国庆邮票我就不发了,谁能知道这两个机柜到底什么东东?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23 11:33
斯大林同志是邮电部特别喜欢的外国朋友,多次上了中国的邮票。这不,他的100周年,又纪念他了。
我觉得纪念斯大林最恰当的时机是抗战胜利纪念或者是二战纪念,因为斯大林率领苏联红军抗击希特勒的功绩不可磨灭,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给了日本战略性的打击,也是事实。他的其它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商讨。他的统治之严酷,受害者刻骨铭心。
悲哀的也许是:对付希特勒这样的恶魔,非得要斯大林这样的铁腕才行。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23 11:55
1979年 J50 《白求恩逝世四十周年》。

在中国,因为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白求恩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也因为毛泽东的文章定下的调子,白求恩的很多其它方面不为人所知。
白求恩首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其实,在延安的很多人都是,正所谓人以群分。他为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了优越的生活(30年代的医生生活非常优裕,白求恩故居见图)甚至婚姻,远征西班牙、中国。
白求恩是个大夫,一个好大夫,一个有创造性的大夫,一个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大夫。他的发明(止血钳)至今还在使用,他的战场急救快捷而有实效。
白求恩又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他酗酒,也曾少量吸毒。

一个为了理想献身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23 11:59
待续。
作者: 云儿飘飘    时间: 2010-06-27 12:32
79年虽然是大庆,但是邓小平还觉得没有坐稳,所以没有过多显露。国庆大会好像是把叶剑英推倒前面的。中国习 ...
tom_xx_hu@yahoo 发表于 2010-06-23 11:18



    这种设计第一次看到。。。有点像带副卷的入场卷。。。同疑惑中间那俩。。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28 10:59
这种设计第一次看到。。。有点像带副卷的入场卷。。。同疑惑中间那俩。。
云儿飘飘 发表于 2010-06-27 12:32

应该就是磁带机,我只是觉得1979年磁带机还太新鲜,用它作为工业的符号过于超前。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28 11:03
集邮真的可以长知识。你看这个T36,全图只用简单几何线条绘出,值得学习。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28 11:08
说到长城,最近坛子里的朋友去了好几次。我不在京城,只能神游,发个邮票上的长城,算是陪大家一同去了,礼轻仁义重啊!

_1979T38_4-1_DSC_2223.jpg (184.34 KB, 下载次数: 33)

_1979T38_4-1_DSC_2223.jpg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28 11:23
说到放鸭,我还略知一二,可以挑出这张邮票T39图案上的几处错误来。
首先船的位置不对,放鸭的船都在鸭群后方,至少是侧后方,没有这样拦腰截断鸭群的。
其二,竹子很少长在水边。
其三,鸭子走浅水(才有吃的),放鸭的船因此也要吃水很浅的,因此都是非常轻巧(一人一只手提起)的单人无浆小船,放鸭的使用的是一根撑杆与泥铲合一的工具,一头撑船,一头铲泥巴追打鸭群调整方向。所以图中这个两人船放鸭,是不现实的。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28 11:29
1979年并不是虎年,邮电部偏偏发了虎票,否则这套(T40)东北虎就可能是第一套生肖票了。
大哥只收了一张。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28 11:30
待续。
作者: mz198424    时间: 2010-06-28 20:24

继续支持。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29 11:17
1979年,真是邮票大年,不要说看客看得不耐烦,就是我自己也觉得怎么没完没了。
于是决定,乏善可陈的邮票干脆不发。这个叫和谐法则。一套邮票,如无特殊理由,只取一张做代表,这个叫一个代表。

在“一个代表”原则下,T41“从小爱科学”六张套只拿两张出来。先说6-4。

关于什么是爱科学,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解。在1979年,捕捉蝴蝶制作标本,是爱科学。
现在呢?有朋友家老人,爱好扑捉蝴蝶制作标本(当然是收藏观赏性质的),有次与其攀谈,赞赏其爱好,正巧其孙子跑过来,老人神色立即大变,对此话题三缄其口。待孙子走开后,老人才说,孙子极其反对老人扑捉蝴蝶,说那是残忍,破坏环境。

你看,是也非也,竟是如此不同。


作者: tom_xx_hu@yahoo    时间: 2010-06-29 11:38
本帖最后由 tom_xx_hu@yahoo 于 2010-06-29 11:40 编辑

T41的6-5所以能突破“一个代表”法则,只是我的矫情,要借它的邮戳讲个故事。
邮戳地名是江苏启东。启东出了个我的朋友。大凡极聪明的人都有很重的口音,我这个启东朋友也不肯例外。比如,他把电子说成“碟之”(那“碟”字要发第三声),而且纳闷:为什么我讲普通话(他说成“铺通瓦”)他们也不懂(不懂说成“八懂”)。

电子变成“碟之”,无伤大雅,谁也不会在意和计较,可是“小鱼”变成“小姨”,那就非同小可。我的另外一个湖南朋友,就是对“小姨”非常认真的。事出大家聚餐,决定自助。湖南朋友端来食物盘有小鱼,启东朋友见了,问曰:“小姨哪里有哇”?羡慕之情溢于言表。湖南朋友是个不讲情面的人,说:“小姨?有也不能告诉你啊!”

细想,每个朋友都有可爱之处。朋友是人生的一部分。






欢迎光临 Chinaunix (http://bbs.chinaunix.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