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rawa99999 于 2009-9-25 16:44 发表
段描述符--80386下的段具有三个属性:段基址,段界限,段属
性,通常描述段的称作段描述符(Segment Descriptor)
段描述符表--存放段描述符(Segment Descriptor)的表 GDT IDT LDT
段选择子--用来查找段描述符表中的段描述符(Segment Descriptor)
段选择子的结构:
15___________________2bit__1bit_____0bit
INDEX(13bit) TI(1bit) RPL(2bit)
其中RPL(请求特权级--Requested Privilege Level)2位,
TI(TABLE INDICATOR)1位
INDEX(索引)13位
64T的解释:
在整个系统中全局段描述符表GDT和中断描述符表只有一张,局部段描述符
表LDT可以由若干张,每个段描述符表都形成一个特殊的16位数据段(段限
--段的大小),由于段选择子中索引(INDEX)的限制这样的GDT和LDT中都最
多最多可以有2^13=8192个段描述符。
LDT的描述符和IDT的描述符都存放在GDT中,注意GDT中还可以存放段描述符,
这三者长度都是64bit长,都存放在GDT中,所以更正一下GDT存放段描述符的
数量是8192-LDT表的数量-1(IDT表)的结果。这一点很重要。
为了好理解讨论一个极端情况只有一个LDT,并且这个任务需要64TB内存,系
统首先加载GDT(在物理内存的某个位置),然后生成LDT,分配虚拟内存,由于需求
很大所以分配了最大的段数8192个4G空间=32T,不够,又请求使用GDT分配段最大
段数8190(8192-1个LDT-1个IDT)个4G空间约为32T(1TB=1000GB所以少了8G忽
略不计)这样系统共分配了64TB的虚拟内存。
---------------------------------
这件事使我联想起两件事,我去龙芯论坛了。 ...
intel1.gif (26.12 KB, 下载次数: 30)
intel2.gif (23.86 KB, 下载次数: 17)
原帖由 rawa99999 于 2009-9-26 10:54 发表
我描述的可能不够严格,这只是一种解释,但是虚拟地址空间最终转化为控制虚拟内存,还有很多办法,比如soft MMU(软件内存管理单元),CPU提供了这种寻址的能力,就一定能控制这么大的虚拟内存,况且64T虚拟内存 ...
欢迎光临 Chinaunix (http://bbs.chinaunix.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