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

标题: 将外设寄存器ioremap到内核的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yjz98    时间: 2009-03-18 22:08
标题: 将外设寄存器ioremap到内核的问题
数据没写进去,写入和读出的地址定义的是一样的。现在改变写入的值根本就不影响读出的值,读出的值老是524288.运行测试程序的时候用printk观察,是能够进入驱动的每一个函数的,当写的时候,会进入fops里的写函数,读的时候,也会进入fops里的读函数,只是读出来的东西不受写的东西的影响,我怀疑是根本就没写进去。(今天我在jtag那边往dsp写数据了,用自己的驱动再来读,读出来的还是524288这个值,这是8左移16位得到的值,我再用驱动往dsp写,然后用jtag读,发现驱动根本就没有写进去)
工作平台:arm-linux,at91rm9200+linux-2.4.27-vrs1/*This file is for communication about ARM(AT91RM9200) and DSP(TMS320c6713),used arm's EBI_SMC2 and dsp's HPI !
Kernel: linux-2.4.27-vrs1
Date:   2009.3.12

#ifndef __KERNEL__
#define __KERNEL__
#endif

#ifndef MODULE
#define MODULE
#endif

#include <linux/module.h>
#include <linux/init.h>
#include <linux/ioport.h>
#include <linux/types.h>
#include <linux/kernel.h>
#include <linux/fs.h>
#include <linux/slab.h>
#include <linux/mm.h>
#include <asm-arm/io.h>
#include <asm/uaccess.h>
#include <asm-arm/arch-at91rm9200/AT91RM9200.h>
#include <asm-arm/arch-at91rm9200/AT91RM9200_SYS.h>
#include <asm/arch/hardware.h>
#include <linux/interrupt.h>
#include "ATMEL9200.h"
  
#define HPI_PHYSICAL_BASEADDR   0x30000000L        //NCS2 select the HPI
#define HPI_PHYSICAL_size 0x20L

#define readbuffersize  45 /*the size of read from DSP one time*/
#define writebuffersize 33 /*the size of write to DSP one time*/
#define datasourceaddr 0x0003f900        /*arm read data from this address in dsp */
#define datatargetaddr 0x0003f900 /*arm write data to this address in dsp*/

typedef volatile unsigned short int hpi_reg;
hpi_reg *tmpaddr,*hpi_vbase;
AT91PS_SYS AT91_SYS;

ssize_t hpi_write (struct file *file, const char *buf, size_t count,loff_t * offp)
{
hpi_reg ret = 0;
hpi_reg i = 0;
PDEBUG("Start write operation !\n");
tmpaddr=hpi_vbase+0x00;mb();           //写控制寄存器为0x0
*tmpaddr=0x0;mb();
tmpaddr=hpi_vbase+0x02;mb();
*tmpaddr=0x0;mb();
tmpaddr=hpi_vbase+0x04;mb();           //写地址寄存器为0x3f900
*tmpaddr=0x3;mb();
tmpaddr=hpi_vbase+0x06;mb();
*tmpaddr=0xf900;mb();
while (i < writebuffersize)
    {
          tmpaddr=hpi_vbase+0x08;mb();              //循环写数据寄存器     
          *tmpaddr=*buf++;mb();      
          tmpaddr=hpi_vbase+0x0a;mb();      
          *tmpaddr=*buf++;mb();      
      i++;
    }
return 0;
}
ssize_t hpi_read (struct file * file, char *buf, size_t count,loff_t *offp)
{
hpi_reg ret,i=0;
PDEBUG("go into read function !\n");
tmpaddr=hpi_vbase+0x00;mb();                      / /写控制寄存器为0x0                              
*tmpaddr=0x0;mb();
tmpaddr=hpi_vbase+0x02;mb();
*tmpaddr=0x0;mb();
tmpaddr=hpi_vbase+0x04;mb();                     //写地址寄存器为0x3f900
*tmpaddr=0x3;mb();
tmpaddr=hpi_vbase+0x06;mb();
*tmpaddr=0xf900;mb();
while (i < readbuffersize)
        { tmpaddr=hpi_vbase+0x18;mb();   //循环读数据寄存器      
          *buf++ = *tmpaddr;mb ();          
          tmpaddr=hpi_vbase+0x1a;mb();      
          *buf++ = *tmpaddr;mb ();                
          i++;
        }
  PDEBUG("leave out read function !\n");
  return 0;
}
int hpi_open (struct inode *inode, struct file *file)
{MOD_INC_USE_COUNT;
return 0;}
int hpi_release (struct inode *inode, struct file *file)
{MOD_DEC_USE_COUNT;  
return 0;}
static struct file_operations hpi_fops = {
owner: THIS_MODULE,
open: hpi_open,
read: hpi_read,
write: hpi_write,
release:hpi_release   
};
static int __init hpi_init (void)
{  
int ret;
AT91_SYS->EBI_SMC2_CSR[2] = 0x2200328f;
if (!request_mem_region (HPI_PHYSICAL_BASEADDR,HPI_PHYSICAL_size, "HPI"))   
    {printk ("Error request mem \n");}  
else
    {PDEBUG ("request mem success!\n");}
hpi_vbase = (hpi_reg *) ioremap_nocache (HPI_PHYSICAL_BASEADDR, HPI_PHYSICAL_size);    //这句有什么讲究?对得到的地址进行操作没达到预期的效果printk ("HPI:Vbase_addr Reg address:%X  \n", hpi_vbase);  
ret = register_chrdev (254, "HPI", &hpi_fops);  
if (ret == 0 || ret > 0)   
printk ("hpi device installed success.\nThe major number is 254\n");
return 0;
}
static void __exit hpi_exit (void)
{
  unregister_chrdev (254, "HPI");
  release_mem_region (HPI_PHYSICAL_BASEADDR, HPI_PHYSICAL_size);
  printk ("HPI device uninstalled.\n");
}
module_init (hpi_init);
module_exit (hpi_exit);
这是我在无赖的情况下把原来的程序几次精简出来的,也做了写改动,以前读写映射过来的地址都是用的包装函数readw和writew,不过得到的结果和现在贴出来的代码得到的是一样的。同样的操作方法,在不带操作系统的情况下是可以用axd+jtag进行读写的,读写结果正确,以带了操作系统就不行了,大家帮我看看,太感谢大家了!

[ 本帖最后由 yjz98 于 2009-3-20 09:39 编辑 ]

hpi_noint.rar

2.81 KB, 下载次数: 98


作者: Cyberman.Wu    时间: 2009-03-19 09:23
1. 你的代码格式也太忒乱了啊,让别人咋看。
2. 里面提到的6楼是哪?
3. 平台没有说清楚。

从代码看好像是ARM的?映射外设上的“存储空间”(实际上不一定是RAM)在Linux中要求不要直接用指针访问,应该用writel/readl等进行读写。对于x86我看过代码实际上是可以直接当指针用的,但对于其它平台就不清楚了。
另外你的板卡是很成熟的还是自己设计的,用什么方式和CPU连接到一起的,有没有办法抓取一下CPU的读写报文或板卡有什么调试功能看一下实际做的操作?
作者: garyv    时间: 2009-03-19 09:26
你已经调用ioremap_nocache()过了,后面直接用writel(), writew(), readl(), readw()之类的接口读写就行啦。。。
作者: garyv    时间: 2009-03-19 09:28
原帖由 garyv 于 2009-3-19 09:26 发表
你已经调用ioremap_nocache()过了,后面直接用writel(), writew(), readl(), readw()之类的接口读写就行啦。。。


在ppc-linux平台,对本地寄存器的读写方式是这样的。
作者: ruanunix    时间: 2009-03-19 15:17
我也这样用过自己封装的读写函数,跟板子有关,你可以用示波器连接管脚,看看读写的数据对不对,如果是对的,就是板子的问题,看代码的样子数据在缓存的可能性不大
作者: garyv    时间: 2009-03-19 16:09
在你板子的源码包里面找找看有没有例子代码可参考
作者: yjz98    时间: 2009-03-20 09:21
标题: 回复 #3 garyv 的帖子
你提到的正是我焦虑的问题啊,做了ioremap,用writew和readw进行读写,没结果啊!我修改了原帖内容,有机会帮我看看,谢谢!
作者: yjz98    时间: 2009-03-20 09:26
原帖由 Cyberman.Wu 于 2009-3-19 09:23 发表
1. 你的代码格式也太忒乱了啊,让别人咋看。
2. 里面提到的6楼是哪?
3. 平台没有说清楚。

从代码看好像是ARM的?映射外设上的“存储空间”(实际上不一定是RAM)在Linux中要求不要直接用指针访问,应该用 ...



      谢谢大家仔细地帮我检查了代码!我已经对原帖做了一些修改,平台是arm-linux,映射外设上的几个寄存器,从而想通过映射后的地址对外设的寄存器进行读写。我以开始写的代码都是用的包装函数,可是得到的结果和现在的是一样的,同样的操作方法在没有操作系统的时候是完全可以的,也就是说硬件连接是没有问题的。
作者: garyv    时间: 2009-03-20 10:17
原帖由 yjz98 于 2009-3-20 09:21 发表
你提到的正是我焦虑的问题啊,做了ioremap,用writew和readw进行读写,没结果啊!我修改了原帖内容,有机会帮我看看,谢谢!


我已经说过,这种读写方式是针对本地寄存器的,对外设里面的寄存器读写要考虑其它接口。
作者: yjz98    时间: 2009-03-20 10:50
标题: 回复 #9 garyv 的帖子
对外设里面的寄存器读写要考虑其它接口?
考虑其它接口是什么意思?是用其它的读写函数吗?
小弟愚钝,还请多多指点!
作者: yjz98    时间: 2009-03-20 10:54
原帖由 ruanunix 于 2009-3-19 15:17 发表
我也这样用过自己封装的读写函数,跟板子有关,你可以用示波器连接管脚,看看读写的数据对不对,如果是对的,就是板子的问题,看代码的样子数据在缓存的可能性不大



自己封装的读写函数,跟板子有关? 这是什么意思啊?自己的板子应该是只影响物理地址的分配,板子定了,屋里地址也定了。接下来就是把这些物理地址进行映射了。

看代码的样子数据在缓存的可能性不大?  是不是要读入写出的数据量比较大的时候才会出现缓存的问题啊?

多谢指教!
作者: garyv    时间: 2009-03-20 11:04
就是读写函数。具体什么接口就是平台相关的东西了。
作者: ruanunix    时间: 2009-03-20 12:02
你要看看你板子上的地址线和数据线的连接方法,然后操作一个一上电就可读可写的寄存器,用readl(),writel()先写入,再读出,看看是否是你想要的值,如果是,就不用自己封装读写函数了,如果不是好好看看板子,再看看arm平台下的读写函数,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我在ppc平台碰到过,数据线本来就是反接的,readl,writel又反写了一遍,结果我就没用系统的,自己又封装了一套,做驱动有时候不能太相信底层函数
作者: yjz98    时间: 2009-03-21 10:46
标题: 回复 #13 ruanunix 的帖子
可我试了几个封装函数不行后,直接用指针进行赋值都不行。
作者: kingreat    时间: 2009-03-24 11:44
原帖由 yjz98 于 2009-3-18 22:08 发表
数据没写进去,写入和读出的地址定义的是一样的。现在改变写入的值根本就不影响读出的值,读出的值老是524288.运行测试程序的时候用printk观察,是能够进入驱动的每一个函数的,当写的时候,会进入fops里的写函 ...



你这个好像有这样一个问题:看不到你的EBI总线的初始化操作,用逻辑分析仪看看你总线上的时序吧!
作者: yjz98    时间: 2009-03-24 14:43
原帖由 kingreat 于 2009-3-24 11:44 发表



你这个好像有这样一个问题:看不到你的EBI总线的初始化操作,用逻辑分析仪看看你总线上的时序吧!



AT91_SYS->EBI_SMC2_CSR[2] = 0x2200328f;
这条语句就是在初始化EBI总线的片选寄存器,这个初始化值在好几个程序中用过,是可以的,用jtag跑程序也是这样初始化的,运行正常。现在是可以正确读出,不能正确写入。
作者: kingreat    时间: 2009-03-25 10:19
原帖由 yjz98 于 2009-3-24 14:43 发表



AT91_SYS->EBI_SMC2_CSR[2] = 0x2200328f;
这条语句就是在初始化EBI总线的片选寄存器,这个初始化值在好几个程序中用过,是可以的,用jtag跑程序也是这样初始化的,运行正常。现在是可以正确读出,不能正 ...



在内核里这样初始化就不对了,也存才着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映射的问题,
你看看的/proc/iomem里有没有SMC2的地址,SMC2的地址应该是
0x30000000!
作者: yjz98    时间: 2009-03-25 11:52
标题: 回复 #17 kingreat 的帖子
这种方法在其它linux驱动中也用过,要用request_mem_region过后,iomem中才会有它。
作者: crifan    时间: 2010-03-05 00:38
说说截止到目前,我的理解:
驱动中,最常见是,
对于一系列硬件寄存器,如果想要对其读写操作的话,在Linux驱动中,
在最开始体系结构级初始化的时候,先定义好对应的资源,一般为struct resource类型的资源,
然后此资源属于某个设备,最后在platform_add_devices的时候,把之前的那个资源,加入到系统资源列表中。
驱动中,要先去request_mem_region(),获得对应的资源,然后再去调用ioremap(),将签前面的IO地址,映射称内核可以操作的地址,接下来,就可以用
8位的readb/writeb,16位的readw/writew,32位readl/writel去操作某个寄存器地址了。
这样,才可以正常操作某硬件的那些寄存器。直接用物理地址作为指针操作,如果不映射地址,是不对的,也是不安全的做法。
作者: brauceunix    时间: 2011-07-22 18:23
可能是IO内存 的起始地址太大了。。。 造成的。。是高端内存吧。。不能进行ioremap的。。。 我也在为这个问题进行纠结。。。
虚拟地址 = 物理地址 + PAGE_OFFSET
各个平台,PAGE_OFFSET值 不一样。。  x86,是3G开始的那个地方。
作者: 吾爱夏日长    时间: 2011-07-23 22:46
竟然不用iomap就直接访问物理地址?
作者: brauceunix    时间: 2011-07-23 22:53
试试 在读写函数的那个while循环中加入关闭中断,打开中断试试如:
  1. while (i < writebuffersize)
  2.     {  
  3.           local_irq_disable();
  4.           tmpaddr=hpi_vbase+0x08;mb();              //循环写数据寄存器     
  5.           *tmpaddr=*buf++;mb();      
  6.           tmpaddr=hpi_vbase+0x0a;mb();      
  7.           *tmpaddr=*buf++;mb();      
  8.       i++;
  9.           local_irq_enable();
  10.     }
复制代码
不要问为什么。。试下看行不行。。




欢迎光临 Chinaunix (http://bbs.chinaunix.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