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

标题: reserfs VS ext3 [打印本页]

作者: akadoc    时间: 2004-10-29 11:34
标题: reserfs VS ext3
那位大侠,能说说,他们的优缺点吗?
reserfs有她独特的优点吗?
作者: akadoc    时间: 2004-10-29 15:32
标题: reserfs VS ext3
难道没人知道,还是我得问题白痴!!难道,cu就是这样对待新手的吗?
作者: hrcxf    时间: 2004-10-29 16:55
标题: reserfs VS ext3
是ReiserFS吧!你少了个i
作者: ge126    时间: 2004-10-29 17:37
标题: reserfs VS ext3
你不会使用google么?





ReiserFS与ext3主要不同


就技术而言,两个文件系统有很多的不同,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只需关心其中的几点即可。第一是你可以很方便地从ext2格式进行升级,因为到目前为止,很多Linux发行套件仍然在使用这种文件系统。第二就是ext3不仅可以记录数据日志(这在ext2中就已经具备),而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记录元数据(Metadata)日志。现在的ReiserFS则只有日志元数据。第三就是文件系统的可扩展性。在介绍第三点以前,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前两个不同点,因为第三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就ext3来说,它可以方便地从ext2文件系统进行升级转换是其一大优势。当然,对于一直使用ReiserFS的人来说,这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大多数用户并不愿意尝试使用ext3以外的任何一种日志文件系统。原因很简单,把ext2转换到ext3要比转换成其它任何一种文件系统更简单、快捷。

和ext2相比,ext3提供了更佳的安全性,这就是数据日志和元数据日志之间的不同。在两台不同的电脑上,其中一台使用数据日志,另外一台使用数据和元数据日志。启动一些应用程序,并对一些数据文件进行适当的改动,然后拨掉电源。当启动第一台机器时,它可以很快地把文件系统恢复到稳定的状态。但是可以肯定,刚才你对数据文件所做的改动,已经由于掉电而丢失。第二台机器也可以很快地将文件系统恢复到稳定的状态,并且可以保留掉电前你对数据所做的所有改动。

很显然,对于大多数计算机用户来说,一般都愿意使用后者。不过,除非真的有此需求,否则应该慎重考虑。在数据日志上增加了元数据日志后,会使系统速度受到严重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ReiserFS已经比没有日志功能的ext2快了很多。并且,在一般情况下,ReiserFS要比具有元数据日志功能的ext3快得多。如果你同时选择了数据和元数据日志功能,那么ReiserFS要比ext3快得多。


速度不是选择文件系统的关键


上面说到ReiserFS的速度要快得多,不过在现实中,人们关心的往往并不是速度(我指的是感觉不是特别明显的速度上的差异)。作为一个用户,很难想象他会在意打开一个Word文件,或者Excel表单需要2.5秒还是4秒的时间。事实上,大部分人选择使用微软的Office,并不是基于速度方面的考虑,而是因为大家都在使用该办公套件。

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发生在Windows领域。KWord或者AbiWord的加载速度要比StarOffice快得多,但是,很多Linux用户一边等着StarOffice缓慢地启动,一边还在对其大加赞赏。一般情况下,他们并不会因为StarOffice的速度上有欠缺而放弃它,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

可见,虽然速度较慢,但是只要其还在人们可以容忍的限度之内,一般人是不会介意的。我们一般喜欢把速度慢的原因归咎于硬件,而不是软件。比如说,众多骨灰级的游戏玩家一般会购买最新的芯片和显卡,来运行自己钟爱的游戏,而不会根据自己现有的硬件配置来购买可以运行的游戏。

在此,我必须澄清,我并不认为因为可以使用更快的处理器,以及更大的内存,所以Linux就可以采用那些很慢的、臃肿的程序代码(当然Linus Torvalds也不会答应这么做)。我只是觉得在做某些事情时,完全可以采取或者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来完成。如果有人要享受ext3提供的数据日志的安全功能,并且又不想因此而在速度上有所损失的话,完全可以买一个更快的处理器来弥补该文件系统性能上的不足。

当然,ReiserFS文件系统也有类似的问题。所以,如果你要想使用ReiserFS,而又担心自己的数据丢失,那么你可以关闭驱动器的写缓冲功能。根据所使用的系统不同,关闭该功能的命令可能也会有所不同,但可能都和以下所示的命令类似:

/sbin/hdparm -wo /dev/had



以上命令是要关闭系统中的第一个IDE驱动器的写缓冲功能。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这样做将会使系统性能受到很大影响。当然,既然你可以忍受ext3元数据日志功能带来的系统速度下降,这样做又有何不可呢?在我的机器上,由于害怕丢失一些重要数据,我就关闭了其中一个驱动器的写缓冲功能,性能下降得很厉害,但我认为这种代价还是值得的。

说了那么多,我只是想说明一件事,也就是说对于大多数使用电脑的人而言,选择ReiserFS还是ext3,速度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只有少数的用户和一些对速度要求非常苛刻的特殊环境,才会关心二者的速度差异。此外,ext3有一个独特的功能,它可以在每一个载入点让用户控制数据日志功能。换句话说,你可以从一个驱动器上载入多个分区,并且每一个分区都可以决定是否使用数据日志功能。当然,如果把整个驱动器的写缓冲功能都关闭了,那么也就没有这个选项了。

在现实中,大多数人既不会考虑性能的因素,也不会考虑安全的因素,而总是希望采用一种最方便和最熟悉的途径。在各种途径的选择中,一个取决定性的因素就是用户目前正在使用什么系统。不过,在以后我们选择使用的Linux套件中,不管你是重新安装,还是进行升级,各Linux发行公司都会把文件系统的选择过程变得非常简单。


文件系统的可扩展性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关键的第三个因素:可扩展性。如果你访问一下ReiserFS的站点(http://www.ReiserFS.org/)就会发现,ReiserFS对空间利用率和速度非常在意,因此,它在磁盘利用率和性能方面都非常出色。当我把文件系统从ReiserFS转换到ext3时,发现我的可用空间变少了。不过这没有关系,因为现在的磁盘空间和内存的价格都非常便宜。此外,ReiserFS还在平衡树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ReiserFS是基于平衡树的文件系统结构,这使得其在处理大量文件的巨型文件系统,如服务器上的文件系统时性能要好得多。

ReiserFS突出的地方还在于其设计上着眼于实现一些未来的插件程序,这些插件程序可以提供访问控制列表、超级链接,以及一些其它非常不错的功能。在这一点上,ReiserFS的开发者要比ext3做得好,因为他们已经事先考虑到了所要实现的功能。这样在真正要增加这些功能时,其稳定性肯定要比ext3好。据资料显示,在设计ext2时,并没有人计划要为其设计日志功能。日志功能是后来匆忙补充上去的。当然,这并不能说是什么坏事,但至少在你使用时,总会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所以,如果着眼于将来扩展性方面的考虑,选择ReiserFS应该说是一明智之举。

总的看来,这两个文件系统都比较优秀,并且谁也没有绝对的优势可以压倒对方。如果你现在使用的是ext2文件系统,并且对数据安全性要求很高,那么可以考虑使用ext3。如果你更在意文件系统的速度及可扩展性,或者想尝试使用ext2以外的文件系统,那么ReiserFS应该是首选。
作者: ge126    时间: 2004-10-29 17:40
标题: reserfs VS ext3
Linux主流文件格式

文件系统指文件存在的物理空间。在Linux系统中,每个分区都是一个文件系统,都有自己的目录层次结构。Linux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支持多种文件系统,这样它更加灵活,并可以和许多其它种操作系统共存。Virtual File System(虚拟文件系统)使得Linux可以支持多个不同的文件系统。由于系统已将Linux文件系统的所有细节进行了转换,所以Linux核心的其它部分及系统中运行的程序将看到统一的文件系统。Linux的虚拟文件系统允许用户同时能透明地安装许多不同的文件系统。虚拟文件系统是为Linux用户提供快速且高效的文件访问服务而设计的。

随着Linux的不断发展,它所支持的文件格式系统也在迅速扩充。特别是Linux 2.4内核正式推出后,出现了大量新的文件系统,其中包括日志文件系统ext3、ReiserFS、XFSJFS和其它文件系统。Linux系统核心可以支持十多种文件系统类型:JFS、 ReiserFS、ext、ext2、ext3、ISO9660、XFS、Minx、MSDOS、UMSDOS、VFAT、NTFS、HPFS、NFS、 SMB、SysV、PROC等。

下面介绍Linux下几个最常用的文件系统,其中包括ext、ext2、ext3、JFS、XFS、ReiserFS等。

ext

ext是第一个专门为开发的Linux的文件系统类型,叫做扩展文件系统。它是1992年4月完成的,对Linux早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其在稳定性、速度和兼容性上存在许多缺陷,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

ext2

ext2是为解决ext文件系统的缺陷而设计的可扩展的、高性能的文件系统,它又被称为二级扩展文件系统。ext2是1993年发布的,设计者是Rey Card。它是Linux文件系统类型中使用最多的格式,并且在速度和CPU利用率上较为突出,是GNU/Linux系统中标准的文件系统。它存取文件的性能极好,对于中、小型的文件更显示出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其簇快取层的优良设计。ext2可以支持256字节的长文件名,其单一文件大小和文件系统本身的容量上限与文件系统本身的簇大小有关。在常见的Intel x86兼容处理器的系统中,簇最大为4KB,单一文件大小上限为2048GB, 而文件系统的容量上限为6384GB。尽管Linux可以支持种类繁多的文件系统,但是2000年以前几乎所有的Linux发行版都使用ext2作为默认的文件系统。 

ext2也有一些问题。由于它的设计者主要考虑的是文件系统性能方面的问题,而在写入文件内容的同时,并没有写入文件的meta- data(和文件有关的信息,例如权限、所有者及创建和访问时间)。换句话说,Linux先写入文件的内容,然后等到有空的时候才写入文件的meta- data。如果出现写入文件内容之后,但在写入文件的meta-data之前系统突然断电,就可能造成文件系统就会处于不一致的状态。在一个有大量文件操作的系统中,出现这种情况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另外,由于目前Linux的 2.4内核所能使用的单一分割区最大只有2048GB,尽管文件系统的容量上限为6384G,但是实际上能使用的文件系统容量最多也只有2048GB。

ext3

在讲解ext3、JFS、XFS、ReiserFS日志格式文件系统之前,先介绍一些日志式文件系统基础。

日志式文件系统起源于Oracle、Sybase等大型数据库。由于数据库操作往往是由多个相关的、相互依赖的子操作组成,任何一个子操作的失败都意味着整个操作的无效性,对数据库数据的任何修改都要恢复到操作以前的状态。Linux日志式文件系统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日志文件系统通过增加一个叫做日志的、新的数据结构来解决这个“fsck”问题。这个日志是位于磁盘上的结构。在对元数据做任何改变以前,文件系统驱动程序会向日志中写入一个条目,这个条目描述了它将要做些什么,所以日志文件具有可伸缩性和健壮性。在分区中保存日志记录文件好处是:文件系统写操作首先是对记录文件进行操作,若整个写操作由于某种原因(如系统掉电)而中断,则在下次系统启动时就会读日志记录文件的内容,恢复到没有完成的写操作,这个过程一般只需要两三分钟时间。

ext3是由开放资源社区开发的日志文件系统,早期主要开发人员是Stephen Tweedie。ext3被设计成是ext2的升级版本,尽可能方便用户从ext2向ext3迁移。ext3在ext2的基础上加入了记录元数据的日志功能,努力保持向前和向后的兼容性,也就是在保有目前ext2的格式之下再加上日志功能。和ext2相比,ext3提供了更佳的安全性,这就是数据日志和元数据日志之间的不同。ext3是一种日志式文件系统,日志式文件系统的优越性在于由于文件系统都有快取层参与运作,如不使用时必须将文件系统卸下,以便将快取层的资料写回磁盘中。因此,每当系统要关机时,必须将其所有的文件系统全部卸下后才能进行关机。如果在文件系统尚未卸下前就关机 (如停电),那么重开机后就会造成文件系统的资料不一致,故这时必须做文件系统的重整工作,将不一致与错误的地方修复。然而,这个过程是相当耗时的,特别是容量大的文件系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所有的资料都不会流失,特别在大型的服务器上可能会出现问题。除了与ext2兼容之外,ext3还通过共享ext2的元数据格式继承了ext2的其它优点。比如,ext3用户可以使用一个稳固的fsck工具。由于ext3基于ext2的代码,所以它的磁盘格式和ext2 的相同,这意味着一个干净卸装的ext3文件系统可以作为ext2文件系统毫无问题地重新挂装。如果现在使用的是ext2文件系统,并且对数据安全性要求很高,这里建议考虑升级使用ext3。

ext3最大的缺点是,它没有现代文件系统所具有的、能提高文件数据处理速度和解压的高性能。此外,使用ext3文件系统要注意硬盘限额问题,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前,不推荐在重要的企业应用上采用ext3+Disk Quota(磁盘配额)。  

JFS

JFS是一种提供日志的字节级文件系统。该文件系统主要是为满足服务器(从单处理器系统到高级多处理器和群集系统)的高吞吐量和可靠性需求而设计、开发的。JFS文件系统是为面向事务的高性能系统而开发的。在IBM的AIX系统上,JFS已经过较长时间的测试,结果表明它是可靠、快速和容易使用的。2000年2月,IBM宣布在一个开放资源许可证下移植Linux版本的JFS文件系统。JFS也是一个有大量用户安装使用的企业级文件系统,具有可伸缩性和健壮性。与非日志文件系统相比,它的突出优点是快速重启能力,JFS能够在几秒或几分钟内就把文件系统恢复到一致状态。虽然JFS主要是为满足服务器(从单处理器系统到高级多处理器和群集系统)的高吞吐量和可靠性需求而设计的,但还可以用于想得到高性能和可靠性的客户机配置,因为在系统崩溃时JFS能提供快速文件系统重启时间,所以它是因特网文件服务器的关键技术。使用数据库日志处理技术,JFS能在几秒或几分钟之内把文件系统恢复到一致状态。而在非日志文件系统中,文件恢复可能花费几小时或几天。

JFS的缺点是,使用JFS日志文件系统性能上会有一定损失,系统资源占用的比率也偏高,因为当它保存一个日志时,系统需要写许多数据。

ReiserFS

ReiserFS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在1997年7月23日,Hans Reiser把他的基于平衡树结构的ReiserFS文件系统在网上公布。ReiserFS 3.6.x(作为Linux 2.4一部分的版本)是由Hans Reiser和他的Namesys开发组共同开发设计的。SuSE Linux也对它的发展起了重大的帮助。Hans和他的组员们相信最好的文件系统是能够有助于创建独立的共享环境或命名空间的文件系统,应用程序可以在其中更直接、有效和有力地相互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文件系统就应该满足使用者对性能和功能方面的需要。那样使用者就能够继续直接地使用文件系统,而不必建造运行在文件系统之上(如数据库之类)的特殊目的层。ReiserFS 使用了特殊的、优化的平衡树(每个文件系统一个)来组织所有的文件系统数据,这为其自身提供了非常不错的性能改进,也能够减轻文件系统设计上的人为约束。另一个使用平衡树的好处就是,ReiserFS 能够像其它大多数的下一代文件系统一样,根据需要动态地分配索引节,而不必在文件系统创建时建立固定的索引节。这有助于文件系统更灵活地适应面临的各种存储需要,同时提供附加的空间有效率。

ReiserFS被看作是一个更加激进和现代的文件系统。传统的Unix文件系统是按磁盘块来进行空间分配的,对于目录和文件等的查找使用了简单的线性查找。这些设计在当时是合适的,但随着磁盘容量的增大和应用需求的增加,传统文件系统在存储效率、速度和功能上已显得落后。在 ReiserFS的下一个版本-Reiser 4,将提供了对事务的支持。ReiserFS突出的地方还在于其设计上着眼于实现一些未来的插件程序,这些插件程序可以提供访问控制列表、超级链接,以及一些其它非常不错的功能。在http://www.namesys.com/v4/v4.html中,有Reiser 4的介绍和性能测试。

ReiserFS一个最受批评的缺点是,每升级一个版本都将要将磁盘重新格式化一次,而且它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与ext3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因为ReiserFS文件系统还不能正确处理超长的文件目录,如果创建一个超过768字符的文件目录,并使用ls或其它echo命令,将有可能导致系统挂起。在http://www.namesys.com/ 网站可以了解关于ReiserFS的更多信息。

XFS

XFS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日志文件系统,它是由SGI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XFS推出后被业界称为先进的、最具可升级性的文件系统技术。它是一个全64位、快速、稳固的日志文件系统,多年用于SGI的IRIX操作系统。当SGI决定支持Linux社区时,它将关键的基本架构技术授权于Linux,以开放资源形式发布了他们自己拥有的XFS的源代码,并开始进行移植。此项工作进展得很快,目前已进入beta版阶段。作为一个64位文件系统,XFS可以支持超大数量的文件(9000×1GB),可在大型2D和3D数据方面提供显著的性能。XFS有能力预测其它文件系统薄弱环节,同时提供了在不妨碍性能的情况下增强可靠性和快速的事故恢复。

XFS可为Linux和开放资源社区带来如下新特性:

◆可升级性 XFS被设计成可升级,以面对大多数的存储容量和I/O存储需求;可处理大型文件和包含巨大数量文件的大型目录,以满足21世纪快速增长的磁盘需求。 XFS有能力动态地为文件分配索引空间,使系统形成高效支持大数量文件的能力。在它的支持下,用户可使用的文件远远大于现在最大的文件系统。

◆优秀的I/O 性能典型的现代服务器使用大型的条带式磁盘阵列,以提供达数GB/秒的总带宽。XFS可以很好地满足I/O请求的大小和并发I/O请求的数量。XFS可作为 root文件系统,并被LILO支持,也可以在NFS服务器上使用,并支持软件磁盘阵列(RAID)和逻辑卷管理器(Logical Volume Manager,LVM)。SGI最新发布的XFS为1.0.1版,在http://oss.sgi.com/projects/XFS/ 可以下载它。

由于XFS比较复杂,实施起来有一些难度(包括人员培训等),所以目前XFS主要应用于Linux企业应用的高端。

其它文件系统

上面介绍了六种主要文件系统,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其它文件系统。

◆Minix 是Linux支持的第一个文件系统,对用户有很多限制,性能低下,有些没有时间标记,文件名最长l4个字符。Minix文件系统最大缺点是只能使用64MB的硬盘分区,所以目前已经没有人使用它了。

◆Xia 是Minix文件系统修正后的版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文件名和文件系统大小的局限。但是没有新的特色,目前很少有人使用。

◆ISO9660 标准CDROM文件系统,通用的Rock Ridge增强系统,允许长文件名。

◆NFS Sun公司推出的网络文件系统,允许多台计算机之间共享同一文件系统,易于从所有这些计算机上存取文件。

◆SysV 是System V/Coherent在Linux平台上的文件系统。

除了上面这些Linux文件系统外,Linux也可以支持基于Windows和Netware的文件系统,例如UMSDOS、 MSDOS、VFAT、HPFS、SMB和NCPFS等。兼容这些文件系统对Linux用户也是很重要的,毕竟在桌面环境下Windows文件系统还是很流行的,而Netware网络也有许多用户,Linux用户也需要共享这些文件系统的数据。

◆UMSDOS Linux下的扩展MSDOS文件系统驱动,支持长文件名、所有者、允许权限、连接和设备文件。允许一个普通的MSDOS文件系统用于Linux,而且无须为它建立单独的分区。

◆MSDOS 是在DOS、Windows和某些OS/2操作系统上使用的一种文件系统,其名称采用“8+3”的形式,即8个字符的文件名加上3个字符的扩展名。

◆VFAT 是Windows 9x和Windows NT/2000下使用的一种DOS文件系统,其在DOS文件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长文件名的支持。

◆HPFT 高性能文件系统(High Performance File System,HPFS)是微软的LAN Manager中的文件系统,同时也是IBM的LAN Server和OS/2的文件系统。HPFT能访问较大的硬盘驱动器,提供了更多的组织特性,并改善了文件系统的安全特性。

◆SMB 是一种支持Windows for Workgroups、Windows NT和Lan Manager的基于SMB协议的网络操作系统。

◆NCPFS 是一种Novell NetWare使用的NCP协议的网络操作系统。

◆NTFS 是Windows NT/2000操作系统支持的、一个特别为网络和磁盘配额、文件加密等管理安全特性设计的磁盘格式。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明确磁盘或分区上文件的方法和数据结构,即在磁盘上组织文件的方法。文件系统是整个操作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操作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了解Linux文件系统对于深入学习、研究Linux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 ge126    时间: 2004-10-29 17:44
标题: reserfs VS ext3
节选:
通用线程:高级文件系统实现者指南,第 9 部分
http://www-900.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filesystem/l-fs9/index.shtml



XFS、ReiserFS 和 ext3 的性能
到目前为止,选择合适的下一代 Linux 文件系统一直很简单。那些只寻求原始性能的人通常倾向于使用 ReiserFS,而那些更关心数据完整性特性的人则首选 ext3。然而,随着 XFS 的 Linux 版的发布,事情突然变得令人困惑。尤其是,对于 ReiserFS 是否依然是下一代文件系统性能方面的佼佼者,人们开始感到疑惑。

最近,我进行了一系列测试,试图比较 XFS、ReiserFS 和 ext3 在原始性能方面的优劣。在与您分享该结果之前,理解以下事实很重要:该结果只着重比较了在单处理器系统上,系统负载较轻的情况下,常规文件系统的性能趋势,它并不是衡量某一个文件系统是否比另一个文件系统“更好”的绝对尺度。尽管如此,我的结果应该可以帮助您形成一些概念,那就是:哪个文件系统可能最适于某个特定任务。再次声明,不应该将我的结果视为结论性的;最好的测试总是:在每个文件系统上运行您的特定应用程序,以观察它是如何执行的。

结果
在测试中,我发现 XFS 通常是相当快的。在大文件操作方面,XFS 在所有测试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是意料之中的,因为其设计者花了数年时间设计和调整它,以便能够极出色地完成此类任务。我还发现 XFS 有一个单点性能缺陷:它删除文件不是很快;在这一方面,ReiserFS 和 ext3 轻易地胜过了它。据 Steve Lord(SGI 的文件系统软件总工程师)说,刚编写完一个补丁来解决该问题,并且不久将可以使用该补丁。

除此以外,XFS 的性能非常接近 ReiserFS,并在大多数测试指标上都超过了 ext3。XFS 最佳表现之一在于:象 ReiserFS 一样,它不产生不必要的磁盘活动。XFS 设法在内存中缓存尽可能多的数据,并且,通常仅当内存不足时,才会命令将数据写到磁盘时。当它将数据清仓(flushing)到磁盘时,其它 IO 操作在很大程度上似乎不受影响。相反,在 ext3(“data=ordered”缺省方式)下,将数据清仓到磁盘时,将导致许多额外寻道,甚至还会引起某种不必要的磁盘抖动(thrashing)(取决于 IO 负载)。

我的性能和调整测试主要是关于将 RAM 磁盘中未压缩的内核源文件 tar 包(tarball)抽取到要测试的文件系统,然后递归地将新源文件树复制到同一文件系统中的一个新目录中。XFS 对这类任务执行得很好,尽管,最初 XFS 性能比 ReiserFS 略差一点。然而,在调整了测试 XFS 文件系统的 mkfs.xfs 和 mount 选项以后,当处理诸如在内核源文件树中的中等大小的文件时,XFS 执行效率比 ReiserFS 略好一点。但这不包括删除操作;至少目前,ReiserFS 和 ext3 删除文件要比 XFS 快得多。

性能总结
XFS 在哪些方面可以给您提供哪种性能,对于这一点,希望我的测试结果有助于您形成总的概念;我的测试结果显示,如果需要操作大文件,XFS 文件系统是您最好的选择。对于小文件和中等大小的文件,如果您使用一些能够增强性能的选项创建和挂装 XFS 文件系统的话,它可以与 ReiserFS 匹敌,有时甚至比 ReiserFS 更快。在“data=journal”方式下的 ext3 提供了良好性能,但是它很难获得一致的性能数据,原因在于,ext3 将先前测试中的数据清仓到磁盘所使用的方式,具有明显的不规律性,这将导致某种磁盘抖动。
作者: kde2000    时间: 2004-10-29 20:58
标题: reserfs VS ext3
XFS for Linux只能用<=4kb的块
作者: bst    时间: 2004-10-29 21:06
标题: reserfs VS ext3
各位答的太棒了,楼主怎么不自己先找找看呢.这样的资料在网上还是有很多的..
作者: akadoc    时间: 2004-11-01 09:42
标题: reserfs VS ext3
谢谢各位!




欢迎光临 Chinaunix (http://bbs.chinaunix.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