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

标题: 今天看到惠普P10000的相关介绍,有点不明白……求指教!~ [打印本页]

作者: 幽云十八    时间: 2011-09-01 16:13
标题: 今天看到惠普P10000的相关介绍,有点不明白……求指教!~
今天到惠普官网看到惠普P10000的资料介绍,有点不明白,特请各位大哥解惑!~



红框中的两项,一项是 Control Cache ,这个想想,可能应该是指的控制器缓存。而后面一个“Cache”就犯迷糊了……

“Data Cache”这是啥玩意儿啊?

难道是惠普收购3PAR之后整合的一个新架构?里面创新添加的新模块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小弟实在是不明白鸟!~~

特请各位高手指教!~
作者: cnpmc    时间: 2011-09-01 21:30
本帖最后由 cnpmc 于 2011-09-02 16:04 编辑
今天到惠普官网看到惠普P10000的资料介绍,有点不明白,特请各位大哥解惑!~



红框中的两项,一项是  ...
幽云十八 发表于 2011-09-01 16:13


Control Cache为控制缓存,或指令缓存,Data Cache为数据缓存,数据缓存专属用于数据I/O的缓冲暂存,而控制缓存专属用于控制器操作系统运行所需的缓存开销.
此功能跟HDS学滴,在1995年之前,包括当年HDS推出的7700结构,都和EMC、IBM的产品有相似之处,但当HDS在7700结构上进行数据缓存与控制内存分离之后,HDS开始发展一条与EMC、IBM这类存储厂商完全不同的技术发展之路。USP-VM的Control Cache为16GB,USP-V的Control Cache为24GB,但HDS VSP已经取消此功能了,反而跟EMC DMX一样,不再区别单独Data Cache和Control Cache了,而HP 此采用此技术,而且Control Cache最大支持到256GB,却不一定能提高性能,HDS后来发现采用此技术还是没办法跟EMC VMAX抗衡,最后在VSP上此功能消失了,感觉此技术已经走入历史了,但HP突然还在使用此技术,这正是HP的风格,路子有点野,包括EMC DMX和IBM DS8000系列也从来没有采用此技术
作者: pingfan2    时间: 2011-09-02 13:12
楼上是高人,我这里补充个图



另外有个链接希望能帮助您理解:http://stor-age.zdnet.com.cn/stor-age/2011/0830/2055049.shtml
作者: myguangzhou    时间: 2011-09-02 15:48
期待更多熟悉3PAR的同学
作者: cnpmc    时间: 2011-09-02 16:50
楼上是高人,我这里补充个图



另外有个链接希望能帮助您理解:
pingfan2 发表于 2011-09-02 13:12



此外采用Control Cache和Data Cache分离技术难度很大,P10000最多支持8个控制器却要消耗256GB的Control Cache,因为是多CPU、多控制器协同工作架构,操作系统都基本上都采用基于Linux架构,所以要解决多处理器集群系统中微处理器通信和数据处理系统,高性能集群系统必须采用“多CPU+多任务操作系统+消息传递+线程”架构,而HDS USP-V最多可以支持32个控制器却只必要24GB的Control Cache,而且为了提高i/o性能,HDS挖心空思,还另外采用了数据索引内存驻留技术,把一部分访问频率高的热点数据的索引文件和日志系统放在Data Cache当中,动态地将I/O负载均衡到适当的控制器高速缓存中,此技术让HDS在技术上和高端存储市场上占有很长时间的便宜,但EMC VMAX一出来后,HDS发现即使采用技术还是在综合性能上拼不过EMC VMAX

HP P10000上8个控制器需要256GBControl Cache,而HDS USP-V 上32控制器却只需要24GBControl Cache,由此可以看出HP并没有很好解决多处理器集群系统协同处理及多CPU流水指令集优化问题,因为也采用了Intel 至强2.8GHz的CPU,HDS VSP和EMC VMAX一样采用同类型X86 CPU,但都已经不采用引种分离技术,IBM的DS8000从来就没有想研发此技术,自然也就没有采用了

另外HDS原来的AMS和AMS2000系列产品当中还保留此技术,AMS200的Control Cache为0.5GB,AMS500的Control Cache为1GB,AMS1000的Control Cache为2GB,而AMS2100的Control Cache为1GB,AMS2300的Control Cache为1GB,AMS2500的Control Cache为2GB

从市场长远考虑,HP P9500 OEM HDS VSP合作前景不妙,很有可能会停止合作,只卖自家的东西了,但想在高端存储市场上占住脚,HP不是那么容易了,现在的HP毕竟不是以前那个HP了,现在HP只有500多亿美金的市值,如果PC业务一出售,打印与成像业务再一卖,HP市值大概会损失一半,一下子可能沦为别人的猎物了,哈哈,说远了,但内部的业务的整合和拆分会决定P10000的命运了。。。。。
作者: 幽云十八    时间: 2011-09-02 21:06
回复 5# cnpmc


   
高人!~你们都是高人!~非常感谢,有些明白鸟!~
作者: hp-ux民工    时间: 2011-09-03 08:50
据我所知,hds有一代share memory和cache memory是在一起的,后来分开了,不知道既然当年就才用先进的技术,后来为什么又放弃那?

我并不觉得这和技术是否先进有多大关系,而目前的hds把share memory和cache memory放在一起,并不是不需要share memory,而是share memory会占用cache memory的容量,所以目前如果满配,虽然最大cache memory1 TB,但是并不是这1T都是作为data cache来做数据交换,还有一部分是做share memory来用
作者: spook    时间: 2011-09-05 09:24
我猜吧,Control Cache对应前端 IOPS部分,用于处理大量IOPS,  DATA Cache 针对后端 存储读写,把零碎IO汇集后一次性写……  
每个控制器带的 Cache是一定的,控制器越多Cache越多

有了SSD,再分开就有些浪费了,又不能动态调整,干脆整合到一起用
作者: wolfop    时间: 2011-09-05 18:05
想想看IBM的DS系列真是偷懒,基本上设计全部靠了自己的P的技术。呵呵。
作者: tangye    时间: 2011-09-07 10:56
两组cache分开管理

和软件设计架构有关
作者: smallants    时间: 2011-09-11 00:37
1、HDS的VSP并没有取消控制缓存和数据缓存分离技术,而且还进行了优化。
2、“EMC VMAX一出来后,HDS发现即使采用技术还是在综合性能上拼不过EMC VMAX”,这话不知从何说起,呵呵!
作者: saintdragon    时间: 2011-09-12 21:53
不太清楚控制器搞那么大缓存干嘛??
通常控制器有2G内存足以,其他都用作数据缓存
作者: pingfan2    时间: 2011-09-13 12:42
不太清楚控制器搞那么大缓存干嘛??
通常控制器有2G内存足以,其他都用作数据缓存
saintdragon 发表于 2011-09-12 21:53



    有道理...     存放元数据索引?
作者: noodles11    时间: 2011-09-13 13:24
Symmetrix的Cache 分配原理:http://blog.sina.com.cn/symmetrix
  
简单来说CODE将Cache分成三大块.

   1.Common Area

    内部使用的区域,包含了内部使用的buffers和表.

   

    如果一个存储系统本身就没多大的Cache,然后这块占了一大部分,最后留下给客户的主机能使用的Cache才一点.在中端入门存储上倒也真有.



   2.Device Tables

    每一个逻辑卷都会对应该区域的一个表,可以通过这个表快速查询一个track在cache slot中的地址.





   3.Cache Slots

    用户数据的实际存放空间.
作者: ffaatt    时间: 2011-09-20 17:35
很久不做技术工作,以下说法纯属印象,可能不太准确。

首先存储设备控制和数据两部分工作在逻辑上都是分开的。比如中端的IBM/DS,HDS/AMS,HP/EVA。

控制指的是用户管理和存储管理,用户界面的管理比如响应外部用户管理的需求,提供一个嵌入式的WebServer,修改配置之类,这部分都是类似通用CPU和操作系统,必须有自己的内存(或Cache)。存储的管理可能包括RAID组、卷、LUN、快照、复制、ThP等等,这里可能有自己独立的CPU,存放各种元数据的内存(Cache)。
数据部分主要是IO处理、RAID校验之类底层的工作,也需要CPU和较大的数据Cache。

不同厂商的实现很不一样,有些控制和数据的处理器是分开的,像HDS/USP,我叫它“半软”,但是VSP和USP架构是不同的。
有些是合用的,如EMC/CX,完全是通用CPU和通用操作系统实现的,可以叫它“纯软”,大部分国产品牌应该都是的,成本低;
还有一些控制用通用CPU,数据用ASIC之类,比如HP/3Par,IBM/DS,是“偏硬”的,但是不可能有“纯硬”的。

总体上各家的阵列都越来越软,因为通用CPU性能越来越强,开发生产成本低,但是大家一般还是认为“硬”的更有特色,更高端。

内存逻辑上肯定是控制和数据分开的,有些在数据内存里面还要划分“读/写/镜像”三种。但是在物理上,可能是放在一起的,如HP/EVA,EMC/CX/DMX。

标榜自己比较“硬”的产品如IBM/DS,HDS/AMS,HP/3Par肯定都是两种Cache分开的,一般这类的都喜欢吹嘘性能,比如SPC-1测试一般都是它们在玩。

以前HDS/USP一直很“硬”,现在也开始变软了,原来处理器是分开的,而且都是RISC/ASIC之类,Cache也分开,现在CPU统一为XEON,Cache也统一了。

Cache分开的优点就是控制数据流和IO读写数据流的路径可以分开,这样可以提升总体带宽,尤其在混合负载环境下,一个大的数据包长时间占用cache总线,那么小IO的控制信息也被堵塞了。分开后,IO控制信息可以先传输,磁盘可以分头组织数据读写。数据Cache的带宽都是非常大,控制信息的带宽较小。
打个比方,同样4车道的公路,如果大客车/集卡和小轿车都不分车道,高峰时总体速度肯定较低,如果都规定专用车道,虽然有时候会出现车道空闲,但是高峰时不容易堵死。

BTW,打个广告,招聘系统集成工程师,有意者发简历ffaatt@163.com
作者: ffaatt    时间: 2011-09-20 17:36
这是3Par解释cache分开的好处的Slide。
作者: ffaatt    时间: 2011-09-20 17:41
USP在多节点的时候是成对配置控制器的。
3Par也是成对配置,但是一旦有节点损坏,它可以重新配对,可能这样造成了控制cache设计的困难。
另外现在的存储附加功能太多,如Thp,动态优化,快照复制等,对控制Cache消耗很大。
从功能上说,控制Cache大是好事,如果一个高端硬盘的主要资源只用在数据IO上,那这个高端就名不副实了,性能和容量问题其实在中低端就解决了。高端是用来管理、保护和优化的。
作者: deadlysins    时间: 2012-05-23 10:40
对于存储来说,主机的IOPS高,而后端disk的IOPS低,这样就造成数据流在传输过程中前后不对等而产生瓶颈,3par每个node都会有专门的CC和DC,分别处理控制信号处理和数据流处理,这样可以提高Storage整体的Performance
作者: niwan    时间: 2012-05-23 11:40
回复 16# ffaatt


    居然有3par asic,加成本,这个开发成本不知道怎么算,hehe




欢迎光临 Chinaunix (http://bbs.chinaunix.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