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

标题: VMWAVE的linux怎么挂接windows分区 [打印本页]

作者: ivyzhangwei    时间: 2007-01-05 14:13
标题: VMWAVE的linux怎么挂接windows分区
RT分区有FAT和NTFS格式
作者: FH    时间: 2007-01-05 14:33
原帖由 ivyzhangwei 于 2007-1-5 14:13 发表
RT分区有FAT和NTFS格式


先在VM下建立新HDD,类型为物理盘
作者: ivyzhangwei    时间: 2007-01-05 15:40
没找到新建HDD的菜单,楼上的能具体说说怎么操作吗?
作者: FH    时间: 2007-01-05 16:02
VM/Setting/Add
作者: rqf_1999    时间: 2007-01-05 16:39
我遇到了一模一样的问题。
现在问题是我的vmware/setting/add是灰的,请问是为什么?少安装的什么东西还是别的原因?
作者: FH    时间: 2007-01-05 18:03
原帖由 rqf_1999 于 2007-1-5 16:39 发表
我遇到了一模一样的问题。
现在问题是我的vmware/setting/add是灰的,请问是为什么?少安装的什么东西还是别的原因?


先把你的VM停下来
作者: ph7_cn    时间: 2007-01-05 21:20
如果你用的是vmware workstation 5.x,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安装vmware tools,然后利用vmware 的share folder功能将需要访问的内容挂接到/mnt/hgfs目录下,就可以了
作者: ivyzhangwei    时间: 2007-01-06 11:19
我在VM中选择安装vmware tools,但是下面还是提示安装vmware tools
而且VM中的选项是取消安装vmware tools
不知道怎么搞的
作者: ph7_cn    时间: 2007-01-06 21:01
原帖由 ivyzhangwei 于 2007-1-6 11:19 发表
我在VM中选择安装vmware tools,但是下面还是提示安装vmware tools
而且VM中的选项是取消安装vmware tools
不知道怎么搞的


选择了以后只是把vmware-tools的iso文件挂接到你的宿主系统而已,然后你才可以在宿主系统中安装,这个是需要你自己执行相关命令的。
具体的你可以看看vmware 的help 文件,里面有详细地说明,我就不重复了
作者: Artist    时间: 2007-01-07 00:37
原帖由 ph7_cn 于 2007-1-5 21:20 发表
如果你用的是vmware workstation 5.x,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安装vmware tools,然后利用vmware 的share folder功能将需要访问的内容挂接到/mnt/hgfs目录下,就可以了

能说得详细一点么?
作者: HonestQiao    时间: 2007-01-07 09:47
你先选择安装,然后,去你的光驱看看。

里面就会有vmware tools的文件,rpm和压缩的都有。

安装就可以了。

不会rpm?

那么把压缩的拷贝出来,解压,里面就有安装脚本,执行即可。
作者: Artist    时间: 2007-01-07 11:02
原帖由 HonestQiao 于 2007-1-7 09:47 发表
你先选择安装,然后,去你的光驱看看。

里面就会有vmware tools的文件,rpm和压缩的都有。

安装就可以了。

不会rpm?

那么把压缩的拷贝出来,解压,里面就有安装脚本,执行即可。

安装vmware tools还是会的,我说的是安装后共享文件也建好了,然后呢?
作者: HonestQiao    时间: 2007-01-07 11:07
Linux下加载Windows分区的几种方法
安徽省霍邱县第三中学 屠志成

Linux系统可以识别Windows分区,默认情况下不自动加载它。但我们有时在Linux中需要与Windows分区交换文件,这就需要加载它。根据不同的交换需要,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加载方式。下面以RedHat Linux 7.3 简体中文版为例来说明。
一、手工加载
如果你只是偶尔进行一些文件交换,你又喜欢在仿真终端中捣鼓的话,你可以使用这种方式。
假设要加载的分区在Windows中是G盘,你可以在Linux的/mnt目录下建一个g目录(/mnt是Linux专门为加载各种存储设备而设的目录,默认情况下就有floppy(软驱)和cdrom(光驱)两个目录,然后再推算一下它在Linux中是第几个设备,方法是:Linux把第一硬盘的第一分区标为hda1,扩展分区的第一分区标为hda5,也就是说D盘就是hda5,那么G盘就是hda8,其他的依此类推。
进入KDE桌面后,打开仿真终端,输入“mount -o iocharset=cp936 /dev/hda8 /mnt/g”(不带引号)命令,回车,就搞定了(如图1)。进入/mnt/g目录看一看,怎么样?G盘的所有内容都在里面吧。
解释一下,“mount”是加载分区的命令,“-o iocharset=cp936”是参数,使用这个参数,我们在加载某一分区后,不仅可以读写文件,还可以正常显示中文长文件名。“dev/hda8”是 G盘在Linux下的名称,它是被作为一个设备放在/dev目录下的,“/mnt/g”是加载G盘的目标目录。整个命令的意思是把“dev/hda8” (G盘)挂接到“/mnt/g”目录,并且可以显示中文长文件名,可以读写文件。
二、半自动加载
如果你只是偶尔进行文件交换而又觉得在仿真终端中输入命令太麻烦的话,你可以使用这种只要点一下鼠标就可以搞定的方式。
在KDE3.0的桌面上,允许创建应用程序的链接,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建一个mount命令的快捷方式,单击它就可以加载指定的Windows分区。仍以加载G盘为例:
在桌面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应用程序链接”,在“常规”选项卡的文本输入框中输入你自己指定的名称(如“加载G盘”),切换到“执行”选项卡,在“命令”输入框中输入“mount -o iocharset=cp936 /dev/hda8 /mnt/g”,选中“在终端中运行”复选框,点“确定”退出。
单击桌面上的“加载G盘”图标,终端窗口一闪,G盘就可以加载了。
三、全自动加载
如果是经常进行文件交换,希望一进入Linux就加载特定的分区而且又想把这一分区挂接到固定的目录的话,你可以使用这种方式。
用任一文本编辑器打开/ect目录下的fstab文件,把“/dev/hda8 /mnt/g vfat defaults,iocharset=cp936 0 0”添加到最后一行后面,保存后退出。以后每次重新启动系统时都会自动加载G盘。说明:“vfat”表示加载的是FAT32文件系统,如果是 “msdos”则是FAT16文件系统,“ntfs”是NT的NTFS文件系统。
作者: ph7_cn    时间: 2007-01-07 11:20
原帖由 Artist 于 2007-1-7 11:02 发表

安装vmware tools还是会的,我说的是安装后共享文件也建好了,然后呢?

vmware tools安装好了以后,就可以在你的虚拟机的/mnt/hgfs目录下看到你通过vmware 虚拟机设置里面加入的share folder了(当然需要你的vmware tools正常工作)
作者: Artist    时间: 2007-01-07 11:48
原帖由 ph7_cn 于 2007-1-7 11:20 发表

vmware tools安装好了以后,就可以在你的虚拟机的/mnt/hgfs目录下看到你通过vmware 虚拟机设置里面加入的share folder了(当然需要你的vmware tools正常工作)


我安装完了,在/mnt/下没有hgfs目录,我突然发现切出来时还是显示You do not have vmware tools installed,我又重新安装了一遍rpm包的,还是这样显示,把RPM包卸载了,再重新装tar的,在安装完成后光驱里那个iso自动弹出,切出来还是You do not have vmware tools installed,我要疯了...
作者: HonestQiao    时间: 2007-01-07 13:46
原帖由 Artist 于 2007-1-7 11:48 发表


我安装完了,在/mnt/下没有hgfs目录,我突然发现切出来时还是显示You do not have vmware tools installed,我又重新安装了一遍rpm包的,还是这样显示,把RPM包卸载了,再重新装tar的,在安装完成后光驱里那个 ...


是否有重启一下子测试呢?
作者: ph7_cn    时间: 2007-01-07 15:33
原帖由 Artist 于 2007-1-7 11:48 发表


我安装完了,在/mnt/下没有hgfs目录,我突然发现切出来时还是显示You do not have vmware tools installed,我又重新安装了一遍rpm包的,还是这样显示,把RPM包卸载了,再重新装tar的,在安装完成后光驱里那个 ...

rpm包安装好了以后,要运行vmware-config-tools.pl,进行配置,然后会自动启动vmware-tools的services,这样才能使用vmware-tools的,否则也就是一个下载分发程序代码的过程




欢迎光临 Chinaunix (http://bbs.chinaunix.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