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943 | 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存储网络] 以太网交换机性能比较对照详解(二)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8-09-11 14: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路由——查找目标主机路径的一个过程叫做路由。在一大型的网络中,一个数据包在到达目标主之前,由于要经过许多中间路径,所以路由很复杂的。路由在路由器中的实现靠静态路由协议或动态路由协议来完成。
  支持第3层交换——所谓的第3层交换是在交换技术的基础上集成了路由技术,这样可使交换机以线速转发数据包。一台第3层交换机就等同于一台高速局域网路由器。使用第3层交换机可有效地控制
  广播风暴、Spanning tree环路和IP地址限制。
  支持多层(4到7层)交换——多层交换机是一种能够基于MAC地址和网络地址过滤和转发数据包的交换机,它是局域网交换机的一个智能子集。多层设备能够懂得所传输的数据包是何种应用,因此,多层交换提供应用级的控制,即支持安全过滤和提供对应用流施加特定的QoS策略。
  支持多协议路由——支持多协议路由是指在一个混和的多协议(IP、IPv6、AppleTalk和IPX)的网络环境中,在第3层交换机或路由器的作用下,不同异构型网络之间能够相互通信。
  支持IP之外的协议——除支持IP协议之外,又支持AppleTalk、DECnet、IPX及NETBEUI等协议。
  支持路由缓存——参见“缓冲区大小”论述。
  可支持最大路由表数——路由表存储在路由器里或其它Internet设备中,以对特定网络目标进行跟踪。最大路由表数是指在一个路由表里所存储的最大路由数目。
  VLAN——虚拟LAN将局域网上的一组设备配置成好象在同一线路上进行通信,而实际上它们处于不同的网段。一个VLAN是一个独立的广播域,可有效地防止广播风暴。由于VLAN基于逻辑连接而不是物理连接,因此配置十分灵活。现在已经把一台交换机是否支持VLAN作为衡量一台交换机性能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在划分VLAN时,有基于端口的,有基于 MAC地址的,有基于第3层协议的,更有基于子网的。802.1Q是VLAN标准,不同厂商的设备只要支持802.1Q标准,就可以互联,进行VLAN的划分。在有第三层交换功能的基础上,VLAN之间也可以通信。
  最大VLAN数量——此参数反映了一台设备所能支持的最大VLAN数目,就目前交换机所能支持的最大VLAN数目(1024以上)来看,足以满足一般企业的需要。
  网管——网管是指网络管理员通过网络管理程序对网络上的资源进行集中化管理的[请使用文明用语]作,包括配置管理、性能和记账管理、问题管理、[请使用文明用语]作管理和变化管理等。一台设备所支持的管理程度反映了该设备的可管理性及可[请使用文明用语]作性。
  支持网管类型
  常见网管类型包括:
  IBM网络管理(NetView)
  HP OPENVIEW
  SUN Solstice Domain Manager
  RMON管理
  SNMP管理
  基于WEB管理
  管理界面
  是指对网络管理[请使用文明用语]作的方式。有命令行方式(CLI)、图形用户界面(GUI)方式等。此参数反映了设备的可[请使用文明用语]作性和可用性。
  支持端口镜像
  
  所谓的端口镜像就是用SPAN来接受端口监控,把要监控的源端口(即镜象数据端口)号重定向到目标端口。很多交换机用Set SPAN或SPAN命令实现。
  支持的RMON和RMON2组
  支持RMON组:
  统计 (Statistics)
  历史 (History)
  警告 (Alarms)
  主机 (Hosts)
  主机 Top N (Host Top N)
  会话矩阵 (Matrix)
  过滤器 (Filter)
  包捕获 (Packet Capture)
  事件(Events)
  RMON2提供链路层以上的监控能力,RMON2组:
  协议目录 (Protocol Directory)
  协议分布 (Protocol Distribution)
  地址映射 (Address Mapping)
  网络层主机 (Network Layer Host)
  网络层矩阵 (Network Layer Matrix)
  支持的包过滤方法:
  定义访问列表(ACL)
  源地址过滤
  目的地址过滤
  协议类型域(field) 包过滤
  128B可编程域(field) 过滤
  QoS 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是传输系统的性能度量,反映了其传输质量以及服务的可获得性。它主要靠RSVP及802.1P来保证。
  支持基于策略的第2层交换——第2层功能不仅仅限于对数据帧的处理,还应广泛支持业界标准,如IEEE 802.1d (生成树算法)、IEEE 802.1p(优先级队列控制)、IEEE 802.3x (拥塞情况的流量控制)等。
  每端口最大优先级队列数——端口队列是为了解决网络拥挤问题而开发的技术。每端口最大优先级队列数反映了设备对网络拥挤的处理能力。
  支持基于策略的第3层交换——第3层的功能不仅仅限于对数据包进行处理,而且还要支持三类功能协议:数据协议,如IP、IPX、DECnet、AppleTalk;路由协议,如RIP、RIPv2.0、OSPF、BGP4;多点组播协议,如IGMP、DVMRP、MOSPF等等。
  支持基于策略的应用级QoS——基于第4层的报头信息,针对不同的应用,实施对数据流的访问控制(ACL)、服务质量保证(QoS)、带宽管理,以及各种控制和服务策略。
  对数据流实施策略的能力主要包括:
  流量分类、流量控制和对不同应用所产生的数据流提供不同服务级别的能力。
  支持最小/最大带宽分配
  带宽分配是设备支持策略管理的一种方式。动态带宽分配可以明显节省带宽,而不影响数据传送质量。
  冗余——冗余强调了设备的可靠性,即不允许设备有单点故障。
  冗余组件(管理卡,交换结构,接口模块,电源,冷却系统)
  设备应有部件级的备份,如对电源和机箱风扇冗余。当一个部件失效时,其它部件能接着工作,而不影响设备的继续运转。但这种部件可能不能进行热插拔。
  热交换组件(管理卡,交换结构,接口模块,电源,冷却系统)
  对于提供关键服务的管理引擎及交换阵列模块,不仅要求冗余,还要求这些部件具有 “自动切换”的特性,以达到设备冗余的完整性,当一块这样的部件失效时,冗余部件能够接替工作,使设备继续运转。这样可以保障设备的可靠性。
  支持端口链路聚集协议——链路聚集是指把一台设备的若干端口与另一台设备的同等端口(要求介质完全相同)连接起来,以提供若干倍的带宽。链路聚集由链路聚集协议来管理。当一条链路失效时,由链路聚集协议协调其它链路继续工作。该参数反映了设备间的冗余性和扩展性。
  负载均衡——该参数是指在路由过程中,某个路由器或第三层交换机向与目的地址具有同样距离的那些网络端口分配业务流量的能力。好的负载均衡算法要使用线路速度和可靠性信息。负载均衡增加了网段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有效的网络带宽。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2/66684/showart_118435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