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企业中拥有越来越多的业务系统和成千上万的终端, IT运维管理部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那么,这些压力源自哪些方面,哪些人会对运维方法的变革上非常敏感,而管理员又当如何化解这些压力,将大型网络的运维也能像SOHO一样进行配合和管理呢? \r\n 压力源自“失控” \r\n 大型网络中的系统一般是由历史建设的几个阶段累积而成,时至今日在一些大型网络中可能还存在着Windows NT RAS 服务器(NT环境下的拨号系统),这点可能对于新一代的IT 管理人员都很陌生。当然在大型网络建设的起始阶段,可能老一代的管理员只需要深入了解服务器操作系统原版的白皮书就可以应对自如,那个年代其实对IT服务管理需求并不是很强。因为不需要协调太多的人,也不需要设计太多流程,也不需要面临太多的沟通的环节。但随着网络向多元化技术方面发展,当远程分支机构和网络合并重组之后,各样的业务系统都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注,再加止引进开放式系统,很多复杂的问题就产生了。涉及到网络,主机,数据库,甚至客户端的故障,管理员都很难定位其根本原因。而且随着运维人员专业化分工以及分支机构的IT管理中心的成立,很多问题的沟通成本加大,没有高效管理流程,一大堆问题就出现了。于是乎,我们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运筹帷幄,网络失控了! \r\n 由于运维人员已经不清楚网络里面什么已经是最重要的,所以分支机构或者二级、三级的网络纷纷要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北塔软件近几年的实施项目中发现,很多大型网络的总部还没有建立一整套或运维方案时,下面的分支机构却都配备了一些网络监管工具,但当总部想要实施ITIL或是部署ITSM的时,这些分散的数据由于无法提供统一的接口,根本没有实现集中监管的条件。因为在多数大型网络运维管理中,你的运维对象不是标准化的,尤其是企业中存在的大量业务软件领域。有时历史的数据没法筛选,就因单独为SLA计算录入,系统人员就要在每个子网中不断轮循,运维成本不降反升。 \r\n 另外,在大型网络中运维管理都采用被动工作模式,IT部门会认为其他所有的分支机构和部门都是麻烦的制造者,而所有的部门也都会认为IT部门是故障的制造者。屡遭投诉以及由于业务部门在企业中的强硬地位,上层对IT运行规范、标准化的愿望就越发强烈,当运维主管花费越来越多资源和费用后仍然没有效果,运维部门的地位与控制力就会下降,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