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2520 | 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0年12月26日探访京西古村落(十八)--京西过街楼(续)召集贴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10-12-21 12: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归鸟 于 2010-12-21 12:30 编辑

本来想把这一次活动安排在春节后,又怕间隔太大大家连不上思路,今年就再加一次活动

本次接续上次活动未竟部分,行走九个村庄,看十一座过街楼
在西山山村,现存一定数量的过街楼。这些过街楼虽然失去了往日的功能作用,做为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犹显珍贵。 过街楼的建筑形式,是由城门.城关演变而来。一般横跨街道.胡同或水沟,结构成城台状,下辟券洞上置殿堂,也有的上置凉亭。有些只建单层,但因建筑较高谓之为楼。过街楼一般设在村口,进出街必过。一般过街楼有几项功能:一城关安全功能,券洞设置大门,夜间关闭起防护作用。二信仰佛教功能,楼台上供奉神像,穿过门洞有顶礼膜拜的作用。三阴阳风水功能,古人信仰阴阳风水,如街道不顺必留出口.设门以防风水外泄等。过街楼的建筑材料不同,使造型风格也各有不同。
报名既代表您服从活动安排。活动形式为包车出行,只收本组织成员不收临时加入者,只接摄影师不接纳随行旅游者。领队有权选择队员,且不做任何解释。长途旅行费用分摊,请报名者斟酌自己情况报名,避免临阵退出造成集体损失情况。车辆为考斯特23座,最多接纳20个影友。请大家看好集合时间和地点,组织者和网友等同分摊费用。

活动发起人:归鸟
活动说明:2010年12月26日探访京西古村落(十八)--京西过街楼(续)
活动时间:2010年12月26日(周日)
集合地点:公主坟桥西南角肯德基门前
集合时间:2010年12月26日上午7:30
活动安排:
潭柘寺镇-永定镇-龙泉镇-军庄镇-妙峰山镇-王平镇-大台办事处-雁翅镇-斋堂镇-清水镇
活动人数:20人,以跟帖次序作为依据。
活动费用:车辆、午餐aa制。天气寒冷,参与者酌情考虑添衣。请登山鞋、带手电、手台。请携带身份证件
报名方式:跟贴报名便于联系
报名格式举例:
“我报名,电话 ”   
  
  免责声明:
  本次活动为非营利自助户外活动。户外运动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知性。参加者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负完全责任。领队组除接受大家监督、有责任控制费用和公开帐目外,不对任何由户外运动本身具有的风险以及往返路途中发生的危险所产生的后果负责。
  凡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在活动中发生人身损害后果,赔偿责任领队组不承担,由受损害人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声明依法解决。代他人报名者,被代报名参加者如遭受人身损害,赔偿责任领队组不承担。本声明中关于免除领队组责任及赔偿责任之约定效力,同样及于组织者、总领队。
  ★不另设电话通知,最后分组和报名情况请随时关注报名帖和专题页面;
  ★请摄友们注意保持自身形象,不要随便与人争执,喧哗。注意礼让,多多交流。还请注意他人的隐私权,不要随意偷拍他人;
  ★拍摄过程中,请摄友们配合组织方,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不要干扰同行摄友的创作,在友好的拍摄氛围下进行自己的创作。
  ★在此页面报名成功之后,即代表您已经仔细阅读以上文字并表示同意,此报名可作为法律依据。参与者均视同接受本计划全部条款。
  报名截止日期:2010年12月25日(周六)17:00
  注:本次活动如遇天气等不可抗拒的原因,可能通知推迟或取消。
  联系方式:归鸟(13051019917)
活动由快乐数码摄影与爱心摄影两个组织构成,大家可以参考爱心摄影的报名贴了解人数,以示公允
http://zone.it.sohu.com/forums/v ... p;page=1&extra=

1012132317d8e55da7746377bb.jpg (473.62 KB, 下载次数: 9)

1012132317d8e55da7746377bb.jpg

20081231_0754e5829c4c66973c1bSXPv0nSlAte4.jpg (194.83 KB, 下载次数: 3)

20081231_0754e5829c4c66973c1bSXPv0nSlAte4.jpg

论坛徽章:
0
2 [报告]
发表于 2010-12-21 12: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归鸟 于 2010-12-21 12:25 编辑

1、石厂村过街楼
    石厂村过街楼位于永定镇石厂村东口,建于明代。该村附近盛产石板和石料,据记载,北京城内皇史宬、昌平的十三陵等建筑,均使用此山石料。当年采石人员吃住在现场,而钦差督理则在村中设衙署,指挥管理,石厂村名由此而来。
    过街楼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由巨大青石板料搭建,高6.4米,宽10米,进深6米,门洞由3块规整的青石建成方框式,门额题刻:“万历庚辰岁石厂东栅栏孟秋盖造”。整个建筑坚固朴实,形式独特。
    据介绍,石厂早年在东西村口处都安设有过街楼,白天开门,夜间关闭,由士兵值宿,故又称东栅栏、西栅栏。西栅栏早年被毁,东栅栏(过街楼)成为明代采石业的历史见证。


2、仰岭娘娘顶过街楼
    过街楼地处妙峰山镇陈家庄村北的山上,这里地势险要,是南道去妙峰山进香的古道,穿过门洞即进入山里。
    据《妙峰山琐记》载:仰岭“山巅有瓮门,东向,镌‘孟常岭云聚寺’6字,短碣一,字多磨灭。”过街楼横跨在仰岭山口处,高5米,宽3米余,券洞高2米余,宽1米余,从两侧沿石磴可至城台。城台上建有阁楼,供奉三官大帝。现在阁楼已十分残破,供像早已荡然无存,门额上镌刻的字也已脱落。阁楼为木结构,高1.6米,宽2米,摇摇欲坠,随时有倒坍的危险。券洞由砖石砌就,尚完好。站在这里西望,妙峰山娘娘庙殿宇如寸,隐约于烟树之间。
    据记载,明清以来每年四月初一至十五日,为妙峰山娘娘庙开庙期间。届时,香客如云、甲于天下。其中走南道的香客都要经过此过街楼,这样在朝拜老娘娘之前,先参拜三官大帝。同时过街楼还题写有文字,告诫香客“诸恶莫作”,劝人行善,积德才有好报,神灵可保佑。
    仰岭娘娘顶过街楼是京西地区现存最残破的过街楼,随时都有倒坍的危险,建议能尽早予以修整。

3、桑峪过街楼
    桑峪过街楼位于军响镇桑峪村口,为清代建筑,民国二十二年(1933)重修。据记载,该村元代已成村,因周边多桑树而得名,明代曾称桑峪社村。
    过街楼坐北朝南,砖石结构,高6.5米,宽11.6米,券洞高5米余,宽4.6米。券洞上方嵌石额,前额题“紫芝”、后额题“凝瑞”,城台四周建有女儿墙。城台上建有殿堂,共3间,门窗皆无,其顶部已改建成灰瓦顶。
    桑峪过街楼是门头沟区较大的一座过街楼,现保存完好。

4、火村过街楼
    过街楼位于斋堂镇火村的村口,现存完好。据记载,该村明代已成村,附近灵岳寺香火兴盛时,该村为过往香客歇脚用斋饭之地,称“火爨村”,后简称火村至今。这里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侵华日军先后烧毁该村7次。
    过街楼为二层,建筑灵巧朴实,是规模较小的一座。券洞高2米余,宽2米,石板甬道从下通过。城台为砖石结构,其上建有房屋,进深1间。整个过街楼掩映在绿荫之间,成为火村的门面,体现了乡村文化的底蕴。


5、马栏村过街楼

6、梁庄台上村过街楼
    过街楼位于清水镇梁庄台上村口。该村明代成村,以姓氏得名梁家庄,解放后分为台上、台下两村。
    过街楼建于清代,坐西朝东,由山石、砖灰砌筑。高5米余,宽4米余,券洞高3.2米,宽2.3米,砖石发券。城台砌女墙,台上建有敞轩式建筑,东面额书“梁庄台上村”5个大字。
    过街楼总体保存完好。

    7、燕家台过街楼
    过街楼位于清水镇燕家台村口。该村元代已成村,原名二龙台,明初村民听说被选为皇陵,不愿搬迁,而改村名为“晏驾台”,后依谐音改今名。
    过街楼建筑敦厚朴实,城台上建敞亭,较为简单。城台高4米余,宽8米,券洞高3米,宽2米余。券洞上方镌“燕家台”楷书3字。
    燕家台过街楼现存完好。其附近近年曾出土商代贝币,说明3000年前这里即有人类活动。

8、黄安过街楼
     位于深山中的黄安村过街楼,建于晚清时期。整体为青砖砌筑,券洞高3米,宽4.7米进深2.5米。东侧券洞上有匾额,刻有“宣统元年”几字。城台上原有殿堂一间,早已无存


9、塔河过街楼
    塔河原有三座过街楼,两座早已塌毁。现存过街楼称岗子桥过街楼,砖石结构,青砖发券,白灰灌浆。村干部别出心材的在过街楼上立一村标,更显得不伦不类令人哭笑不得。在村落志上还美其名曰“为过街楼增添异彩”。

论坛徽章:
0
3 [报告]
发表于 2010-12-21 12:30 |只看该作者
北京门头沟清水镇黄安村
村情简介
  黄安村位于清水镇西南通往百花山的方向,相传宋代已成村,     黄安村
以前叫过“王安村”和“皇安村”,后来才改成今天的黄安村。在村中,不仅有众多的古民居,还有“昌宛专署旧址”和“昌宛专署党校旧址”和过街楼等,这些都见证了黄安村的历史。
古民居
  村落地处偏远,至今仍保存许多古民居,民居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漫步在村中,我们看到村内一处保存最好的古建筑。大门楼角柱石石刻精美,刻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大门楼戗檐砖雕和门罩木雕非常精美,对着门楼的跨山影壁建造精良,院落宽敞,古朴典雅1939年昌(平)宛(平)专署(晋察冀边区四专署)设于黄安村,负责冀热察军区财政统一收支。专署为一座二进的不规则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居西南角。房屋多为硬山大脊,板瓦合瓦,双层檐椽。东房三间,西房一间,南山墙上有照壁;北房三间,硬山卷棚顶,板瓦合瓦;南房二间。后院有南、北房各三间,东、西房各二间,现仅存残基。   1996年,门头沟区政府公布昌宛专署黄安旧址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昌宛专署旧址
  昌宛专署党校也曾设于于黄安村,旧址为两进四合院,     昌宛专署党校旧址大门
大门楼为硬山皮条脊,筒瓦板瓦合瓦,勾头滴水。院内方砖铺地,南、北房面阔二间,进深一间,东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二进院东房和北房全部改造,南房面阔二间,进深一间,西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党校旧址保存基本完好,现由村民居住。   1996年,门头沟区政府公布昌宛专署党校旧址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过街楼
  黄安村的过街楼,建于清代,坐东朝西,砖石结构,     过街楼
青砖发券。过街楼通高3.5米,通宽4.7米,进深2.5米,券洞高约3米。东侧券洞上有一青石匾额,刻有:“宣统元年”,程台四周建有花瓦女墙。城台上原建有一间小房,现小房已无存。 行走在村落的青石板小巷上随处可见古老的民居,房屋已斑驳失修,但仍飘逸着一种古韵,村民们过着宁静的生活,幽静的山村依然散发出古朴的幽香。
交通
  “背包游”者在苹果园地铁站乘坐929支线公共汽车到百花山风景区路口下车南行。“自驾游”者走阜石路或莲石路到门头沟.沿109国道在百花山风景区路口向南行驶过塔河村,再向东南行驶即可到达黄安村。

论坛徽章:
0
4 [报告]
发表于 2010-12-21 12:33 |只看该作者
塔河村
百科名片
   塔河村2008年塔河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0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总收入为60.3万元,占总收入的14.8%。第二产业总收入为42.4元,占总收入的10.4%。第三产业总收入为305.3万元,占总收入的74.8%。塔河村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5833元。

目录

北京市 门头沟区塔河村
1.1 地理位置
1.2 历史文化
1.3 自然条件
1.4 经济情况
编辑本段北京市 门头沟区塔河村

编辑本段1.1 地理位置
  塔河村为清水镇辖村,位于镇西南通往百花山的路边,属清水河上游南侧支流的区域。金代时形成村落,原名“南峪”。然而,清末的一场大火,使村舍付之一炬。后来,村民们迁到现在这里重建家园。现在的村名是因为在村西原有七层白塔一座,此塔临河,所以得名“塔河”。   塔河村北接梁家铺,西连龙王,南黄塔,东侧与黄安隔河相望,村域面1186.41公顷,村庄面积8.76公顷。
编辑本段1.2 历史文化
  1.2.1 塔河村-挺进军司令部旧址   塔河村挺进军司令部与马栏村的挺进军司令部有着直接的关联。1940年,马栏挺进军司令部被日军轰炸,挺进军司令部和军政委员会迁至塔河村。   司令部旧址位于塔河村94号,是一个二进不规则四合院,坐西朝东,前院为三合院,后院为四合院。建筑均为硬山调大脊,板瓦合瓦,有勾头滴水,正房门心板饰以雕花,墙腿石饰以雕刻精美花卉。   1.2.2 塔河村-冀热察军政委员会旧址   1939年1月下旬,由萧克、宋时轮、邓华、伍晋南、马辉之组建成了冀热察军政委员会,萧克任主席,统一指挥并领导冀热察党政军工作。   军政委员会旧址是塔河村最精美的清代建筑。大门开在北侧,内部为三个互通又相对独立的院落,分为北院、南院和西院,所有建筑均为硬山式,板瓦,方砖铺地。北院大门在东北角,西房面阔三间,三级踏步,东房形同西房,南北厢房各两间。南院与北院平行,西房三间,三级踏步。东房形同西房,南北厢房各两间,北房门窗已改造。西院在南院西侧,院门在北侧,东房与西房相同,南北房各两间。老宅依然保存得比较完整。   1996年,门头沟区政府公布冀热察军政委员会旧址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1.3 自然条件
    塔河村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塔河村属低山河谷地貌,海拔630-840米,气温偏低,农田主要分布在河谷两侧。植被为荆条、酸枣、黄栌、灌丛。土壤为山地淋溶褐土。经济以农林业为主,果园三百多亩,人工林三百多亩。
编辑本段1.4 经济情况
  塔河村近几年经济发展呈稳步上升趋势。纵观近五年的数据,塔河村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自2004年至2008年的5年间,塔河村第一产业经济收入呈发展萎缩趋势,从2004年的63.2万元减少至2008年的60.3万元。第一产业收入中,畜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经济收入增长迅猛,从2004年的186.1万元增加至到2008年的305.3万元。在第三产业收入中,服务业占主导地位,交通运输业、商饮业发展平稳,以2008年为例,第三产业中服务业收入为164万元,商饮业62.2万元,交通运输业79.1万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