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7702 | 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JAVA面试题解惑系列(1-6)最新版合集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8-07-20 10: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我想出一本名为《JAVA面试题解惑系列》的书籍,详情请见:  
  http://rmyd.group.javaeye.com/group/topic/6193         
  目前网络连载中:http://zangweiren.javaeye.com/         
  请大家多关注,多提宝贵意见!                           
------------------------------------------------------------------------------------



JAVA面试题解惑系列(一)——类的初始化顺序

作者:臧圩人(zangweiren)
网址:http://zangweiren.javaeye.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家在去参加面试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考题:给你两个类的代码,它们之间是继承的关系,每个类里只有构造器方法和一些变量,构造器里可能还有一段代码对变量值进行了某种运算,另外还有一些将变量值输出到控制台的代码,然后让我们判断输出的结果。这实际上是在考查我们对于继承情况下类的初始化顺序的了解。

我们大家都知道,对于静态变量、静态初始化块、变量、初始化块、构造器,它们的初始化顺序依次是(静态变量、静态初始化块)>(变量、初始化块)>构造器。我们也可以通过下面的测试代码来验证这一点:
Java代码
public class InitialOrderTest {   
  
    // 静态变量   
    public static String staticField = "静态变量";   
    // 变量   
    public String field = "变量";   
  
    // 静态初始化块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taticField);   
        System.out.println("静态初始化块");   
    }   
  
    // 初始化块   
    {   
        System.out.println(field);   
        System.out.println("初始化块");   
    }   
  
    // 构造器   
    public InitialOrderTest() {   
        System.out.println("构造器");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InitialOrderTest();   
    }   
}  

运行以上代码,我们会得到如下的输出结果:

1、静态变量
2、静态初始化块
3、变量
4、初始化块
5、构造器

这与上文中说的完全符合。那么对于继承情况下又会怎样呢?我们仍然以一段测试代码来获取最终结果:
Java代码
class Parent {   
    // 静态变量   
    public static String p_StaticField = "父类--静态变量";   
    // 变量   
    public String p_Field = "父类--变量";   
  
    // 静态初始化块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p_StaticField);   
        System.out.println("父类--静态初始化块");   
    }   
  
    // 初始化块   
    {   
        System.out.println(p_Field);   
        System.out.println("父类--初始化块");   
    }   
  
    // 构造器   
    public Parent() {   
        System.out.println("父类--构造器");   
    }   
}   
  
public class SubClass extends Parent {   
    // 静态变量   
    public static String s_StaticField = "子类--静态变量";   
    // 变量   
    public String s_Field = "子类--变量";   
    // 静态初始化块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s_StaticField);   
        System.out.println("子类--静态初始化块");   
    }   
    // 初始化块   
    {   
        System.out.println(s_Field);   
        System.out.println("子类--初始化块");   
    }   
  
    // 构造器   
    public SubClass() {   
        System.out.println("子类--构造器");   
    }   
  
    // 程序入口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SubClass();   
    }   
}  

运行一下上面的代码,结果马上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1、父类--静态变量
2、父类--静态初始化块
3、子类--静态变量
4、子类--静态初始化块
5、父类--变量
6、父类--初始化块
7、父类--构造器
8、子类--变量
9、子类--初始化块
10、子类--构造器

现在,结果已经不言自明了。大家可能会注意到一点,那就是,并不是父类完全初始化完毕后才进行子类的初始化,实际上子类的静态变量和静态初始化块的初始化是在父类的变量、初始化块和构造器初始化之前就完成了。

那么对于静态变量和静态初始化块之间、变量和初始化块之间的先后顺序又是怎样呢?是否静态变量总是先于静态初始化块,变量总是先于初始化块就被初始化了呢?实际上这取决于它们在类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我们以静态变量和静态初始化块为例来进行说明。

同样,我们还是写一个类来进行测试:
Java代码
public class TestOrder {   
    // 静态变量   
    public static TestA a = new TestA();   
      
    // 静态初始化块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静态初始化块");   
    }   
      
    // 静态变量   
    public static TestB b = new TestB();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TestOrder();   
    }   
}   
  
class TestA {   
    public TestA() {   
        System.out.println("Test--A");   
    }   
}   
  
class TestB {   
    public TestB() {   
        System.out.println("Test--B");   
    }   
}  

运行上面的代码,会得到如下的结果:

1、Test--A
2、静态初始化块
3、Test--B

大家可以随意改变变量a、变量b以及静态初始化块的前后位置,就会发现输出结果随着它们在类中出现的前后顺序而改变,这就说明静态变量和静态初始化块是依照他们在类中的定义顺序进行初始化的。同样,变量和初始化块也遵循这个规律。

了解了继承情况下类的初始化顺序之后,如何判断最终输出结果就迎刃而解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可用积分 +5 收起 理由
kakasi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论坛徽章:
0
2 [报告]
发表于 2008-07-20 10:3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臧圩人 的帖子

JAVA面试题解惑系列(二)——到底创建了几个String对象?


作者:臧圩人(zangweiren)
网址:http://zangweiren.javaeye.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首先来看一段代码:
Java代码
String str=new String("abc");  

紧接着这段代码之后的往往是这个问题,那就是这行代码究竟创建了几个String对象呢?相信大家对这道题并不陌生,答案也是众所周知的,2个。接下来我们就从这道题展开,一起回顾一下与创建String对象相关的一些JAVA知识。

我们可以把上面这行代码分成String str、=、"abc"和new String()四部分来看待。String str只是定义了一个名为str的String类型的变量,因此它并没有创建对象;=是对变量str进行初始化,将某个对象的引用(或者叫句柄)赋值给它,显然也没有创建对象;现在只剩下new String("abc")了。那么,new String("abc")为什么又能被看成"abc"和new String()呢?我们来看一下被我们调用了的String的构造器:
Java代码
public String(String original) {   
    //other code ...   
}  

大家都知道,我们常用的创建一个类的实例(对象)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使用new创建对象。
2、调用Class类的newInstance方法,利用反射机制创建对象。

我们正是使用new调用了String类的上面那个构造器方法创建了一个对象,并将它的引用赋值给了str变量。同时我们注意到,被调用的构造器方法接受的参数也是一个String对象,这个对象正是"abc"。由此我们又要引入另外一种创建String对象的方式的讨论——引号内包含文本。

这种方式是String特有的,并且它与new的方式存在很大区别。
Java代码
String str="abc";  

毫无疑问,这行代码创建了一个String对象。
Java代码
String a="abc";   
String b="abc";  

那这里呢?答案还是一个。
Java代码
String a="ab"+"cd";  

再看看这里呢?答案仍是一个。有点奇怪吗?说到这里,我们就需要引入对字符串池相关知识的回顾了。

在JAVA虚拟机(JVM)中存在着一个字符串池,其中保存着很多String对象,并且可以被共享使用,因此它提高了效率。由于String类是final的,它的值一经创建就不可改变,因此我们不用担心String对象共享而带来程序的混乱。字符串池由String类维护,我们可以调用intern()方法来访问字符串池。

我们再回头看看String a="abc";,这行代码被执行的时候,JAVA虚拟机首先在字符串池中查找是否已经存在了值为"abc"的这么一个对象,它的判断依据是String类equals(Object obj)方法的返回值。如果有,则不再创建新的对象,直接返回已存在对象的引用;如果没有,则先创建这个对象,然后把它加入到字符串池中,再将它的引用返回。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前面三个例子中头两个例子为什么是这个答案了。

对于第三个例子:
Java代码
String a="ab"+"cd";  

由于常量的值在编译的时候就被确定了。在这里,"ab"和"cd"都是常量,因此变量a的值在编译时就可以确定。这行代码编译后的效果等同于:
Java代码
String a="abcd";  

因此这里只创建了一个对象"abcd",并且它被保存在字符串池里了。

现在问题又来了,是不是所有经过“+”连接后得到的字符串都会被添加到字符串池中呢?我们都知道“==”可以用来比较两个变量,它有以下两种情况:

1、如果比较的是两个基本类型(char,byte,short,int,long,float,double,boolean),则是判断它们的值是否相等。
2、如果表较的是两个对象变量,则是判断它们的引用是否指向同一个对象。

下面我们就用“==”来做几个测试。为了便于说明,我们把指向字符串池中已经存在的对象也视为该对象被加入了字符串池:
Java代码
public class String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a = "ab";// 创建了一个对象,并加入字符串池中   
        System.out.println("String a = \"ab\";");   
        String b = "cd";// 创建了一个对象,并加入字符串池中   
        System.out.println("String b = \"cd\";");   
        String c = "abcd";// 创建了一个对象,并加入字符串池中   
  
        String d = "ab" + "cd";   
        // 如果d和c指向了同一个对象,则说明d也被加入了字符串池   
        if (d == c) {   
            System.out.println("\"ab\"+\"cd\" 创建的对象 \"加入了\" 字符串池中");   
        }   
        // 如果d和c没有指向了同一个对象,则说明d没有被加入字符串池   
        else {   
            System.out.println("\"ab\"+\"cd\" 创建的对象 \"没加入\" 字符串池中");   
        }   
  
        String e = a + "cd";   
        // 如果e和c指向了同一个对象,则说明e也被加入了字符串池   
        if (e == c) {   
            System.out.println(" a  +\"cd\" 创建的对象 \"加入了\" 字符串池中");   
        }   
        // 如果e和c没有指向了同一个对象,则说明e没有被加入字符串池   
        else {   
            System.out.println(" a  +\"cd\" 创建的对象 \"没加入\" 字符串池中");   
        }   
  
        String f = "ab" + b;   
        // 如果f和c指向了同一个对象,则说明f也被加入了字符串池   
        if (f == c) {   
            System.out.println("\"ab\"+ b   创建的对象 \"加入了\" 字符串池中");   
        }   
        // 如果f和c没有指向了同一个对象,则说明f没有被加入字符串池   
        else {   
            System.out.println("\"ab\"+ b   创建的对象 \"没加入\" 字符串池中");   
        }   
  
        String g = a + b;   
        // 如果g和c指向了同一个对象,则说明g也被加入了字符串池   
        if (g == c) {   
            System.out.println(" a  + b   创建的对象 \"加入了\" 字符串池中");   
        }   
        // 如果g和c没有指向了同一个对象,则说明g没有被加入字符串池   
        else {   
            System.out.println(" a  + b   创建的对象 \"没加入\" 字符串池中");   
        }   
    }   
}  

运行结果如下:

1、String a = "ab";
2、String b = "cd";
3、"ab"+"cd" 创建的对象 "加入了" 字符串池中
4、a +"cd" 创建的对象 "没加入" 字符串池中
5、"ab"+ b 创建的对象 "没加入" 字符串池中
6、a + b 创建的对象 "没加入" 字符串池中

从上面的结果中我们不难看出,只有使用引号包含文本的方式创建的String对象之间使用“+”连接产生的新对象才会被加入字符串池中。对于所有包含new方式新建对象(包括null)的“+”连接表达式,它所产生的新对象都不会被加入字符串池中,对此我们不再赘述。

但是有一种情况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请看下面的代码:
Java代码
public class StringStaticTest {   
    // 常量A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A = "ab";   
  
    // 常量B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B = "c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将两个常量用+连接对s进行初始化   
        String s = A + B;   
        String t = "abcd";   
        if (s == t) {   
            System.out.println("s等于t,它们是同一个对象");   
        } else {   
            System.out.println("s不等于t,它们不是同一个对象");   
        }   
    }   
}  

这段代码的运行结果如下:

1、s等于t,它们是同一个对象

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这样的,对于常量来讲,它的值是固定的,因此在编译期就能被确定了,而变量的值只有到运行时才能被确定,因为这个变量可以被不同的方法调用,从而可能引起值的改变。在上面的例子中,A和B都是常量,值是固定的,因此s的值也是固定的,它在类被编译时就已经确定了。也就是说:
Java代码
String s=A+B;  

等同于:
Java代码
String s="ab"+"cd";  

我对上面的例子稍加改变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Java代码
public class StringStaticTest {   
    // 常量A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A;   
  
    // 常量B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B;   
  
    static {   
        A = "ab";   
        B = "c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将两个常量用+连接对s进行初始化   
        String s = A + B;   
        String t = "abcd";   
        if (s == t) {   
            System.out.println("s等于t,它们是同一个对象");   
        } else {   
            System.out.println("s不等于t,它们不是同一个对象");   
        }   
    }   
}  

它的运行结果是这样:

1、s不等于t,它们不是同一个对象

只是做了一点改动,结果就和刚刚的例子恰好相反。我们再来分析一下。A和B虽然被定义为常量(只能被赋值一次),但是它们都没有马上被赋值。在运算出s的值之前,他们何时被赋值,以及被赋予什么样的值,都是个变数。因此A和B在被赋值之前,性质类似于一个变量。那么s就不能在编译期被确定,而只能在运行时被创建了。

由于字符串池中对象的共享能够带来效率的提高,因此我们提倡大家用引号包含文本的方式来创建String对象,实际上这也是我们在编程中常采用的。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intern()方法,它的定义如下:
Java代码
public native String intern();  

这是一个本地方法。在调用这个方法时,JAVA虚拟机首先检查字符串池中是否已经存在与该对象值相等对象存在,如果有则返回字符串池中对象的引用;如果没有,则先在字符串池中创建一个相同值的String对象,然后再将它的引用返回。

我们来看这段代码:
Java代码
public class StringIntern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使用char数组来初始化a,避免在a被创建之前字符串池中已经存在了值为"abcd"的对象   
        String a = new String(new char[] { 'a', 'b', 'c', 'd' });   
        String b = a.intern();   
        if (b == a) {   
            System.out.println("b被加入了字符串池中,没有新建对象");   
        } else {   
            System.out.println("b没被加入字符串池中,新建了对象");   
        }   
    }   
}  

运行结果:

1、b没被加入字符串池中,新建了对象

如果String类的intern()方法在没有找到相同值的对象时,是把当前对象加入字符串池中,然后返回它的引用的话,那么b和a指向的就是同一个对象;否则b指向的对象就是JAVA虚拟机在字符串池中新建的,只是它的值与a相同罢了。上面这段代码的运行结果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String对象在JAVA虚拟机(JVM)中的存储,以及字符串池与堆(heap)和栈(stack)的关系。我们首先回顾一下堆和栈的区别:

1、栈(stack):主要保存基本类型(或者叫内置类型)(char、byte、short、int、long、float、double、boolean)和对象的引用,数据可以共享,速度仅次于寄存器(register),快于堆。
2、堆(heap):用于存储对象。

我们查看String类的源码就会发现,它有一个value属性,保存着String对象的值,类型是char[],这也正说明了字符串就是字符的序列。

当执行String a="abc";时,JAVA虚拟机会在栈中创建三个char型的值'a'、'b'和'c',然后在堆中创建一个String对象,它的值(value)是刚才在栈中创建的三个char型值组成的数组{'a','b','c'},最后这个新创建的String对象会被添加到字符串池中。如果我们接着执行String b=new String("abc");代码,由于"abc"已经被创建并保存于字符串池中,因此JAVA虚拟机只会在堆中新创建一个String对象,但是它的值(value)是共享前一行代码执行时在栈中创建的三个char型值值'a'、'b'和'c'。

说到这里,我们对于篇首提出的String str=new String("abc")为什么是创建了两个对象这个问题就已经相当明了了。

[ 本帖最后由 臧圩人 于 2008-7-20 10:44 编辑 ]

论坛徽章:
0
3 [报告]
发表于 2008-07-20 10:39 |只看该作者
JAVA面试题解惑系列(三)——变量(属性)的覆盖


作者:臧圩人(zangweiren)
网址:http://zangweiren.javaeye.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来看看这么一道题:
Java代码
class ParentClass {   
    public int i = 10;   
}   
  
public class SubClass extends ParentClass {   
    public int i = 3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arentClass parentClass = new SubClass();   
        SubClass subClass = new SubClass();   
        System.out.println(parentClass.i + subClass.i);   
    }   
}  

控制台的输出结果是多少呢?20?40?还是60?

变量,或者叫做类的属性,在继承的情况下,如果父类和子类存在同名的变量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就是这道题要考查的知识点——变量(属性)的覆盖。

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是情况却比较复杂。因为我们不仅要考虑变量、静态变量和常量三种情况,还要考虑private、friendly(即不加访问修饰符)、protected和public四种访问权限下对属性的不同影响。

我们先从普通变量说起。依照我们的惯例,先来看一段代码:
Java代码
class ParentClass {   
    private String privateField = "父类变量--private";   
  
    /* friendly */String friendlyField = "父类变量--friendly";   
  
    protected String protectedField = "父类变量--protected";   
  
    public String publicField = "父类变量--public";   
  
    // private的变量无法直接访问,因此我们给他增加了一个访问方法   
    public String getPrivateFieldValue() {   
        return privateField;   
    }   
}   
  
public class SubClass extends ParentClass {   
    private String privateField = "子类变量--private";   
  
    /* friendly */String friendlyField = "子类变量--friendly";   
  
    protected String protectedField = "子类变量--protected";   
  
    public String publicField = "子类变量--public";   
  
    // private的变量无法直接访问,因此我们给他增加了一个访问方法   
    public String getPrivateFieldValue() {   
        return privateFiel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为了便于查阅,我们统一按照private、friendly、protected、public的顺序   
        // 输出下列三种情况中变量的值   
  
        // ParentClass类型,ParentClass对象   
        ParentClass parentClass = new ParentClass();   
        System.out.println("ParentClass parentClass = new ParentClass();");   
        System.out.println(parentClass.getPrivateFieldValue());   
        System.out.println(parentClass.friendlyField);   
        System.out.println(parentClass.protectedField);   
        System.out.println(parentClass.publicField);   
  
        System.out.println();   
  
        // ParentClass类型,SubClass对象   
        ParentClass subClass = new SubClass();   
        System.out.println("ParentClass subClass = new SubClass();");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getPrivateFieldValue());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friendlyField);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protectedField);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publicField);   
  
        System.out.println();   
  
        // SubClass类型,SubClass对象   
        SubClass subClazz = new SubClass();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 subClazz = new SubClass();");   
        System.out.println(subClazz.getPrivateFieldValue());   
        System.out.println(subClazz.friendlyField);   
        System.out.println(subClazz.protectedField);   
        System.out.println(subClazz.publicField);   
    }   
}  

这段代码的运行结果如下:

1、ParentClass parentClass = new ParentClass();
2、父类变量--private
3、父类变量--friendly
4、父类变量--protected
5、父类变量--public
6、
7、ParentClass subClass = new SubClass();
8、子类变量--private
9、父类变量--friendly
10、父类变量--protected
11、父类变量--public
12、
13、SubClass subClazz = new SubClass();
14、子类变量--private
15、子类变量--friendly
16、子类变量--protected
17、子类变量--public

从上面的结果中可以看出,private的变量与其它三种访问权限变量的不同,这是由于方法的重写(override)而引起的。关于重写知识的回顾留给以后的章节,这里我们来看一下其它三种访问权限下变量的覆盖情况。

分析上面的输出结果就会发现,变量的值取决于我们定义的变量的类型,而不是创建的对象的类型。

在上面的例子中,同名的变量访问权限也是相同的,那么对于名称相同但是访问权限不同的变量,情况又会怎样呢?事实胜于雄辩,我们继续来做测试。由于private变量的特殊性,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我们都把它排除在外,不予考虑。

由于上面的例子已经说明了,当变量类型是父类(ParentClass)时,不管我们创建的对象是父类(ParentClass)的还是子类(SubClass)的,都不存在属性覆盖的问题,因此接下来我们也只考虑变量类型和创建对象都是子类(SubClass)的情况。

Java代码
class ParentClass {   
    /* friendly */String field = "父类变量";   
}   
  
public class SubClass extends ParentClass {   
    protected String field = "子类变量";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ubClass subClass = new SubClass();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field);   
    }   
}  

运行结果:

1、子类变量

Java代码
class ParentClass {   
    public String field = "父类变量";   
}   
  
public class SubClass extends ParentClass {   
    protected String field = "子类变量";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ubClass subClass = new SubClass();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field);   
    }   
}  

运行结果:

1、子类变量

上面两段不同的代码,输出结果确是相同的。事实上,我们可以将父类和子类属性前的访问修饰符在friendly、protected和public之间任意切换,得到的结果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访问修饰符并不影响属性的覆盖,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自行编写测试代码验证。

对于静态变量和常量又会怎样呢?我们继续来看:
Java代码
class ParentClass {   
    public static String staticField = "父类静态变量";   
  
    public final String finalField = "父类常量";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staticFinalField = "父类静态常量";   
}   
  
public class SubClass extends ParentClass {   
    public static String staticField = "子类静态变量";   
  
    public final String finalField = "子类常量";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staticFinalField = "子类静态常量";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ubClass subClass = new SubClass();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staticField);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finalField);   
        System.out.println(SubClass.staticFinalField);   
    }   
}  

运行结果如下:

1、子类静态变量
2、子类常量
3、子类静态常量

虽然上面的结果中包含“子类静态变量”和“子类静态常量”,但这并不表示父类的“静态变量”和“静态常量”可以被子类覆盖,因为它们都是属于类,而不属于对象。

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一直用对象来对变量(属性)的覆盖做测试,如果是基本类型的变量,结果是否会相同呢?答案是肯定的,这里我们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了。

最后,我们来做个总结。通过以上测试,可以得出一下结论:

1、由于private变量受访问权限的限制,它不能被覆盖。
2、属性的值取父类还是子类并不取决于我们创建对象的类型,而是取决于我们定义的变量的类型。
3、friendly、protected和public修饰符并不影响属性的覆盖。
4、静态变量和静态常量属于类,不属于对象,因此它们不能被覆盖。
5、常量可以被覆盖。
6、对于基本类型和对象,它们适用同样的覆盖规律。

我们再回到篇首的那道题,我想大家都已经知道答案了,输出结果应该是40。

[ 本帖最后由 臧圩人 于 2008-7-20 10:48 编辑 ]

论坛徽章:
0
4 [报告]
发表于 2008-07-20 10:39 |只看该作者
JAVA面试题解惑系列(四)——final、finally和finalize的区别


作者:臧圩人(zangweiren)
网址:http://zangweiren.javaeye.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final、finally和finalize的区别是什么?

这是一道再经典不过的面试题了,我们在各个公司的面试题中几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final、finally和finalize虽然长得像孪生三兄弟一样,但是它们的含义和用法却是大相径庭。这一次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我们首先来说说final。它可以用于以下四个地方:

1、定义变量,包括静态的和非静态的。
2、定义方法的参数。
3、定义方法。
4、定义类。

我们依次来回顾一下每种情况下final的作用。首先来看第一种情况,如果final修饰的是一个基本类型,就表示这个变量被赋予的值是不可变的,即它是个常量;如果final修饰的是一个对象,就表示这个变量被赋予的引用是不可变的,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不可改变的只是这个变量所保存的引用,并不是这个引用所指向的对象。在第二种情况下,final的含义与第一种情况相同。实际上对于前两种情况,有一种更贴切的表述final的含义的描述,那就是,如果一个变量或方法参数被final修饰,就表示它只能被赋值一次,但是JAVA虚拟机为变量设定的默认值不记作一次赋值。

被final修饰的变量必须被初始化。初始化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在定义的时候初始化。
2、final变量可以在初始化块中初始化,不可以在静态初始化块中初始化。
3、静态final变量可以在静态初始化块中初始化,不可以在初始化块中初始化。
4、final变量还可以在类的构造器中初始化,但是静态final变量不可以。

通过下面的代码可以验证以上的观点:
Java代码
public class FinalTest {   
    // 在定义时初始化   
    public final int A = 10;   
  
    public final int B;   
    // 在初始化块中初始化   
    {   
        B = 20;   
    }   
  
    // 非静态final变量不能在静态初始化块中初始化   
    // public final int C;   
    // static {   
    // C = 30;   
    // }   
  
    // 静态常量,在定义时初始化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TATIC_D = 4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TATIC_E;   
    // 静态常量,在静态初始化块中初始化   
    static {   
        STATIC_E = 50;   
    }   
  
    // 静态变量不能在初始化块中初始化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TATIC_F;   
    // {   
    // STATIC_F = 60;   
    // }   
  
    public final int G;   
  
    // 静态final变量不可以在构造器中初始化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TATIC_H;   
  
    // 在构造器中初始化   
    public FinalTest() {   
        G = 70;   
        // 静态final变量不可以在构造器中初始化   
        // STATIC_H = 80;   
  
        // 给final的变量第二次赋值时,编译会报错   
        // A = 99;   
        // STATIC_D = 99;   
    }   
  
    // final变量未被初始化,编译时就会报错   
    // public final int I;   
  
    // 静态final变量未被初始化,编译时就会报错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TATIC_J;   
}  

我们运行上面的代码之后出了可以发现final变量(常量)和静态final变量(静态常量)未被初始化时,编译会报错。

用final修饰的变量(常量)比非final的变量(普通变量)拥有更高的效率,因此我们在实际编程中应该尽可能多的用常量来代替普通变量,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编程习惯。

当final用来定义一个方法时,会有什么效果呢?正如大家所知,它表示这个方法不可以被子类重写,但是它这不影响它被子类继承。我们写段代码来验证一下:
Java代码
class ParentClass {   
    public final void TestFinal() {   
        System.out.println("父类--这是一个final方法");   
    }   
}   
  
public class SubClass extends ParentClass {   
    /**  
     * 子类无法重写(override)父类的final方法,否则编译时会报错  
     */  
    // public void TestFinal() {   
    // System.out.println("子类--重写final方法");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ubClass sc = new SubClass();   
        sc.TestFinal();   
    }   
}  

这里需要特殊说明的是,具有private访问权限的方法也可以增加final修饰,但是由于子类无法继承private方法,因此也无法重写它。编译器在处理private方法时,是按照final方法来对待的,这样可以提高该方法被调用时的效率。不过子类仍然可以定义同父类中的private方法具有同样结构的方法,但是这并不会产生重写的效果,而且它们之间也不存在必然联系。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final用于类的情况。这个大家应该也很熟悉了,因为我们最常用的String类就是final的。由于final类不允许被继承,编译器在处理时把它的所有方法都当作final的,因此final类比普通类拥有更高的效率。final的类的所有方法都不能被重写,但这并不表示final的类的属性(变量)值也是不可改变的,要想做到final类的属性值不可改变,必须给它增加final修饰,请看下面的例子:
Java代码
public final class FinalTest {   
  
    int i = 1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inalTest ft = new FinalTest();   
        ft.i = 99;   
        System.out.println(ft.i);   
    }   
}  

运行上面的代码试试看,结果是99,而不是初始化时的10。

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一下finally的用法。这个就比较简单了,它只能用在try/catch语句中,并且附带着一个语句块,表示这段语句最终总是被执行。请看下面的代码:
Java代码
public final class Finally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 catch (NullPointer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程序抛出了异常");   
        } finally {   
            System.out.println("执行了finally语句块");   
        }   
    }   
}  

运行结果说明了finally的作用:

1、程序抛出了异常
2、执行了finally语句块

请大家注意,捕获程序抛出的异常之后,既不加处理,也不继续向上抛出异常,并不是良好的编程习惯,它掩盖了程序执行中发生的错误,这里只是方便演示,请不要学习。

那么,有没有一种情况使finally语句块得不到执行呢?大家可能想到了return、continue、break这三个可以打乱代码顺序执行语句的规律。那我们就来试试看,这三个语句是否能影响finally语句块的执行:
Java代码
public final class FinallyTest {   
  
    // 测试return语句   
    public ReturnClass testReturn() {   
        try {   
            return new ReturnClass();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System.out.println("执行了finally语句");   
        }   
        return null;   
    }   
  
    // 测试continue语句   
    public void testContinue() {   
        for (int i = 0; i < 3; i++) {   
            try {   
                System.out.println(i);   
                if (i == 1) {   
                    continue;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System.out.println("执行了finally语句");   
            }   
        }   
    }   
  
    // 测试break语句   
    public void testBreak() {   
        for (int i = 0; i < 3; i++) {   
            try {   
                System.out.println(i);   
                if (i == 1) {   
                    break;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System.out.println("执行了finally语句");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inallyTest ft = new FinallyTest();   
        // 测试return语句   
        ft.testReturn();   
        System.out.println();   
        // 测试continue语句   
        ft.testContinue();   
        System.out.println();   
        // 测试break语句   
        ft.testBreak();   
    }   
}   
  
class ReturnClass {   
    public ReturnClass() {   
        System.out.println("执行了return语句");   
    }   
}  

上面这段代码的运行结果如下:

1、执行了return语句
2、执行了finally语句
3、
4、0
5、执行了finally语句
6、1
7、执行了finally语句
8、2
9、执行了finally语句
10、
11、0
12、执行了finally语句
13、1
14、执行了finally语句

很明显,return、continue和break都没能阻止finally语句块的执行。从输出的结果来看,return语句似乎在finally语句块之前执行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来想想看,return语句的作用是什么呢?是退出当前的方法,并将值或对象返回。如果finally语句块是在return语句之后执行的,那么return语句被执行后就已经退出当前方法了,finally语句块又如何能被执行呢?因此,正确的执行顺序应该是这样的:编译器在编译return new ReturnClass();时,将它分成了两个步骤,new ReturnClass()和return,前一个创建对象的语句是在finally语句块之前被执行的,而后一个return语句是在finally语句块之后执行的,也就是说finally语句块是在程序退出方法之前被执行的。同样,finally语句块是在循环被跳过(continue)和中断(break)之前被执行的。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finalize,它是一个方法,属于java.lang.Object类,它的定义如下:
Java代码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throws Throwable { }  

众所周知,finalize()方法是GC(garbage collector)运行机制的一部分,关于GC的知识我们将在后续的章节中来回顾。

在此我们只说说finalize()方法的作用是什么呢?

finalize()方法是在GC清理它所从属的对象时被调用的,如果执行它的过程中抛出了无法捕获的异常(uncaught exception),GC将终止对改对象的清理,并且该异常会被忽略;直到下一次GC开始清理这个对象时,它的finalize()会被再次调用。

请看下面的示例:
Java代码
public final class FinallyTest {   
    // 重写finalize()方法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throws Throwable {   
        System.out.println("执行了finalize()方法");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inallyTest ft = new FinallyTest();   
        ft = null;   
        System.gc();   
    }   
}  

运行结果如下:

1、执行了finalize()方法

程序调用了java.lang.System类的gc()方法,引起GC的执行,GC在清理ft对象时调用了它的finalize()方法,因此才有了上面的输出结果。调用System.gc()等同于调用下面这行代码:
Java代码
Runtime.getRuntime().gc();  

调用它们的作用只是建议垃圾收集器(GC)启动,清理无用的对象释放内存空间,但是GC的启动并不是一定的,这由JAVA虚拟机来决定。直到JAVA虚拟机停止运行,有些对象的finalize()可能都没有被运行过,那么怎样保证所有对象的这个方法在JAVA虚拟机停止运行之前一定被调用呢?答案是我们可以调用System类的另一个方法:
Java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runFinalizersOnExit(boolean value) {   
    //other code   
}  

给这个方法传入true就可以保证对象的finalize()方法在JAVA虚拟机停止运行前一定被运行了,不过遗憾的是这个方法是不安全的,它会导致有用的对象finalize()被误调用,因此已经不被赞成使用了。

由于finalize()属于Object类,因此所有类都有这个方法,Object的任意子类都可以重写(override)该方法,在其中释放系统资源或者做其它的清理工作,如关闭输入输出流。

通过以上知识的回顾,我想大家对于final、finally、finalize的用法区别已经很清楚了。

[ 本帖最后由 臧圩人 于 2008-7-20 10:52 编辑 ]

论坛徽章:
0
5 [报告]
发表于 2008-07-20 10:40 |只看该作者
JAVA面试题解惑系列(五)——传了值还是传了引用?


作者:臧圩人(zangweiren)
网址:http://zangweiren.javaeye.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JAVA中的传递都是值传递吗?有没有引用传递呢?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前,让我们首先来看一段代码:
Java代码
public class ParamTest {   
    // 初始值为0   
    protected int num = 0;   
  
    // 为方法参数重新赋值   
    public void change(int i) {   
        i = 5;   
    }   
  
    // 为方法参数重新赋值   
    public void change(ParamTest t) {   
        ParamTest tmp = new ParamTest();   
        tmp.num = 9;   
        t = tmp;   
    }   
  
    // 改变方法参数的值   
    public void add(int i) {   
        i += 10;   
    }   
  
    // 改变方法参数属性的值   
    public void add(ParamTest pt) {   
        pt.num += 20;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aramTest t = new ParamTest();   
  
        System.out.println("参数--基本类型");   
        System.out.println("原有的值:" + t.num);   
        // 为基本类型参数重新赋值   
        t.change(t.num);   
        System.out.println("赋值之后:" + t.num);   
        // 为引用型参数重新赋值   
        t.change(t);   
        System.out.println("运算之后:" + t.num);   
  
        System.out.println();   
  
        t = new ParamTest();   
        System.out.println("参数--引用类型");   
        System.out.println("原有的值:" + t.num);   
        // 改变基本类型参数的值   
        t.add(t.num);   
        System.out.println("赋引用后:" + t.num);   
        // 改变引用类型参数所指向对象的属性值   
        t.add(t);   
        System.out.println("改属性后:" + t.num);   
    }   
}  

这段代码的运行结果如下:

1、参数--基本类型
2、原有的值:0
3、赋值之后:0
4、运算之后:0
5、
6、参数--引用类型
7、原有的值:0
8、赋引用后:0
9、改属性后:20

从上面这个直观的结果中我们很容易得出如下结论:

1、对于基本类型,在方法体内对方法参数进行重新赋值,并不会改变原有变量的值。
2、对于引用类型,在方法体内对方法参数进行重新赋予引用,并不会改变原有变量所持有的引用。
3、方法体内对参数进行运算,不影响原有变量的值。
4、方法体内对参数所指向对象的属性进行运算,将改变原有变量所指向对象的属性值。

上面总结出来的不过是我们所看到的表面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就要说到值传递和引用传递的概念了。这个问题向来是颇有争议的。

大家都知道,在JAVA中变量有以下两种:

1、基本类型变量,包括char、byte、short、int、long、float、double、boolean。
2、引用类型变量,包括类、接口、数组(基本类型数组和对象数组)。

当基本类型的变量被当作参数传递给方法时,JAVA虚拟机所做的工作是把这个值拷贝了一份,然后把拷贝后的值传递到了方法的内部。因此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回头来看看这个方法:
Java代码
// 为方法参数重新赋值   
public void change(int i) {   
    i = 5;   
}  

在这个方法被调用时,变量i和ParamTest型对象t的属性num具有相同的值,却是两个不同变量。变量i是由JAVA虚拟机创建的作用域在change(int i)方法内的局部变量,在这个方法执行完毕后,它的生命周期就结束了。在JAVA虚拟机中,它们是以类似如下的方式存储的:



很明显,在基本类型被作为参数传递给方式时,是值传递,在整个过程中根本没有牵扯到引用这个概念。这也是大家所公认的。对于布尔型变量当然也是如此,请看下面的例子:
Java代码
public class BooleanTest {   
    // 布尔型值   
    boolean bool = true;   
  
    // 为布尔型参数重新赋值   
    public void change(boolean b) {   
        b = false;   
    }   
  
    // 对布尔型参数进行运算   
    public void calculate(boolean b) {   
        b = b && false;   
        // 为了方便对比,将运算结果输出   
        System.out.println("b运算后的值:" + b);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ooleanTest t = new BooleanTest();   
  
        System.out.println("参数--布尔型");   
        System.out.println("原有的值:" + t.bool);   
        // 为布尔型参数重新赋值   
        t.change(t.bool);   
        System.out.println("赋值之后:" + t.bool);   
  
        // 改变布尔型参数的值   
        t.calculate(t.bool);   
        System.out.println("运算之后:" + t.bool);   
    }   
}  

输出结果如下:

1、参数--布尔型
2、原有的值:true
3、赋值之后:true
4、b运算后的值:false
5、运算之后:true

那么当引用型变量被当作参数传递给方法时JAVA虚拟机又是怎样处理的呢?同样,它会拷贝一份这个变量所持有的引用,然后把它传递给JAVA虚拟机为方法创建的局部变量,从而这两个变量指向了同一个对象。在篇首所举的示例中,ParamTest类型变量t和局部变量pt在JAVA虚拟机中是以如下的方式存储的:



有一种说法是当一个对象或引用类型变量被当作参数传递时,也是值传递,这个值就是对象的引用,因此JAVA中只有值传递,没有引用传递。还有一种说法是引用可以看作是对象的别名,当对象被当作参数传递给方法时,传递的是对象的引用,因此是引用传递。这两种观点各有支持者,但是前一种观点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其中有《Core Java》一书的作者,以及JAVA的创造者James Gosling,而《Thinking in Java》一书的作者Bruce Eckel则站在了中立的立场上。

我个人认为值传递中的值指的是基本类型的数值,即使对于布尔型,虽然它的表现形式为true和false,但是在栈中,它仍然是以数值形式保存的,即0表示false,其它数值表示true。而引用是我们用来操作对象的工具,它包含了对象在堆中保存地址的信息。即使在被作为参数传递给方法时,实际上传递的是它的拷贝,但那仍是引用。因此,用引用传递来区别与值传递,概念上更加清晰。

最后我们得出如下的结论:

基本类型和基本类型变量被当作参数传递给方法时,是值传递。在方法实体中,无法给原变量重新赋值,也无法改变它的值。
对象和引用型变量被当作参数传递给方法时,在方法实体中,无法给原变量重新赋值,但是可以改变它所指向对象的属性。至于到底它是值传递还是引用传递,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清楚当一个引用被作为参数传递给一个方法时,在这个方法体内会发生什么。

[ 本帖最后由 臧圩人 于 2008-7-20 10:56 编辑 ]

论坛徽章:
0
6 [报告]
发表于 2008-07-20 10:40 |只看该作者
JAVA面试题解惑系列(六)——字符串(String)杂谈


作者:臧圩人(zangweiren)
网址:http://zangweiren.javaeye.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次我们已经一起回顾了面试题中常考的到底创建了几个String对象的相关知识,这一次我们以几个常见面试题为引子,来回顾一下String对象相关的其它一些方面。

一、String类有length()方法吗?数组有length()方法吗?

String类当然有length()方法了,看看String类的源码就知道了,这是这个方法的定义:
Java代码
public int length() {   
    return count;   
}  

String的长度实际上就是它的属性--char型数组value的长度。数组是没有length()方法的,大家知道,在JAVA中,数组也被作为对象来处理,它的方法都继承自Object类。数组有一个属性length,这也是它唯一的属性,对于所有类型的数组都是这样。

二、一个中文汉字能保存在一个char里吗?

请看下面的例子:
Java代码
public class Chines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将一个中文汉字赋值给一个char变量   
        char a = '中';   
        char b = '文';   
        char c = '测';   
        char d = '试';   
        char e = '成';   
        char f = '功';   
        System.out.print(a);   
        System.out.print(b);   
        System.out.print(c);   
        System.out.print(d);   
        System.out.print(e);   
        System.out.print(f);   
    }   
}  

编译没有报错,运行结果:

1、中文测试成功

答案就不用说了。为什么一个中文汉字可以保存在一个char变量里呢?因为在JAVA中,一个char是2个字节(byte),而一个中文汉字是一个字符,也是2个字节。而英文字母都是一个字节的,因此它也能保存到一个byte里,一个中文汉字却不能。请看:
Java代码
public class Chines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将一个英文字母赋值给一个byte变量   
        byte a = 'a';   
        // 将一个中文汉字赋值给一个byte变量时,编译会报错   
        // byte b = '中';   
  
        System.out.println("byte a = " + a);   
        // System.out.println("byte b = "+b);   
    }   
}  

运行结果:

1、byte a = 97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我们实际上是把字符'a'对应的ASCII码值赋值给了byte型变量a。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最初的例子,能不能将a、b、c、d、e、f拼接在一起一次输出呢?让我们试试看:
Java代码
public class Chines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将一个中文汉字赋值给一个char变量   
        char a = '中';   
        char b = '文';   
        char c = '测';   
        char d = '试';   
        char e = '成';   
        char f = '功';   
        System.out.print(a + b + c + d + e + f);   
    }   
}  

运行结果:

1、156035

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只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误用了“+”运算符,当它被用于字符串和字符串之间,或者字符串和其他类型变量之间时,它产生的效果是字符串的拼接;但当它被用于字符和字符之间时,效果等同于用于数字和数字之间,是一种算术运算。因此我们得到的“156035”是'中'、'文'、'测'、'试'、'成'、'功'这六个汉字分别对应的数值算术相加后的结果。

三、字符串的反转输出。

这也是面试题中常考的一道。我们就以一个包含了全部26个英文字母,同时又具有完整含义的最短句子作为例子来完成解答。先来看一下这个句子:


引用
A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一只轻巧的棕色狐狸从那条懒狗身上跳了过去。)


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反向取出每个位置的字符,然后依次将它们输出到控制台:
Java代码
public class StringRevers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原始字符串   
        String s = "A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System.out.println("原始的字符串:" + s);   
  
        System.out.print("反转后字符串:");   
        for (int i = s.length(); i > 0; i--) {   
            System.out.print(s.charAt(i - 1));   
        }   
  
        // 也可以转换成数组后再反转,不过有点多此一举   
        char[] data = s.toCharArray();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反转后字符串:");   
        for (int i = data.length; i > 0; i--) {   
            System.out.print(data[i - 1]);   
        }   
    }   
}  

运行结果:

1、原始的字符串:A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2、反转后字符串:.god yzal eht revo spmuj xof nworb kciuq A
3、反转后字符串:.god yzal eht revo spmuj xof nworb kciuq A

以上两种方式虽然常用,但却不是最简单的方式,更简单的是使用现有的方法:
Java代码
public class StringRevers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原始字符串   
        String s = "A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System.out.println("原始的字符串:" + s);   
  
        System.out.print("反转后字符串:");   
        StringBuffer buff = new StringBuffer(s);   
        // java.lang.StringBuffer类的reverse()方法可以将字符串反转   
        System.out.println(buff.reverse().toString());   
    }   
}  

运行结果:

1、原始的字符串:A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2、反转后字符串:.god yzal eht revo spmuj xof nworb kciuq A


四、按字节截取含有中文汉字的字符串。

要求实现一个按字节截取字符串的方法,比如对于字符串"我ZWR爱JAVA",截取它的前四位字节应该是"我ZW",而不是"我ZWR",同时要保证不会出现截取了半个汉字的情况。

英文字母和中文汉字在不同的编码格式下,所占用的字节数也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来看看在一些常见的编码格式下,一个英文字母和一个中文汉字分别占用多少字节。
Java代码
import java.io.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public class EncodeTest {   
    /**  
     * 打印字符串在指定编码下的字节数和编码名称到控制台  
     *   
     * @param s  
     *            字符串  
     * @param encodingName  
     *            编码格式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ByteLength(String s, String encodingName) {   
        System.out.print("字节数:");   
        try {   
            System.out.print(s.getBytes(encodingName).length);   
        } catch (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编码:" + encoding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en = "A";   
        String ch = "人";   
  
        // 计算一个英文字母在各种编码下的字节数   
        System.out.println("英文字母:" + en);   
        EncodeTest.printByteLength(en, "GB2312");   
        EncodeTest.printByteLength(en, "GBK");   
        EncodeTest.printByteLength(en, "GB18030");   
        EncodeTest.printByteLength(en, "ISO-8859-1");   
        EncodeTest.printByteLength(en, "UTF-8");   
        EncodeTest.printByteLength(en, "UTF-16");   
        EncodeTest.printByteLength(en, "UTF-16BE");   
        EncodeTest.printByteLength(en, "UTF-16LE");   
  
        System.out.println();   
  
        // 计算一个中文汉字在各种编码下的字节数   
        System.out.println("中文汉字:" + ch);   
        EncodeTest.printByteLength(ch, "GB2312");   
        EncodeTest.printByteLength(ch, "GBK");   
        EncodeTest.printByteLength(ch, "GB18030");   
        EncodeTest.printByteLength(ch, "ISO-8859-1");   
        EncodeTest.printByteLength(ch, "UTF-8");   
        EncodeTest.printByteLength(ch, "UTF-16");   
        EncodeTest.printByteLength(ch, "UTF-16BE");   
        EncodeTest.printByteLength(ch, "UTF-16LE");   
    }   
}  

运行结果如下:

1、英文字母:A
2、字节数:1;编码:GB2312
3、字节数:1;编码:GBK
4、字节数:1;编码:GB18030
5、字节数:1;编码:ISO-8859-1
6、字节数:1;编码:UTF-8
7、字节数:4;编码:UTF-16
8、字节数:2;编码:UTF-16BE
9、字节数:2;编码:UTF-16LE
10、
11、中文汉字:人
12、字节数:2;编码:GB2312
13、字节数:2;编码:GBK
14、字节数:2;编码:GB18030
15、字节数:1;编码:ISO-8859-1
16、字节数:3;编码:UTF-8
17、字节数:4;编码:UTF-16
18、字节数:2;编码:UTF-16BE
19、字节数:2;编码:UTF-16LE


UTF-16BE和UTF-16LE是UNICODE编码家族的两个成员。UNICODE标准定义了UTF-8、UTF-16、UTF-32三种编码格式,共有UTF-8、UTF-16、UTF-16BE、UTF-16LE、UTF-32、UTF-32BE、UTF-32LE七种编码方案。JAVA所采用的编码方案是UTF-16BE。从上例的运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GB2312、GBK、GB18030三种编码格式都可以满足题目的要求。下面我们就以GBK编码为例来进行解答。

我们不能直接使用String类的substring(int beginIndex, int endIndex)方法,因为它是按字符截取的。'我'和'Z'都被作为一个字符来看待,length都是1。实际上我们只要能区分开中文汉字和英文字母,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它们的区别就是,中文汉字是两个字节,英文字母是一个字节。
Java代码
import java.io.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public class CutString {   
  
    /**  
     * 判断是否是一个中文汉字  
     *   
     * @param c  
     *            字符  
     * @return true表示是中文汉字,false表示是英文字母  
     * @throws 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             使用了JAVA不支持的编码格式  
     */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ChineseChar(char c)   
            throws 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   
        // 如果字节数大于1,是汉字   
        // 以这种方式区别英文字母和中文汉字并不是十分严谨,但在这个题目中,这样判断已经足够了   
        return String.valueOf(c).getBytes("GBK").length > 1;   
    }   
  
    /**  
     * 按字节截取字符串  
     *   
     * @param orignal  
     *            原始字符串  
     * @param count  
     *            截取位数  
     * @return 截取后的字符串  
     * @throws 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             使用了JAVA不支持的编码格式  
     */  
    public static String substring(String orignal, int count)   
            throws 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   
        // 原始字符不为null,也不是空字符串   
        if (orignal != null && !"".equals(orignal)) {   
            // 将原始字符串转换为GBK编码格式   
            orignal = new String(orignal.getBytes(), "GBK");   
            // 要截取的字节数大于0,且小于原始字符串的字节数   
            if (count > 0 && count < orignal.getBytes("GBK").length) {   
                StringBuffer buff = new StringBuffer();   
                char c;   
                for (int i = 0; i < count; i++) {   
                    c = orignal.charAt(i);   
                    buff.append(c);   
                    if (CutString.isChineseChar(c)) {   
                        // 遇到中文汉字,截取字节总数减1   
                        --count;   
                    }   
                }   
                return buff.toString();   
            }   
        }   
        return origna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原始字符串   
        String s = "我ZWR爱JAVA";   
        System.out.println("原始字符串:" + s);   
        try {   
            System.out.println("截取前1位:" + CutString.substring(s, 1));   
            System.out.println("截取前2位:" + CutString.substring(s, 2));   
            System.out.println("截取前4位:" + CutString.substring(s, 4));   
            System.out.println("截取前6位:" + CutString.substring(s, 6));   
        } catch (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运行结果:

1、原始字符串:我ZWR爱JAVA
2、截取前1位:我
3、截取前2位:我
4、截取前4位:我ZW
5、截取前6位:我ZWR爱

[ 本帖最后由 臧圩人 于 2008-7-20 11:00 编辑 ]

论坛徽章:
0
7 [报告]
发表于 2008-07-21 07:41 |只看该作者
建议大家到我的博客http://zangweiren.javaeye.com查看,这里有最新最全的文章。

论坛徽章:
1
15-16赛季CBA联赛之深圳
日期:2016-07-07 22:34:24
8 [报告]
发表于 2008-07-23 09:34 |只看该作者
写的不错,对java 学习有帮助

论坛徽章:
0
9 [报告]
发表于 2008-07-23 09:37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imonzh 于 2008-7-23 09:34 发表
写的不错,对java 学习有帮助

谢谢,请多多支持,多多关注:)

论坛徽章:
26
卯兔
日期:2014-12-02 13:53:28射手座
日期:2015-03-22 23:40:50午马
日期:2015-03-22 23:41:25寅虎
日期:2015-03-22 23:41:41亥猪
日期:2015-03-22 23:42:22戌狗
日期:2015-03-22 23:42:51酉鸡
日期:2015-03-22 23:43:29申猴
日期:2015-03-22 23:43:51未羊
日期:2015-03-22 23:44:15子鼠
日期:2015-03-22 23:45:11丑牛
日期:2015-03-22 23:45:32辰龙
日期:2015-03-22 23:45:53
10 [报告]
发表于 2008-07-24 23:14 |只看该作者
真不错,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