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886 | 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VTL与磁带系统] 磁盘代替磁带 近线存储也疯狂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8-07-30 05: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曾几何时,用磁盘代替磁带的理念还像丑小鸭一样倍受质疑。然而一浪高过一浪的技术进步,很快就令其展现出白天鹅的本色。
垂直记录技术推出,让几近极限的磁盘密度一下子豁然起来,单盘容量从此进入TB数量级时代。希捷更是成竹在胸的宣布,两年内单盘容量将跨上10TB的台阶。摩尔先生自己虽然已经对"摩尔定律"产生了动摇,但他早年的信奉者至少还在磁盘容量领域坚定的维护着这个定律的尊严。
实际上,如果将CPU主频、总线速度、内存容量、网络带宽等技术的发展与单盘容量在同一个坐标系下横向比较,很容易发现,其他技术的发展速度都明显出现了迟滞,而磁盘容量的发展速度原本就大大超过其他技术,却至今未见任何减速迹象。
垂直记录技术问世的同时,备份软件厂商便开始准备对磁盘备份设备的支持。现如今,如果那款备份归档软件还只能支持磁带设备,那一定会被视作古董。与此同时,一些虚拟存储软件厂商也为"古董级"备份系统的用户准备了虚拟磁带库技术。两相联手,彻底扫平了新技术与老系统之间的隔阂和障碍。
当然,无论D2D也好VTL也罢,都还只是简单的用磁盘顶替磁带的位置,并未充分发挥出自身可随机读写的特点。直到重复数据删除技术的出现,才彻底锁定了磁盘作为备份和归档存储的王者地位。仅用10TB的磁盘容量便可达到数百TB磁带的效果,这下谁的单位容量成本更低?与普通的压缩技术不同,无论是块级还是文件级重复数据删除技术,都严重依赖于后端介质可随机读写的特点,而在磁带设备上,这几乎是永远无法实现的。
如今从速度和成本上,磁带设备都已经远远不及磁盘系统,加上温度和空气湿度等保存条件的苛刻要求,若不考虑用户的应用惯性,磁带几乎已经彻底失去了实用意义。但是作为可供参考的对象,磁带还具有一定"标本"的作用。比如其省电的工作方式,就令烫手的磁盘多少有几分羡慕。
最容易想到的方法便是像模拟磁带库的工作模式制造磁盘库,并像磁带库一样,用机械手插拔磁盘。不过很快工程师们就发现,这个办法太暴力,无论是把磁盘放在滑轨里传来传去,还是用铁手抓进抓出,都比较容易损坏磁盘。更何况这种方式与RAID引擎的配合也有太多工作要做,于是这类计划很快就被搁置下来。
经过更为仔细的研究,工程师们发现,磁带之所以要被搬来搬去,主要是因为磁带驱动器与磁带是分离的,不把磁带搬到驱动器里,就无法读写数据。而磁盘其实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磁盘近线存储并不需要像磁带设备那样把盘体取出单独保存,所需要解决的仅仅是磁盘加电状态问题。
这下问题大大简化了,只需要根据磁盘的负载情况,灵活的控制磁盘加电状态就可以达到跟"标本"一样的省电效果。很快一个名曰"MAID"的技术便进入人们的视野,所谓MAID,就是Massive Array of Idle Disk的缩写。名词虽然看起来有点玄乎,但说穿了,其实就是根据磁盘的负载调整供电。当磁盘没被读写时,降低甚至完全停止磁盘的旋转,从而大大降低整个存储设备的空载功耗。
从垂直记录、VTL到DeDup、MAID,磁盘近线存储的所有技术手段都已经齐备,基于这些技术的专业近线磁盘系统也应运而生。2006年,存储界传统幕后巨擎Xyratex公司推出了一款含高级供电管理功能的超高密度的专业存储系统,在4U的空间内,居然提供了惊人的48盘位。如果用1TB的磁盘计算,在一个标准机架内,就可以容纳500TB的容量。之后不久,COPAN这个专司MAID技术的新兴公司又把单机架容量的记录刷新到900TB!
在众多软硬件厂商的努力下,近线磁盘存储系统的轮廓已经渐渐清晰,原来这只白天鹅儒雅的外表之下,竟然蕴藏着如此疯狂的能量,不知道未来还会带给人们多少意外和惊奇。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2/74612/showart_109641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