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2343 | 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元庆:击败惠普不需要收购它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49
15-16赛季CBA联赛之福建
日期:2016-06-22 16:22:002015年亚洲杯之中国
日期:2015-01-23 16:25:12丑牛
日期:2015-01-20 09:39:23未羊
日期:2015-01-14 23:55:57巳蛇
日期:2015-01-06 18:21:36双鱼座
日期:2015-01-02 22:04:33午马
日期:2014-11-25 09:58:35辰龙
日期:2014-11-18 10:40:07寅虎
日期:2014-11-13 22:47:15申猴
日期:2014-10-22 15:29:50摩羯座
日期:2014-08-27 10:49:43辰龙
日期:2014-08-21 10:47:5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12-10-17 09: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杨元庆认为,‘PC+’时代已经到来。
  行业进入PC+时代 品牌和创新至关重要
  成为全球PC行业领导者,是联想老帅柳传志的念想也是当今掌舵者杨元庆的目标。随着权威统计机构“颁给”联想第一名号,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等一众高管却转为低调:排名并不重要,但击败竞争对手,并在PC+时代继续成为领导者,品牌和创新至关重要。
  抢地盘
  “我们不需要收购,照样能击败竞争对手”,杨元庆说这话的前一天,两大权威分析机构Gartner和IDC发布今年三季度全球PC销量报告,联想和惠普的第一之争只差毫厘。
  Gartner的数据显示,联想销量市场份额达15.7%,首次超越惠普成为市场第一。但另一大机构IDC的数据则显示联想只差占据PC头把交椅6年之久的惠普0.2个百分点。
  而杨元庆给记者举了更为形象的例子。“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那第二高峰呢?”“……不知道。”“这就是第一的意义,这就是品牌,至关重要”,杨元庆如是解读。
  对第一争夺最为明显的就是TOP4惠普、戴尔、联想、宏碁之间的争夺。2004年对联想是个很重要的转折点: IBM准备出售PC部门,而联想拿下。
  如同IDC指出的那样:“全球的电脑供应商们都认识到:生产规模将成为未来个人电脑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PC产业已经走到了“规模效应”阶段。这种论调后来被用来分析联想之所以吞下IBM PC业务的主要原因。
  这还体现在产业布局上,“全球的制造业都会向亚洲转移,这是过去10年已经发生的一个事实,未来也会继续向这个方向发展”。与互联网资深分析师洪波的观点相似,Gartner亚太区硬件系统集团首席分析师叶磊也认为,人力成本、市场规模亚洲占据优势,美国科技企业会逐渐放弃低利润的硬件行业转向具有高附加值的软件和服务行业。
  后来的一切验证了这些观点。虽然PC制造业对IBM而言已经没有多少利润空间,但对亚洲制造厂商来说,仍有利可图,制造业无疑是亚洲科技产业仍必须依赖的领域。“不能光给毛巾拧水,把利润‘拧’出来”,主导并购业务的柳传志非常清楚,“利润”二字,其实就是联想的机会。
  而并购IBM PC部门,帮助联想完成了一次重大飞跃,也是其战略的开始。继续扩大规模,无疑“并购”已成为联想的核心战略之一。面对日本这个被称为“全球最封闭的市场”,2011年7月,收购日本NEC,帮助联想一跃成为日本PC市场的NO.1。2011年6月1日,联想收购德国Medion公司,成为德国市场第三。
  类似的并购还在继续,今年8月1日,联想与美国EMC公司建立起广泛的合作关系。EMC是存储服务领域的世界第一,此次合作不仅提高了联想在行业标准服务器和网络存储解决方案领域的地位,使联想快速成为企业级市场的重要竞争者。9月5日,联想宣布收购巴西消费电子厂商CCE公司。这次收购使联想在巴西的份额接近翻番,成为市场第三,并在当地获得了生产制造基地。
  抢人才
  国际化并购或者直接走出去的企业很多,但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国际化?
  并购IBM的PC部门之初新联想的13位集团管理层中,来自IBM的人士占了6席,包括CEO、全球首席运营官、首席市场官、产品开发负责人等重要职位均由原IBM人士担任。以“延续”为主的人事安排,保证了被并购方的人员稳定,降低了由于内部动荡而引发的外部市场风险,也为并购过程中文化磨合争取了更多时间。
  但2008年底,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联想业绩下滑,两任外籍CEO先后离职。2009年初,柳传志重新出任董事长、杨元庆重返CEO位置后,进一步着重解决人的问题,第一个动作就是建立了类似联想高管常委会的LEC(联想执行委员会,Lenovo Executive Committee)。
  杨元庆、刘军、陈旭东,一系列耳熟能详的“联想制造”中国籍高管频繁亮相,但实际上在过去两年的时间,LEC永远保持一半中国人、一半外国人的平衡。
  2011年以来,联想连续引进原宏碁CEO兰奇和前索尼CEO出井伸之等世界级的资深管理者。据杨元庆介绍,欧洲市场在兰奇接任以后市场份额增长迅猛,连续两个季度市场增长高过30%-40%,而同时期欧洲PC销量增势是-8%,联想却第一次在欧洲获得10%以上的市场份额。
  据悉,联想在全球开拓市场的同时,非常注重在不同市场进行本地化,特别是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实现“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一方面,联想从中国区向海外输送管理人才,将联想在中国市场长期积累的营销经验和业务模式带到海外市场。比如:原中国区人才担任俄罗斯市场的总经理;原中国区商用事业部人才掌管联想中国香港、台湾和韩国的业务等。另一方面,联想把海外人才“请进来”,定期组织海外市场的外籍管理人员来中国考察,学习联想在中国发展渠道体系、营销拓展的成功经验,将先进高效的“双业务模式”复制到海外。
  抢时间
  事实上,除了兼并和人才战略,联想最为核心的竞争重点还是放在业务革新上。面对PC衰势和移动互联网大潮,杨元庆认为,“如果你是一家PC厂商,你对这些新领域完全没有准备的话,那对你来说就是‘后PC时代’了。如果是同样的厂商,你对这些新的领域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且可以大显身手的时候,这就是‘PC+’的时代”。
  对于联想来说,他们认为自己是后者。2009年,联想发布移动互联战略,而在今年,杨元庆等一众高管将之升华为PC+战略。在两大分析机构给出联想市场份额利好消息的第二天,联想在上海召开发布会,赶在微软本月底发布Windows 8之前,联想在上海推出了全球首款平板笔记本——IdeaPadYoga。
  这是一个被认为赶在微软本月底发布Windows 8之前的最好时机。而杨元庆也向记者讲述了移动浪潮下对技术和时机把握的重要性。“PC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延伸到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领域,联想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充分的投资和充分的准备,在未来将会有所作为。”他如是介绍。
  而这两年来,联想高管提及最多的产品不是PC,而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据介绍,智能手机已经连续三个月坐上了中国市场第二把交椅,今年8月,联想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更是达到了14.4%,进一步缩小了与第一名的距离。
  陈旭东则进一步透露,联想PC,特别是中国市场的PC领域保持稳健的发展,35%的市场份额今年就能够达到,可能在某个季度会达到36%-37%。在这样的基础上,智能手机可以大力拓展,还会向智能电视这样一些更新的领域不断地拓展优势。
  杨元庆强调,这些业务的革新都是根据市场变化和用户需要而来,比如最新的平板笔记本,一款是YOGA,一款是TWIST,形成一种完美的兼顾,既能作为标准的笔记本来用,同时也可以翻转过来作为一个平板电脑使用。他介绍,因为联想已经建立了两级创新模式,一级是联想业务研究院,对前瞻性的技术、前瞻性的零部件进行研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交给第二级产品部门:一个是刘军领导的移动互联和数字家庭集团,另一个是PC产品集团。
  “清晰的战略、创新的产品、高效的业务模式和多元化的团队文化,这是联想成功的四点方程式”,杨元庆如是说。
  商报记者 张绪旺
  “一家PC厂商,对新领域完全没准备,就遭遇“后PC时代”。如果充分的准备,并大显身手,面对的就是“PC+”时代。”

本文来自ChinaUnix新闻频道,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news.chinaunix.net/industry/2012/1017/2438039.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