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徽章:
- 0
|
关于DDS硬压缩的问题有许多人都有疑问,先来确认一下如下的概念.\r\n1,不管是软件压缩或是磁带机的硬压缩都是通过一种算法让数据重新编码组合,尽可能地减少文件中的空隙分布,最终使其占用尽可能小的空间.\r\n2,压缩比是数据经过压缩后占用的空间和压缩前所占空间的比例.\r\n3,由于各种压缩的算法不同,同样的数据最后的压缩比也不一样.\r\n4,对于不同的原文件由于其空隙分布不同,所以即使原数据容量一样但通过同一压缩算法得到的压缩后容量也不同.也即是说两个1MB不同的原文件经过WINRAR压缩后不可能都是0.8MB.任何一种压缩算法不可能精确地估算出压缩后文件的大小.\r\n5,不仅是*.rar等文件且其它许多文件如*.jpg等均属于已经压缩的文件.\r\n6,这是最重要的一点,DDS磁带机硬压缩与其它软件压缩算法都不同,那么已经是压缩的数据再通过DDS磁带机的硬压缩算法很可能数据大小会增大.\r\n\r\nDDS3磁带容量为12GB/24GB,DDS4容量为20GB/40GB,这个容量是如何精确计算出来的呢?怎样才能知道现有数据是否可以备到一盒磁带上呢?\r\n\r\n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r\nDDS3的12GB和DDS4的20GB这两个下限是磁带存放未经任何压缩数据最大容量,即原文件未经过任何软件压缩,且DDS磁带机未设置成硬压缩.简单地说就是磁带真正的物理容量.\r\nDDS3的24GB和DDS4的40GB这两个上限是指磁带可以存放硬压缩前的数据最大容量.注意这里只是个上限,由于硬压缩后的压缩比未知,因此能否放得下这个上限的数据也是只能看最后的数据压缩比了.\r\n\r\n例1:\r\n磁带机为设置了硬压缩的DDS4,原数据是已经过软件压缩为17GB的JPG文件,备份到一盒DDS4磁带失败.\r\n原因是JPG文件在写到磁带上时又用DDS4磁带机的硬压缩算法计算了一次,最后经过再次压缩编码的结果是数据容量增大超过20GB,备份失败.\r\n\r\n例2:\r\n磁带机为设置了硬压缩的DDS4,原数据是39GB的Oracle的数据文件,备份到一盒DDS4磁带成功.经过硬压缩后结果未超过20GB,压缩比很大.\r\n\r\n例3:\r\n磁带机为设置了硬压缩的DDS4,原数据是31GB的Dump文件.备份到一盒DDS4磁带失败.原因是经过硬压缩后结果数据超过20GB,压缩比太小了.\r\n\r\n以上三例均是实际工作中的经历.总结以上经验,首先DDS磁带上尽可能备份未经过压缩编码算法的数据,那么数据容量在DDS3的12GB或者DDS4的20GB以内是肯定可以备份成功的.如果数据容量超过这个值,那就得看最后硬压缩的压缩比大小了.如果数据还超过了第二个上限(DDS3的24GB或者DDS4的40GB)备份肯定失败.即是说DDS磁带机的硬压缩比不会超过50%.\r\n\r\n以上均为个人看法,同时也参考了网上许多文档,如有出入请各位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