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14851 | 回复: 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数据遇到云计算会怎样?参与讨论赢取手机充值卡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49
15-16赛季CBA联赛之福建
日期:2016-06-22 16:22:002015年亚洲杯之中国
日期:2015-01-23 16:25:12丑牛
日期:2015-01-20 09:39:23未羊
日期:2015-01-14 23:55:57巳蛇
日期:2015-01-06 18:21:36双鱼座
日期:2015-01-02 22:04:33午马
日期:2014-11-25 09:58:35辰龙
日期:2014-11-18 10:40:07寅虎
日期:2014-11-13 22:47:15申猴
日期:2014-10-22 15:29:50摩羯座
日期:2014-08-27 10:49:43辰龙
日期:2014-08-21 10:47:5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11-08-18 17:1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亲,今天你发了几条微博?

亲,今天你在网上晒了几张图片?

亲,你今天分享了几段视频?

发微博,上传图片,上传视频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你知道每天有多少人跟你一样吗?

我来告诉你,《第28次中国互联网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已达到1.95亿,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也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0%。IDC的研究报告称未来十年全球大数据将增加50倍,仅在2011年,我们就将看到1.8ZB(也就是1.8万亿GB)的大数据创建产生。

大数据快速增长的部分原因源于智能设备的普及,比如服装传感器和医疗设备,以及智能建筑,比如大楼和桥梁。此外,非结构化信息——比如文件、电子邮件和视频——将占到未来10年新生数据的90%。

企业也面临同样的窘境,数据快速膨胀,如何通过数据分析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价值?今年3月,IBM发布了“智慧的运算”(Smarter Computing)战略,旨在围绕大规模的数据整合、优化的系统,以及云计算交付模式,通过整合、自动与安全三个要素,推动IT实现重要转型、创新价值、实践“智慧的地球”。

当大数据遇到云计算,会发生怎样的反应呢?对此我们举办“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讨论活动!

讨论话题:

1.结合您企业数据的增长情况,谈谈目前企业数据处理面临哪些困境。

2.据第三方数据显示,基于云的实时分析可以节省超过50%的商业智能成本,并通过协作业务流程服务将员工生产力提升25%。您如何看待数据处理与云计算的结合?您觉得云计算模式将会为大数据处理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什么?

活动时间:

2011.8.18-2011.8.26

活动规则:

1. 请针对上述问题跟贴回复,分享你的看法;
2. 贴子观点鲜明、理由充分、逻辑清晰;
3. 要求原创,尽可能结合自身实践来谈,抄袭、转载贴不能评选优秀回复贴;
4. 字数不少于40字。

活动奖项:

所有参与本期话题讨论的用户,只需帖子内容切题,均可获得ChinaUnix论坛20积分!

另会选出2名讨论内容精彩,很好地阐述本期讨论主题的用户,获得我们为您提供的手机充值卡礼品一份!价值50元!


评选流程:

1、评选公布:本期活动结束一周后(9月2日前),管理员公布获奖名单,并站内通知获奖用户。
2、礼品快递:在一周之内(9月9日前),获奖用户将相关信息站内发送给社区管理员“风铃之音”,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第一时间快递礼品!

论坛徽章:
59
2015七夕节徽章
日期:2015-08-24 11:17:25ChinaUnix专家徽章
日期:2015-07-20 09:19:30每周论坛发贴之星
日期:2015-07-20 09:19:42ChinaUnix元老
日期:2015-07-20 11:04:38荣誉版主
日期:2015-07-20 11:05:19巳蛇
日期:2015-07-20 11:05:26CU十二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5-07-20 11:05:27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7-20 11:05:34操作系统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7-20 11:05:36程序设计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7-20 11:05:40数据库技术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7-20 11:05:432015年辞旧岁徽章
日期:2015-07-20 11:05:44
53 [报告]
发表于 2011-08-27 21:31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一不小心就过期了。

论坛徽章:
0
52 [报告]
发表于 2011-08-26 18:37 |只看该作者
能源是地球上有限的资源。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在加速耗尽地球的能源储备。能源的急剧消耗也带来污染等环境问题,例如伴随产生的二氧化碳形成地球的温室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在需要寻找新的环保能源的同时,也要提高现有能源的使用效率。

数据中心作为一个用电单位,也需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而事实上,由于硬件的计算能力不断提升,计算密度不断增大,数据中心在用电和冷却方面的能耗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两三年前,数据中心的一个机柜的用电功率通常在 2 千瓦,而产生每平方英尺 40 瓦的散热;而在当今的高密度运算环境下,一个机柜的用电功率在 10 千瓦、15 千瓦、甚至是 25 千瓦,散热在每平方英尺 350 瓦至 500 瓦。计算设备对用电和冷却要求的提高很容易超出数据中心原来的设计能力。计算设备消耗大量的电能,维持数据中心的冷却也要使用大量的电能。数据中心能源消耗不断增大。

近年来能源成本不断升高,电费在数据中心的整体拥有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提高数据中心能源效率所带来的成本节省可以是非常明显的。

数据中心已经从单纯追求运算能力,变成追求运算能力和能源效率的绿色数据中心了。

论坛徽章:
0
51 [报告]
发表于 2011-08-26 18:29 |只看该作者
企业业务发展的要求驱使 CIO 对 IT 系统的需求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作为引领 IT 对这场变革起着推动和支持作用的 CIO,需要什么样的策略加以应对呢?

先进的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应对变革。 正如 10 年前“电子商务”帮助我们将传统商业模式转至互联网上一样,“云计算”--- 一种利用多种先进技术的新兴计算模式,将有助于我们解决移动式信息访问、社会网络、全球化和全球性资源的可用性,以及实时数据流动和信息访问等一系列问题。

现在,很多大型用户都在研究 Web 2.0 应用和“云计算”模式的数据中心。 Web 2.0 技术在扩展性和服务交付上具有极高的灵活性;而“云计算”则在快速响应和扩展性方面显示出了超强的优势。在数据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将这些先进技术通过其最佳实践与传统数据中心使用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最佳模式相结合,可以帮助 CIO 积极应对上述问题和挑战,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出全新的 IT 发展蓝图。通过 IT 优化建立高效、灵活、富有弹性的 IT 基础设施,消灭信息孤岛,提供安全的随需应变的 IT 服务,并将节能降耗贯彻于始终。而这正是 IBM 提出的“全新企业级数据中心”( NEDC )的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

经过多年的实践,在与成百上千的客户协作完成数据中心转型的过程中,IBM 规划出了未来企业计算的蓝图——全新企业级数据中心(以下简称 NEDC )。 NEDC 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愿景,是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它能够通过详细的规划、清晰的发展路线得以实现。通过它,我们可以利用最佳实践和最先进的技术来更好的控制成本、改进运行效率、提高灵活性,并能够对业务需求进行快速响应。 NEDC 的基本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简化的 IT 架构来应对新的经济模式: NEDC 帮助客户克服传统的运营问题,实现更高层次的高效性、灵活性以及高度响应性。通过使用虚拟化技术,能够将应用和商业业务从底层的 IT 资源中分离出来,以提高它们的可移植性,并能够充分利用更加优化的系统和网络资源以提高效率、降低整体成本。提高管理能力来加速服务交付: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对于任何规模的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服务管理能提供可视化、控制以及自动化来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保证用户的满意度,确保成本效益和投资回报率。通过创新把 IT 和业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个高效的和共享的基础设施可以帮助客户对新的业务需求做出快速响应,提供对实时收集的信息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通过使用工具,我们可以从传统运营工作中腾出更多的资源,用于对交易、信息以及业务等方面的分析上。

论坛徽章:
0
50 [报告]
发表于 2011-08-26 18:25 |只看该作者
无论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 IT 运营面临多重挑战的现实,都要求数据中心加快转型的进程。

在 IBM 2008 年的“全球 CEO 调查”中,有 80% 的 CEO 预见到在未来几年将要发生的快速变革。 CEO 们告诉我们,一个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拥抱变革的勇气和信心。

此次调查的结果建立在与全球 1,130 位 CEO 进行面对面采访的基础之上。其中 100 位 CEO 来自大中华地区,58 位来自中国大陆。结果表明,“未来的企业”将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渴望变革 让创新超出客户的想象 全球整合 颠覆性的业务创新 真诚,而不仅仅是慷慨
作为企业变革的掌控者和企业转型的主要驱动力的 CIO 认为,数据中心需要通过变革创新来支持企业新的商业模式。这些创新包括提供一个灵活的、有弹性的、具有极好扩展性的 IT 基础架构;加强协作,使有价值的信息为业务所用;通过共享的服务模式来组织全球化整合;支持商业模式的创新,加速整合、并购和扩张;以及全面实施节能降耗。

论坛徽章:
0
49 [报告]
发表于 2011-08-26 18:19 |只看该作者
世界经济的“扁平化”发展使得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均可以找到满足不同需要的人才,而技术的进步为需要得到那些人才的企业提供了方便。在 20 世纪上半叶,多数大公司只在海外设立销售部,通过出口的方式将产品销售到各个国家。而今天,这些公司已经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公司,甚至将数据中心分散部署在多个国家,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向全球整合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全球化的经济环境做出了卓越贡献。在过去 10 年间,互联网将数以百万的企业和十亿计的人们连接在一起 --- 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运营基础架构,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商业行为,但随之而来的是交易量和信息量的迅猛增长。几年间,互联网对数据和传输带宽的需要量每十八个月翻一番,通过网络访问数据的设备数量每两年半翻一番。在可预见的将来,互联网每年将新增约 2 亿用户。很快地,数以万亿计的设备将无所不在地连接在一起。目前,全世界有接近30亿用户使用无线通讯。而且,在很多快速发展的国家,无线网络是唯一的通信服务。由此可见,如何满足快速增长的信息量,更好地保证信息安全和加强信息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与此同时,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着。伴随着以互联网作为从事商业活动的平台,很多公司正在使用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从事各种商业活动,如 e-Bey 提供的消费者对消费者的商业模式,和 Google 提供的信息访问方式等。越来越多的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正在加速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

论坛徽章:
0
48 [报告]
发表于 2011-08-26 16:1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send_linux


BPO就是说数据外部业务企业如果在BPO的流程中采用云的方式,大的数据流将会在云端被分解智能的分发到每个终端上。BPO的业务形式就是 大的公司节省成本的策略方式,而云的技术发展并非低成本方式过体现的,与BPO的业务价值链之间的博弈似乎是很多的利弊在其中。

智慧云的构造以及技术组成实际上是很多企业是否选择的因素。不断变化的 IT 资源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监控手段。计算机的 CPU、内存、 I/O 等重要计算指标的配置本身有可能随时发生变化,监控工具必须能够适应这些变化,以便及时反映出应用系统的真实情况。在 IT 广泛使用的业务环境中,识别和纠正威胁关键业务应用的停机和性能瓶颈,显然比以往更加重要。但是监控和管理使用不同操作系统且地理位置分散的业务系统十分耗费人力,且费用高昂。通常情况下,可以帮助管理员了解当前问题和预测系统故障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为了满足业务部门所要求的服务级别,管理员需要随时掌控关键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

云端到终端普及起来将会更好,将来都将会是云端的天下。

论坛徽章:
0
47 [报告]
发表于 2011-08-26 13:39 |只看该作者
自上世纪 70 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脚步。人均 GDP 从 1980 年的 290 美元,增加到 2007 年的约 2600 美元。快速发展的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金。中国已经逐渐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全球经济中心之一。

作为支撑企业业务运行和发展的基础设施之关键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 IT )带给企业的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更包括简化业务运行、提高日常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业绩表现等等。近年来,中国 IT 业的投资正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存在于企业 IT 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制约企业 IT 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并于近几年来越发突显起来。据多项调查显示,很多企业凭借其创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已经成功地跨入 21 世纪的发展旅程。但是,他们的数据中心从设计到运行环境却仍停留在 20 世纪的水平。在 IBM 今年的一项针对全球 CEO 的调查中,80% 的 CEO 表示他们已经预见到在未来 3 年市场将要发生的重大变革,但对于自己的企业是否具备应对这场变革的能力表示出极大的担忧。

论坛徽章:
0
46 [报告]
发表于 2011-08-26 13:37 |只看该作者
虚拟化模式是全新企业级数据中心在简化和共享阶段均需要使用的方法。通过采用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服务器处理能力的共享、存储系统的共享和网络资源的共享。物理整合模式和虚拟化模式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用物理整合模式的思路来规划,用虚拟化技术得到更高的效益。在对资源的全面整合过程中,信息整合和应用整合是更高层面的两个重要的整合元素,它可以使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整合变得更加有效,实现更加完美的基础架构整合。

论坛徽章:
0
45 [报告]
发表于 2011-08-26 13:34 |只看该作者
全新企业级数据中心发展之路 - IT优化


系统计算资源的虚拟化使某个应用所拥有的计算资源不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尺寸,而是一个动态的基础设施。企业需要一套灵活动态的基础设施管理工具,达到更好地发挥动态基础架构的优势的目的。动态监控解决方案就是用来主动监控关键系统资源、有效地检测瓶颈和潜在故障以及自动响应事件,帮助管理关键的业务应用。通过监控和识别问题,提供解决基础架构问题的最佳做法。主动式系统监控通常能够提前识别问题,可以在最终用户体验到明显的性能影响之前迅速纠正问题。动态 IT 监控解决方案应该兼顾以下方面的问题:

对动态的基础架构实现监控
不断变化的 IT 资源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监控手段。计算机的 CPU、内存、 I/O 等重要计算指标的配置本身有可能随时发生变化,监控工具必须能够适应这些变化,以便及时反映出应用系统的真实情况。 随时掌控关键业务的可用性和性能问题
在 IT 广泛使用的业务环境中,识别和纠正威胁关键业务应用的停机和性能瓶颈,显然比以往更加重要。但是监控和管理使用不同操作系统且地理位置分散的业务系统十分耗费人力,且费用高昂。通常情况下,可以帮助管理员了解当前问题和预测系统故障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为了满足业务部门所要求的服务级别,管理员需要随时掌控关键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 为操作员提供综合的监控工具
帮助操作员监控和管理分布式环境中的关键硬件和软件,包括网络、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解决方案、硬件系统和应用软件等。监控工具不仅要能够支持监控系统和应用程序,而且需要从终端用户的角度来对系统性能进行测量。

论坛徽章:
0
44 [报告]
发表于 2011-08-26 13:13 |只看该作者
全新企业级数据中心发展之路 - IT优化
安全管理是灵活 IT 基础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类公司日益依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来支持自己的日常运行,由于他们的网络基础设施越来越多地遭到攻击,对于安全问题的讨论已经从机房转移到董事会会议室,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安全方面的威胁已经不再局限于桌面 PC 和网络,而是来自于业务的各个方面(内部或者外部)并能以各种形式出现。这些威胁向 IT 人员提出新的挑战——如何创造和协调宝贵的资源来处理复杂的风险管理和应对日益强烈的监管需求? IBM 认为安全已经不仅仅代表垃圾邮件、病毒或防火墙,而是一种涉及人员、数据、应用、网络和终端,以及物理基础设施各个方面的整体解决方案,它促使各企业以随需应变方式快速、安全地响应各种变化。

人员:企业及其业务流程需要确保员工、客户和供应链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访问到所必需的数据和工具,并且阻止那些不需要或者不被允许的访问。 数据:企业需要支持普遍的电子协同工作,同时保护自身关键的数据——无论这些数据是在传输过程中还是存储状态下。企业需要随时了解哪些才是他们的关键数据,这些数据都存放在哪里,并且制定对这些关键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和保护的管理流程及方法。 应用:企业需要优先和预防性地保护最关键的业务应用系统和流程,从设计到实施及生产环境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避免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威胁。 网络和终端:预防威胁,监控漏洞和网络、服务器以及终端的管理对于防止出现破坏系统组件及其所支持的人员和业务流程的威胁是非常关键的。 物理基础设施:保护企业的基础设施包括确保企业的物理资产同样能够避免安全威胁。

制定安全框架有助于从全企业的角度解决安全问题,充分把握业务机遇。现在,安全管理已不再是简单的集成化的流程,而是多种业务流程一系列活动的松散耦合。
通过对大量不同行业各类规模客户的深入调查与合作,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客户正将安全管理流程列为首要工作,如安全规范管理、身份与访问管理、数据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及基础设施安全。可将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相关组合作为安全管理的起点。

安全规范管理:保证与规范、标准、法规和协议(PCI,FISMA 等)一致,加强安全策略。 身份和访问管理:控制并加强对信息、应用系统和资产的访问,促进内部和外部用户安全的协同。 数据安全:保护数据和信息资产的安全。 应用系统安全:持续地管理、监控和审计应用系统安全。 基础设施安全:覆盖网络、服务器和终端设备的全面的威胁和漏洞管理。 安全管理涉及上述每一个方面,每个细分环节彼此相互支撑。例如,制定并落实整个企业的安全策略以便于评估风险。根据策略建立用户账户,有助于以策略为基准进行测评,保证所有账户及访问权的有效性。可以根据策略持续监控,确保不会出现个别账户攻击系统运行的情况,还可以记录信息访问的时间和对象,记录的权威性越高,安全策略管理得当越有保证。接下来将详细介绍每一个方面。

安全规范管理
安全规范管理覆盖评估、计划、监控和维护企业安全规范的整个生命周期。建立高效和可行的 IT 安全规范管理模型需要理解相关行业真实的内部和外部目标是什么,以及业务是怎样运行和在何处运行的。一旦完成对目标的确认和分级,接下来就是定义通过安全基础设施实施怎样的控制来支持安全规范。计划和校验战略目标将需要对 IT 风险进行调整,从而驱动对安全规范的遵守和维护。

合理地把 IT 安全资源和安全规范的目标结合一致,进而驱动人员、流程和技术,这将会使企业的全部的 IT 安全设计紧密集成,并且降低花费。这不仅是一次提高 IT 安全执行能力的机会,同时也是一次驱动风险管理和实现安全规范的机会。创建有效的 IT 安全模型对于保障企业运维风险管理非常关键。 身份和访问管理
身份和访问管理旨在以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授权用户进入系统和访问数据,同时保护这些资产免受非授权的访问。

通过对当前安全威胁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安全威胁不仅来自企业外部也来自企业内部。竞争日益加剧的运营环境普遍要求提高互通能力,企业及其业务流程和应用向越来越多的员工、客户和业务伙伴放开。这种互通性向 IT 人员提出新的挑战——如何经济高效地管理这些用户以及他们的系统访问?通过集中化的身份和访问管理,企业能够以一种基于标准的方法保护那些影响生产效率的资产和信息,并且使企业能够满足安全需要,降低成本,提高用户体验,增加效率和避免风险。

企业在选择身份和访问管理方案的时候,应保证解决方案能够:

管理分布式环境下的用户,包括能够为用户配置一个或多个角色。 主动强制安全策略,实现基于角色和规则的自动化管理。 可模拟策略变更,从而便于掌握新的安全策略对用户可能产生的影响。 通过自动化流程分配访问请求,在未得到即时响应的情况下送至上一级审批人。 安全高效地连接组织内部目前及今后可能引入的应用软件、操作系统和资源。 提供重要的标准报告以满足管理规范的要求。 提供执行口令和个人信息变更的 Web 自助接口。 配置必要的软件组件,包括必要的数据库、LDAP 服务器、Web 与应用服务器。 提供基于价值的口令管理并可根据组织的变化进行调整。
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安全管理策略一般需要支持两个或者其中一个管理功能:
身份管理
在用户身份生命周期中,有效的管理用户身份和访问资源的权限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集成的解决方案中应该包括以下身份管理的关键问题:

用户生命周期管理,包括用户自注册、自管理和自动化的用户 ID 部署服务。
用户身份控制,包括访问和权限控制、单点登录和审计。 访问授权
访问授权应该在用户生命周期以内提供及时的访问,从而加强安全和保护 IT 资源。用户生命周期可能跨越多种环境和安全域。一般情况下,访问管理应该提供以下功能:

为多个应用系统和用户提供集中的访问控制,确保安全策略的执行是一致的。
根据 IT 需求和业务目标,提供基于策略的安全基础架构自动化。
提供单点登录(SSO)功能,提高用户体验,降低服务台的开销。
访问和身份管理在一个基础设施环境下集成的能力。
在信任的 Web 服务应用系统间建立共享认证和属性信息的身份联邦。 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对企业中所有的数据和信息——结构化的、非结构化的和半结构化的数据提供全面保护的功能。对存放于完全不同的存储格式中的数据进行发现、归类、保护和监控,提供对关键的知识产权和敏感的企业信息的保护。 应用安全
Web 技术使信息和服务的提供方式发生了**。通过 Web 提供像客户服务、销售和购买这样的业务功能已经成为企业具有竞争力的先决条件。客户、合作伙伴和业务均要求能够实时访问公司信息。为实现核心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企业应使其用户——包括客户、供应商或员工能够通过综合外部网访问公司的信息和应用。在 Web 应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的同时,Web 应用和企业管理工具至多只能提供部分安全和访问控制功能,系统的脆弱性给黑客带来了可趁之机,使他们有机会访问和盗窃公司或者个人的数据——潜在地把企业的整个业务置于风险之下。

当前,安全威胁的目标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恶意攻击以获得经济收入的案例在增长。企业比以往更加关心对于资产、品牌和声誉的影响,关注的重点也由检测威胁转移到对风险的预防上,更多的关注外部和内部的威胁、欺诈和丢失数据的影响。

企业的业务对于持续的可靠性和运行维护的需求在快速地增长。电子商务、数据仓库、协作、客户关系管理和外部服务,同样提出了新的安全需求;企业在寻求提高对不同来源的信息的管理和处理的能力。

经验丰富的安全专家是非常少的,这需要 IT 人员同时掌握技术和业务方面的安全技能。更多的情况下,企业是通过寻求服务提供商来帮助他们管理整体的安全架构,从而其自身能够集中力量把内部资源投入到新的核心商机中。

通过应用安全,提供可视化、持续性、风险控制和在异构的网络环境和业务系统间自动化处理的能力。通过网络安全、应用程序安全和访问管理来帮助保护重要的客户数据和信息资产免受外部和内部的威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支持风险管理,增强企业整体的安全管理能力。 基础设施安全
基础设施安全的目标在于通过检测和管理来自网络的威胁来保护企业资产,防止入侵并保护所有的终端系统,集中化的管理和监控安全运维情况,及时地调查原因和对安全事件进行响应。通过集成对网络和 IT 系统的安全技术,实现对监控的信息更快和更加有效的响应。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