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楼主: haoj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日成语典故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51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5 20:52 |只看该作者
叶公好龙
   据说古代有个叶公,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真龙知道了,就到了叶公家里来,把头探进窗户。叶公一看,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见于汉代刘向〈新序.杂事〉。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论坛徽章:
0
52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5 20:53 |只看该作者
百发百中

      此典源于《虎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春秋战国时代,楚共王有两个非常擅长射箭的弓箭手,一个叫养由基,一个叫潘党。有一天,养由基看到潘党连射三箭,箭箭都射中前面箭牌的红心,很不服气,就想与潘党一比高低,他们决定在柳叶上用黑色做记号,站在百步之外去射,如果谁能够射中,就算谁本领高强。结果两人都射中柳叶的中心。他们又选了高低不同的三片柳叶,不但在柳叶中心涂上黑色,而且注明一、二、三等符号。养由基描准柳叶上的墨道和符号,然后搭弓上箭,连射三箭,依着一、二、三的顺序,箭箭命中,观看者都拍手称赞他“百发百中”的本领。
   后来,人们用“百发百中”比喻射击技术非常高明。现在也用“百发百中”比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把握,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论坛徽章:
0
53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5 20:53 |只看该作者
沧海桑田

   沧海变为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也可略说为“沧海”。该典故取自晋代道学家葛洪所著的《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论坛徽章:
0
54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5 20:54 |只看该作者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名丘,使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但是他自己却认为:“余非生而知之者(我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论语 ?八佾》载: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问:‘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知礼也。'”

       太庙,是国君的祖庙。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谁说‘邹人之子,懂得礼仪?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邹,当时县名,孔子出生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十里西邹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邹县的县官,所以当时有人管孔子叫“邹人之子”,意即邹县县官的儿子。)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答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一个名叫孔圉的大夫,死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对于这件事情,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凭什么被称为‘文'呢)?”孔子答道: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为之‘文'也。”

       这是《论语?公冶长》中所载的原文。孔子说的是:孔圉聪敏而勤学,肯向地位在他之下的人求教而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字作为他的??????。

       成语“不耻下问”,就是从孔子的这句话儿来的。现在我们形容谦虚、好学、眼睛向下、真心诚意向群众提问请教,这就叫“不耻下问”。

论坛徽章:
0
55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5 20:54 |只看该作者
巧取豪夺

      宋朝大书法家,大画家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字元晖),家学渊源,也和他父亲一样,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非常喜爱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别人的船上,看见王羲之真笔字帖,欢喜的什么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昼交换,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着船舷竟就往水里跳,幸亏别人很快把他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样很大的本颁,便是学会模仿古人的画品。他在涟水的时候,曾经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图”描摹。后来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还给人,这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拿着走了。直至过了好多日才来讨还原本。

     米友仁问他怎么看得出来,那人回答说:“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还我的这一幅却没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画品,很少被人发觉他的模本是假的。他经常千方百计向人借古画描摹;而摹完以后,总是拿样本和真本一齐送给主人,请主人自己选择。由于他摹仿古画的技艺很精,把模本和真本模得一模一样,主人往往把模本当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

      米友仁是一个有才能的艺术家,值得人们敬仰,又是一个古画的爱好者和欣赏者,让人们更加知道古画的妙处和价值;可是他用那种摹仿的假本巧妙地换取别人真本的行为,却是叫人鄙弃和不齿的。所以有人把他这种用巧妙方法骗取别人真本古画的行为,叫做“巧偷豪夺”后来的人又从此引伸成“巧取豪夺”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人以不正当的巧妙方法,攫取自己不应得的财物。“巧取”,骗取也;“豪夺”,抢占付。而用此种方法攫取财物,也往往利便又所得很多,故有“巧偷豪夺,故所得多多”见(“清波杂志”)之语,例如。以神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名目,假借做什么佛事,骗取无知的人的财物。攫取私有,这便是“巧取豪夺”了。

论坛徽章:
0
56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5 20:55 |只看该作者
鸡犬升天

西汉时期,有位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名叫刘安。继承了父亲的封位为淮南王。

  淮南王刘安看了许多书,偏偏对道教的书籍入了迷。产生了炼丹成仙的念头。于是他四处去寻访有仙方神术的道人。

  有一天,他听说有位仙翁名叫八公,有炼制仙丹的秘方,但是从不传给别人,于是就去寻找八公。没想到八公四处云游,刘安吃尽苦头也没能找到八公。可是刘安仍然一心一意的寻访,刘安的诚心感动了八公。一日,八公来到刘安家,把炼制仙丹的方法传授给他,并告诉他,仙丹炼成,吃下后就可升天成仙了。

  刘安每天都虔诚的静心修炼,后来他“真的”炼出了仙丹。这时他觉得身体轻盈,飘飘欲仙。那些仙丹,晶莹剔透。他知道升天成仙的时刻到了,他沐浴更衣,焚香祷告,然后把仙丹吃了下去……刘安觉的身体轻飘飘的,低头一看,原来自己早已站在云端了。

  刘安成仙后,洒落在院子里的仙丹被鸡和狗吃了,它们也都飘然升空,成了神仙。刘安在鸡和狗簇拥之中,慢慢的就消失了。

论坛徽章:
0
57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5 20:56 |只看该作者
当局者迷

     《礼记》经过西汉戴圣整理后,一直作为儒家经典流传下来,中间又经过许多学者的修订、注释,变得冗长繁杂,甚至有许多矛盾之处。唐初的谏议大夫魏征为此对《礼记》重新进行修订整理,使之简洁精妙。唐太宗时,大臣魏光乘提议用魏征的本子,遭到丞相张说反对。学者元行冲因此在《释疑》一文中,评价张说就好比是下棋时“当局者迷”。“当局者迷”这个成语, 现一般都写为“当局者迷”。

论坛徽章:
0
58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5 20:56 |只看该作者
拔山举鼎

【 释义】:“拔山举鼎”这则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移动大山,举起巨鼎。引申之义为形容力强气壮。亦作“拔山扛鼎”。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记》: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故事】:项羽,名籍,少年时代,项羽不喜欢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法,他很高兴,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认真钻研。据说,项羽二十二、三岁时,身体魁梧,体力强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

   后来,项羽起兵反秦,接着又同刘邦争夺天下,从24岁开始,奋战了8年,最后被刘邦等包围在垓下,终于自刎于乌江。自刎前,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项羽在营帐中对着爱妾虞姬和叫骓的名马,慷慨高唱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用法】:元??无名氏《暗渡陈仓》头折:“拔山举鼎兴王业,赳赳威风谁敢敌。”

论坛徽章:
0
59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5 20:57 |只看该作者
阳春白雪

〖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示例〗长老听了,赞叹不已道:“真是~,浩气冲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

论坛徽章:
0
60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5 20:58 |只看该作者
不知所云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不知所言”。本为谦词,谓自己思绪紊乱,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今泛指言语混乱或空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