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12下一页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7705 | 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助..谁知道在linux下怎么挂上3tb的外设.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1 [报告]
发表于 2005-12-10 21:58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会?

描述一下你的环境先 !!!!!

1. linux 版本, kernel 版本, errata 版本
2. 什么文件系统,什么版本的
3. 什么存储,怎么连接的

另外,尽可能在TB级存储上避免单独mkfs一个超大分区然后直接mount上.我估计你不是用ext2就是ext3.如果TB级的ext2/3直接单独挂上去后,以后会有数不清的麻烦的. 从fsck开始到disaster recovery,从I/O blocking 开始到partition extending.

在生产环境下,正确的做法是:

1. upgrade你的linux kernel, errata到最新的, TB级存储,尽一切可能规避掉采用RedHat professional 之类的。RHEL, SLES是唯一的选择. FC也尽可能不要用.

2. 如果你的服务器是x86的,不是EM64T/AMD64的(x86_64)的,你就创建LVM分区,每个大小控制在400GB以内(当然,到底最小的用多少,要到现场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作应用级的性能评估才能确定的,这里就是假设你是最普通的应用). 我习惯把所有的分区和lvm操作都脚本化. 所以我一般会切200G的LVM分区. 切多少个LVM partition,具体看你现在到底要用到多少, 比如你现在只要用1TB,就切5x200GB出来,剩下的不要理它.

3. 把你前面切出来的LVM Partition 用 pvcreate 做成PV,然后把用vgcreate  vgname pv1 pv2 pv3... 把你这些pv都放到一个新建的vg中去

4. vg做好后,vgscan一下,如果没有activated, vgchange -a y 来激活, 然后lvcreate从这个1TB的vg中切出你要得lv出来. 比如就是 1TB的lv

5. 给这个lv 创建文件系统,我建议你好好看清楚自己的应用 I/O行为到底是怎样的,如果是大块的顺序读,并且数据不需要太多的保护,直接用ext2是最优的选择,当然你linux玩的还过得去的话,我也建议你优先考虑xfs. 如果都是琐碎的不确定大小的文件,且随机读写操作频繁,建议用ReiserFS. 最后考虑ext3.  (n多人上来就用默认的ext3, ext3性能很糟糕,而且日志只有meta data才做,data区没有日志机制保护的,不像ReiserFS, JFS, XFS那样).

6. 以后要扩容了,就fdisk你的LUN,切出新的LVM partition, 然后用 pvcreate newpv1 newpv2 做好pv,然后用vgextend vgname newpv1 newpv2 newpv3把新的pv扩进去

7. 扩好了vg, 不用umount你之前的1TB LV的mountpoint,直接lvextend +LE numbers  oldLV 来热扩展你的LV,扩好了LV之后,用 reiserfs.resize或者ext3.resize或者xfs_resize之类的动态的热扩展你的mountpoint上的fs

8.瞬间就可以做好n个TB上的存储管理.

看着挺烦德对巴,其实linux下面很容易做,也就个10分钟的事情. 如果你的应用是生产环境的正规应用,忘掉你说的什么直接创建文件系统然后挂上去的做法把,这个是野路子的做法,基本上没有人在正规应用中这样操作TB级的linux存储管理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后患无穷。

论坛徽章:
0
2 [报告]
发表于 2005-12-13 04:46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htang 于 2005-12-13 01:28 发表
2.4 kernel 要加patch不然有一個2T的上限 (對所有block device)


注意 2TB的限制,是说 filesystem ,不是说storage.两码事情.

lv出来后,创建fs的时候会有这个限制.

论坛徽章:
0
3 [报告]
发表于 2006-01-22 21:13 |显示全部楼层
道听途说,不如实际来做。opensource社区也有牛皮烘烘的东西.

ext3=烂.

论坛徽章:
0
4 [报告]
发表于 2006-01-23 12:54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oobar 于 2006-1-22 21:45 发表



BTW, 请问有什么"实际"数据支持"ext3=烂"这样的说法?牛皮烘烘,不如给点实际东西。


具体项目中,具体谈,失败的案子我怎么会在这里公开说.

也许就是你用的某张银行卡的那个银行.

等我给实际的东西,不如自己去看去了解去比较,有什么能够比自己做出来的更加能说服自己呢?

[ 本帖最后由 nntp 于 2006-1-23 12:55 编辑 ]

论坛徽章:
0
5 [报告]
发表于 2006-01-24 13:05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1208c 于 2006-1-24 02:50 发表


友情提示一下,  storage 是 1T, 还不如 fs 呢.



很奇怪么, HP MSA500, 14硬盘槽,核对目前的硬盘容量/价格比, 72GB的最好,14x72=1008GB  接近1T

1T的SCSI 集群存储是橄榄型的市场布局的当中的大头, 做Linux的项目,80%的项目都聚集在 1T存储以内.

我只能说你的友情提示和现在的行业状况差距太远 :">

MSA1000(半光纤) EVA全光纤上,项目启动阶段(6个月-1年半左右),数据规模保持在1T左右的也占据了大部分的项目百分比.

嘿嘿....

1T storage 不代表我要划1T的LUN出来,如果站在performance tuning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cluster shared storage的性能优化思想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striping, 所以即便你有1T以上的storage,也不会去划一个大LUN,然后直接创建fs. fs通常都是striping在不同的LV,而LV横跨了多个PV, PV则依赖于storage hardware的技术,跨在多个Lun上.

论坛徽章:
0
6 [报告]
发表于 2006-01-24 20:14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ingosek 于 2006-1-24 13:13 发表
另外,“fs通常都是striping在不同的LV”这句话什么意思?
我一般是一个LV上建立一个文件系统,然后再mount上某个目录上的,这样做有问题吗?
我见到redhat在安装时使用lvm的话也是这样做的



没有问题

论坛徽章:
0
7 [报告]
发表于 2006-01-24 20:15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ingosek 于 2006-1-24 13:09 发表
我一般都用146的硬盘,73的容量不够大



中心思想是?

论坛徽章:
0
8 [报告]
发表于 2006-01-25 13:28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1208c 于 2006-1-24 23:15 发表



呵呵, 划多个 LUN就相当于多个 storage 了。 



HA 系统中,storage subsystem部分,我做LUN level 的protection, 司空见惯的方案.. 和多个storage就不是一个概念里面的东西了.

当然你说划分多个LUN相当于多个storage在只考虑存储的应用环境下是完全正确的,在HA环境下, No.

vmware的官方论坛涉及到很多基于vmware系统的(boot from SAN)的讨论,你可以参考学习一下.

[ 本帖最后由 nntp 于 2006-1-25 13:29 编辑 ]

论坛徽章:
0
9 [报告]
发表于 2006-01-25 15:44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1208c 于 2006-1-25 13:52 发表

呵呵, SAN 的东东对我来说是太高深了, 因为没有环境, 看了也不明白.



不复杂,入门的SAN 也就老三样, FC交换机, FC SAN storage(光纤的阵列柜), FC HBA卡和SAN管理软件

我工作的很多linux环境都是在SAN当中,也就这个样子了.

论坛徽章:
0
10 [报告]
发表于 2006-01-27 13:56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1208c 于 2006-1-26 18:36 发表


书我也看过, 简单的东西我也见过, 但因为没有实际用的机会, 所以, 最多只是个知道. 根本就不会用. 更不知道在实用中会有什么情况.



给你也给大家一个建议.

工作学习中,我们如非机缘巧合,很难接触到完整的全系列的设备和系统,软件还好说,硬件的东西就不可能随便找到了,但是谢天谢地,我们有很多的途径可以不用站在设备旁边就可以完全清楚地了解它.

1. live drive,   IBM和HP都有 online live drive,直接给你ssh,远程过去使用绝大部分的厂商的设备,费用都是free.

2. ProductSpec,  产品的规格书,规格书有产品和方案的详细的连接结构,外部内部图,每个端口的定义等等。

3. Best Practices  最佳实践的文档,描述的是非常详细的一次安装/部署/调优的过程,阅读完毕基本上上就是带你走了一遍.

4. Simulator  很多设备厂商都提供了simulator.

也许实物旁你可以学习的更快,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接触几十万几百万的设备的,但是我们的信息渠道并不闭塞,完全可以通过这些手段获得一样的学习效果.

即便是我们这样的工作环境,自己公司的设备也不是都能全部接触到,更不要说是竞争对手的了,但是这个根本不成为我去了解熟悉甚至精通他们的阻碍,唯一的阻碍就是我自己偷懒不想去花这些时间.

[ 本帖最后由 nntp 于 2006-1-27 13:59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