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楼主: 第一支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8年4月27日探访京西古村落(三)花絮贴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31 [报告]
发表于 2008-04-27 23:59 |只看该作者
修缮中的三义庙

2008_04270009.jpg (138.19 KB, 下载次数: 12)

2008_04270009.jpg

论坛徽章:
0
32 [报告]
发表于 2008-04-27 23:59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第一支烟 于 2008-4-27 21:59 发表
臭美中的JOBS


强烈鄙视歪曲我意图。。。
我是在构图ing。。。

论坛徽章:
0
33 [报告]
发表于 2008-04-28 00:01 |只看该作者
三义庙旁就是京西古道

2008_04270010.jpg (181.56 KB, 下载次数: 14)

2008_04270010.jpg

论坛徽章:
0
34 [报告]
发表于 2008-04-28 00:01 |只看该作者
jobs.ae@等共2人

2008_04270011.jpg (181.97 KB, 下载次数: 12)

2008_04270011.jpg

论坛徽章:
0
35 [报告]
发表于 2008-04-28 00:05 |只看该作者
西山大路北道
西山大道又称西山古道北路,基本上沿着永定河谷而行,是京西历史最悠久的一条古道。西山大道东起三家店,过永定河,经琉璃渠村,越愁儿岭,经斜河涧、水峪嘴,翻牛角岭,再经桥儿涧、马各庄、石古岩、色树坟,到王平村为止。此为西山大道主干线。从王平村有路通往王平口,通往斋堂川。过去斋堂地区所产煤炭,大部分通过这条古道外运出山,三家店有煤厂子(保存完好的天利煤厂等),主要收购斋堂、王平村一带所产之煤。在愁儿岭和牛角岭两处越岭线的路面上,均留有大量清晰蹄窝。这条古道是京西古道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条,一直到1977年下清(下苇甸-清水)公路修通之后,这条古道才自然废止。
牛角岭在明清时期是宛平县捕卫南乡与王平口巡检司分界之处,建有关城,至今犹存。关城东侧路面上留有大量明显的蹄窝,西侧路边现存石碑两块,一块是清乾隆42年(1777)所立“永远免夫交界碑”,是康乾“盛世滋丁,永不加税”政策的具体体现,碑文载:“……如我西山一带,村墟寥落,旗人一半联居,石厚田薄,里人走窑度日,一应夫差,家中每叹糊口之艰,距京遥远,往返不堪征途之苦……恩准王平、齐家、石港三司夫役尽行豁免。”另一块是清朝同治11年(1872年)所立“重修西山大路碑”。碑文曰:“盖闻造桥梁以济人渡,修道路以便人行,务民之义,此善举第一也。况西山一带仰赖乌金以资生理,而京师吹爨之用,尤不可缺。道路忽尔梗塞,各行生计攸关。”碑文中记载了同治10年,暴雨成灾,冲毁道路,民间举善修复道路的情况。此碑一共刻了两块,另一块存于三家店白衣观音庵内。当时捐资修路的以三家店和琉璃渠两村的商业店铺为主,内有三家店村的煤厂子14家,琉璃渠村煤厂子3家,表明这条古道是煤商们的经济命脉。

2008_04270012.jpg (139.68 KB, 下载次数: 12)

2008_04270012.jpg

论坛徽章:
0
36 [报告]
发表于 2008-04-28 00:09 |只看该作者
随着山势升高,蹄窝渐渐明显,说明骡马所出之力随坡度倍增

2008_04270013.jpg (196.37 KB, 下载次数: 13)

2008_04270013.jpg

论坛徽章:
0
37 [报告]
发表于 2008-04-28 00:10 |只看该作者
所来之路

2008_04270014.jpg (165.28 KB, 下载次数: 13)

2008_04270014.jpg

论坛徽章:
0
38 [报告]
发表于 2008-04-28 00:14 |只看该作者
牛角岭关城位于门头沟王平镇韭园村东的山岭上,属京西最古老的“西山大道”上的重要关口。关城建在两山坡对峙之处,扼守着古道之要冲。牛角岭关城坐东朝西,砖石结构,在山石上直接用石块垒砌,青砖券边,青石做腿。门洞高7米,进深9.3米,横宽4.3米,体量甚大。在关城附近遗存石碑二方,对研究古道历史有重大意义。2005年9月被列入门头沟区第五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DSC_35952008-04-16_10-09-22.jpg (196.41 KB, 下载次数: 11)

DSC_35952008-04-16_10-09-22.jpg

论坛徽章:
0
39 [报告]
发表于 2008-04-28 00:17 |只看该作者
牛角岭之后的山道,装有不知能否亮的灯笼照明,崎岖一直到远处山下的村庄

2008_04270017.jpg (109.52 KB, 下载次数: 11)

2008_04270017.jpg

论坛徽章:
0
40 [报告]
发表于 2008-04-28 00:20 |只看该作者
清乾隆42年(1777)所立“永远免夫交界碑”,是康乾“盛世滋丁,永不加税”政策的具体体现,碑文载:“……如我西山一带,村墟寥落,旗人一半联居,石厚田薄,里人走窑度日,一应夫差,家中每叹糊口之艰,距京遥远,往返不堪征途之苦……恩准王平、齐家、石港三司夫役尽行豁免。”

2008_04270018.jpg (109.69 KB, 下载次数: 13)

2008_0427001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