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1131 | 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络交换技术及交换机性能的评定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5-05-08 11: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看了
www.it.com.cn
的一篇文章的总结:
1、三种交换技术
2、交换机的性能分析
原文:
http://www.it.com.cn/f/network/055/8/109588.htm
 [color="#ff0000"]三种交换技术
  由交换技术出现先后和采用的技术,交换技术主要分为三种:端口交换、帧交换和信元交换。
  端口交换
  端口交换技术最早出现在插槽式的集线器中,这类集线器的背板通常划分有多条以太网段(每条网段为一个广播域),不用网桥或路由连接,网络之间是互不相通的。以大主模块插入后通常被分配到某个背板的网段上,端口交换用于将以太模块的端口在背板的多个网段之间进行分配、平衡。根据支持的程度,端口交换还可细分为:
  (1) 模块交换:将整个模块进行网段迁移。
  (2) 端口组交换:通常模块上的端口被划分为若干组,每组端口允许进行网段迁移。
  (3) 端口级交换:支持每个端口在不同网段之间进行迁移。这种交换技术是基于OSI第一层上完成的,具有灵活性和负载平衡能力等优点。如果配置得当,那么还可以在一定程度进行客错,但没有改变共享传输介质的特点,自而未能称之为真正的交换。
帧交换
  帧交换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局域网交换技术,它通过对传统传输媒介进行微分段,提供并行传送的机制,以减小冲突域,获得高的带宽。一般来讲每个公司的产品的实现技术均会有差异,但对网络帧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 直通交换:提供线速处理能力,交换机只读出网络帧的前14个字节,便将网络帧传送到相应的端口上。
  (2) 存储转发:通过对网络帧的读取进行验错和控制。
  前一种方法的交换速度非常快,但缺乏对网络帧进行更高级的控制,缺乏智能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无法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因此,各厂商把后一种技术作为重点。
  有的厂商甚至对网络帧进行分解,将帧分解成固定大小的信元,该信元处理极易用硬件实现,处理速度快,同时能够完成高级控制功能,如优先级控制。
  信元交换
  ATM技术代表了网络和通讯技术发展的未来方向,也是解决目前网络通信中众多难题的一剂“良药”,ATM采用固定长度53个字节的信元交换。由于长度固定,因而便于用硬件实现。ATM采用专用的非差别连接,并行运行,可以通过一个交换机同时建立多个节点,但并不会影响每个节点之间的通信能力。ATM还容许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建立多个虚拟链接,以保障足够的带宽和容错能力。ATM采用了统计时分电路进行复用,因而能大大提高通道的利用率。ATM的带宽可以达到25M、155M、622M甚至数Gb的传输能力
 [color="#ff0000"]交换机的性能评定
  评定准则

  面对形形色色的交换机,我们怎样去评定一台交换机的性能呢?首先我们要知道怎样去了解以太交换机的性能。其次要知道交换机给出来的参数的内在含义,也就是数字的内在因素。
  一般在阅读各品牌交换机的产品说明时,你会不会对“数字”产生感觉?比如当看到“每秒处理1.6Mbps的网络数据包”等数字时,能不能立刻分析这个数字是好是坏呢?单从这样一个数字我们可能不能获得分辨这个数字好坏的信息。但只要我们了解了相关的知识,通过相互比较后,我们就能得到结果。所以要分辨出“每秒处理1.6Mbps的网络数据包”到底是好是坏,我们还要先了解相关的知识。下面我们将会给出分析的依据。
  在交换机的领域中,有3项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分别是:
  (1) 处理包的能力
  (2) 资料交换带宽
  (3) 流量控制
在10 Mbps的以太网中,每秒能够产生的数据包数目最多是14,880个,而在100 Mbps的以太网中则每秒最多能够产生148,809个数据包。下面以现在的主流100 Mbps 为例来说明:
  如果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同时产生这么多的数据包,那是不是说一个N口的交换机每秒可能同时收到148,809×N个数据包呢?这个能力我们称之为处理数据包的能力。这些数据包进入交换机后,就开始一连串的动作,首先是对比物理地址(MAC address),然后进行交换动作知道数据包到达目的地址,这个时间我们称之为延迟时间,延迟时间当然是越短越好的了。
  当然,交换机同时收到148,809×N个封包,但交换机有没有处理能力呢?在每个端口双向100 Mbps的情况下,每个口的吞吐量为200 Mbps。如果是N口的交换机在完美的情况之下,能交换的数据流量将会达到200 Mbps×N,该数字为资料交换带宽,但有没有如此完美的交换机呢?如果没有,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那些发过来的数据大量丢失。因此,丢包率就成为交换机的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了。为了避免出现过高的丢包率,交换机有一种功能,就是在许多包输入的情况下,此时交换机已超过负荷,所以它会主动发出“我已满,请不要再送!”的信号给每个端口,暂时停止向交换机送数据包,该功能称之为“流量控制”。
  一台交换机能够称之为交换机,必须要具备上述的所有功能。但一台交换机是否完美,我们如何分辨出一台交换机是完美的,那些交换机是完美的。我们将会在下面作出具体的讨论。
实例评定

  了解了以上对交换机的评定准则后,下面我们将给出几个型号的交换机进行实际的探讨。收集的五款品牌交换机的资料如下所示:

  (1) 3Com Superstack Ⅱ 3300:12-port N-Way Swicth
  (2) Baystack 350T: 16-port N-Way Swicth
  (3) D-Link 5016: 16-port N-Way Swicth
  (4) Cisco 2924: 24-port N-Way Swicth
  (5) D-Link 5024: 24-port N-Way Swicth
  根据前面的评定准则,我们有:
  ⅰ) 处理包的能力:148,809×N
因此在理论上,12口的N-Way 交换机每秒应能接收到148,809bps×12=1.8Mbps的数据包。

  16口的N-Way 交换机每秒应能接收到148,809bps×16=2.4Mbps的数据包。
  24口的N-Way 交换机每秒应能接收到148,809bps×12=3.6Mbps的数据包。
  然而这些品牌的资料显示:
  3Com Superstack Ⅱ 3300 每秒处理0.5Mbps的数据包,达到理论值的0.5/1.8=28%.
  Baystack 350T每秒处理1.6Mbps的数据包,达到理论值的1.6/2.4=67%。
  D-Link 5016每秒处理2.38Mbps的数据包,达到理论值的2.38/2.4=99%。
  Cisco 2924每秒处理3Mbps的数据包,达到理论值的3/3.6=83%。
  D-Link 5024每秒处理3.2Mbps的数据包,达到理论值的3.2/3.6=90%。
  从以上的五个数字的比较得知,3Com Superstack Ⅱ 3300 这个型号不怎样,Baystack 350T勉强可以,Cisco 2924还算不错。D-Link 5024和D-Link 5016都是很不错的产品。
  ⅱ) 资料交换带宽 200Mbps×N
  理论上,在每个端口双向100Mbps的情况下,每秒的交换能力是:
 12-port:200Mbps×12=2,400Mbps;
  16-port:200Mbps×16=3,200Mbps;
  24-port:200Mbps×24=4,800Mbps;
  而资料显示:
  3Com Superstack Ⅱ 3300: 800/2400=33%
  Baystack 350T: 1200/3200=37.5%
  D-Link 5016 3200/3200=100%
  Cisco 2924 3200/4800=67%
  D-Link 5024 4800/4800=100%
  综合以上的两项评定准则得到的十个数字,可以得知3Com Superstack Ⅱ 3300 这个产品优待改进,Baystack 350T勉强可以,Cisco 2924还算不错。D-Link 5024和D-Link 5016都是比较优秀的产品。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657/showart_2487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