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879 | 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集中式VoIP技术与分布式VoIP技术分析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7-09-17 16: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与所有通信系统一样,参与VoIP业务的设备也可以被划分为网络侧设备(如服务器、各种网关)和用户侧设备(如终端)两类。从VoIP终端侧设备是否参与为其他VoIP提供服务的角度看,可以把VoIP的拓扑结构大致划分为集中式(只由网络设备提供服务,终端只是VoIP服务的消费者)和分布式(由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协同提供
VoIP
服务)两类。
  1.集中式
VoIP
技术

  (1)第一阶段:H.323协议
  目前全球大多数商用VoIP网络都是基于H.323协议构建的。H.323协议是ITU-T为包交换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设计的(目前主要用于
VoIP
),主要由网关、网守以及后台认证和计费等支撑系统组成。网关是完成协议转换和媒体编解码的主要设备,而网守则是完成网关之间的路由交换、用户认证和计费的控制层设备。
  基于H.323协议的
VoIP
系统本身就是从电信级网络的角度出发设计的,有着传统电信网的多种优点,如易于构建大规模网络、网络的可运营可管理性较好、不同厂商设备之间的互通性较好等。然而在实际部署和实施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协议设计过于复杂、设备成本高、投资建设成本高和协议扩展较差等问题。
  (2)第二阶段:H.248/MGCP协议
  在下一代网络(
NGN
)的研究过程中,几年前出现了所谓的“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的说法。所谓软交换,其核心思想是控制、承载和业务分离,采用软交换做控制,不同媒体网关做媒体处理来提供话音、数据、视讯等多媒体业务(甚至支持移动性)的实现方式。其核心协议是与媒体相关的控制协议,主流的协议是ITU-T制定的H.248和IETF制定的MGCP。
  软交换的主要作用是逐步把传统电话网络IP化(到目前为止仍然只能提供话音业务),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当用户都以IP方式连接在网络上的时候,软交换就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因此软交换属于一种
VoIP
的过渡技术。
  (3)第三阶段:SIP/
IMS
  在向NGN的演进过程中,会话初始协议(SIP)越来越引起业务的关注,基于该协议开发的系统,用户终端无论在何处接入 互联网,都可以通过域名找到其归属服务器来进行语音和视频等的通信。自3GPP在R5的IP多媒体子系统(
IMS
)中宣布以SIP为核心协议以来,ETSI和ITU-T又在其
NGN
体系中采用了
IMS
,使得SIP协议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SIP协议本身在消息发送和处理机制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得用SIP协议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一些
VoIP
的补充业务,比如各种情况下的呼叫前转、呼叫转接、呼叫保持、呈现(Presence)、即时消息等业务。
  现在业界一些企业和组织,又宣扬所谓的“以
IMS
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的说法,这非常值得商榷。
NGN
是一种融合的网络,它有没有“核心”都需要研究和实践,更何况说什么是“核心”了。
  2.分布式
VoIP

  近两年来,以Skype为代表的分布式VoIP开始快速兴起,给传统电信带来一股强烈的冲击波。Skype主要提供
VoIP
及其增值业务,其推出的软件和应用包括Skype、SkypeIn、SkypeOut、即时消息、电话会议以及Skype Voice-mail等。但Skype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为了让通话费变得更加低廉,未来还将提供视频和其他许多尚未被开发出来的通信服务。
  Skype具有很多特点,比如使用端到端(P2P)技术对全部用户的计算机资源进行连接和管理(共享),良好的移动性支持,网络地址翻译/防火墙穿越能力和优异的语音编解码质量等。这些优点在PC2PC工作方式的Skype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但在SkypeOut提供的Skype到固定电话或者Skype到手机的通话中音质失真严重,影响了Skype到固定电话或手机的通话质量。
  当然,Skype也存在一些其他问题。比如其他Skype用户占用个人计算机上的资源,包括网络带宽等,这将使得用户计算在接收呼叫时发生延迟。另外,可以利用Skype发送蠕虫病毒和其他网络病毒。这些不可管理性使得Skype只能通过这种免费的方式走向市场。但是无论如何,Skype的理念会给传统的电信
市场
带来突破性的变革,传统电信运营商决不可忽视其挑战。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1/36243/showart_38377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