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1741 | 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ubuntu Linux下让Eclipse支持GBK编码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7-09-23 15: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Ubuntu下工作呢很长一段时间了, 项目开发的时候一直都用UTF-8编码,但是最近来了个项目要求使用GBK编码,但是在Ubuntu下Eclipse不能支持GBK,上网搜了下无果。只有自己想办法了。
首先更改locale 在伪终端下执行export LANG=zh_CN.GB18030(注:GB18030兼容GBK,且是国家强制标准),再在该终端下启动eclipse。看项目属性里已经支持GB18030了,不过好像乱码问题还是有呢。后来想到Ubuntu默认下是没有GB18030和GBK的本地locale的,所以为了设置locale为zh_CN.GB18030,我们需要先为glib产生GB18030和GBK编码的支持。
下面红色部分内容是转自ubuntu forum
http://forum.ubuntu.org.cn/viewtopic.php?t=67407&highlight=zh_CN.GB18030
ubuntu中文化指南    前言:下面的文字只是针对采用zh_CN.GBxxx作为locale的untuntu系统进行的设置指南。
发现最近几天又有人问这个问题了,下面的方法我查了半天的资料,花了很多功夫,总算是有了这个方法,因为我个人对utf8确实没什么好感(这一点就不要争
论了,个人印象如此,改不了了),所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其实我很懒,打了这么多字,不容易啊),这个帖子前几天发的,可能有人没看到,编辑一下再顶起来,
希望需要的人可以看到,说实在的,网上关于linux设置中文locale的方法,都比较笼统,用起来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你有帮助。
  
注:linux文件系统的一些概念,linux的文件系统的文件名是基于字节流的,也就是说文件名的编码以byte为单位读取的,所以文件名可以是多字节
编码方案,比如gb18030,
utf8,不能是宽字节编码,比如如windows使用的utf16。所以只要是多字编码方案的文件名,linux都是可以读取的。    1)为glib的国际化支持产生国标编码支持,ubuntu系统默认状态下是没有GB18030和GBK的本地locale的,所以为了设置locale为zh_CN.GB18030,我们需要先为glib产生GB18030和GBK编码的支持。  1、首先设置sudo vi /var/lib/locales/supported.d/local    添加一行 zh_CN.GBK GBK和zh_CN.GB18030 GB18030    2、sudo locale-gen  3、重启之后,在登录窗口的选项里面就可以选择中文(GB18030)了。  4、进入系统后,终端的默认编码已经是GB18030了,可以在终端中创建中文文件名的文件试试看,比如touch 中文,再ls显示看看。   2)
作为ubuntu重要组成部分的gnome是基于glib库的,在glib的函数里,默认读写文件名的编码选项是utf8,所以使用gtk或
是gnome程序创建的中文文件名仍然是uft8编码的,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验证,在nautilus中进入/home/用户文件夹,右键创建文件夹,取
一个中文名字,在终端中ls显示,会发现这个文件夹是乱码,将终端的编码切换为uft8,发现至少可以部分正常显示,说明文件夹的编码是uft8。其实
glib提供了两个宏,只要正确的设置,就可以告诉gnome程序,用户要读取的文件名的编码是哪一种多字编码方案,那么文件函数完全可以采用
gb18030的编码。    使用gdm启动Gnome的写入用户主目录的.profile文件,当gnome启动后,会读取这个文件里面的设置。  添加以下内容:  export G_FILENAME_ENCODING=GB18030  export G_BROKEN_FILENAMES=1  这是告诉使用了glibc的程序,系统文件名的默认编码是gb18030,重启后,再用上面的方法实验,会发现终端里面和nautilus中显示的文件名已经是一致的了。    经过上面两步的设置,系统的工作环境就是gb18030了,可以很好的用中文工作,哪怕是编写脚本,只要保存编码改成gb18030就没问题,哪怕是grep之类的命令,gb18030都可以很好的支持,使用中文的正则表达式除外。    3)fat32分区的挂载,将locale改成zh_CN.GB18030之后,会发现挂载的分区中文文件都显示乱码,这是因为ubuntu自动挂载分区时采用的参数是uft8,所以要重新修改挂载的参数。  sudo gedit /etc/fstab  比如c盘的挂载参数是类似于这样  UUID=466A-E277  /media/sda1     vfat    defaults,utf8,umask=007,gid=46 0       1  将utf8用codepage=936,iocharset=cp936代替,变成  UUID=466A-E277  /media/sda1     vfat    defaults,codepage=936,iocharset=cp936,umask=007,gid=46 0       1  参数的含义可以用man mount查看(懒得打字了)其他fat32分区的挂载参数也同样修改。  重启之后发现分区显示也正常了。  因为我没用ntfs分区,所以nfts分区的挂载方法请用man mount自己查看。    gb18030环境下有问题的程序和解决方法。  其实如果是基于规范的glibc函数编程的话,gb18030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1. mplayer  安装版的mplayer的打开文件的功能是看不见windows挂载分区上的中文文件的,不过可以在浏览器里面直接双击打开,算是不是问题的问题吧。如果要编译源文件的话,根据有的说明要暂时将locale改成utf8,编译后再改回来就可以了。    2.ubuntu自带的归档管理器和7zip软件在gb18030的环境下,读写中文文件名的文件是有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安装rar,它是基于命令行的方式,对zh_cn.gb18030支持很好,如果嫌麻烦的话,好象可以编写nautilus的脚本的,可以向windows中一样右键解压或是压缩,不过俺不会,有人会的话可不可以提供个脚本?
按上面设置完后Eclipse对GB18030支持就正常了,且不会用乱码问题了。但是这样每次都去输入命令是不是很麻烦了,解决有三个方法:
一。更改系统编码为GB18030,我不推荐这种方式,UTF-8在Linux平台上是一种趋势,很多软件将只支持UTF-8,这样不利于使用。
二。编写一个shell,双击执行。
  #!/bin/sh
export LANG=zh_CNGB18030
${ECLIPSE_HOME}/eclipse
  三。创建桌面快捷菜单,在执行程序加上参数 -vmargs -DLANG=GB18030,这样想GB18030就用GB18030,UTF-8就UTF-8。
cheaper发表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20700/showart_38810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