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840 | 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RAID与磁盘阵列] iSCSI SAN迎接虚拟化浪潮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8-08-19 09: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近年,服务器虚拟化的发展可谓是方兴未艾。以往只运行一个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现在可能运行几个甚至几十个操作系统,正因为如此,用户对于服务器、网络和存储架构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易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根据IDC的统计,目前虚拟机增长的速度比物理服务器增长快得多,到2010年,采用虚拟化技术的服务器,将占到所有服务器的20%。
在这种大环境下,存储管理员建造一个针对虚拟化优化的、可靠的存储网络已经迫在眉睫。然而建造这样一个存储网络绝非易事,这可能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过程,而且将花费不菲。传统上,FC SAN和NAS都被设计成了静态的,大的存储卷,通过固定的连接,连接到应用服务器。现在,不少存储管理员都要对以往的部署进行虚拟化改造。尤其困难的是NAS,由于NAS的架构特点,解决方案改造起来可能难度不小。
虚拟化使得同一台服务器处理的任务越发繁重,因此存储管理员也就必须配置更快、更有效率而且响应时间更短的存储环境,这样才能跟得上虚拟化的步伐。为了满足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工作负载,以适应日益高涨的服务器负载需求,一种不固定的存储和服务器之间的互相连接变得非常必要。此外,由于连接的虚拟机增多,存储环境的可扩展性也变得尤为重要。
不过,幸运的是,iSCSI SAN可以很好的完成虚拟化情况下的存储任务。我们下面就将列举一些部署iSCSI SAN能够取得的功效。
灵活性:
在虚拟化环境下,存储管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灵活性的问题——存储配置如何跟得上虚拟机的动态存储需求。举一个例子,一个零售商的数据中心,在假期前临时增加了一台服务器,作为事务处理服务器,来帮助处理该公司在假期的负载。当假期来临的时候,销售量激增,跟这台服务器相连的存储设备也就必须得有合适的配置,以满足带宽、权限和特定的服务级别。
就上面的情况而言,FC SAN和NAS解决方案都不能迅速的配置存储卷,来满足临时新增那一台服务器的需求。那么需要多长时间呢?有很多时候,哪怕临时增加一台服务器,都需要重新配置整个存储,有时候甚至需要一周的时间。存储管理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重新部署整个存储环境,这个过程通常都是手动的,复杂的,而且在重新连线的时候,往往还需要宕机断线,以等待存储管理员连接完毕。如果这个过程很顺利的话,还好办,一旦重新部署遇到了不可知的麻烦,那整个存储环境可能就需要宕机很长时间了。所以说,传统的存储环境并不适合动态的IT需求。其实零售公司以往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很可能不去增加那一台服务器,通常是会等到整体存储环境大升级的时候才会去增加。
而如果,存储环境采用了iSCSI SAN解决方案,而且将虚拟化嵌入了存储系统之中。那么增加一台服务器对于存储环境的部署要求,将由整个虚拟化的系统来自动完成——包括更改数据位置、重新部署系统、和创建新的连接。在部署了虚拟化的iSCSI SAN中,存储管理员可以通过可视的控制台,来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而完全不用真的断开连接,不用给交换机和服务器、磁盘阵列布线,这极大的减少了宕机时间,而且简化了管理。
总之,虚拟化的存储极大的加快了配置存储的时间,给数据中心增加了灵活性以应对变化的IT需求,存储管理员也可以制定更加合理的存储策略,存储需求的评估由以往的每年评估变成了每天都可以根据需求评估。
性能:
虚拟化戏剧性的改变了服务器利用率,因为几乎所有的硬件资源都可以被不同的虚拟机充分的使用。服务器的使用率从40%提高到了90%,当然服务器也由静态变为动态。结果是,每台服务器处理的数据越多,每个存储卷就会有更多的存取,增加了数据处理和带宽的需求。如果增加的数据和带宽需求过大,很可能造成数据中心的堵塞。所以,存储管理员还是必须对于存储需求有较好的评估。不过由于虚拟化iSCSI SAN的良好的扩展性,每个iSCSI存储节点都可以扩展。所有iSCSI节点汇聚成一个整体的存储资源池,管理员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要来调整。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2/66684/showart_113368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