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1517 | 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种外壳设计风格(观WD泰国工厂生产线随笔之四)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9-02-02 15: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要说在磁头就位操作中自动化生产设备可能受到的影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硬盘的外壳设计。笔者个人把硬盘的外壳设计分为两种风格,即顶盖型和底托型。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的3.5英寸ATA(所谓的“桌面型”)硬盘中,希捷Barracuda ATA Ⅲ(酷鱼三)以前、2001年停止发展的富士通(Fujitsu)蜂鸟系列(MPxx)和现在的三星SpinPoint P系列(非薄型的PL系列或VL系列),其底托都是“平原”地形,至多上面有几个“丘陵”(凸起物),外壳的侧壁由顶盖延伸而来,盘片、VCM、HSA等都堆放在底托上,顶盖连同侧壁像罩子般把它们扣在里面,这种设计笔者称之为“顶盖型”。

Barracuda ATA Ⅲ——希捷顶盖型设计的绝笔之作。可以看到,面对我们的方向上,HSA和盘片几乎没有任何阻挡,机械手操作的回旋余地非常之大。
与之相对应的是“底托型”,即外壳的侧壁与底托是一体的,整个底托看起来更像块“盆地”,盘片、VCM、HSA等均埋入为它们挖好的“坑”中,顶盖是个名副其实的“盖子”。显然,底托型的底托加工起来更有难度,但好处是能做出比较复杂的形状,安装时各部件相对于外壳的位置一目了然,不用担心顶盖扣下来时有什么不妥。
比较之下,顶盖型显然是个低成本的选择,当希捷和富士通的3.5英寸ATA硬盘还在采用这种设计风格的时候,他们同时期或更早期的3.5英寸企业级(SCSI/FC)硬盘已经是底托型的了。底托型风格的好处很多,这里仅试举三个:其一是隔音降噪效果好,希捷从Barracuda ATA Ⅳ(酷鱼四)起改用底托型设计,以往为人诟病的噪音问题几乎烟消云散,现在仍坚持顶盖型设计的只剩三星一家;其二是抗冲击和震动的能力更强;其三是硬盘可以做得更小更薄,即便是“顽固”如三星者,其两款高度17mm(标准3.5英寸硬盘的2/3)的薄型产品SpinPoint PL40和VL40P也都采用底托型设计,至于2.5英寸硬盘,更是清一色的底托型。顺便说一句,三星将顶盖型设计称为"platter-type design",而底托型设计则是"bowl-type design"。

底托型设计的代表作——希捷Barracuda ATA Ⅳ。显而易见,要在水平方向上调整HSA的位置,必须考虑侧壁的影响。
底托型的好处说了那么多,其实顶盖型也并非一无是处。顶盖型硬盘的底托近乎一马平川,除下面外全无遮挡,操作的自由度很大(在HDA的组装工序中,安上顶盖是最后一步),这就给机械手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回到磁头就位的问题上来,笔者曾亲眼看到位于侧面的机械手把两两相对的HGA分开,平稳地推到盘片上。这并不是说底托型设计就不能借助机械手来完成同样的工作,但这样一来机械只能从上方“下手”,水平方向腾挪的余地较小,难度自然要大很多。笔者相信只要三星愿意,其几款底托型硬盘一样可以由机械手将磁头就位,遗憾的是WD泰国工厂的净室周围可供观察的位置不好,未能看到他们是怎么处理的。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2/76194/showart_181021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