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1632 | 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据大集中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9-04-07 13: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使我国金融业各类客户的经济活动方式和地域范围发生巨大变化,客户结算半径的扩大,要求银行、证券、保险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结算和支付手段。这就需要金融业打破传统按地域性条块分割的分散管理和经营模式,依托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进行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实时的、全国性的金融产品和多样性、个性化的新型服务渠道,建设集中统一的数据集中处理环境是大势所趋。
  整合集成的要求
  在数据集中之前,金融行业原有的IT体系结构从原来单一集中式走到之后的分布式模式,并且逐步演变成分散式架构,分散的数据和技术力量,软件分散的重复投资,计算机硬件资源利用率低,企业内部无法形成数据集中及应用集中,使得整体管理及运作非常艰难,难以控制。
  分布式的信息技术结构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它在当时是最佳的选择,并且也是中国IT发展必经之路。怎样集成分布式应用及数据?怎样有效快速地分析业务数据?
  数据大集中在此背景下产生。大集中就是将分布在各个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的业务数据及其他一些相关的数据实现集中。事实上,大集中是依靠科技手段,实现数据的集中和数据的整合,并通过对数据深层次的挖掘,对客户数据、业务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推动金融服务向决策科学化方向迈进,提高金融行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面对WTO的挑战,许多企业开始重视规模化经营。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并超越对手,IT也必然需要采用高度集中管理的结构。同时,大集中也是内部业务集中管理的必然要求,它不只是一个技术上的项目,除了它的高科技含量外,它是一个强有力的、策略性的业务项目,它是中国金融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集中后初尝甜头
  在金融领域中,银行业的大集中应该是相对较早,其主要原因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在银行业开始重视,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信贷责任。事实证明,信息系统大集中对法人治理和管理业务目标的实现确能起到支撑、保障的作用。没有中国银行南方区的系统集中,开平支行4亿多美元的现金流失就难以发现。2002年证券公司信息系统逐步集中过程中,也相继发现了原来分散管理营业部的不少问题,为防范更大危机提供了帮助。
  集中还可以改变企业的业务流程,将产品研发、风险控制、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等不同环节,在新的系统平台上重新划分组织。重组的结果将形成更专业化、更高效的团队,使产品研发、风险控制、客户服务、市场营销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更专业的分工,从而强化企业对产品研发的控制,降低开发成本,降低分散的开发模式带来的产品风险。
  大集中也是把双刃剑
  伴随着数据大集中的实现,企业风险也相对集中。一旦数据中心发生灾难,将导致企业所有分支机构、营业网点和全部的业务处理停顿,或造成客户重要数据的丢失,其后果不堪设想。
  技术风险方面包括集中化风险、数据风险、通讯风险、交易量的峰值冲击风险、维护与管理风险和遭受攻击与入侵风险等。原有分散的业务系统与新统一的业务系统在系统结构、数据结构、应用平台、运行环境、业务处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两者之间难以实现线性平稳升级和数据上收集中;而包括客户账户在内的所有业务数据都集中在一个中心,一旦数据混乱或丢失,会带来全国性的金融混乱;若网络通讯质量无法满足数十万网络终端实时联机交易的数据传输要求,就会存在由于通讯阻塞造成大量联机交易失败或失效的风险;由于资金和证券买卖等行情交易的突发性、巨量性和不可预测性,数据中心的峰值处理能力无法满足及时处理突然巨额增大的业务交易要求;最后是遭受攻击与入侵风险,一个数据中心可能成为敌对国家军事攻击和敌对组织网络入侵攻击的目标与对象等,这种有组织的攻击与入侵行为往往攻击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方式种类多,故一旦无法防止此类攻击,会导致数据中心运行的全部和部分瘫痪。
  除技术风险外,数据大集中还增加了系统风险,主要是指规划与设计风险,“一个数据中心”涉及数据运行中心方案、业务应用系统方案、通讯网络系统方案等各个环节,各环节之间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从国内外数据中心的建设现状看,尚缺乏完备的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定性和定量设计规则,尚缺乏“一个数据中心”完备设计的实践经验。另外,项目建设方案与建设步骤中缺乏确保项目建设质量的成熟可行的技术与管理方法。而且,很难提高数据中心总体的安全程度,所用的软硬件产品可能存在后门和安全漏洞。
  目前,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面临着生产系统稳定运行的巨大挑战。到现在为止,工行、农行、中行、建行、招行、中国银联基本完成了数据大集中工作。但一分为二来看,数据大集中目前还存在灾备、监控滞后,应急体系建设滞后和对集约化数据中心安全生产管理等问题。虽然数据大集中较为超前,但配套没跟上,中国农业银行2005年8月停机,2006年4月20日中国银行停机就是例证。
  灾难备份包括灾难恢复计划(DRP)和业务持续计划(BCP),前者是遇到灾难时候启用,对银行业务系统进行恢复,包括对数据的备份;后者是灾难发生的时候将业务转移,保证业务的持续性。国内银行已建前者,但后者还在建设中。应急体系建设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故障处理程序,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启用,隔离故障和解决系统问题,在这个层面没有影响到银行业务,是IT部门实行;二是应急预案,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影响到银行业务开展时使用,需要其他部门配合;三是故障扩散开后,开始启用灾害备份中心。
  数据大集中后转型与创新
  以数据大集中为标志的新一轮金融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初见成效,数据大集中为提高金融业核心竞争力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了广阔的技术平台,同时也为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数据大集中后,金融业如何做好战略转型和业务创新呢?
  以银行业为例,大集中后银行从“以账户为中心”转为“以客户为中心”,网点功能重新定位,会计核算和营销服务相对分离。我国商业银行数据集中后,基层网点需要人工进行的会计核算量减少,会计核算的内容简化,而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越来越成为网点的核心功能。作为市场竞争最前端的触角,银行网点从单纯的存取款和结算业务,转型为能够灵活地提供多种金融产品的咨询和销售的机构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另外,数据大集中为集中会计处理创造了技术实现条件,可以实现集中核算和集中监督的会计管理新模式。
  数据集中后,高效统一的数据平台已经建立。渠道是信息技术对产品服务创新方面与客户联系最为紧密的,也是为银行和客户带来最直接收益的手段。在电子银行的构成体系中,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企业银行、自助银行无一不是信息化渠道的象征。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也有一定的时效性。对于技术创新仅有高度的重视是不够的,必须将信息化作为银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业务密切联系,紧跟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才能实现真正的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也才可能确保创新成为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充分利用BI的技术,挖掘客户资源,利用数据库营销和微观细分市场,将不同时间空间,不同部门,不同种类的产品、银行数据集中在一起综合分析,实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交叉销售和高端销售,服务于优质客户。
  数据大集中后,金融如何用新的举措,从国内的市场更进一步扩展到全球的金融舞台?灵活的IT结构与业务真正结合在一起是解决之道。通过IT的创新推动业务的突破,从IT战略的规划,到整个核心业务系统的改造,从统一的业务信息平台,到整个IT服务器的整合,如何让实际经营的效率展现出来,是金融行业要面对的第一关。
[/url]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url]http://blog.chinaunix.net/u3/93145/showart_189212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