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1977 | 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SLC与MLC的介绍与比较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2
双鱼座
日期:2014-02-23 12:10:03操作系统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12-17 06:20:0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9-06-26 09: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SSD的主要构造就是闪存,影响SSD速度的相当原因,也在于闪存的种类,闪存分为SLC和MLC两种,以下我们来看看这两种闪存的详细介绍。

   SLC全称是单层式储存(Single Level Cell),是指一个Block(块,Flash的基本存储单元,也可称为Cell)只有两种电荷值,高低不同的电荷值表明0或者1,因为只需要一组高低电压就可以区分出0或者1信号,所以SLC最大的驱动电压可以做到很低。
   SLC因为结构简单,在写入数据时电压变化的区间小,所以寿命较长,传统的SLC Flash可以经受10万次的读写,因此出现坏块的几率较小,因为存储结构非常简单,一组电压即可驱动,所以其速度表现更好。不过这种一个块只存储一组数据的模式无法在相同的晶圆面积上实现较高的存储密度,所以SLC的闪存容量相对来说都比较小,只能在工艺制程方面努力进步,才能满足用户在容量方面不断的要求。
   MLC的全称是多层式储存(Multi Leveled Cell),同上面说的SLC不同,MLC充分利用块的技术,它采用较高的电压驱动,通过不同级别的电压在一个块中记录两组位信息(00、01、11、10),这样就可以将原本SLC的记录密度理论提升一倍,这对于曾经工艺制程遇到瓶颈的NAND Flash而言,是非常好的消息。不过MLC相比SLC除了同制程、同晶圆面积时理论大一倍的记录空间外,也存在一些先天的弊端,比如说电压区间更小,Flash就需要更多的CRC校验空间,这会大概占据块中10%的空间,因此实际使用中同制程同晶圆面积的MLC的容量不到SLC的一倍。而因为MLC Flash电压变化更频繁,所以基于MLC技术的Flash在寿命方面相较SLC要差一些,官方给出的可擦写次数仅为1万次,也就是说一张512MB的USB闪存盘,你写入512MB的数据1万次(理论值),它就报废了,这也是当前MLC技术最致命的缺点。此外MLC技术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它的读写速度不如SLC,一个块存储两组位数据,自然需要更长的时间,这里面还有电压控制、CRC写入方式等因素需要考虑。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524/showart_197773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