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徽章:
- 0
|
Version - 4位字段,指出当前使用的 IP 版本。
IP Header Length (IHL) ― 指数据报协议头长度,具有32位字长。指向数据起点。正确协议头最小值为5。
Type-of-Service ― 指出上层协议对处理当前数据报所期望的服务质量,并对数据报按照重要性级别进行分配。这些8位字段用于分配优先级、延迟、吞吐量以及可靠性。
Total Length ― 指定整个 IP 数据包的字节长度,包括数据和协议头。其最大值为65,535字节。典型的主机可以接收576字节的数据报。
Identification ― 包含一个整数,用于识别当前数据报。该字段由发送端分配帮助接收端集中数据报分片。
Flags ― 由3位字段构成,其中低两位(最不重要)控制分片。低位指出数据包是否可进行分片。中间位指出在一系列分片数据包中数据包是否是最后的分片。第三位即最高位不使用。
Fragment Offset ― 13位字段,指出与源数据报的起始端相关的分片数据位置,支持目标IP适当重建源数据报。
Time-to-Live ― 是一种计数器,在丢弃数据报的每个点值依次减1直至减少为0。这样确保数据包无止境的环路过程。
Protocol ― 指出在 IP 处理过程完成之后,有哪种上层协议接收导入数据包。
Header Checksum ― 帮助确保 IP 协议头的完整性。由于某些协议头字段的改变,如生存期(Time to Live),这就需要对每个点重新计算和检验。Internet 协议头需要进行处理。
Source Address ― 指定发送代码。
Destination Address ― 指定接收代码。
Options ― 允许 IP 支持各种选项,如安全性。
Data ― 包括上层信息。
Version(版本号):4位,IP协议版本号,值= 6。
Traffic Class(通信类别):8位,指示IPv6数据流通信类别或优先级。功能类似于IPv4的服务类型(TOS)字段。
Flow Label(流标记):20位,IPv6新增字段,标记需要IPv6路由器特殊处理的数据流。该字段用于某些对连接的服务质量有特殊要求的通信,诸如音频或视频等实时数据传输。在IPv6中,同一信源和信宿之间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数据流,彼此之间以非“0”流标记区分。如果不要求路由器做特殊处理,则该字段值置为“0”。
Payload Length(负载长度):16位负载长度。负载长度包括扩展头和上层PDU,16位最多可表示65535字节负载长度。超过这一字节数的负载,该字段值置为“0”,使用扩展头逐个跳段(Hop-by-Hop)选项中的巨量负载(Jumbo Payload)选项。
Next Header(下一包头):8位,识别紧跟IPv6头后的包头类型,如扩展头(有的话)或某个传输层协议头(诸如TCP,UDP或着ICMPv6)。
Hop Limit(跳段数限制):8位,类似于IPv4的TTL(生命期)字段。与IPv4用时间来限定包的生命期不同,IPv6用包在路由器之间的转发次数来限定包的生命期。包每经过一次转发,该字段减1,减到0时就把这个包丢弃。
Source Address(源地址):128位,发送方主机地址。
Destination Address(目的地址):128位,在大多数情况下,目的地址即信宿地址。但如果存在路由扩展头的话,目的地址可能是发送方路由表中下一个路由器接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