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12下一页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4303 | 回复: 11

[RAID与磁盘阵列] [转帖]RAID技术简介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发表于 2002-09-04 17:10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出自: www.ibm.com.cn (2001-06-05 22:08:00)

RAID是通过磁盘阵列与数据条块化方法相结合, 以提高数据可用率的一种结构.IBM早于1970年就开始研究此项技术 .RAID 可分为RAID级别1到RAID级别6, 通常称为: RAID 0, RAID 1, RAID 2, RAID 3,RAID 4,RAID 5,RAID6.每一个RAID级别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 "奇偶校验"定义为用户数据的冗余信息, 当硬盘失效时, 可以重新产生数据.

RAID 0: RAID 0 并不是真正的RAID结构, 没有数据冗余. RAID 0 连续地分割数据并并行地读/写于多个磁盘上. 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率. 但RAID 0在提高性能的同时,并没有提供数据可靠性,如果一个磁盘失效, 将影响整个数据.因此RAID 0 不可应用于需要数据高可用性的关键应用.
  
RAID 1: RAID 1通过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 在两对分离的磁盘上产生互为备份的数据. RAID 1可以提高读的性能,当原始数据繁忙时, 可直接从镜像拷贝中读取数据.RAID 1是磁盘阵列中费用最高的, 但提供了最高的数据可用率. 当一个磁盘失效, 系统可以自动地交换到镜像磁盘上, 而不需要重组失效的数据.

RAID 2: 从概念上讲, RAID 2 同RAID 3类似, 两者都是将数据条块化分布于不同的硬盘上, 条块单位为位或字节.然而RAID 2 使用称为"加重平均纠错码"的编码技术来提供错误检查及恢复. 这种编码技术需要多个磁盘存放检查及恢复信息, 使得RAID 2技术实施更复杂. 因此,在商业环境中很少使用.  

RAID 3: 不同于RAID 2, RAID 3使用单块磁盘存放奇偶校验信息. 如果一块磁盘失效, 奇偶盘及其他数据盘可以重新产生数据. 如果奇偶盘失效,则不影响数据使用.RAID 3对于大量的连续数据可提供很好的传输率, 但对于随机数据, 奇偶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  

RAID 4: 同RAID 2, RAID 3一样, RAID 4, RAID 5也同样将数据条块化并分布于不同的磁盘上, 但条块单位为块或记录. RAID 4使用一块磁盘作为奇偶校验盘, 每次写操作都需要访问奇偶盘, 成为写操作的瓶颈. 在商业应用中很少使用.

RAID 5: RAID 5没有单独指定的奇偶盘, 而是交叉地存取数据及奇偶校验信息于所有磁盘上. 在RAID5 上, 读/写指针可同时对阵列设备进行操作, 提供了更高的数据流量. RAID 5更适合于小数据块,随机读写的数据.RAID 3与RAID 5相比, 重要的区别在于RAID 3每进行一次数据传输,需涉及到所有的阵列盘.而对于RAID 5来说, 大部分数据传输只对一块磁盘操作, 可进行并行操作.在RAID 5中有"写损失", 即每一次写操作,将产生四个实际的读/写操作, 其中两次读旧的数据及奇偶信息, 两次写新的数据及奇偶信息.
  
RAID 6: RAID 6 与RAID 5相比,增加了第二个独立的奇偶校验信息块. 两个独立的奇偶系统使用不同的算法, 数据的可靠性非常高. 即使两块磁盘同时失效,也不会影响数据的使用. 但需要分配给奇偶校验信息更大的磁盘空间,相对于RAID 5有更大的"写损失". RAID 6 的写性能非常差, 较差的性能和复杂的实施使得RAID 6很少使用.

论坛徽章:
0
发表于 2002-09-09 10:56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RAID技术简介

终于明白!

论坛徽章:
0
发表于 2002-09-09 12:00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RAID技术简介

好文!

论坛徽章:
0
发表于 2002-09-09 13:27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RAID技术简介

现在懂了!原来郁闷了好久

论坛徽章:
0
发表于 2002-09-09 13:29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RAID技术简介

以后有存储方面的问题,就来咱们这个版共同探讨!

论坛徽章:
0
发表于 2002-09-09 13:42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RAID技术简介

这个方面我可不懂啊,想跟着各位老大学学!呵呵!

论坛徽章:
0
发表于 2002-09-09 13:46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RAID技术简介

术业有专工吗!大家多交流!

论坛徽章:
0
发表于 2002-09-09 14:52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RAID技术简介

呵呵,我还补充一篇:


说到存储,目前RAID已成为许多高可用计算机的必备方案。

诞生于1987年的RAID其全称为Redundant Array of Disks,即磁盘冗余阵列,是一种使用多磁盘驱动器来存储数据的数据存储系统,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存储技术来实现不同等级的冗余、错误恢复和性能。它是一个符合服务器大容量硬盘和数据安全性、服务器运行速度等综合要求的廉价解决方案,它提供了高速、稳定,以及可保证数据完整性与容错性的数据存储方案,尤其在资料存储量大的主机上经常可以看到。简单地说它就是利用多个磁盘同时提供数据。
根据RAID的结构、要求及数据处理特点,一般分为六个级别(即标准):RAID 0、1、2、3、4、5及RAID 0+1(后派生的)。目前RAID 2、3、4的使用率较低,RAID 5、0、1、0+1正在被大多数企业根据各自对数据库存储系统的不同需求而广泛采用。 RAID 0
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数据传输率高但安全性低。它就是将数据分割成若干块存储在两个或多个磁盘上,同时完成数据传输,其数据传输率基本上为所有硬盘传输率之和,这样整个系统的性能会得以大大提高。但由于没有冗余,所以是以牺牲RAID的安全性为代价的,其数据存储的可靠性脆弱,一旦阵列中某个硬盘出现故障,整个系统也随之瘫痪。它不适合使用在需要高安全性的数据系统中。

RAID 1
与RAID 0正好相反,是追求安全性而放弃性能的一种解决方案。它使用了磁盘镜像功能,提供了冗余容错机制,整个系统会由一个主硬盘和至少一个做实时备份的副硬盘组成,在存入任何数据时系统都要将数据完整地、实时地保存在副硬盘中,即始终保持着副盘是主盘的完全镜像。一旦某磁盘失效而另一张磁盘将马上接手工作。这种工作方式将浪费一半的磁盘空间,同时工作效率也较低,所以它只适合对紧要任务数据的存储。 RAID 0+1
吸收了上述两种标准的优点,是数据分割和镜像的结合。这种配置至少需要4块硬盘,成本也将大大高于前者。它的工作方式是数据块1写到磁盘1,数据镜像写到磁盘2;数据块2写到磁盘3,数据镜像写到磁盘4;数据块3写到磁盘1,数据镜像写到磁盘2……依此类推。在资源的占用方式上与RAID 1一样,硬盘使用率只有50%,但它是真正的“安全性”加“高性能”。

RAID 3
与RAID 0+1不同,它没有采用数据镜像,而是采用了奇偶校验信息—几个数据块的位图表示,一旦某个磁盘出现故障,可以利用奇偶校验来重建数据。它需要通过编码将数据位元分割后分别存在硬盘中,而将同位元检查后单独存在一个硬盘中,但由于数据内的位元存在了不同的硬盘上,因此读取一小段数据资料都可能需要所有硬盘进行工作,这种规格比较适合读取大量数据时使用。

RAID 5
与RAID 3不同的是,RAID 3中所有的奇偶校验块都集中在一个磁盘驱动器上,而RAID 5则采用块分割将奇偶校验块分布在多磁盘驱动器上,即磁盘3中的奇偶校验块是磁盘1、2、4和5上的数据的备份数据映像;磁盘2中的奇偶校验块是磁盘1、3、4和5上的数据的备份数据映像……依此类推。如果一块磁盘出现问题,控制器可以利用奇偶校验块来重建数据。奇偶校验块可以降低RAID 3和5数据存储的成本,如RAID 5用一块磁盘来为4块磁盘提供数据冗余,那就意味着用5块磁盘来存储4块磁盘容量的数据并为那些数据提供完全备份。

总之,不同规格的RAID的主要功能实际上就是提升系统中硬盘的传输速度或保护硬盘数据,或者两种功能兼而有之。

根据磁盘阵列的数据接口不同,一般可以分为IDE RAID、SCSI RAID、光纤通道(Fiber Channel) RAID。基于不同接口的RAID其数据传输速度的快慢、数据存储备份容量的大小、设备的成本大小、设备安装及维护技术的难易各不相同,由于他们各有优劣,各自适用不同的应用环境,可满足不同用户的应用需求,所以磁盘阵列按接口分类广泛为人们所接受。

IDE是大家常见的一种接口标准的硬盘系统,目前市场上有Ultra DMA33和Ultra DMA66。Ultra DMA3的连接电缆为IDE电缆,(40线/40针),I/O传输率为32Mb/s;Ultra DMA66的连接电缆为Ultra ATA/66,其I/O传输率为66Mb/s。每个IDE的接口最多可以连接两个设备,每个主板大多有两个IDE接口,所以可连接4个设备,最大连接距离仅为二三米。由于IDE硬盘的低可靠性,使得用户经常为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而担忧不已,采用IDE标准接口的 RAID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而最关键的是它避免了RAID系统价格过高的问题。但目前IDE RAID还没有CPU和高速缓存,当用户对I/O的操作增加时,系统的处理等待时间会延长。由于IDE串接设备的数量较少,所以RAID只能做到RAID 0和RAID 1,新一代的控制卡有望做到RAID 3和RAID 5,Adaptec AAA-UDMA RAID卡即是一款支持RAID 5的用于入门级服务器和工作站的UDMA/ATA RAID卡。从IDE所能达到的性能来看,它适合于中小型企业和个人用户,但对企业级用户就有些牵强。

SCSI标准是早在1986年就有了,至今为止已发展了几代,I/O速率在不断上升,现在市场上正在被广泛使用的产品是Ultra 2 SCSI,传输速率为80Mb/s,其更新换代产品为Ultra160,它能做到在硬盘和SCSI控制卡之间以160Mb/s的速度传递数据,由于PCI总线的速率限制在133Mb/s,这样给数据的存取带来了瓶颈。目前,Adaptec公司正在以Ultra2 的价格推动更具性能优势Ultra 160 SCSI成为市场主流产品。SCSI真正的飞跃应为Ultra 3 SCSI,它的速率将达到320Mb/s。Ultra 2 SCSI每个通道可连接15个外部设备,传输距离可达到10m,低压差分可达到12m。就三种接口方式而言,在RAID的实现方面SCSI RAID应用最广。在SCSI RAID控制卡上,有CPU和高速缓存两个重要部分,其中CPU和高速缓存都各分为两种。一种CPU作为SCSI的处理器,主要用于Intel的I960;另一种CPU作为RAID的处理器主要是用来完成RAID 5的异或功能。高速缓存则分为预读缓存和回写缓存。所谓预读是把经常要读的和较短的数据直接存储到缓存芯片中,下次再读时系统会直接先到缓存中读取,这样将会大大提高数据读取的速度;回写缓存则是把要写入内存的数据先写到回写缓存中,由缓存直接与SCSI控制卡上的芯片进行写入硬盘的处理,这样可以更早的释放掉内存的空间,赢得性能。

为了让SCSI RAID为更多用户所使用,目前Adaptec公司新推出三款面向中小型企业的Ultra 160 SCSI RAID控制卡,包括两款64位Ultra 160 SCSI RAID控制卡—Adaptec SCSI RAID 3200S 与3400S(拥有两个或四个通道的版本)、一款体积较小的单通道Ultra 160 RAID控制卡—SCSI RAID 2100。新款SCSI RAID控制卡是基于Adaptec Trident II Ultra160 SCSI 芯片(该芯片拥有无与伦比的可靠性与高性能),具有在线存储能力扩展、后台初始化及预测缓存等RAID功能,并支持所有主流服务器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 95/98、NT/2000、Linux、NetWare、Unix等等。同时,新款SCSI RAID控制卡都包含了Adaptec公司新的存储管理软件—Storage Manager Pro及优质的连接电缆。Storage Manager Pro软件拥有一个动态的、可视化的图形用户界面,这种界面减轻了用户的操作难度,同时增强了本地与远程设备的可管理性。新的程序同时也提供了成熟的设备驱动,保证其与各个操作系统的兼容性。

光纤通道作为SCSI的一种替代的连接标准的解决方案目前正在被开发和使用。毋庸置疑,光纤通道是三种接口中传输速度最高的,它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进行传输,其信号失真率小。由于其带宽大,在光纤的每个结点都可以达到100Mb/s,而且可以叠加到1Gb/S,之间不受任何干扰,传输速度高。同时,光纤通道提供了多种增强的连接技术,服务器系统可以通过光缆远程连接,最大可跨越10公里,每个光纤仲裁环路最多可连接126个设备。由于光纤不需要终结器,同时它支持网络设备的连接,所以它比SCSI电缆连接更容易,但其连接技术较难实现。同时由于光纤设备的代价较高,所以目前还没有光纤通道的硬盘,FC(光纤通道)RAID适合磁盘阵列柜连接,在阵列柜上将光纤通道和SCSI转换,而阵列柜中只需要用SCSI硬盘进行连接即可,从而可降低成本。技术的发展是飞速的,目前致力于全球存储解决方案的Adaptec已研究并生产出一款2Gb/s的超薄光纤通道主机适配器—Adaptec AFC9210LP,它可达到2Gb/sPCI到光纤通道的连接,从而实现了2G比特的光纤通道传输技术。


作者:陈磊,摘自:软件世界

论坛徽章:
0
发表于 2002-09-09 14:59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RAID技术简介

楼上的兄弟精神可嘉!

论坛徽章:
0
发表于 2003-09-08 18:32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RAID技术简介

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