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徽章:
- 0
|
1、Linux安装与登陆:
进入Linux系统后,可以用两种用户去登录:(在系统安装过程中可以创建两种帐号)
1.root--超级用户帐号(系统管理员),使用这个帐号可以在系统中做任何事情。
2.普通用户--这个帐号供普通用户使用,可以进行有限的操作。
一般的Linux使用者均为普通用户,而系统管理员一般使用超级用户帐号完成一些系统管理的工作。如果只需要完成一些由普通帐号就能完成的任务,建议不要使用超级用户帐号,以免无意中破坏系统。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用户登录:当用户正确地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后,就能合法地进入系统。屏幕显示:
[root@loclhost /root] # 超级用户的提示符是“#”
其他用户的提示符是“$”。
# login: 输入该命令前.系统提示符下有一行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release 4 (Nahant Update 3)
kernel 2.6.6-34.EL on i686
其中RHEL也可为其简称
Nahant是AS4的一种标识
i686是PII后的Intel系列的CPU
i386几乎适于所有的X86平台
noarch无等级上的限制的一种说法
在login的提示符下:输入用户名/密码后
Last login: Mon Oct 13 01:26:27 2008 on tty2会指出是上一次登录的时间和终端
shutdown
shutdown命令的作用是关闭计算机,它的使用权限是超级用户。
shutdown -h now
shutdown -r +5
-t:在改变到其它运行级别之前,告诉init程序多久以后关机。
-k:并不真正关机,只是送警告信号给每位登录者。
-h:关机后关闭电源。
-c:cancel current process取消目前正在执行的关机程序。无时间选项
-F:在重启计算机时强迫fsck。
-time:设定关机前的时间。
-m: 将系统改为单用户模式。
-i:关机时显示系统信息。
halt: 相当于shutdown -h
halt [-n] [-w] [-d] [-f] [-i] [-p]
主要参数说明
-n:防止sync系统调用,它用在用fsck修补根分区之后,以阻止内核用老版本的超级块覆盖修补过的超级块。
-w:并不是真正的重启或关机,只是写wtmp(/var/log/wtmp)纪录。
-f:没有调用shutdown,而强制关机或重启。
-i:关机(或重启)前,关掉所有的网络接口。
-f:强迫关机,不呼叫shutdown这个指令。
-p: 当关机的时候顺便做关闭电源的动作。
-d:关闭系统,但不留下纪录。
命令说明
halt
就是调用shutdown
-h。halt执行时,杀死应用进程,执行sync(将存于buffer中的资料强制写入硬盘中)系统调用,文件系统写操作完成后就会停止内核。若系统的
运行级别为0或6,则关闭系统;否则以shutdown指令(加上-h参数)来取代。
Poweroff ===halt -p
关机,在多用户方式下(Runlevel 3)不建议使用
shutdown -g0 -i0 -y也可以关机哦
reboot ===shutdown -r now
格式
reboot [-n] [-w] [-d] [-f] [-i]
主要参数
-n: 在重开机前不做将记忆体资料写回硬盘的动作。
-w: 并不会真的重开机,只是把记录写到/var/log/wtmp文件里。
-d: 不把记录写到/var/log/wtmp文件里(-n这个参数包含了-d)。
-i: 在重开机之前先把所有与网络相关的装置停止。
install
1.作用
install命令的作用是安装或升级软件或备份数据,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install [选项]... 来源 目的地
install [选项]... 来源... 目录
install -d [选项]... 目录...
在前两种格式中,会将复制至或将多个文件复制至已存在的,同时设定权
限模式及所有者/所属组。在第三种格式中,会创建所有指定的目录及它们的主目录。长选项必须用的参数在使用短选项时也是必须的。
3.主要参数
--backup[=CONTROL]:为每个已存在的目的地文件进行备份。
-b:类似 --backup,但不接受任何参数。
-c:(此选项不作处理)。
-d,--directory:所有参数都作为目录处理,而且会创建指定目录的所有主目录。
-D:创建前的所有主目录,然后将复制至 ;在第一种使用格式中有用。
-g,--group=组:自行设定所属组,而不是进程目前的所属组。
-m,--mode=模式:自行设定权限模式 (像chmod),而不是rwxr-xr-x。
-o,--owner=所有者:自行设定所有者 (只适用于超级用户)。
-p,--preserve-timestamps:以文件的访问/修改时间作为相应的目的地文件的时间属性。
-s,--strip:用strip命令删除symbol table,只适用于第一及第二种使用格式。
-S,--suffix=后缀:自行指定备份文件的。
-v,--verbose:处理每个文件/目录时印出名称。
--help:显示此帮助信息并离开。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并离开。
mount
2.格式
mount -a [-fv] [-t vfstype] [-n] [-rw] [-F] device dir
3.主要参数
-h:显示辅助信息。
-v:显示信息,通常和-f用来除错。
-a:将/etc/fstab中定义的所有文件系统挂上。
-F:这个命令通常和-a一起使用,它会为每一个mount的动作产生一个行程负责执行。在系统需要挂上大量NFS文件系统时可以加快加载的速度。
-f:通常用于除错。它会使mount不执行实际挂上的动作,而是模拟整个挂上的过程,通常会和-v一起使用。
-t vfstype:显示被加载文件系统的类型。
-n:一般而言,mount挂上后会在/etc/mtab中写入一笔资料,在系统中没有可写入文件系统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个选项取消这个动作。
软盘 ===>mount -t ext2 /dev/fd0 /mnt/floppy
cdrom ===>mount -t iso9660 /dev/hdc /mnt/cdrom
SCSI cdrom ===>mount -t iso9660 /dev/sdb /mnt/scdrom
SCSI cdr ===>mount -t iso9660 /dev/sdc /mnt/scdr
umount
umount命令的作用是卸载一个文件系统,它的使用权限是超级用户或/etc/fstab中允许的使用者
chsh
chsh命令的作用是更改使用者shell设定,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使用者。
chsh [ -s ] [ -list] [ --help ] [ -v ] [ username ]
3.主要参数
-l:显示系统所有Shell类型。
-v:显示Shell版本号。
exit
退出系统,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last
显示近期用户或终端的登录情况,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通过last命令查看该程序的log,管理员可以获知谁曾经或企图连接系统。
2.格式
1ast[—n][-f file][-t tty] [—h 节点][-I —IP][—1][-y][1D]
3.主要参数
-n:指定输出记录的条数。
-f file:指定用文件file作为查询用的log文件。
-t tty:只显示指定的虚拟控制台上登录情况。
-h 节点:只显示指定的节点上的登录情况。
-i IP:只显示指定的IP上登录的情况。
-1:用IP来显示远端地址。
-y:显示记录的年、月、日。
-ID:知道查询的用户名。
-x:显示系统关闭、用户登录和退出的历史。
2.文件处理命令
file [] filename
-v:在标准输出后显示版本信息,并且退出。
-z:探测压缩过的文件类型。
-L:允许符合连接。
-f name:从文件namefile中读取要分析的文件名列表。
mkdir
mkdir [options] 目录名
主要参数
-m, --mode=模式:设定权限,与chmod类似。
-p, --parents:需要时创建上层目录;如果目录早已存在,则不当作错误。
-v, --verbose:每次创建新目录都显示信息。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后离开。
$ mkdir -m 777 tsk
grep
grep命令可以指定文件中搜索特定的内容,并将含有这些内容的行标准输出。grep全称是Global Regular Expression Print,表示全局正则表达式版本,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主要参数
-c:只输出匹配行的计数。
-I:不区分大小写(只适用于单字符)。
-h:查询多文件时不显示文件名。
-l:查询多文件时只输出包含匹配字符的文件名。
-n:显示匹配行及行号。
-s:不显示不存在或无匹配文本的错误信息。
-v:显示不包含匹配文本的所有行。
pattern正则表达式主要参数:
\:忽略正则表达式中特殊字符的原有含义。
^:匹配正则表达式的开始行。
$: 匹配正则表达式的结束行。
\:到匹配正则表达式的行结束。
[ ]:单个字符,如[A]即A符合要求 。
[ - ]:范围,如[A-Z],即A、B、C一直到Z都符合要求 。
。:所有的单个字符。
* :有字符,长度可以为0。
正则表达式是Linux/Unix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正则表达式(也称为“regex”或“regexp”)是一个可以描述一类字符串的模式(Pattern)。如果一个字符串可以用某个正则表达式来描述,我们就说这个字符和该正则表达式匹配(Match)。这和DOS中用户可以使用通配符“*”代表任意字符类似。在Linux系统上,正则表达式通常被用来查找文本的模式,以及对文本执行“搜索-替换”操作和其它功能。
dd
复制文件,并根据参数将数据转换和格式化。
主要参数
bs=字节:强迫 ibs=及obs=。
cbs=字节:每次转换指定的。
conv=关键字:根据以逗号分隔的关键字表示的方式来转换文件。
count=块数目:只复制指定的输入数据。
ibs=字节:每次读取指定的。
if=文件:读取内容,而非标准输入的数据。
obs=字节:每次写入指定的。
of=文件:将数据写入,而不在标准输出显示。
seek=块数目:先略过以obs为单位的指定的输出数据。
skip=块数目:先略过以ibs为单位的指定的输入数据。
.应用实例
$ rdev vmlinuz /dev/hda
$dd if=vmlinuz of=/dev/fd0
$ date;dd if=/dev/sda of=/dev/sdb bs=1M;date
find
find命令的作用是在目录中搜索文件,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参数:
-depth:使用深度级别的查找过程方式,在某层指定目录中优先查找文件内容。
-maxdepth levels:表示至多查找到开始目录的第level层子目录。level是一个非负数,如果level是0的话表示仅在当前目录中查找。
-mindepth levels:表示至少查找到开始目录的第level层子目录。
-mount:不在其它文件系统(如Msdos、Vfat等)的目录和文件中查找。
-version:打印版本。
[expression]是匹配表达式,是find命令接受的表达式,find命令的所有操作都是针对表达式的。它的参数非常多,这里只介绍一些常用的参数。
—name:支持统配符*和?。
-atime n:搜索在过去n天读取过的文件。
-ctime n:搜索在过去n天修改过的文件。
-group grpoupname:搜索所有组为grpoupname的文件。
-user 用户名:搜索所有文件属主为用户名(ID或名称)的文件。
-size n:搜索文件大小是n个block的文件。
-print:输出搜索结果,并且打印。
4.应用技巧
find / -name lilo.conf
find /etc -name *.conf
find / -name '*abvd*'
find /etc -size +500000c -and -mtime +1
mv
主要参数
-i:交互方式操作。如果mv操作将导致对已存在的目标文件的覆盖,此时系统询问是否重写,要求用户回答“y”或“n”,这样可以避免误覆盖文件。
-f:禁止交互操作。mv操作要覆盖某个已有的目标文件时不给任何指示,指定此参数后i参数将不再起作用。
$ mv /usr/cbu/ * .
$ mv cjh.txt wjz.txt
ls
显示目录内容,类似DOS下的dir命令,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主要参数
-a, --all:不隐藏任何以“.” 字符开始的项目。
-A, --almost-all:列出除了“ . ”及 “.. ”以外的任何项目。
--author:印出每个文件著作者。
-b, --escape:以八进制溢出序列表示不可打印的字符。
--block-size=大小:块以指定的字节为单位。
-B, --ignore-backups:不列出任何以 ~ 字符结束的项目。
-f:不进行排序,-aU参数生效,-lst参数失效。
-F, --classify:加上文件类型的指示符号 (*/=@| 其中一个)。
-g:like -l, but do not list owner。
-G, --no-group:inhibit display of group information。
-i, --inode:列出每个文件的inode号。
-I, --ignore=样式:不印出任何符合Shell万用字符的项目。
-k:即--block-size=1K。
-l:使用较长格式列出信息。
-L, --dereference:当显示符号链接的文件信息时,显示符号链接所指示的对象,而并非符号链接本身的信息。
-m:所有项目以逗号分隔,并填满整行行宽。
-n, --numeric-uid-gid:类似-l,但列出UID及GID号。
-N, --literal:列出未经处理的项目名称,例如不特别处理控制字符。
-p, --file-type:加上文件类型的指示符号 (/=@| 其中一个)。
-Q, --quote-name:将项目名称括上双引号。
-r, --reverse:依相反次序排列。
-R, --recursive:同时列出所有子目录层。
-s, --size:以块大小为序。
diff
用于两个文件之间的比较,并指出两者的不同,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主要参数
-a:将所有文件当作文本文件来处理。
-b:忽略空格造成的不同。
-B:忽略空行造成的不同。
-c:使用纲要输出格式。
-H:利用试探法加速对大文件的搜索。
-I:忽略大小写的变化。
-n --rcs:输出RCS格式。
cmp
用来简要指出两个文件是否存在差异,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主要参数
-l: 将字节以十进制的方式输出,并方便将两个文件中不同的以八进制的方式输出。
cat
连接并显示指定的一个和多个文件的有关信息,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主要参数
-n:由第一行开始对所有输出的行数编号。
-b:和-n相似,只不过对于空白行不编号。
-s:当遇到有连续两行以上的空白行时,就代换为一行的空白行。
$ cat README
$ cat README INSTALL File1
$ cat -b /etc/named.conf
ln
参数
-f:链结时先将源文件删除。
-d:允许系统管理者硬链结自己的目录。
-s:进行软链结(Symbolic Link)。
-b:将在链结时会被覆盖或删除的文件进行备份。
链接有两种,硬链接(Hard Link),符号链接(Symbolic Link)。
练习:
1.利用符号链接快速访问关键目录
$ ln -s /usr/local/httpd/htdocs gg
这样每次进入gg目录就可访问Web服务器的文档,以后如果不再访问Web服务器的文档时,删除gg即可,而真正的Web服务器的文档并没有删除。
2.使用dd命令将init.rd格式的root.ram内容导入内存
dd if=/dev/fd0 of=floppy.fd
dd if=root.ram of=/dev/ram0
3.grep命令系统调用
grep是Linux/Unix中使用最广泛的命令之一,许多Linux系统内部都可以调用它。
(1)如果要查询目录列表中的目录,方法如下:
$ ls -l | grep '∧d'
(2)如果在一个目录中查询不包含目录的所有文件,方法如下:
$ ls -l | grep '∧[∧d]'
(3)用find命令调用grep,如所有C源代码中的“Chinput”,方法如下:
$find /ZhXwin -name *.c -exec grep -q -s Chinput {} \;-print
3.系统管理命令
对于Linux系统来说,无论是中央处理器、内存、磁盘驱动器、键盘、鼠标,还是用户等都是文件,Linux系统管理的命令是它正常运行的核心。
df
用来检查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主要参数
-s:对每个Names参数只给出占用的数据块总数。
-a:递归地显示指定目录中各文件及子目录中各文件占用的数据块数。若既不指定-s,也不指定-a,则只显示Names中的每一个目录及其中的各子目录所占的磁盘块数。
-k:以1024字节为单位列出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x:跳过在不同文件系统上的目录不予统计。
-l:计算所有的文件大小,对硬链接文件则计算多次。
-i:显示inode信息而非块使用量。
-h:以容易理解的格式印出文件系统大小,例如136KB、254MB、21GB。
-P:使用POSIX输出格式。
-T: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应用实例
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非常多,包括JFS、ReiserFS、ext、ext2、ext3、ISO9660、XFS、Minx、vfat、MSDOS等。使用df -T命令查看磁盘空间时还可以得到文件系统的信息:
#df -T
文件系统 类型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hda7 reiserfs 5.2G 1.6G 3.7G 30% /
/dev/hda1 vfat 2.4G 1.6G 827M 66% /windows/C
/dev/hda5 vfat 3.0G 1.7G 1.3G 57% /windows/D
/dev/hda9 vfat 3.0G 2.4G 566M 82% /windows/E
/dev/hda10 NTFS 3.2G 573M 2.6G 18% /windows/F
/dev/hda11 vfat 1.6G 1.5G 23M 99% /windows/G
从上面除了可以看到磁盘空间的容量、使用情况外,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挂载点等信息也一览无遗。
top
1.作用
top命令用来显示执行中的程序进程,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主要参数
d:指定更新的间隔,以秒计算。
q:没有任何延迟的更新。如果使用者有超级用户,则top命令将会以最高的优先序执行。
c:显示进程完整的路径与名称。
S:累积模式,会将己完成或消失的子行程的CPU时间累积起来。
s:安全模式。
i:不显示任何闲置(Idle)或无用(Zombie)的行程。
n:显示更新的次数,完成后将会退出top。
4.说明
top命令是Linux系统管理的一个主要命令,通过它可以获得许多信息。这里我们结合图1来说明它给出的信息。
第一行表示的项目依次为当前时间、系统启动时间、当前系统登录用户数目、平均负载。
第二行显示的是所有启动的进程、目前运行的、挂起(Sleeping)的和无用(Zombie)的进程。第三行显示的是目前CPU的使用情况,包括系统占用的比例、用户使用比例、闲置(Idle)比例。
第四行显示物理内存的使用情况,包括总的可以使用的内存、已用内存、空闲内存、缓冲区占用的内存。
第五行显示交换分区使用情况,包括总的交换分区、使用的、空闲的和用于高速缓存的大小。第六行显示的项目最多,下面列出了详细解释。
PID(Process ID):进程标示号。
USER:进程所有者的用户名。
PR:进程的优先级别。
NI:进程的优先级别数值。
VIRT:进程占用的虚拟内存值。
RES:进程占用的物理内存值。
SHR:进程使用的共享内存值。
S:进程的状态,其中S表示休眠,R-正在运行,Z表示僵死状态,N表示该进程优先值是负数。
%CPU:该进程占用的CPU使用率。
%MEM:该进程占用的物理内存和总内存的百分比。
TIME+:该进程启动后占用的总的CPU时间。
Command:进程启动的启动命令名称,如果这一行显示不下,进程会有一个完整的命令行。
top命令使用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一些交互的命令来完成其它参数的功能。这些命令是通过快捷键启动的。
:立刻刷新。
P:根据CPU使用大小进行排序。
T:根据时间、累计时间排序。
q:退出top命令。
m:切换显示内存信息。
t:切换显示进程和CPU状态信息。
c:切换显示命令名称和完整命令行。
M:根据使用内存大小进行排序。
W:将当前设置写入~/.toprc文件中。这是写top配置文件的推荐方法。
可以看到,top命令是一个功能十分强大的监控系统的工具,对于系统管理员而言尤其重要。但是,它的缺点是会消耗很多系统资源。
free
用来显示内存的使用情况,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b -k -m:分别以字节(KB、M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s delay:显示每隔多少秒数来显示一次内存使用情况。
-t:显示内存总和列。
-o:不显示缓冲区调节列。
#free -b -s5
使用这个命令后终端会连续不断地报告内存使用情况(以字节为单位),每5秒更新一次。
quota
显示磁盘使用情况和限制情况,使用权限超级用户。
参数
-g:显示用户所在组的磁盘使用限制。
-u:显示用户的磁盘使用限制。
-v:显示没有分配空间的文件系统的分配情况。
-p:显示简化信息。
#quota caojh
Disk quotas for user caojh(uid 502):
Filesystem blocks quota limit grace files quota limit grace
/dev/hda3 58 200000 400000 41 500 1000
以上显示ID号为502的caojh账号,文件个数设置为500~1000个,硬盘空间限制设置为200MB~400MB。一旦磁盘配额要用完时,就需要删除一些垃圾文件或向系统管理员请求追加配额。
at
指定时刻执行指定的命令序列。
主要参数
-V:显示标准错误输出。
-q:许多队列输出。
-f:从文件中读取作业。
-m:执行完作业后发送电子邮件到用户。
time:设定作业执行的时间。time格式有严格的要求,由小时、分钟、日期和时间的偏移量组成,其中日期的格式为MM.DD.YY,MM是分钟,DD是日期,YY是指年份。偏移量的格式为时间+偏移量,单位是minutes、hours和days。
应用实例
lp
打印文件的命令,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主要参数
-c:先拷贝文件再打印。
-d:打印队列文件。
-m:打印结束后发送电子邮件到用户。
-number:打印份数。
-title:打印标题。
-p:设定打印的优先级别,最高为100。
#lp 2 3 4
request id is 11 (3 file(s))
其中2、3、4分别是文件名;“request id is 11 (3 file(s)) ”表示这是第11个打印命令,依次打印这三个文件。
(2)设定打印优先级别
#lp lp -d LaserJet -p 90 /etc/aliases
通过添加“-p 90”,规定了打印作业的优先级为90。它将在优先级低于90的打印作业之前打印,包括没有设置优先级的作业,缺省优先级是50
useradd
格式
useradd [-d home] [-s shell] [-c comment] [-m [-k template]] [-f inactive] [-e expire ] [-p passwd] [-r] name
3.主要参数
-c:加上备注文字,备注文字保存在passwd的备注栏中。
-d:指定用户登入时的启始目录。
-D:变更预设值。
-e:指定账号的有效期限,缺省表示永久有效。
-f:指定在密码过期后多少天即关闭该账号。
-g:指定用户所属的群组。
-G: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群组。
-m: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M:不要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n:取消建立以用户名称为名的群组。
-r:建立系统账号。
-s:指定用户登入后所使用的shell。
-u:指定用户ID号。
groupadd将新组加入系统。
groupadd [-g gid] [-o]] [-r] [-f] groupname
主要参数
-g gid:指定组ID号。
-o:允许组ID号,不必惟一。
-r:加入组ID号,低于499系统账号。
-f:加入已经有的组时,发展程序退出。
kill
格式
kill [ -s signal | -p ] [ -a ] pid ...
kill -l [ signal ]
3.参数
-s:指定发送的信号。
-p:模拟发送信号。
-l:指定信号的名称列表。
pid:要中止进程的ID号。
Signal:表示信号。
#kill -9 324
(2)解除Linux系统的死锁
#kill -SIGKILL XXX
其中,XXX是包含有Mozolla浏览器的程序的进程标识号。
(3)使用命令回收内存
#kill -9 XXX
其中,XXX是无用的进程标识号。
#free
此时会发现可用内存容量增加了。
(4)killall命令
Linux下还提供了一个killall命令,可以直接使用进程的名字而不是进程标识号,例如:
# killall -HUP inetd
crontab
可以修改crontab配置文件,然后该配置由cron公用程序在适当的时间执行,该命令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crontab [ -u user ] 文件
crontab [ -u user ] { -l | -r | -e }
3.主要参数
-e:执行文字编辑器来设定时程表,内定的文字编辑器是vi。
-r:删除目前的时程表。
-l:列出目前的时程表。
crontab
文件的格式为“M H D m d cmd”。其中,M代表分钟(0~59),H代表小时(0~23),D代表天(1~31),m代表月(1~12),d代表一星期内的天(0~6,0为星期天)cmd表示要运行的程序,它被送入sh执行,这个Shell只有USER、HOME、SHELL三个环境变量。
和at命令相比,crontab命令适合完成固定周期的任务。
动手练习
这时利用上面介绍的kill命令来中止一些程序:
#kill SIGKILL XXX
然后再看top命令终端的变化,包括内存容量、CPU使用率、系统负载等。注意,有些进程是不能中止的,不过学习Linux命令时可以试试,看看系统有什么反应。
2.使用at和halt命令定时关机
首先设定关机时间是17:35,输入下面代码:
#at 17:35
warning: commands will be executed using (in order) a) $SHELL b) login shell c) /bin/sh
at>halt `-i -p
at>
job 6 at 2004-01-01 17:35
此时实际上就已经进入Linux系统的Shell,并且编写一个最简单程序:halt -i
-p。上面Shell中的文本结束符号表示按“Ctrl+D”组合键关闭命令,提交任务退出Shell。“Job 6 at 2004-01-01 17:35”表示系统接受第6个at命令,在“2004-01-01 17:35”时执行命令:先把所有网络相关的装置停止,关闭系统后关闭电源。
3.用crontab命令实现每天定时的病毒扫描
前面已经介绍了一个简单的crontab命令操作,这里看一些更重要的操作。
(1)建立一个文件,文件名称自己设定,假设为caoproject:
#crontab -e
(2)文件内容如下:
05 09 * * * antivir
用vi编辑后存盘退出。antivir是一个查杀Linux病毒的软件,当然需要时先安装在系统中。
(3)使用crontab命令添加到任务列表中:
#crontab caoproject
这样系统内所有用户在每天的9点05分会自动进行病毒扫描。
4.用kill使修改的配置文件马上生效
Windows用户一般都知道,重要配置文件修改后往往都要重新启动计算机才能使修改生效。而Linux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自己根据需要实时设定服务。这里以网络服务inetd为例介绍一些操作技巧。
inetd
是一个监听守护进程,监听与提供互联网服务进程(如rlogin、telnet、ftp、rsh)进行连接的要求,并扩展所需的服务进程。默认情况下,
inetd监听的这些daemon均列于/etc
/inetd.conf文件中。编辑/etc/inetd.conf文件,可以改变inetd启动服务器守护进程的选项,然后驱使inetd以
SIGHUP(signal 1)向当前的inetd进程发送信号,使inetd重读该文件。这一过程由kill命令来实现。
用vi或其它编辑器修改inetd.conf后,首先使用下面命令:
#ps -ef |grep inetd
上面代码表明查询inetd.conf的进程号(PID),这里假设是1426,然后使用下面命令:
# kill -1426 inetd
这样配置文件就生效了。
4.网络操作命令
因为Linux系统是在Internet上起源和发展的,它与生俱来拥有强大的网络功能和丰富的网络应用软件,尤其是TCP/IP网络协议的实现尤为成熟。
Linux的网络命令比较多,其中一些命令像ping、ftp、telnet、route、netstat等在其它操作系统上也能看到,但也有一些Unix/Linux系统独有的命令,如ifconfig、finger、mail等。Linux网络操作命令的一个特点是,命令参数选项和功能很多,一个命令往往还可以实现其它命令的功能。
ifconfig
1.作用
ifconfig用于查看和更改网络接口的地址和参数,包括IP地址、网络掩码、广播地址,使用权限是超级用户。
2.格式
ifconfig -interface [options] address
3.主要参数
-interface:指定的网络接口名,如eth0和eth1。
up:激活指定的网络接口卡。
down:关闭指定的网络接口。
broadcast address:设置接口的广播地址。
pointopoint:启用点对点方式。
address:设置指定接口设备的IP地址。
netmask address:设置接口的子网掩码。
4.应用说明
#fconfig eth0 210.34.6.89 netmask 255.255.255.128 broadcast 210.34.6.127
ip
是iproute2软件包里面的一个强大的网络配置工具,它能够替代一些传统的网络管理工具,例如ifconfig、route等,使用权限为超级用户。几乎所有的Linux发行版本都支持该命令。
应用实例
添加IP地址192.168.2.2/24到eth0网卡上:
#ip addr add 192.168.1.1/24 dev eth0
丢弃源地址属于192.168.2.0/24网络的所有数据报:
#ip rule add from 192.168.2.0/24 prio 32777 reject
ping
ping检测主机网络接口状态,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主要参数
-d:使用Socket的SO_DEBUG功能。
-c:设置完成要求回应的次数。
-f:极限检测。
-i:指定收发信息的间隔秒数。
-I:网络界面使用指定的网络界面送出数据包。
-l:前置载入,设置在送出要求信息之前,先行发出的数据包。
-n:只输出数值。
-p:设置填满数据包的范本样式。
-q:不显示指令执行过程,开头和结尾的相关信息除外。
-r:忽略普通的Routing Table,直接将数据包送到远端主机上。
-R:记录路由过程。
-s:设置数据包的大小。
-t:设置存活数值TTL的大小。
-v:详细显示指令的执行过程。
通过下面的方法使系统对ping没有反应:
# echo 1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netstat
检查整个Linux网络状态。
主要参数
-a--all:显示所有连线中的Socket。
-A:列出该网络类型连线中的IP相关地址和网络类型。
-c--continuous:持续列出网络状态。
-C--cache:显示路由器配置的快取信息。
-e--extend:显示网络其它相关信息。
-F--fib:显示FIB。
-g--groups:显示多重广播功能群组组员名单。
-h--help:在线帮助。
-i--interfaces:显示网络界面信息表单。
-l--listening:显示监控中的服务器的Socket。
-M--masquerade:显示伪装的网络连线。
-n--numeric:直接使用IP地址,而不通过域名服务器。
-N--netlink--symbolic:显示网络硬件外围设备的符号连接名称。
-o--timers:显示计时器。
-p--programs:显示正在使用Socket的程序识别码和程序名称。
-r--route:显示Routing Table。
-s--statistice:显示网络工作信息统计表。
-t--tcp:显示TCP传输协议的连线状况。
-u--udp:显示UDP传输协议的连线状况。
-v--verbose: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V--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w--raw:显示RAW传输协议的连线状况。
-x--unix:和指定“-A unix”参数相同。
--ip--inet:和指定“-A inet”参数相同。
telnet
telnet表示开启终端机阶段作业,并登入远端主机。telnet是一个Linux命令,同时也是一个协议(远程登陆协议)。
telnet [-8acdEfFKLrx][-b][-e][-k][-l][-n][-S][-X][主机名称IP地址]
主要参数
-8:允许使用8位字符资料,包括输入与输出。
-a:尝试自动登入远端系统。
-b:使用别名指定远端主机名称。
-c:不读取用户专属目录里的.telnetrc文件。
-d:启动排错模式。
-e:设置脱离字符。
-E:滤除脱离字符。
-f: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F”参数相同。
-F:使用Kerberos V5认证时,加上此参数可把本地主机的认证数据上传到远端主机。
-k:使用Kerberos认证时,加上此参数让远端主机采用指定的领域名,而非该主机的域名。
-K:不自动登入远端主机。
-l:指定要登入远端主机的用户名称。
-L:允许输出8位字符资料。
-n:指定文件记录相关信息。
-r:使用类似rlogin指令的用户界面。
-S:服务类型,设置telnet连线所需的IP TOS信息。
-x:假设主机有支持数据加密的功能,就使用它。
-X:关闭指定的认证形态。
ftp
进行远程文件传输。FTP是ARPANet的标准文件传输协议,该网络就是现今Internet的前身,所以ftp既是协议又是一个命令。
ftp [-dignv][主机名称IP地址]
主要参数
-d:详细显示指令执行过程,便于排错分析程序执行的情形。
-i:关闭互动模式,不询问任何问题。
-g:关闭本地主机文件名称支持特殊字符的扩充特性。
-n:不使用自动登陆。
-v: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4.应用说明
ftp内部命令有72个,下面列出主要几个内部命令:
ls:列出远程机的当前目录。
cd:在远程机上改变工作目录。
lcd:在本地机上改变工作目录。
close:终止当前的ftp会话。
hash:每次传输完数据缓冲区中的数据后就显示一个#号。
get(mget):从远程机传送指定文件到本地机。
put(mput):从本地机传送指定文件到远程机。
quit:断开与远程机的连接,并退出ftp。
route
手工产生、修改和查看路由表。
#route [-add][-net|-host] targetaddress [-netmask Nm][dev]If]
#route [-delete][-net|-host] targetaddress [gw Gw] [-netmask Nm] [dev]If]
主要参数
-add:增加路由。
-delete:删除路由。
-net:路由到达的是一个网络,而不是一台主机。
-host:路由到达的是一台主机。
-netmask Nm:指定路由的子网掩码。
gw:指定路由的网关。
[dev]If:强迫路由链指定接口。
rlogin
用来进行远程注册。
rlogin [ -8EKLdx ] [ -e char ] [-k realm ] [ - l username ] host
主要参数
-8:此选项始终允许8位输入数据通道。该选项允许发送格式化的ANSI字符和其它的特殊代码。如果不用这个选项,除非远端的不是终止和启动字符,否则就去掉奇偶校验位。
-E:停止把任何字符当作转义字符。当和-8选项一起使用时,它提供一个完全的透明连接。
-K:关闭所有的Kerberos确认。只有与使用Kerberos 确认协议的主机连接时才使用这个选项。
-L:允许rlogin会话在litout模式中运行。要了解更多信息,请查阅tty联机帮助。
-d:打开与远程主机进行通信的TCP sockets的socket调试。要了解更多信息,请查阅setsockopt的联机帮助。
-e:为rlogin会话设置转义字符,默认的转义字符是“~”。
-k:请求rlogin获得在指定区域内远程主机的Kerberos许可,而不是获得由krb_realmofhost(3)确定的远程主机区域内的远程主机的Kerberos许可。
-x:为所有通过rlogin会话传送的数据打开DES加密。这会影响响应时间和CPU利用率,但是可以提高安全性。
4.使用说明
如果在网络中的不同系统上都有账号,或者可以访问别人在另一个系统上的账号,那么要访问别的系统中的账号,首先就要注册到系统中,接着通过网络远程注册到账号所在的系统中。rlogin可以远程注册到别的系统中,它的参数应是一个系统名。
rcp
代表远程文件拷贝,用于计算机之间文件拷贝,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rcp [-px] [-k realm] file1 file2 rcp [-px] [-r] [-k realm] file
3.主要参数
-r:递归地把源目录中的所有内容拷贝到目的目录中。要使用这个选项,目的必须是一个目录。
-p:试图保留源文件的修改时间和模式,忽略umask。
-k:请求rcp获得在指定区域内的远程主机的Kerberos许可,而不是获得由krb_relmofhost(3)确定的远程主机区域内的远程主机的Kerberos许可。
-x:为传送的所有数据打开DES加密。
finger
查询一台主机上的登录账号的信息,通常会显示用户名、主目录、停滞时间、登录时间、登录Shell等信息,使用权限为所有用户。
主要参数
-s:显示用户注册名、实际姓名、终端名称、写状态、停滞时间、登录时间等信息。
-l:除了用-s选项显示的信息外,还显示用户主目录、登录Shell、邮件状态等信息,以及用户主目录下的.plan、.project和.forward文件的内容。
-p:除了不显示.plan文件和.project文件以外,与-l选项相同。
mail
发送电子邮件,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此外,mail还是一个电子邮件程序。
mail [-s subject] [-c address] [-b address]
mail -f [mailbox]mail [-u user]
主要参数
-b address:表示输出信息的匿名收信人地址清单。
-c address:表示输出信息的抄送()收信人地址清单。
-f [mailbox]:从收件箱者指定邮箱读取邮件。
-s subject:指定输出信息的主体行。
[-u user]:端口指定优化的收件箱读取邮件。
nslookup
功能是查询一台机器的IP地址和其对应的域名。使用权限所有用户。它通常需要一台域名服务器来提供域名服务。如果用户已经设置好域名服务器,就可以用这个命令查看不同主机的IP地址对应的域名。
动手练习
1.危险的网络命令
互联网的发展使安全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finger、ftp、rcp和telnet在本质上都是不安全的,因为它们在网络上用明文传送口令和数据,嗅探器可以非常容易地截获这些口令和数据。而且,这些服务程序的安全验证方式也是有弱点的,很容易受到“中间服务器”方式的攻击。现在ftp、telnet可以被SSH命令代替绑定在端口22上,其连接采用协商方式,使用RSA加密。身份鉴别完成之后,后面的所有流量都使用IDEA进行加密。SSH(Secure Shell)程序可以通过网络登录到远程主机,并执行命令。rcp、rlogin等远程调用命令也逐渐被VNC软件代替。
2.在一张网卡上绑定多个IP地址
在Linux下,可以使用ifconfig方便地绑定多个IP地址到一张网卡。例如,eth0接口的原有IP地址为192.168.0 .254,可以执行下面命令:
ifconfig eth0:0 192.168.0.253 netmask 255.255.255.0
ifconfig eth0:1 192.168.0.252 netmask 255.255.255.0
......
3.修改网卡MAC地址
首先必须关闭网卡设备,命令如下:
/sbin/ifconfig eth0 down
修改MAC地址,命令如下:
/sbin/ifconfig eth0 hw ether 00:AA:BB:CC:DD:EE
重新启用网卡:
/sbin/ifconfig eth0 up
这样网卡的MAC地址就更改完成了。每张网卡的MAC地址是惟一,但不是不能修改的,只要保证在网络中的MAC地址的惟一性就可以了。
5.网络安全命令
passwd
来修改账户的登陆密码,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主要参数
-l:锁定已经命名的账户名称,只有具备超级用户权限的使用者方可使用。
-u:解开账户锁定状态,只有具备超级用户权限的使用者方可使用。
-x, --maximum=DAYS:最大密码使用时间(天),只有具备超级用户权限的使用者方可使用。
-n, --minimum=DAYS:最小密码使用时间(天),只有具备超级用户权限的使用者方可使用。
-d:删除使用者的密码, 只有具备超级用户权限的使用者方可使用。
-S:检查指定使用者的密码认证种类, 只有具备超级用户权限的使用者方可使用。
su
是变更为其它使用者的身份,超级用户除外,需要键入该使用者的密码。
主要参数
-f , --fast:不必读启动文件(如 csh.cshrc 等),仅用于csh或tcsh两种Shell。
-l , --login:加了这个参数之后,就好像是重新登陆为该使用者一样,大部分环境变量(例如HOME、SHELL和USER等)都是以该使用者(USER)为主,并且工作目录也会改变。如果没有指定USER,缺省情况是root。
-m, -p ,--preserve-environment:执行su时不改变环境变数。
-c command:变更账号为USER的使用者,并执行指令(command)后再变回原来使用者。USER:欲变更的使用者账号,ARG传入新的Shell参数。
4.应用实例变更账号为超级用户,并在执行df命令后还原使用者。 su -c df root
umask
设置用户文件和目录的文件创建缺省屏蔽值,若将此命令放入profile文件,就可控制该用户后续所建文件的存取许可。它告诉系统在创建文件时不给谁存取许可。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参数
-S:确定当前的umask设置。
-p:修改umask 设置。[mode]:修改数值。
4.说明传统Unix的umask值是022,这样就可以防止同属于该组的其它用户及别的组的用户修改该用户的文件。既然每个用户都拥有并属于一个自己的私有组,那么这种“组保护模式”就不在需要了。严密的权限设定构成了Linux安全的基础,在权限上犯错误是致命的。需要注意的是,umask命令用来设置进程所创建的文件的读写权限,最保险的值是0077,即关闭创建文件的进程以外的所有进程的读写权限,表示为-rw-------。在~/.bash_profile中,加上一行命令umask 0077可以保证每次启动Shell后, 进程的umask权限都可以被正确设定。
umask -Su=rwx,g=rx,o=rxumask -p 177umask -Su=rw,g=,o=上述5行命令,首先显示当前状态,然后把umask值改为177,结果只有文件所有者具有读写文件的权限,其它用户不能访问该文件。这显然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设置。
chgrp
修改一个或多个文件或目录所属的组。使用权限是超级用户。
参数
-c, --changes :像 --verbose,但只在有更改时才显示结果。--dereference:会影响符号链接所指示的对象,而非符号链接本身。
-h, --no-dereference:会影响符号链接本身,而非符号链接所指示的目的地(当系统支持更改符号链接的所有者,此选项才有效)。
-f, --silent, --quiet:去除大部分的错误信息。--reference=参考文件:使用的所属组,而非指定的。
-R, --recursive:递归处理所有的文件及子目录。
-v, --verbose:处理任何文件都会显示信息。
chmod
用于改变文件或目录的访问权限,用户可以用它控制文件或目录的访问权限,使用权限是超级用户。
chown
更改一个或多个文件或目录的属主和属组
chown 将指定文件的拥有者改为指定的用户或组,用户可以是用户名或用户ID;组可以是组名或组ID;文件是以空格分开的要改变权限的文件列表,支持通配符。系统管理员经常使用chown命令,在将文件拷贝到另一个用户的目录下以后,让用户拥有使用该文件的权限。
chattr
1.作用修改ext2和ext3文件系统属性(attribute),使用权限超级用户。
主要参数
-R:递归处理所有的文件及子目录。
-V:详细显示修改内容,并打印输出。
-:失效属性。+:激活属性。
= :指定属性。
A:Atime,告诉系统不要修改对这个文件的最后访问时间。
S:Sync,一旦应用程序对这个文件执行了写操作,使系统立刻把修改的结果写到磁盘。
a:Append Only,系统只允许在这个文件之后追加数据,不允许任何进程覆盖或截断这个文件。如果目录具有这个属性,系统将只允许在这个目录下建立和修改文件,而不允许删除任何文件。
i:Immutable,系统不允许对这个文件进行任何的修改。如果目录具有这个属性,那么任何的进程只能修改目录之下的文件,不允许建立和删除文件。
D:检查压缩文件中的错误。
d:No dump,在进行文件系统备份时,dump程序将忽略这个文件。
C:Compress,系统以透明的方式压缩这个文件。从这个文件读取时,返回的是解压之后的数据;而向这个文件中写入数据时,数据首先被压缩之后才写入磁盘。
s:Secure Delete,让系统在删除这个文件时,使用0填充文件所在的区域。
u:Undelete,当一个应用程序请求删除这个文件,系统会保留其数据块以便以后能够恢复删除这个文件。
命令的作用很大,其中一些功能是由Linux内核版本来支持的,如果Linux内核版本低于2.2,那么许多功能不能实现。同样-D检查压缩文件中的错误的功能,需要2.5.19以上内核才能支持。另外,通过chattr命令修改属性能够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但是它并不适合所有的目录。chattr命令不能保护/、/dev、/tmp、/var目录。
应用实例
1.恢复/root目录,即子目录的所有文件
# chattr -R +u/root
2.用chattr命令防止系统中某个关键文件被修改
在Linux下,有些配置文件(passwd ,fatab)是不允许任何人修改的,为了防止被误删除或修改,可以设定该文件的“不可修改位(immutable)”,命令如下:
# chattr +i /etc/fstab
sudo
sudo是一种以限制配置文件中的命令为基础,在有限时间内给用户使用,并且记录到日志中的命令,权限是所有用户。
主要参数
-b:在后台执行命令。
-h:显示帮助。
-H:将HOME环境变量设为新身份的HOME环境变量。
-k:结束密码的有效期,即下次将需要输入密码。
-l:列出当前用户可以使用的命令。
-p:改变询问密码的提示符号。
-s :执行指定的Shell。
-u :以指定的用户为新身份,不使用时默认为root。
-v:延长密码有效期5分钟。
sudo命令的配置在/etc/sudoers文件中。当用户使用sudo时,需要输入口令以验证使用者身份。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使用定义好的命令,当使用配置文件中没有的命令时,将会有报警的记录。sudo是系统管理员用来允许某些用户以root身份运行部分/全部系统命令的程序。一个明显的用途是增强了站点的安全性,如果需要每天以超级用户的身份做一些日常工作,经常执行一些固定的几个只有超级用户身份才能执行的命令,那么用sudo是非常适合的。
ps
显示瞬间进程 (process) 的动态,使用权限是所有使用者。
列出几个常用的参数。
-A:列出所有的进程。
-l:显示长列表。
-m:显示内存信息。
-w:显示加宽可以显示较多的信息。
-e:显示所有进程。
a:显示终端上的所有进程,包括其它用户的进程。
-au:显示较详细的信息。
-aux:显示所有包含其它使用者的进程。
4.说明要对进程进行监测和控制,首先要了解当前进程的情况,也就是需要查看当前进程。ps命令就是最基本、也是非常强大的进程查看命令。使用该命令可以确定有哪些进程正在运行、运行的状态、进程是否结束、进程有没有僵尸、哪些进程占用了过多的资源等。
USER表示进程拥有者;
PID表示进程标示符;
%CPU表示占用的CPU使用率;
%MEM占用的物理内存使用率;
VSZ表示占用的虚拟内存大小;
RSS为进程占用的物理内存值;
TTY为终端的次要装置号码。
STAT表示进程的状态,其中D为不可中断的静止(I/O动作);
R正在执行中;
S静止状态;T暂停执行;
Z不存在,但暂时无法消除;
W没有足够的内存分页可分配;高优先序的进程;
N低优先序的进程;L有内存分页分配并锁在内存体内 (实时系统或I/O)。
START为进程开始时间。TIME为执行的时间。COMMAND是所执行的指令。
4.应用实例在进行系统维护时,经常会出现内存使用量惊人,而又不知道是哪一个进程占用了大量进程的情况。除了可以使用top命令查看内存使用情况之外,还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ps aux | sort +5n
who作用who显示系统中有哪些用户登陆系统,显示的资料包含了使用者ID、使用的登陆终端、上线时间、呆滞时间、CPU占用,以及做了些什么。 使用权限为所有用户。
主要参数
-h:不要显示标题列。
-u:不要显示使用者的动作/工作。
-s:使用简短的格式来显示。
-f:不要显示使用者的上线位置。
-V:显示程序版本。
动手练习1.使用Linux命令检测系统入侵者安装过Mandrake Linux和Red HatLinux的用户都会知道,Linux系统会内置三种不同级别(标准、高、更高)的防火墙,当进行了Linux服务器的安装和一些基本的设置后,服务器应该说是比较安全的,但是也会有黑客通过各种方法利用系统管理员的疏忽侵入系统。如何快速查找黑客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可以使用命令查询黑客是否入侵,见表1。表1 查询黑客入侵现象的命令对应表举例说明,如果黑客嗅探网络,那么它必须使网卡接口处于混杂模式,使用下面命令进行查询:#ifconfig -aeth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0:00:E8:A0:25:86inet addr:192.168.1.7 Bcast:192.168.1.255 Mask:255.255.255.0UP BROADCAST RUNNING PROMISCUOUS MTU:1500 Metric:1......从这个命令的输出中,可以看到上面讲到的这些概念。第一行的00:00:E8:A0:25:86是mac地址,第二行的192.168.1.7是IP地址,第四行讲的是接收数据状态,这时正在被黑客嗅探。一般而言,网卡有几种接收数据帧的状态,如Broadcast、Multicast、Promiscuous等。Broadcast是指接收所有类型为广播报文的数据帧;Multicast是指接收特定的组播报文;Promiscuous则是通常说的混杂模式,是指对报文中的目的硬件地址不加任何检查、全部接收的工作模式。2.限制su命令的滥用我们知道,超级用户在Linux中有最大的权利,几乎所有黑客都想得到这个目标。Linux可以增加对切换到超级用户的限制。使用PAM(Pluggable AuthenticationModules)可以禁止除在wheel组以外的任何人su成root,修改/etc/pam.d/su文件,除去屏蔽标识#。使用/usr/sbin/usermod G10 bjecadm将bjecadm这个账号加入gid为10的组,就是wheel组。命令如下:/etc/pam.d/su # 使用密码验证#auth sufficient /lib/security/pam_wheel.so debug# 限制只有wheel组用户才可以切换到root#auth required /lib/security/pam_wheel.so use_uidchmod -G10 bjecadm另外,每当用户试图使用su命令进入系统用户时,命令将在/usr/adm/sulog文件中写一条信息,若该文件记录了大量试图用su进入root的无效操作信息,则表明了可能有人企图破译root口令。Linux命令有着强大的功能。对于Linux系统管理员来说,往往只需要通过各种安全命令技巧,组合构成安全防线。从计算机安全的角度看,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计算机系统,Linux系统也不例外。
6.其他命令
tar
Unix/Linux系统中备份文件的可靠方法,几乎可以工作于任何环境中,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主要参数
c 创建新的档案文件。如果用户想备份一个目录或是一些文件,就要选择这个选项。
-r 把要存档的文件追加到档案文件的未尾。例如用户已经做好备份文件,又发现还有一个目录或是一些文件忘记备份了,这时可以使用该选项,将忘记的目录或文件追加到备份文件中。
-t 列出档案文件的内容,查看已经备份了哪些文件。
-u 更新文件。就是说,用新增的文件取代原备份文件,如果在备份文件中找不到要更新的文件,则把它追加到备份文件的最后。
-x 从档案文件中释放文件。辅助选项:
-b 该选项是为磁带机设定的,其后跟一数字,用来说明区块的大小,系统预设值为20(20×512 bytes)。
-f 使用档案文件或设备,这个选项通常是必选的。
-k 保存已经存在的文件。例如把某个文件还原,在还原的过程中遇到相同的文件,不会进行覆盖。
-m 在还原文件时,把所有文件的修改时间设定为现在。
-M 创建多卷的档案文件,以便在几个磁盘中存放。
-v 详细报告tar处理的文件信息。如无此选项,tar不报告文件信息。
-w 每一步都要求确认。
-z 用gzip来压缩/解压缩文件,加上该选项后可以将档案文件进行压缩,但还原时也一定要使用该选项进行解压缩。
tar 是Tape Archive(磁带归档)的缩写,最初设计用于将文件打包到磁带上。如果下载过Linux的源代码,或许已经碰到过tar文件请注意,不要忘了Linux是区分大小写的。例如,tar命令应该总是以小写的形式执行。命令行开关可以是大写、小写或大小写的混合。例如,-t和-T执行不同的功能。文件或目录名称可以混合使用大小写,而且就像命令和命令行开关一样是区分大小写的。
应用实例
$tar cvf - /usr > /temp/back.tar
unzip
主要参数
-c:将解压缩的结果显示到屏幕上,并对字符做适当的转换。
-f:更新现有的文件。-l:显示压缩文件内所包含的文件。
-p:与-c参数类似,会将解压缩的结果显示到屏幕上,但不会执行任何的转换。
-t:检查压缩文件是否正确。
-u:与-f参数类似,但是除了更新现有的文件外,也会将压缩文件中的其它文件解压缩到目录中。
-v:执行是时显示详细的信息。
-z:仅显示压缩文件的备注文字。
-a:对文本文件进行必要的字符转换。
-b:不要对文本文件进行字符转换。
-C:压缩文件中的文件名称区分大小写。
-j:不处理压缩文件中原有的目录路径。
-L:将压缩文件中的全部文件名改为小写。
-M:将输出结果送到more程序处理。
-n:解压缩时不要覆盖原有的文件。
-o:不必先询问用户,unzip执行后覆盖原有文件。
-P:使用zip的密码选项。-q:执行时不显示任何信息。
-s:将文件名中的空白字符转换为底线字符。
-V:保留VMS的文件版本信息。
-X:解压缩时同时回存文件原来的UID/GID。[.zip文件]:指定.zip压缩文件。[文件]:指定要处理.zip压缩文件中的哪些文件。
-d:指定文件解压缩后所要存储的目录。
-x:指定不要处理.zip压缩文件中的哪些文件。
-Z unzip:-Z等于执行zipinfo指令。
在Linux中,还提供了一个叫zipinfo的工具,能够察看zip压缩文件的详细信息。
gunzip
作用gunzip命令作用是解压文件,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主要参数
-a或--ascii:使用ASCII文字模式。
-c或--stdout或--to-stdout:把解压后的文件输出到标准输出设备。
-f或-force:强行解开压缩文件,不理会文件名称或硬连接是否存在,以及该文件是否为符号连接。
-h或--help:在线帮助。
-l或--list:列出压缩文件的相关信息。
-L或--license:显示版本与版权信息。
-n或--no-name:解压缩时,若压缩文件内含有原来的文件名称及时间戳记,则将其忽略不予处理。
-N或--name:解压缩时,若压缩文件内含有原来的文件名称及时间戳记,则将其回存到解开的文件上。
-q或--quiet:不显示警告信息。
-r或--recursive:递归处理,将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一并处理。
-S或--suffix:更改压缩字尾字符串。
-t或--test:测试压缩文件是否正确无误。
-v或--verbose: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V或--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说明gunzip是个使用广泛的解压缩程序,它用于解开被gzip压缩过的文件,这些压缩文件预设最后的扩展名为“.gz”。事实上,gunzip就是gzip的硬连接,因此不论是压缩或解压缩,都可通过gzip指令单独完成。
。
因为文件列表的是DOS系统下的文档,对大小写并不敏感,所以“CDE”和“cde”在这里是一样的。3.应用实例(1)如果把软盘进行快速格式化,可以使用命令mformat:mformat A:mtools当初发展的目的是用来处理DOS文件系统的,所以只能用在FAT文件格式的分区上。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mount命令来挂载了FAT16/32分区,那么就不能使用mtools的指令来处理这些分区上的文件。这是因为一旦FAT16/32分区挂到了Linux文件目录下,Linux就会将其视为文件系统本身的一部分,这时如果要对其操作就必须使用Linux本身所附带的指令集。(2)将DOS盘上的文件htca.c复制到当前目录下,并用ls命令进行验证。$ mcopy a:\htca.c$ ls -l htca.c-rw-r- -r- - 1 xxq xxq 27136 Jan 1 01:80 htca.c
man
1.作用
man命令用来提供在线帮助,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在Linux系统中存储着一部联机使用的手册,以供用户在终端上查找。使用man命令可以调阅其中的帮助信息,非常方便和实用。
2.格式
man 命令名称
man [-acdfhkKtwW] [-m system] [-p string] [-C config_file] [-M path] [-P pager] [-S section_list] [section] name ...
3.参数
-C config_file:指定设定文件man.conf,缺省值是/etc/man.conf。
-M path:指定了联机手册的搜寻路径, 如果没有指定则使用环境变数MANPATH的设定;如果没有使用MANPATH, 则会使用/usr/lib/man.conf内的设定;如果MANPATH是空字串,则表示使用缺省值。
-P pager:指定使用何种pager.man会优先使用此选项设定,然后是依环境变数MANPAGER设定,然后是环境变数PAGER;man缺省使用/usr/bin/less -is。
-S section_list man:所搜寻的章节列表(以冒号分隔),此选项会覆盖环境变数MANSECT的设定。
-a man:缺省情况是在显示第一个找到的手册之后,就会停止搜寻,使用此选项会强迫man继续显示所有符合name的联机手册。
-c:即使有最新的cat page,也继续对联机手册重新作排版,本选项在屏幕的行列数改变时或已排版的联机手册损坏时特别有意义。
-d:不要真的显示联机手册,只显示除错讯息。
-D:同时显示联机手册与除错讯息。
-h:显示求助讯息然后结束程式 。
-K:对所有的联机手册搜寻所指定的字串。请注意,本功能回应速度可能很慢,如果指定section(区域)会对速度有帮助。
-m system:依所指定的system名称而指定另一组的联机手册。
man:是manual(手册)的缩写。在输入命令有困难时,可以立刻得到这个文档。例如, 如果使用ps命令时遇到困难,可以输入man ps得到帮助信息,此时会显示出ps的手册页(man page)。
由于手册页man page是用less程序来看的(可以方便地使屏幕上翻和下翻), 所以在man page里可以使用less的所有选项。
less中比较重要的功能键有:
[q] 退出;
[Enter] 一行行地下翻;
[Space] 一页页地下翻;
上翻一页;
[/] 后跟一个字符串和[Enter]来查找字符串;
[n] 发现上一次查找的下一个匹配。
4.阅读手册页
手册页在很少的空间里提供了很多的信息,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大多数手册页中都有的部分内容。Linux手册页主要有九个部分:用户指令、系统调用、程序库、设备说明、文件格式、游戏、杂项、系统指令、内核,手册页快照见图1所示。
图1 ps命令手册页快照
Linux手册页布局见表1。
5.应用实例
Linux
命令中有一些基础的、重要的命令,例如ps、find、cat和ls等。下面来举一个综合应用的例子,由此可以看出man的地位在Linux中可谓至关重
要。但是,man所显示的信息却不是普通的文本,如果直接将这些文字重定向到一个文本文件,就会发现在man中高亮显示的文字就变成了两个,而且有不计其
数的制表符,使打印、编辑都变得非常不便。不过,使用下面这样一条语句就能得到ps命令打印。
# man ps | col -b | lpr
这条命令同时运用了输出重定向和管道两种技巧,作用是将ps命令的帮助信息可以直接打印出来。更多的Man文件可以查看Linux Man
unencode
1.作用
unencode命令可以把一个二进制文件表编码为一个文本文件,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uuencode [-hv] [源文件] 目标文件
3.主要参数
-h:列出指令使用格式(help) 。
-v:列出版本信息。
4.应用说明
uuencode指令可以将二进制文件转化成可使用电子邮件发送的ASCII编码形式。uuencode编码后的资料都以 begin开始,以end作为结束,且通常其中的每一行的开始均为“M”,中间部分是编码过的文件,编码后的文件比源文件要大一些。
uudecode
1.作用
uudecode命令用来将uuencode编码后的档案还原,uudecode只会将begin与end标记之间的编码资料还原,程序会跳过标记以外的资料。它的使用权限为所有用户。
2.格式
uuencode [-hv] [file1 ...]
3.主要参数
-h:列出指令使用格式(help)。
-v:列出版本信息。
4.应用实例
使用下面命令一次还原几个文件:
uuencode file1.uud file2.uud file3.uud
动手练习
1.在Linux命令行下发送邮件
虽然Linux桌面应用发展很快,但是命令行(Shell)在Linux中依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如果能确认电子邮件服务器支持8bit的字节,就可以直接使用下面命令:
cat <附件文件名> | mail <邮件地址>
cat(cat是concatenate的缩写)命令是将几个文件处理成一个文件,并将这种处理的结果保存到一个单独的输出文件,这里我们用它来合并邮件的文本。
写好邮件名称,比如叫cjkmail,然后使用下面命令:
$uuencode <附件文件名> <附件文件名> >>cjkmail
这样就可以用vi编辑器写cjkmail文件,并在前面写上信的正文,然后寄出。
对方收到信后,把信中属于cjkmail中的内容拷贝出来,存为themail.uue。如果对方是在Windows下,就可以用WinRAR或WinZip解压,这样就可以看到附件。
如果对方也使用Linux,可以用undecode命令还原:
$ uudencode -o<附件文件名> themail.uue
2.实现tar的分卷
笔者想把一个378MB的文件压缩成多个63MB的文件(笔者的USB为64MB),使用下面命令:
$tar czvf - dir | split -d -b 63m
然后合并命令:
$cat x* > dir.tgz
以上例子实际是由三个命令组合完成的,即用tar打包,用split分割,用cat合并。“tar czvf - dir”的意思是把dir目录打包,并输出到标准输出(argv),这样就可以直接用管道输出给split。
3.连续执行一个命令
使用watch命令,可以反复执行命令。如果和ls配合,可以达到观察某文件大小变化的效果。
$watch ls -l file.name
4.用tar命令导出一个文件
有一个tar格式的DVD文件GLvPro6.4_linux.tar,因为该文件非常大(4.7GB),如果全部解压比较麻烦,可以用下面命令先导出readme.txt看看。
tar xvf GLvPro6.4_linux.tar readme.txt
这样readme.txt就单独被导出了。
5.用tar打包一个目录时只备份其中的几个子目录
tar cf --exclude home/cjh home/cao
这样home目录下只有cjh和cao两个子目录备份。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25840/showart_1329804.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