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徽章:
- 1
|
【吐血推荐】网络医院的故事----连载(ZT)转载结束,共35篇
[故事之三十]六类线施工工艺要求高,一次验收合格率仅80%
[症状]某著名布线工程商及系统集成商,采用六类线为某市新建的电信大厦布线,点数虽然不多,只有共1,800点,很快就完工,但在验收测试时遇到一些小麻烦:合格率一次性测试通过值只有80%,其余的20%近360条链路不合格。布线商采用的都是某电缆生产商的正规产品,包括全套的电缆和连接模块,其质量在施工前进行过验收,抽查过其中三卷产品,均合格。承担施工的队伍也是有近四年工程经验的下属布线工程公司,曾经有10万条链路的成功施工经验。此次工程项目为第一个六类线试点工程,对公司的布线施工队伍也是一次考验,结果却不尽人意。如果360条链路全部返工,计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因此公司决定先对剩余的六类线及模块再行进行产品质量抽查,以确定是否是产品的问题;然后再安排如何更换或修复这些不合格链路。
抽测结果如下,抽测的10卷产品,每卷产品截下90米,按90米六类线“Basic Link”基本链路连接后进行现场认证测试,结果有7卷产品不合格。由于该工程商同时也是厂商的产品代理商,厂商的销售代表也无法解释测试结果。接着再进行了第二次抽查,结果10卷产品的90米模拟链路仍有6卷不合格,遂请“网络医院”帮助确认原因。
[诊断过程]到达现场后部分抽测了不合格的链路,共抽测了20条,结果全部不合格。打开电缆测试仪DSP4000中保存的参数,查看其主要不合格的参数有回波损耗“RL”,综合衰减串绕比“PSACR”等,比例占80%左右,其次是近端串扰“NEXT”、综合等效远端串扰“PSELFEXT”、 综合近端串扰“PSNEXT”等。对工程商原来抽测过的链路进行复检,结果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仍然是不合格。
仅靠生产商提供的产品证明和产品附带的检验证书、合格证书等似乎已不足以证明其产品是否满足工程施工现场认证测试的要求,因为这些标识是生产商自己提供的,并不是由第三方独立检验机构提供的。为了确认是否是厂家电缆产品和接插件、连接模块等本身的问题,我们建议布线工程商将他们代理的另外一家电缆生产商供应的产品拿来与本项工程采用的电缆进行对比。对比方法如下:用别的厂家产品同样制作10条标准链路,测试条件与上述抽查时的测试条件相同,然后统计测试结果,与前面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以便验证是否是产品本身的问题。
一小时后,工程商依此建议制作了两组共20条用另外两家电缆生产商提供的电缆产品“加工”成的标准90米基本链路,每家10条链路。我们分别对这些链路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链路合格率为A产品80%,B产品70%;且合格的参数当中各有20%的参数比较靠近测试标准的边缘,“RL”和“NEXT”等主要参数一般只有0.5~1.3左右的富余量。仪器在合格的标示右上角加了一个“*”号提示,表明参数虽然合格,但非常接近不合格的边沿,考虑的标准规定的仪器误差才视此参数为“勉强合格”。
由此看来,另两个电缆生产商提供的产品有着相近的产品合格率,加上出问题的厂商的产品,共有三家产品合格率太低。这岂不等于说三个电缆生产商提供的产品都有问题?根据逻辑分析只能有以下几种可能:原因一是产品质量确实有问题,但本例中有问题的比例为何如此一致呢?可能性似乎不大;原因二是测试仪器或测试环境有问题,比如仪器误差偏差或损坏,测试环境有大量电磁干扰源或干扰信号。施工现场和试验测试地相距达400米,电磁环境相异甚多,且周围没有其它使用特殊电磁设备的邻居和大型用电设备、强功率辐射源等,这条原因似乎也不象;原因三是施工方法、施工工具、施工工艺和现场测试的方法有问题,但工程商承担施工的人员都是有至少一年以上施工经历的员工。且为验证产品是否有问题在试验链路上打线的人员已经为该公司工作了两年半,技术上应该没有问题。打线工具经过目测检验也没有问题,并且工程施工中的打线工具不是刚才试验链路制作时的同一个工具。
我们暂时假定产品没有问题,采用另一台自身携带的DSP4000电缆测试仪和工程商自备的同一型号的电缆测试仪进行对比测试,各测试结果一致性相当好,说明测试仪没有问题。为了定位故障位置,使用DSP4000电缆测试仪中的“HDTDX”高精度时域串扰分析功能和“HDTDR”高精度时域反射分析功能进行故障图谱分析,结果发现不合格参数的“突出位置”都在接插件和连接模块的位置,这说明要么接插件和连接模块有质量问题,要么就是施工工艺存在问题。接下来将不合格链路中的接插件和连接模块重新更换一遍以后进行测试,结果三家产品各自10条链路中有一家全部合格,两家只有一条不合格。将不合格的链路再“回炉”一次,进行第三次测试,结果全部通过测试。再对20%参数靠近边沿的链路认真“回炉”进行测试,结果一次重新测试就全部通过!!
这说明,接插件、连接模块、电缆的安装施工工艺是链路认证测试不合格的重要原因。
下一步,为了验证是否是电磁干扰等可能原因,回到工程现场,选取20条原来测试不合格的链路也如法炮制,重新“回炉”,将接插件和连接模块重新“认认真真”制作一遍,结果除了4条电缆不合格外全部合格。不合格的电缆经过仪器的诊断,结果判明其回波损耗“RL”、近端串扰“NEXT”不均匀,取出电缆观察有明显的扭结和擦伤的痕迹,且均垂直导出金属管。更换电缆后测试,全部合格。
[诊断评点]综合布线的施工工艺看似简单实则要求不低。在三类线的施工过程中,大量的布线商采用临时性的施工人员,经过两小时培训后就上岗工作,工程验收合格率仍比较高。而在五类线和超五类的施工过程中,工艺问题开始出现并反应到最终的测试结果中,这逐渐引起工程商的重视,但一般不足以形成本例中如此大面积高达20%的链路不合格的严重后果。也就是说,五类线只要电缆和模块是合格的,一般来将施工验收的合格率均不会低于95%,超五类链路一般不会低于92%。而在六类线的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工艺的要求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布线、打线、安装模块时稍有不慎就会使整条链路的现场认证测试不通过,这是工程商和厂商在产品推广的开始阶段均始料不及的。其实,诊断具体的故障位置方法很简单,使用电缆测试仪的高精度时域串扰分析技术“HDTDX”和高精度时域反射分析技术“HDTDR”两项故障诊断功能就可以非常方便地显示出故障的实际位置。施工人员可以据此立即采取修复措施,比如根据仪器的提示更换电缆、模块或重新加工即可,一般都能获得满意结果,而不至于等到进行现场认证测试和验收时再“现眼”或“出洋相”了。
六类电缆频带由100MHz增加到250MHz,对特性阻抗及其分布连续性的要求提高了很多,另外对近端串扰、等效远端串扰、衰减串绕比等参数的要求随着频率增加的平方数或3/2指数成正比(不同线缆有区别)提高。上述参数的PowerSum(功率和)参数也被提高到非常严格的程度,表现在施工工艺中比较突出问题就是接插件和连接模块的制作工艺、电缆的布线工艺等对整条链路的影响变得非常突出。所以严格的施工工艺要求需要引起布线工程商的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造成影响工期的大面积返工和资源的浪费。否则,一次性验收测试一般只会停留在80%左右。如果加上仪器配套使用的“基本链路”测试适配器的使用时间较长,使用保管不当,则有时甚至会导致近60%以上的链路出现测试不通过的结果。给安装上带来巨大的麻烦。并迫使安装上采取“投机取巧”的方法回避某些必测参数的测试。比如对超五类链路、六类链路均要求进行回波损耗“RL”测试,而安装商由于测试很难通过则选择放弃对该项参数的测试,致使用户利益受损。所测试的结果就不能称其为严格意义上的认证测试,就好象您养了一只断了一条腿的猫,虽然不至于立即影响其生命的持续,但您恐怕再也不能指望它如往昔般飞快地冲向一只贪吃的“硕鼠”了。
关于六类链路测试中基本链路适配器由于使用和保管不当将如何给厂商和集成商、安装商带来麻烦,我们将在第33期连载故事中向读者详细介绍。
[诊断建议]将不合格的360条链路重新严格制作一遍,并对参数靠近边沿2dB以内的的360条链路也采取同样改进措施,以确保工程品质。对经模块、接头等重新制作仍不合格的链路,遂将电缆重新更换。另外,施工队伍的严格培训和强调施工工艺的严格性也必须认真对待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