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楼主: 一介村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器材] 牛鞭不如狗腚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24
金牛座
日期:2013-10-18 21:35:56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8-15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9-30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10-16 06:20:03每日论坛发贴之星
日期:2015-10-16 06:20:03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10-24 06:20:00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1-06 06:20:0015-16赛季CBA联赛之天津
日期:2016-02-25 16:28:04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6-12 06:20:00每日论坛发贴之星
日期:2016-06-12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6-13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6-22 22:20:00
121 [报告]
发表于 2013-03-18 00: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介村夫 于 2013-03-18 00:19 编辑
胶片与摄影业前景展望(摘要)

2008年乐凯出据的一份胶片行业市场长远预测报告所言,胶片的寿命最远不超过2030年,其中最后的1015年的全部靠中画幅和大画幅的胶片需求来支撑。

根据2008年在德国举行的P&E展透漏——最晚到2017年,全画幅的感光元件将会普及,数码摄影的成像质量将会基本与135画幅的胶片表现力持平。


还有几年可玩,以我每年10个幻灯的速度,冰箱里的存货已经够玩过2017年的了。
到时候,就让D5、D6、D7、D8……疯狂地来砸我吧!

论坛徽章:
24
金牛座
日期:2013-10-18 21:35:56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8-15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9-30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10-16 06:20:03每日论坛发贴之星
日期:2015-10-16 06:20:03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10-24 06:20:00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1-06 06:20:0015-16赛季CBA联赛之天津
日期:2016-02-25 16:28:04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6-12 06:20:00每日论坛发贴之星
日期:2016-06-12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6-13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6-22 22:20:00
122 [报告]
发表于 2013-03-23 11:30 |只看该作者
听说Kodak决定复产反转片,难怪五棵松的Kodak正片价格都下来了。
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论坛徽章:
24
金牛座
日期:2013-10-18 21:35:56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8-15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9-30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10-16 06:20:03每日论坛发贴之星
日期:2015-10-16 06:20:03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10-24 06:20:00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1-06 06:20:0015-16赛季CBA联赛之天津
日期:2016-02-25 16:28:04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6-12 06:20:00每日论坛发贴之星
日期:2016-06-12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6-13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6-22 22:20:00
123 [报告]
发表于 2013-06-16 15:11 |只看该作者
转个顺口溜。

论坛徽章:
12
辰龙
日期:2013-10-23 11:06:312015年迎新春徽章
日期:2015-03-04 09:50:28拜羊年徽章
日期:2015-03-03 16:15:43戌狗
日期:2014-12-22 14:49:17申猴
日期:2014-05-14 17:25:17狮子座
日期:2014-04-26 18:50:20双子座
日期:2014-04-04 12:32:31巨蟹座
日期:2014-03-13 00:04:36技术图书徽章
日期:2014-03-12 17:50:42白羊座
日期:2014-02-28 23:46:54丑牛
日期:2013-11-15 05:36:11CU十四周年纪念徽章
日期:2016-01-18 04:54:01
124 [报告]
发表于 2013-06-16 16:30 |只看该作者
一介村夫 发表于 2013-03-18 00:14
还有几年可玩,以我每年10个幻灯的速度,冰箱里的存货已经够玩过2017年的了。
到时候,就让 ...


其实D4比D3先进的地方就是录像功能。

论坛徽章:
24
金牛座
日期:2013-10-18 21:35:56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8-15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9-30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10-16 06:20:03每日论坛发贴之星
日期:2015-10-16 06:20:03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10-24 06:20:00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1-06 06:20:0015-16赛季CBA联赛之天津
日期:2016-02-25 16:28:04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6-12 06:20:00每日论坛发贴之星
日期:2016-06-12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6-13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6-22 22:20:00
125 [报告]
发表于 2013-07-06 12:02 |只看该作者
一个朋友在二手店选镜头,站在橱窗前。一个乞丐一直在我们边上乞讨。我给了他一块钱,他并没有走,就继续看着我们选镜头。过了一会,他悄悄说:“这个镜头紫边比较重,而且容易跑焦,MTF曲线效果不佳”。朋友惊诧地睁大眼睛问他:“这个你也懂?”他说就是因为懂这个,所以我才有了今天!

论坛徽章:
0
126 [报告]
发表于 2013-07-08 23:39 |只看该作者
这个太骚了

论坛徽章:
24
金牛座
日期:2013-10-18 21:35:56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8-15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9-30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10-16 06:20:03每日论坛发贴之星
日期:2015-10-16 06:20:03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10-24 06:20:00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1-06 06:20:0015-16赛季CBA联赛之天津
日期:2016-02-25 16:28:04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6-12 06:20:00每日论坛发贴之星
日期:2016-06-12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6-13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6-22 22:20:00
127 [报告]
发表于 2013-07-14 17:4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介村夫 于 2013-07-16 13:47 编辑

转个帖子。

每次我看到将风光摄影跟中国文化跟扯在一块儿
我就头大
其实风光摄影特别不适合跟中国文化搭配在一块儿
特别是中国传统绘画
谈谈我的观点

既然是摄影 那就先从光线讲起

中国的传统绘画 是没有光源概念的
不说那种大写意的抽象的水墨画
就算比较写实的工笔画吧
无论 人物 花鸟 山水 你是找不到任何明显的光线方向

所谓山水 喜欢留白 留白的意境可能就是云雾
既然云雾 就不存在什么明显的光线痕迹

再到人物 人的脸部是不可以有任何阴影的
郎世宁就被乾隆批评过 有阴影是犯政治错误的

花鸟 植物 也是靠画家记忆 加上主观理解绘画的
就好比“胸有成竹”这个成语
好像中国人特别赞赏先观察 再理解 再复制到画面 而不提倡现场的写生

所以光线在流逝 描摹的对象不变
中国的画家永远不会记得光线一刹那在物体表面的感觉
他只会默记 从具体形象中抽象出来的物体结构形式

这对风光摄影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摄影本来就是将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重现出来
如何使用光线复现物体的立体感 触摸感
并观察到光线 在光源、物体和环境条件下的细腻变化
是非常重要的

纵观中国和西方的风光摄影
中国人对光线的把握 做得很不足
普遍画面平且淡 立体感不足 堆砌感有余
想必跟中国传统绘画对中国风光摄影的影响很有关系

讲到光 就必须提到色彩
在色彩方面 西方的绘画也远远走在中国前面
特别是印象派在色彩方面给写实绘画和摄影方面带来的巨大启示

其实西方的画家刚开始 也是在室内画画苹果 画画梨什么的
这比中国人光凭脑袋记忆画画也是好得多
到了印象派开始提倡外光 提倡画家要出去到现场写生
就好像我们现在风光摄影要爬山涉水 包揽祖国大好山河一样

印象派讲究色彩和光影的一瞬间感觉
特别是光线在物体上直射 透射 反射时 丰富的色彩变化
莫奈的《日出印象》《睡莲》《圣拉查尔火车站》就是典型代表

到了新印象派 梵高这个时代
可以看到很多色彩饱和 却不失真的画作
这也明显跟深刻的色彩观察打下的基础有关

中国绘画的色彩却讲究“随类赋色”
也就是说 红花要上红色 绿叶要上绿色
就好像上头光线谈到一样 古代中国都是阴天
中国人特别讲究物体的固有色的准确性

直到现在 中国摄影论坛孜孜不倦地讨论的还是白平衡的准确性
好像穿白衣服的 应该无论在任何光线条件下
都要拍出来是白色的才对
否则就是白平衡不准

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
中国风光摄影人缺乏对色彩的深刻细致的观察
大多数的观念停留在 这是什么东西 这应该是什么颜色 的固定思维中

即使有一部分摄影作品捕捉到了优美奇异的晨昏光线
但却由于挥霍无度的后期色彩处理 显得做作和失真
这跟中国文化氛围下 色彩基础打得不够扎实有关系

最后谈透视和构图 这个就更没得说了

中国绘画先天就跟相机的结构不是一个路子
中国画是散点而且说得不好听点
像《唐人宫乐图》连个桌子近大远小都没画出来
而西方的焦点透视 跟相机的单镜头成像
完全是一种结构

所以从西方绘画转到摄影 是非常顺畅的
况且西方有完整严备的透视理论
而中国的风光摄影 明显在画面透视处理上非常羸弱

中国人管用长焦 拍拍远景的山川河流 近处拍拍花花草草
而西方人喜欢用超广角 强调前景对画面的引导作用 强调物体的存在感

就像著名的中国摄影大师郎静山玩的“集锦摄影”
正是因为贪了长焦透视感不足的便宜
才可以移花接木 合成那么多 乱真中国山水画的摄影作品
糊弄一下没见过世面的外国佬

综上所述
从画面形式 风光摄影已经没办法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得到什么有意义的养分
而从大的方面 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 对毫无传统根基的中国风光摄影来讲
误导成分明显大于促进作用

前几年 有个海归的中国风光摄影大师(我就不提名字了)
老是提中国文化

他的成名得益于一本老外的书
因为那本书把他编进八位现代世界风光摄影大师了

其实那本书我刚在图书馆的闭架图书中借来看了
里面除了日本的前田真三还拍得有那么一点意思外
其他人的作品 比现在水平中等的摄影爱好者拍得还要差一点

这当然有时代和器材的限制的原因
但书中也指出 这位中国风光摄影大师是业余的
不过后来业余的就变成职业的 在中国出书 讲座 圈钱了

回到中国文化和哲学
某人提到最多的风光摄影术语叫“天人合一”
如何“天人合一”
我认为这在限制于拍摄对象 注重表现实在物体的摄影来说
非常难

把一个非常难以实现的虚幻目标
贯彻在日常的拍摄中
而且脱离光线 色彩 透视 构图等等基本功之外
就难免造成画面的浮华 虚无

真要作为一个艺术家 如果摄影能称之为艺术的一种门类的话
艺术家的前提首先要是一个工匠
他的基本功必须像一个手艺老人一样扎实

中国的一部分老年摄影爱好者 还喜欢在画面上题字写诗 盖红章
搞得像山水画一样
这跟对自己作品自信心不足有关系
总是觉得 观众看不懂我画面上深刻的哲学涵养
所以要“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中国人骨子里的想法是
出来的东西 一定要让人懂 让人不懂的东西不是好东西
所以如果一定要在摄影中 而且是那么依赖于外部拍摄对象的风光摄影中
注入那么深刻 那么博大 那么宏伟的哲学概念
那就只好绞尽脑汁 刷点花招让人懂了


其实从拍摄题材也能看出
中国摄影人喜欢拍“虚”的东西
云啊雾啊
云雾缭绕的黄山啊 虚化的油菜花啊
层层叠叠的梯田啊 薄雾的草原啊
山山水水啊 孤帆远影啊
清晨渔农啊 老树昏鸦啊
画面元素比较单一 无实体细节的留白很多
即使去的西藏 拍的远景雪山 湖泊居多
强调前景存在感的画面非常少见

而西方摄影人喜欢拍石头
喜欢拍晨昏光线在石头上的受光面 过渡面 阴影面的色调变化
约塞米蒂国家公园 拱门国家公园 布莱斯峡谷公园 波浪谷 羚羊峡谷
梦若湖 死亡谷的盐碱地 等等
说明老外是喜欢拍石头的 而且老外的超广角用得特别好
喜欢在晴天的光线充足 物体立体感非常强的时候拍照
广泛使用小光圈 大景深 讲究画面的信息量
所以我说老外拍“实”

一个拍“实” 一个拍“虚”
你可以说拍虚的反而能体现哲学理念
但拍“实”的老外的确在基本功上
比中国风光摄影人做得好太多了

论坛徽章:
24
金牛座
日期:2013-10-18 21:35:56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8-15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9-30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10-16 06:20:03每日论坛发贴之星
日期:2015-10-16 06:20:03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10-24 06:20:00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1-06 06:20:0015-16赛季CBA联赛之天津
日期:2016-02-25 16:28:04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6-12 06:20:00每日论坛发贴之星
日期:2016-06-12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6-13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6-22 22:20:00
128 [报告]
发表于 2013-07-14 23:3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介村夫 于 2013-07-16 13:49 编辑

无忌圣经七十七条(转)

1 任何相机都可以拍摄任何题材!
2 任何胶片都可以拍摄任何题材!
3 任何镜头都可以拍摄任何题材!
4 买能买得起的最好的器材!
5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所以,先要用光可以花在器材上的钱!
6 镜头后面那个头固然很重要,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更重要!
7 金属器材永远比塑料的好,分量重的器材永远比轻的好,贵的永远比便宜的好,除非你被人宰了!
8 买器材前一定要冷静,买器材时必须要冲动,这是器材物语的理智与情感!
9 假如一件器材买回不久就后悔了,说明它不属于你,赶紧卖掉止损!
10 假如觉得一件器材该换了,无需考虑,立刻换了,因为到最后你还是会换,结果无非是徒增犹豫彷徨的时间罢了!
11 不用担心贬值,器材不是股票,买器材是使用,不是投资!
12 不用爱惜器材,器材没那么娇贵,它存在的意义是被使用,而非供奉!
13 胶片也属于器材,选择胶片的难度不亚于选择器材!
14 没有一步到位的器材,没有一步到位的系统,除非你是个没有激情的人!
15 测光表对于玩家来说,实用意义远远小于亮骚意义,所以,它很重要!
16 不必介意器材是否防水,我们不是新闻记者,不会在大雨滂沱中抓拍抢拍,防唾沫就够了,这样在你口若悬河地炫耀器材时可以更加肆无忌惮!
17 不要买副厂镜头。Carl Zeiss除外!
18 UV镜只有两个牌子,B+W和TIFFEN;UV镜只有一种镀膜,多膜!
19 UV在数码时代,其实是多余的!
20 气吹的牌子叫A+F,镜头水的牌子叫Carl Zeiss,镜头笔的牌子叫MATIN,灰卡的标准叫kodak!
21 附件是器材中相当重要的环节,摄影中最大的附件是车,最常换的附件是模特!
22 玩反转和大画幅有一个重要附件就是放大镜,Schneider是王道!
23 相机是用来拍良辰美景的,不是用来拍牙膏牙刷的!
24 摄影的路上,你总要有一支超广,如果可以,它是HOLOGON!
25 摄影的路上,你总要有一支85/1.4,如果可以,它是85/1.2!
26 摄影的路上,你总要有一支300/2.8,因为400/2.8太长,而200/2略短!
27 当你觉得自己该精简器材的时候,你已经成为了技术派!
28 当你总是觉得自己缺件器材的时候,你就快成为一个器材派!
29 当你觉得自己快要成为一个器材派时,你就已经是器材派了!
30 成为一个器材派高手不比成为一个技术派高手容易,当在同一焦段中有两支以上重复的镜头时,你刚刚踏入门槛!
31 当你连2.8的光圈都觉得小的时候,你已经是一个成熟器材分子了
32 当你的镜头群中全部都是恒定光圈且一半以上为1.4的时候,你已经走向毒枭的行列!
33 当你拥有“F口28/1.4,F口58/1.2,M口16/8,M口50/1,YC口300/2,YC口85/1.2,EF口50/1,EF口200/2”中任何一支时,你已经无可救药了!
34 当上述镜头中你拥有超过两支时,可以办理离婚、分手、或尽快把另一半的器材热情培养起来!
35 当上述镜头你都拥有时,兄弟,咱们拜把子!
36 器材派没什么不好,可悲的是成了器材派还在器材上说不出个所以然!
37 旁轴的巅峰是ALPA,大幅的终点是Linhof,广角的至尊是HOLOGON,长焦的霸主是SONNER,日本相机都是上不了大席的狗肉!
38 Leica不是品味的象征,是营销的完胜,Leica只有一支镜头,就是那支有着两片萤石的八枚玉!
39 玩镜头就要玩结构,所以要玩Carl Zeiss!
40 于是Leica烧钱,Carl Zeiss要命!
41 Leica的快门再轻,也比不上镜间快门的120旁轴,加上底片的优势,一台BRONICA 645都能将MP打翻在地,所以,以为Leica是终点的人其实是器材的井底之蛙!
42 ALPA加Carl Zeiss镜头是高端摄影玩家的标杆,遗憾的是,达到这个标杆需要浸淫太多器材!
43 好器材和名牌包一样,是需要行家来鉴赏,上来就问价钱的主儿和看到LV就问真的假的一样,跟你不在一个档次,无须搭理丫的。行家一般不问,行家都装深沉地摸摸看看后显得面不经意,其实心中嫉妒不已地轻率地点点头而已!
44 一机数镜的玩法是折腾自己,最好的配置是一机一镜,有几支镜头,就配几台机身!
45 移轴是大画幅的专利,所有135的移轴镜头都是扯淡!
46 近摄镜和皮腔永远替代不了微距镜头!
47 微距无弱旅,标头无弱旅!越贵的镜头越彪悍!
48 每家都有大三元,大三元就算光圈做到1.4,也永远都是二流镜头,在同一时代中,变焦绝无可能超越定焦!
49 用定焦侮辱变焦,用旁轴奚落单反,用大幅藐视旁轴,玩摄影总会在看不起别人和被人看不起的波段中周而复始,所以,玩器材要低调!
50 玩灯是一个新的开始,SB800只有一支的人不叫玩灯,SB800的基配是两支,标配是四支,豪配是九支,正面两支侧面两支背后四支,还有一支备用,此外还得有SU800!
51 倍感打击的是,玩SB800其实不能算玩灯……灯的牌子叫Broncolor!
52 开始玩灯后需要一个助理,否则那些笨重的家伙会让你苦不堪言,或你可以像我一样玩单灯,当停车地点距离拍摄地点300米以内时,一套600W的套装勉强可以拿得动!
53 数码后期是无聊的,是对摄影本身的阉割,是对器材装备的侮辱,但不得不去做。数码后期器材中最重要的是显示器,最不重要的是显卡!
54 高档数码是奢侈,低档数码是垃圾,中档数码是奢侈的垃圾!
55 便宜买死人!
56 假如没有一支大炮,你就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好不好!
57 永远记住,机器总是比你聪明得多的;也要永远记住,机器有时候是很笨的--那都是因为你笨,没有正确的去使用它!
58 景深是器材派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所以要掌握景深计算公式,下载一个软件放在手机里,因此,手机最好是Windows Mobile系统的!
59 记住无忌的名言:一分钱,一分货;二角钱,二分货;三元钱,三分货!
60 下一支镜头是最好的!
61 下一个附件是最需要的!
62 下一台机身是最不可或缺的!
63 买你买得起的最贵的相机;同理,买你扛得动的最重的脚架!
64 三角架,买到第三个才知道前两个的钱完全是应该省下的!
65 球台的路程略略短暂一些,悟性高的话,第二个就可以到位了!
66 稳定系统中最讲究的是快装板,顺利的话,一个器材派会有五片以上!
67 稳定系统中假如没有快门线,上述的一切都将沦为扯淡!
68 器材中,永远令人头疼的是包,永远无法立竿见影的是UV镜,永远令人欣喜的是接目镜放大器!
69 在目镜上花的每一分钱都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性价比最高的是橡胶目镜杯环!
70 想要比别人的视角低,就要趴下;想要比别人视角高,就要举起;想要比别人斜,就要狂侧--否则,你就需要直角取景器!
71 对于135相机来说,腰平取景器是非常重要的附件!
72 对于120相机来说,眼平取景器是非常重要的附件!
73 器材附件的疗效在于帮助你榨干器材的潜能,副作用是榨干你的口袋!
74 买一台四万的机身,还在意四千的附件吗?买一支六万的镜头,还在意六千的附件吗?买了三千的附件,能不配三万的器材吗?
75 对器材的态度将构建摄影的人格!
76 烧海无边,回头无岸!
77 成为一个器材派之后,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别丢器材的人!

论坛徽章:
24
金牛座
日期:2013-10-18 21:35:56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8-15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9-30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10-16 06:20:03每日论坛发贴之星
日期:2015-10-16 06:20:03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10-24 06:20:00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1-06 06:20:0015-16赛季CBA联赛之天津
日期:2016-02-25 16:28:04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6-12 06:20:00每日论坛发贴之星
日期:2016-06-12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6-13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6-22 22:20:00
129 [报告]
发表于 2013-07-14 23:5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介村夫 于 2013-07-14 23:56 编辑

昨天参加的活动,现场展示DIY巨幅相机,底片尺寸1.1米X1.5米。
有图有真相。


镜头。

论坛徽章:
24
金牛座
日期:2013-10-18 21:35:56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8-15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9-30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10-16 06:20:03每日论坛发贴之星
日期:2015-10-16 06:20:03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10-24 06:20:00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1-06 06:20:0015-16赛季CBA联赛之天津
日期:2016-02-25 16:28:04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6-12 06:20:00每日论坛发贴之星
日期:2016-06-12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6-06-13 06:20:00综合交流区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6-22 22:20:00
130 [报告]
发表于 2013-07-15 20: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介村夫 于 2013-07-16 13:50 编辑

转一帖。

原本题目是叫《漫漫摄影发烧路》,可想到几年来虽痴迷于摄影,但每天魂思梦绕的除了机身就是镜头,片子拍了不少,可是以砖墙和报纸居多(为了检验镜头的表现和机身的对焦/曝光精度)。在器材上的投入和所谓“作品”的产出极不成比例,所以一提到“摄影”二字就汗颜不止,干脆改到了现在这个题目。

这几年在这条路上摸爬滚打过来,又看到周围无数的影友也在重复着和我一样的道路,未免还会碰到我原来的烦恼和痛苦。所以斗胆将我和我熟知的影友的发烧历程总结出来。希望要上路的影友能得到些借鉴。您如果已经是“过来人”了,而且文中所述和您的经历类似,请会心一笑,表明咱们产生了“共鸣”。

另外要说明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里所说的影友或发烧友指的是和我一样的广大业余爱好者。咱们共同的特点是:第一,完全是自费发烧(花钱买罪受?);第二,经济并不十分宽裕。判断依据是您最近时常想念的机身或镜头的售价是您月收入的二至二十四倍。而且倍数越大,说明您发烧的度数越高。正是这两个特点,注定了我们广大的影友发的发烧路无比的曲折。如果您用的是公家的顶级器材,或者觉着开始就买“顶级”机身加一套专业镜头并不是很大负担的话,本篇文章肯定就不适用于您了。

一、上路之前

大多数人在正式发烧之前都有一定的拍照经验,或用过给家庭留影的“傻瓜”相机,或使用过家里的老式相机,或着借用过朋友的单反相机,甚至你本来就拥有一架带标准镜头的单反相机,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后来会如此的痴迷。驱动你踏上这条路的动力是多种多样的,或看到了一次摄影展,或看到一本摄影画册,或仅仅看到了朋友拍到的一张风景,你好象一下就被感染了,就象得了流感一样。你开始想我是否也能“制造出”这样的相片。碰巧你刚丛一个旅游胜地归来。看着自己用“傻瓜”相机拍的惨不忍睹的照片,你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钻研一下“摄影”。

二、单反相机,一定要单反相机才能搞“创作”

大凡关于摄影的指南都是这么说的。只用过135“傻瓜”相机的你觉着以前拍的照片不行的原因归结于没有135单反机。买单反机之前你要经过一番考察。这“考察”使你慢慢推开了相机世界的大门,各种品牌型号林林总总,你肯定会感慨于这个世界的博大和你囊中的羞涩。经过了一番痛苦的抉择,你终于下定决心,把你能承受的最贵的一台国产或进口的带标准镜头或标准变焦镜头的或手动对焦/曝光或自动对焦/曝光的单反相机请了回家(***本文尽量没有提到相机的品牌,但“品牌”有可能是在以后使你苦恼的重要因素之一***)。你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把双脚踏上了这条发烧“不归路”。

三、要配齐所有焦距段,最起码是28mm到200mm

在你用你新买的单反机拍了几卷胶卷以后,发现要出“作品”远不是有单反机就行那么简单。回过头来看名家的作品,好象用的镜头要么是比你镜头广的广角镜头,要么是比你镜头焦距长的的长焦镜头。你恍然大误,原来如此。这是你发烧历程中又一次飞跃(发烧温度的攀升)---你开始关注镜头了,虽然你现在看到的只是镜头的焦距这一项。你开始挖空心思要“凑”齐所有“常用”的焦距段。不幸的是当你在开始买相机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刚刚“放完血”的你更加苦恼于资金的不足。可配齐广角,中焦,长焦的迫切愿望是那么的强烈以至使你盯上了“便宜”的小口径变焦头。这些变焦头使你用有限的资金完成你的计划。你甚至为找到了这些大变焦比的镜头感到洋洋得意。

果然,你在镜头上的投资没有白费,你的照片开始有别于你周围朋友拍的留念照了。虽然这可能仅仅是由于你镜头广角端给人的视觉冲击或长焦端较浅的景深给你的照片带来的“与众不同”的感觉。你周围人对你的“作品”的认同和夸赞无疑又给你增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四、备用机身,要用专业的标准要求自己。

再添一个机身的想法此时又滋生出来了。你说服自己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是:

1、频繁更换镜头太麻烦;

2、可同时使用不同的胶卷;

3、有一个备用的机身以防万一。

你试图用这三个理由说服自己但又不愿意深究这三个理由是否成立。因为你心底深处真正的想法是要买一个更好的机身(时下叫机身升级)。可能在你买第一个机身时怎么也想不到会烧到现在这个程度或者当时确实财政吃紧,总之,你认为只有再买一个更高级的机身才能配齐你的“摄影系统”,而如果只有当前这一个机身的话肯定会妨碍你出“作品”。

经过长时间的紧衣缩食,你终于又实现了你的这个愿望。有着两个机身的你终于有了点“专业”的自我感觉,特别是跟影友们一起去“采风”的时候。可是新鲜感一过,你才发现:

1、同时带两个机身要远远比换镜头麻烦;

2、你两个机身很少装不同的胶卷;

3、好象只有胸前两个机身偶尔互相碰撞会让你感到心疼以外从来不用担心机身会有什么故障。

慢慢地,你又开始只用一个机身了,当然是更高级的那个。原先的机身在摄影包的底层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五、镜头除了焦距以外,还有最大光圈等重要参数。

你原本以为在器材上的投资已经结束了,可不幸的是这只是你花钱高潮的序曲。

随着你摄影水平的提高你开始有一些片子要放大一下。原本在五寸、七寸照片上看着很清楚的风景、人物,放大到十二寸左右就难以满足你越来越挑剔的眼光了。你现在也知道了“镜头素质”是怎么回事,越来越注意自己拍的片子色彩还原好不好、有没有暗角、逆光时眩光严不严重......你总是拿着五倍后来又换成十倍的放大镜看底片。你开始意识到刚开始买镜头时只考虑焦距范围可能是最不成熟的行为。虽然你的片子不清晰很有可能仅仅是因为手震或聚焦不实;你的片子色彩还原不好是因为扩片小姐刚跟男朋友分手心情太差,但你还是越来越不满足你那些“低素质”的变焦镜头了。

这次你确实比原来成熟了,学会了在买镜头之前先找齐所有的资料,反复对比各项参数。还是由于资金的原因,你不得不考虑性能价格比。虽然开始你仍然觉着没有必要买恒定光圈大口径的变焦镜头去追求那大一至两级的光圈,但以拥有很多镜头资料的你后来慢慢发现恒定光圈大口径的的“专业”变焦镜头和那些“业余”镜头的差别不仅仅是大一至两级的光圈,而是镜头光学素质(最起码是在镜头的数据上的)和机械做工的不可比性。这一点在镜头的重量和价格上充分体现了出来。换句话说你觉着现在只有这种镜头才能满足你用十倍放大镜看底片这么高级别的需要。

“要买恒定光圈大口径专业变焦镜头”的想法刚冒出来的时候着实下了你一跳,因为这将意味者你要用两倍以上于你化在机身上的资金投入去买镜头!这远远超出了你最初机身和镜头投入比例保持1:1的心理底线。况且这钱不是一下能赚的来的......

然而你现在“中毒”已经太深,你开始每天晚上睡觉都梦到那一两只镜头。经常在陪家人逛街的时候跑到摄影器材商店,“爬在柜台上痴痴地看货架上的‘梦中情人’直到口水流出来”(一位坛友哼哼牛?的妙语)。你终于无法承受这一番痛苦折磨,痛下决心,砸锅卖铁也要买下这镜头。你首先想到的是把你原来的镜头出手。可到了二手器材店你才知道你悉心爱护下的足有九五成新的镜头店主最多能给你五成的价钱。你终于明白了“鸡肋”的确切含义。由于你太需要钱了,虽然你心里痛骂着“奸商”但还是把镜头留给了他......

当你终于把“梦中情人”拿到手上以后自然是无比的欣喜,虽然欣喜中带有一丝心痛。试拍报纸和砖墙的结果表明这“高素质”的镜头果然不负众望,这使你心理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可在以后的实拍中你越来越发现在80%到90%的条件下这贵了几倍的镜头和你原来的“低素质”镜头并没有明显的差别。毕竟平时拍摄风景而且光照好时小光圈用的多,聚焦不实的时候用什么镜头都不清楚,扩片小姐的心情仍然起伏不定......特别是当你扛着“梦中情人”翻过一个山坡累的气喘吁吁时,你甚至开始怀念起你原来那套已属于别人的轻便的镜头来了。

六、定焦镜头,你真的需要了!虽然主要是在心理上。

毕竟你在家看镜头资料和摄影杂志的时间要远远多于你扛镜头满山跑的时间多,而在家时你又忘却了镜头沉重给你带来的不便。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你在看镜头数据资料和各种测评数据时下意识地转变了立场:你总是不自觉地想寻求你拥有镜头的缺点和不足。就象你爱一个人,她/他在你心目中太完美了,你害怕她/他会有一点点的瑕疵会影响到其在你心目中神圣的形象所以对她/他的缺点有一种神经质的敏感。

果然,一篇镜头测评的文章把你彻底击垮了:“(此镜头)......拥有近乎完美的光学素质,特别是在......,然而比起定焦镜头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一般严肃的摄影师是不会接受这种为寻求便利而做出的在作品质量上的妥协......”。

你原来一直以为(特别是经过各种形式的广告的引导)变焦镜头是技术进步的结果,而且其素质已经赶超了原来的定焦镜头。孰不知现在所有镜头厂家设计镜头时用的还是数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光学公式,而变焦镜头由于其镜片组数多虽几经努力还不能做到象定焦镜头那样好。

再对比一下定焦镜头的价格,就算买几只镜头也要低于你那支大光圈的变焦镜头。你现在脑子里完全充斥着你的镜头这个可能是唯一的但现在是你最介意的缺点。你越想越觉得你好象又犯了个错误。

定焦镜头,你真的需要了。虽然主要是在心理上......

七、中(画)幅,一个新的梦想的开始

中幅相机一般指的是120相机。在“国产经典双(镜头)反(光)相机”网站( http://www.ChinaTLR.com )的首页有这样一段话:

“你可能已拥有了一整套相当不错的135相机,这是你花了很长时间建立的系统,因为你买每个镜头前都要考察一番。你又买了坚实的脚架和云台。你使用遮光罩,快门线,反光镜锁。。。以保证象质。 你对你放大照片的结果非常满意。这时该发生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你看到一张放大到nXn (n>24) 寸的 一张作品,你知道你没戏了。 It's big, it's sharp, it's beautiful - 这就是中幅! -- 摘译自 photo.net, 原作者Doug Hughes”

虽然你一年也没有几张要放大到24寸以上的照片,但这段话对发烧至此的你极具煽动性。你原来只知道120相机只有专业人员和影楼才会用,现在你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他们会用120相机。虽然120相机系统单比镜头的分辩率等参数赶不上135相机的镜头,但其占据大底的优势。就连国字号的摄影杂志也发表了(在放大到一定尺寸以上时)国产的双反120相机比世界上最顶级的德国某牌号135相机怎么怎么样的言论。

虽然由于120相机的产量小,不具备135相机的规模效益但你还是可以有多种选择。从一二百块的旧国产双反,到动辄上十万的欧洲顶级,你都可以量力而行,做出适合你的选择。而他们之间的差别从“象质”角度讲要小于120和135两种系统之间的差别。

可当你真的投资买了中幅相机以后,你会发现比起135相机来讲120相机太麻烦了,还要负担比135高的多的胶卷和冲扩费用。这就是为“追求象质”而付出的代价。

然而对“追求象质”是无止境的,比120底片还要大的多的是4X5, 比4X5底片大的多的 是8X10......这什么时候算到个头啊?

八、你又需要一个“傻瓜”相机了!但你现在管它叫旁轴相机。

虽然这条路上的每一步都伴随着痛苦,但走到现在你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痛苦:拥有这么多摄影器材的你每天还要为生计忙碌,每天上班下班,好容易赶个节假日还要打理家务,串亲访友。能出门旅游的机会一年也没几次,即使能出门了又很少是专为拍片。除了测试镜头外光剩空按快门了。真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终于你受一些大师的启发,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何不抓拍你周围的人和事呢?只要出家门都能拍,没准哪天能赶上个“决定性的瞬间”。好多大师不都是这么起家的吗?

说干就干!你打量了你那些摄影器材,大摄影包是不能带的;硕大的变焦头更不能带。看来只能用轻便的小广角或标头了......

不幸的是你这种“创作”的状态没坚持几天就夭折了,因为领导和同事每天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你包里的这套单反机。虽然你只用了你最小体积的镜头,但你的领导和同事还是具有“单反相机就是专业相机”的认识水平的。不用开口你就能从眼神里看出他们心理的疑惑“莫非这小子有跳槽的想法......?”

更让你觉得沮丧的是当你在上班途中好不容易碰到个“闪光点”,你的单反机总是引起被摄者的注意。落到底片上的大多是别人对你镜头怒目而视的脸。

你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师们都用旁轴相机了。

符合你条件的旁轴相机并不难找。可先如今大部分旁轴相机都是程序曝光的。你想要的有光圈优先曝光的旁轴机大都价格不菲,随然现在的程序曝光功能的机子是从只有光圈优先曝光功能的机子进化来的。

无奈,你只有选择一台程序快门,有电动卷片,装有定焦或变焦镜头的旁轴相机。虽然别人还是称之为“傻瓜机”,但你管它叫有自动功能的“旁轴相机”......

九、没有列出的但使你猛掏银子的还有:

三角架,你可能买到第三个才知道前两个的钱完全是应该省下的。黑白放大机,到时候你就会受人煽动,试图控制“摄影”的全过程。幻灯机,反转片......

十、你现在可以算过来人了,但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的

静下心来想一想,算一算,你在摄影器材上的花费可能是你们家除了住房以外最大的花费了。虽然你在尽量克制你的预算,可结果还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了你家人的生活。你或许应该反省一下自从你有了这爱好以后,对家人的关爱是否少了许多?或许你现在仍然无怨无悔,那祝愿你能更加理智些,认清器材对摄影的作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你可能要对于正要上路的或没有陷的太深的影友建议别买变焦头焦一步就照3个定焦计划,Xitek也大声疾呼“便宜买死人”,可他们没人能听的进去,就象当初的你一样。可能这发烧发的就是这个过程。

是谁说来着:“让一个男人破产的最简单的办法是,给他一架相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