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楼主: 阿呆和阿瓜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IXPUB有奖话题讨论】企业实施虚拟化的顾虑在哪里?【已公布获奖名单】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41 [报告]
发表于 2009-02-22 10:36 |只看该作者
:hou33:虚拟化到底有哪些好处与优点,各位大虾可否有谁做个统计写来咧?小弟也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了

论坛徽章:
0
42 [报告]
发表于 2009-02-22 10:37 |只看该作者
嗯,现在我们公司也要跟风,有我具体负责该项工作,各位有什么好的经验给共享一下吧。

论坛徽章:
0
43 [报告]
发表于 2009-02-22 10:51 |只看该作者
:hou33:
   转网贴,虚拟化就是这样:
虚拟化是一个广义的术语,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是一个为了简化管理,优化资源的解决方案。如同现在空旷、通透的写字楼,整个楼层几乎看不到墙壁,用户可以用同样的成本构建出更加自主适用的办公空间,进而节省成本,发挥空间最大利用率。这种把有限的固定的资源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重新规划以达到最大利用率的思路,在IT领域就叫做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CPU的虚拟化技术可以单CPU模拟多CPU并行,允许一个平台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虚拟化技术与多任务以及超线程技术是完全不同的。多任务是指在一个操作系统中多个程序同时并行运行,而在虚拟化技术中,则可以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而且每一个操作系统中都有多个程序运行,每一个操作系统都运行在一个虚拟的CPU或者是虚拟主机上;而超线程技术只是单CPU模拟双CPU来平衡程序运行性能,这两个模拟出来的CPU是不能分离的,只能协同工作。
  虚拟化技术也与目前VMware Workstation等同样能达到虚拟效果的软件不同,是一个巨大的技术进步,具体表现在减少软件虚拟机相关开销和支持更广泛的操作系统方面。
软件方案
  纯软件虚拟化解决方案存在很多限制。“客户”操作系统很多情况下是通过虚拟机监视器(Virtual Machine Monitor,VMM)来与硬件进行通信,由VMM来决定其对系统上所有虚拟机的访问。(注意,大多数处理器和内存访问独立于VMM,只在发生特定事件时才会涉及VMM,如页面错误。)在纯软件虚拟化解决方案中,VMM在软件套件中的位置是传统意义上操作系统所处的位置,而操作系统的位置是传统意义上应用程序所处的位置。这一额外的通信层需要进行二进制转换,以通过提供到物理资源(如处理器、内存、存储、显卡和网卡等)的接口,模拟硬件环境。这种转换必然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此外,客户操作系统的支持受到虚拟机环境的能力限制,这会阻碍特定技术的部署,如64位客户操作系统。在纯软件解决方案中,软件堆栈增加的复杂性意味着,这些环境难于管理,因而会加大确保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困难。
  VMware是提供一套虚拟机解决方案的软件,主要产品分为如下三个:
  VMware-ESX-Server
  这个版本并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它本身就是一个操作系统,用来管理硬件资源。所有的系统都安装在它的上面。带有远程web管理和客户端管理功能。
  VMware-GSX-Server
  这个版本就要安装在一个操作系统下了,这个操作系统叫做HOST OS.
  这个HOST OS可以是Windows 2000 Server以上的Windows系统或者是Linux(官方支持列表中只有RH,SUSE,Mandrake很少的几种),和VMware-ESX-Server一样带有远程web管理和客户端管理功能。
  VMware-WorkStation
  这个版本和VMware-GSX-Server版本的机构是一样的。也是要安装在一个操作系统下,对操作系统的要求也是Windows 2000以上或者Linux。和Vmware的区别就是没有web远程管理和客户端管理。
  VMware-ESX-Server已经成为整机虚拟化的必然选择
  PS:VMware是目前在虚拟化网络中处领先地位。
硬件方案
  而CPU的虚拟化技术是一种硬件方案,支持虚拟技术的CPU带有特别优化过的指令集来控制虚拟过程,通过这些指令集,VMM会很容易提高性能,相比软件的虚拟实现方式会很大程度上提高性能。虚拟化技术可提供基于芯片的功能,借助兼容VMM软件能够改进纯软件解决方案。由于虚拟化硬件可提供全新的架构,支持操作系统直接在上面运行,从而无需进行二进制转换,减少了相关的性能开销,极大简化了VMM设计,进而使VMM能够按通用标准进行编写,性能更加强大。另外,在纯软件VMM中,目前缺少对64位客户操作系统的支持,而随着64位处理器的不断普及,这一严重缺点也日益突出。而CPU的虚拟化技术除支持广泛的传统操作系统之外,还支持64位客户操作系统。
  虚拟化技术是一套解决方案。完整的情况需要CPU、主板芯片组、BIOS和软件的支持,例如VMM软件或者某些操作系统本身。即使只是CPU支持虚拟化技术,在配合VMM的软件情况下,也会比完全不支持虚拟化技术的系统有更好的性能。
  两大CPU巨头Intel和AMD都想方设法在虚拟化领域中占得先机,但是AMD的虚拟化技术在时间上要比Intel落后几个月。Intel自2005年末开始便在其处理器产品线中推广应用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Intel VT)虚拟化技术。目前,Intel已经发布了具有Intel VT虚拟化技术的一系列处理器产品,包括桌面平台的Pentium 4 6X2系列、Pentium D 9X0系列和Pentium EE 9XX系列,还有Core Duo系列和Core Solo系列中的部分产品,以及服务器/工作站平台上的Xeon LV系列、Xeon 5000系列、Xeon 5100系列、Xeon MP 7000系列以及Itanium 2 9000系列;同时绝大多数的Intel下一代主流处理器,包括Merom核心移动处理器,Conroe核心桌面处理器,Woodcrest核心服务器处理器,以及基于Montecito核心的Itanium 2高端服务器处理器都将支持Intel VT虚拟化技术。
  而AMD方面也已经发布了支持AMD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AMD VT)虚拟化技术的一系列处理器产品,包括Socket S1接口的Turion 64 X2系列以及Socket AM2接口的Athlon 64 X2系列和Athlon 64 FX系列等等,并且绝大多数的AMD下一代主流处理器,包括即将发布的Socket F接口的Opteron都将支持AMD VT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的现状和趋势
  2006年初,英特尔宣布了其初步完成的Vanderpool技术外部架构规范(EAS),并称该技术可帮助改进未来虚拟化解决方案。
  英特尔表示,将在今年把Vanderpool应用于安腾架构平台,同时还计划在台式机处理器和芯片组产品中采用该技术。
  微软高调推出Virtual Server 2005计划,意味着这个x86架构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的巨人也意识到了虚拟化技术的重要性。
  从处理器层面的AMD和Intel到操作系统层面的微软的加入,从一大批专注于服务器虚拟化管理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厂商崛起,带来虚拟化市场在更加繁荣的同时,我们看到一个趋于完整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生态系统正在逐渐形成。
  IDC公司声称,用户正在向基于x86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阔步迈进,预计会在今后几年得到大规模采用。
  分析师们认为,如果公司在低端系统方面没有虚拟化技术策略,那么从长远来看,硬件成本及管理方面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Gartner的研究表明:运行单一应用(这是这些低端设备的传统部署环境)、基于x86的服务器大多数其平均利用率只有10%。使用虚拟化技术把工作负荷合并到单一设备上后有望大幅提高利用率。
  虚拟化能集中并共享资源,实现降低成本、优化利用率的目的,正逐渐流行。到2008年,那些没有采用虚拟技术的企业将在IA服务器上多支出25%的费用。而在RISC服务器上的额外支出也将高达15%。这其中包括硬件、软件、劳动力和占地空间等方面的各类成本。
  目前,1/4的x86 MP服务器与虚拟化技术一起发运,而29%的企业正在使用虚拟化技术。到2009年,服务器虚拟化应用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0%。
  从主机到主流,服务器虚拟化已经是大势所趋。过去企业重在IT基础架构建设,现在和未来将侧重于建设领先的虚拟化IT环境。

论坛徽章:
0
44 [报告]
发表于 2009-02-23 10:42 |只看该作者
我不认为你的说法正确。因为虚拟化是一种新技术,前提是使用新的硬件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如果你考虑不增加服务器,使用旧服务器,那么你可能根本就不能发挥虚拟技术的优势,最后你所有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
我 ...
mark_l_zhang 发表于 2009-2-16 21:59


讨论很激烈啊,呵呵。看得出mark_l_zhang 确实是虚拟化方面的高人!据我了解,现在国内实施虚拟化的企业,确如你所言,绝大多数是部署在新增加的、高配置的的服务器、存储等硬件架构之上的。但有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是:无论是IDC、Gartner还是其他调研机构,得到的数据都是目前绝大部分企业的既有服务器的利用率超低,大概10%左右,而虚拟化厂商和服务器供应商则无一例外的引用这些“权威”的数据,作为一项无比重要的佐证,来表明当前企业实施虚拟化的无比重要性。然企业一旦开始实施虚拟化,才发现远远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和美妙。呵呵。

论坛徽章:
0
45 [报告]
发表于 2009-02-23 10:59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主要是企业中虚拟化专业人才是匮乏的,而且没有太多成功经验的分享

论坛徽章:
3
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7-03 22:20:00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7-11 22:20:00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7-13 23:11:05
46 [报告]
发表于 2009-02-23 12: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ickyfang 于 2009-2-23 13:03 编辑
我认为主要是企业中虚拟化专业人才是匮乏的,而且没有太多成功经验的分享
X360 发表于 2009-2-23 10:59



我们公司应当是实施虚拟化较早的企业了。
目前公司实施虚拟化的第二个部分就是VDI(VMWARE VIEW),在前一部分实施VI3的前提下部署的。
你所说的问题的确是突出的现象。

从我公司所引申的问题就是:
1、没有专业的虚拟化人才可用。
2、没有太多成功经验何供借签。
3、现在的咱们所说的虚拟化多集中在服务器整合上。而没有过多去考虑虚拟化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如展示层、应用程序、桌面等。
4、虚拟化解决方案的提供者,集成公司很多人的水平也并不怎么样。
5、专门的培训机构较少或没有。专业的指导书籍尤其是中文书籍或参考资料较少。
6、厂商宣传概念及功能时较多及扩展,在方案及实施上提供的支持和宣传有限。

论坛徽章:
0
47 [报告]
发表于 2009-02-23 19:40 |只看该作者
我们在生产环境没有使用虚拟化技术
但是在测试中大量的使用了虚拟化技术,
特别是对集群的测试、对不同操作系统下程序运行的测试、
以及具有破坏性的测试内容。
使用的也很成功,
主要是安全、方便,做一个基本版本,可以反反复复死使用,
还可以随便搞,搞坏了再复制一个来就行。
再者,实体机放在机房,启停都很麻烦,更别说重做系统了,
打申请不说,还不是自己做,
使用虚拟机后随便折腾。:bang:

论坛徽章:
0
48 [报告]
发表于 2009-02-24 20:32 |只看该作者
4# tangchit1


经验不敢说,我了解到的一些用户都是在虚机上跑一些简单不重要的应用,主要生产系统,数据库,财务等等重要的应用现在还都很少迁移到虚机上的
aniskywalker 发表于 2009-2-20 10:47


你说的不错。虚拟化不是万能的,他也有自己的弱点,也有适用范围。
比如数据库,一般来说,数据库都会是比较大的应用,需要大量的运算,因此如果使用虚拟化,会大大影响其效率,我不建议使用,但是对于生产机,我觉得还是可以使用的。财务没有迁移,主要还是因为安全,这是核心内容,因此不适合虚拟化。

论坛徽章:
0
49 [报告]
发表于 2009-02-24 20:37 |只看该作者
想问问,虚拟化的上线怎么会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
aniskywalker 发表于 2009-2-20 10:48


我不太明白你所谓的软件开发的成本?可能你的意思是虚拟化带给软件开发的好处吧?
软件的开发其实确切应该是一个生存周期,从开始到退出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我觉得虚拟化的好处在于测试方面,比如开发完的代码,我可以通过虚拟技术快速复位(Snapshot技术)或者VMware的Lab 产品,都可以非常快的恢复到以前的版本,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论坛徽章:
0
50 [报告]
发表于 2009-02-24 20:47 |只看该作者
讨论很激烈啊,呵呵。看得出mark_l_zhang 确实是虚拟化方面的高人!据我了解,现在国内实施虚拟化的企业,确如你所言,绝大多数是部署在新增加的、高配置的的服务器、存储等硬件架构之上的。但有个比较有意思的问 ...
newxunihua 发表于 2009-2-23 10:42


夸奖了,大家共同学习。既有服务器的利用率只有10%,这肯定有其依据。只是对于虚拟化厂商在利用这个做文章,这毕竟是他们的生存之本啊。
不过新东西再好也总要有个培育的过程,在现在刚起来的时候,肯定有很多的风险和经验需要积累。因此现在出现的难处,难点都是可以理解的,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