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徽章:
- 0
|
//以前一直是在虚拟机下面装的 BSD ,前几天不小心把硬盘里面资料全部弄没
//了。分区全给丢了。在重新分区的时候,就给 BSD 预留了点空间。准备硬盘
//里面装一下。现在基本上全部弄好了。把安装过程写了出来。
//有什么不对或者补充的地方望大家指正批评。多谢!
// E-mail: lijunyi_21cn@163.com
//转载请保留以上信息。
一、机器配置
主板:台冠 845_PE_D
处理器:赛扬 1.7G
显卡: NVIDIA
显示器:长城(800*600_85HZ,winxp下)
硬盘: ST 60G(7200 r/s,IDE)
声卡:集成(AC97)
内存:DDR256x2
网卡:TP-LINK 10M-100M
键盘 + 鼠标: ps/2 接口
光驱:三星 CDROM 52X(报废边缘)
二、分区:
用 win 98 的启动盘引导电脑。分区。8G 作为 DOS 主引导区(C 盘)。35G为扩展分区(分三个逻辑分区:D、E、F)。剩下的全部作为 BSD 分区。
我的分区情况如下:
FreeBSD | Winxp | Linux | Grub
ad2s1 C:(8G) hda1 (hd0,0)
ad2s2 扩展分区(35G) hda2 (hd0,1)
ad2s5 D:(12G) hda5 (hd0,4)
ad2s6 E:(12G) hda6 (hd0,5)
ad2s7 F:(11G) hda7 (hd0,6)
ad2s3 --(15G) hda3 (hd0,2)
说明:(1)如果你硬盘比较大的话,可以用魔法分区师进行分区,优点是简单、快速和直观。缺点是浪费空间。我60G的硬盘用它分区以后,在 winxp 下面每个分区信息就占用了63M 的空间。
(2)关于FreeBSD下硬盘以及它的分区表示方法,可以查看手册相关部分。(第一个 IDE 接口主盘表示为 ad0,从盘为 ad1。第二个表示是 ad2 + ad3。我的 IDE1 接的是光驱,IDE2 接的是硬盘。所以主盘表示是 ad2)
三、安装准备:
(1)安装 winxp
我是先安装 winxp(C 盘,FAT32 格式)再装 bsd 的,winxp安装很简单,略过。
注意:C 盘必须是 FAT32 格式, FreeBSD 目前只能从主分区是 FAT 的硬盘安装。NTFS 和扩展分区都不行,至少 5.5R + 6.1R 不支持。
(2)下载
官网上下载 FreeBSD(5.5R 和 6.1R 那个版本都行,我下的是 5.5R),如果速度慢,可以到 ftp://ftp.freebsdchina.org//pub/FreeBSD/releases/i386/ISO-IMAGES/ 下载。
5.5-RELEASE-i386-bootonly.iso
5.5-RELEASE-i386-disc1.iso
5.5-RELEASE-i386-disc2.iso
三个 .ISO 文件全部下载。
下载 ISOemu。地址:http://sysoft.zdwx.com/isoemu/bin/
解压以后,复制ieldr(不是ieldr.exe)、isoemu.ini 到 C 盘跟目录下。
打开 boot.ini 文件。文件最后添加 C:\ieldr="FreeBSD Install"。
修改第二行 timeout=30(如有则不用动),保存退出
复制 5.5-RELEASE-i386-bootonly.iso 到 C 盘根目录。改名为 bsd.iso
打开 isoemu.ini 文件。查找 isoemu isogrub.iso 修改为 isoemu bsd.iso
保存退出。
(3)提取:
用 Winirar或其他的虚拟光驱工具把 5.5-RELEASE-i386-disc1.iso里的 5.5-RELEASE提取到 C盘 根目录下,然后提取5.5-RELEASE-i386-disc1.iso 里面的 packages文件夹到 5.5-RELEASE目录下,提取5.5-RELEASE-i386-disc2.iso 里面的 packages 到 5.5-RELEASE目录下,提示同名的覆盖即可。
(4)配置:
打开C:\5.5-RELEASE\packages\INDEX文件,替换“||1”为 “|”,替换“||2”为“|”,保存退出。然后重启电脑。
注意,再查找“|2”,将查找到的第二个替换为“|”(如果是最小安装的话,可以不做这一步。如果想安装第二张盘里面关于KDE包的话,不做这一步的话会提示你插入第二张盘)
四、安装:
在电脑启动以后,你会发现有个多启动菜单条。选择第二个 FreeBSD Install.怎么样?熟悉的安装过程出现了吧。不过,很快你会发现图形有点怪。很正常的。在安装完以后图形显示会正常的。以下安装过程就比较容易了。详细安装过程见手册2.4 或 http://cnsnap.cn.freebsd.org/doc ... ing-sysinstall.html
注意:(1)如果你想把剩下的所有空间全部装上 bsd 的话,在创建BSD 分区的时候应该把分区剩下的空间 ad2s3 全部 create slice。如果还想安装 linux 或者其他系统的话,就再create slice一部分,剩下点给其他系统。
(2)在选取安装介绍选择 5 DOS。
(3)请务必配置一下鼠标。否则在进入桌面向导的时候,鼠标不能活动。
(4)请务必安装第二张光盘上面的 bash。如果不安装的话,请将普通用户的登陆 shell 设置为 csh或者其他的 shell,不要用默认的。默认的 sh 不支持中文输入。而在 bash 和 csh 下面可以输入中文(在启动了 cce 前提下).
(5)第一张光盘我选择安装的是 All,第二张光盘我选择安装的有 bash、cvsup-without-gui、kde、samba、xorg
(6)创建普通用户的时候,请将其分到 wheel 组。否则,无法 su 到 root。
五、系统配置 注:$ 表示普通用户,# 表示特权用户 root,// 表示注释)
(1)更新源码树:
#cd /usr/share/examples/cvsup
#cp ports-supfile ~
// ~ 是 shift + 键盘左上角 Esc 下面的那个键,表示当前账户目录!
#cd ~
#chmod +w ports-supfile
#vi ports-supfile
找到 *default host=CHANGE_THIS.FreeBSD.org,将
CHANGE_THIS.FreeBSD.org 修改成 cvsup 站点。
关于站点的详细情况,参考手册 附录A.5 或 http://cnsnap.cn.freebsd.org/doc ... handbook/cvsup.html
如果想更新全部源码树,保存退出即可。如果近近是想更新一部分,查找 ports-all,将其注释掉,然后打开自己想更新的那部分。
#cvsup -g -L 2 ports-supfile // 更新
(2)ports 加速
#cd /usr/ports/ftp/axel // 多线程下载软件
#make install clean
#vi /etc/make.conf
添加 FETCH_CMD=/usr/local/bin/axel -n 10 -a,保存退出。
(3)汉化
#cd /usr/ports/chinese/cce // 控制台中文环境
#make install clean
#cd /usr/ports/chinese/kde3-i18n-zh_CN // KDE 汉化
#make install clean
#cd /usr/ports/chinese/koffice-i18n-zh_CN // koffice 汉化
#make install clean
#cd /usr/ports/chinese/arphicttf // 以下两步是安装汉字字体,从 debian 上面学来的。
#make install clean
#cd /usr/ports/chinese/fireflyttf // 不用安装也可以,安装以后字体好看点。
#make install clean
(4)输入法
#cd /usr/ports/chinese/fcitx
#make install clean
(5)安装驱动
#cd /usr/ports/x11/nvidia-driver //显卡驱动,我的是 NVIDIA
#make install clean
#xorgcfg -textmode
//生成 xorg.conf 文件。论坛里面有相关的贴子。可以看看。
//我除了在配置分辨率、频率和显卡类型选择了一下外,其他情况一律回车。
#kldload snd_driver //声卡安装,装载全部驱动
#cat /dev/sndstat //测试声卡驱动,见手册 7.2
FreeBSD Audio Driver (newpcm)
Installed devices:
pcm0: <Intel ICH2 (82801BA)> at io 0xe300, 0xe400 irq 17 bufsz 16384 kld snd_ich (1p/1r/0v channels duplex defaul
(以上是我这里的测试结果,是 Intel ICH)
#vi /boot/loader.conf
添加 snd_ich_driver="YES"
// 关于系统所支持的全部声卡类型,可以查看
// 文件 /boot/defaults/loader.conf 里 Sound modules 部分。
添加 autoboot_delay="3"
// 在多启动的时候,停留时间为 3s,不要改的太小!
保存退出。
(6)其他配置
#vi /etc/X11/xorg.conf
找到 Section "Files"
EndSection
在他们中间添加 FontPath "/usr/X11R6/lib/X11/fonts"
找到 Section "Device"
Identifier "Card0"
Driver "vmware"
EndSection
将 vmware 改成 nvidia。我的是 NVIDIA 的。ATI 的我没有试过。不知道是不是也是这么做得。
保存退出。
$vi .shrc
在这个文件后面添加 export LANG=zh_CN.eucCN
export LC_CTYPE=zh_CN.eucCN
export XMODIFIERS='@im=fcitx'
// 输入法locale环境设定,详细说明见
//文件/usr/ports/chinese/fcitx/pkg-message
$vi .xinitrc //普通账户登录 kde
添加 fcitx
exec startkde
#reboot
// 重启。也可以用 shutdown -r now。关机用 shutdown -p now
最后一步:启动条
#dd if=/dev/ad2s3 of=bsd bs=512 count=1
#mount_msdosfs /de/ad2s1 /mnt/winC
#cp bsd /mnt/winC
#cd /mnt/winC
#vi boot.ini
删除 c:\ieldr="FreeBSD Install"
添加 c:\bsd="FreeBSD"
保存退出
附 1)vi 中文环境的解决方法
打开 ~/.shrc 或者 ~/.cshrc
加入 alias vi='env LC_CTYPE=en_US.ISO8859-1 vi'
// 以上为 sh/bash 环境下
alias vi 'env LC_CTYPE=en_US.ISO8859-1 vi'
// 以上为 csh/tcsh环境下
(2)如果觉得 fcitx 字体过小的话。可以修改 ~/.fcitx/conf 文件里面的设定。
本来我是一直用 scim 的。结果在一次突然断电以后,就起不来了。重装 scim 也是如此。后来就改成了 fcitx。
(3)关于控制台中文输入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很久。FreeBSD 普通用户默认的登陆 shell 是 sh。但是
我却一直没有办法在其中输入中文。除了编译内核我没有试过。其他的方法我都试过了
却一直不得要领。偶然机会下,在 root 下面可以输入中文。才突然明白。是 shell 的缘故。
++++++++++++++++++++++++++++++++++++++++++++++
安装完成进入kde桌面以后,如果需要其他的细调,可以到 kde控制中心看看。
建议使用 1024x768 的分辨率。
++++++++++++++++++++++++++++++++++++++++++++++
[ 本帖最后由 qq18875102 于 2006-10-6 17:1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