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12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楼主: depthblue_xsc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海区域海底电缆如何铺设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11 [报告]
发表于 2006-12-29 15:31 |只看该作者
估计直接扔里边算了。10000米的深度,估计也没有任何生物。

论坛徽章:
5
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8-06 06:20:00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8-10 06:20:00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8-23 06:20:00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08-24 06:20:00IT运维版块每日发帖之星
日期:2015-11-12 06:20:00
12 [报告]
发表于 2006-12-29 15:44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ildlily980 于 2006-12-29 15:31 发表
估计直接扔里边算了。10000米的深度,估计也没有任何生物。


大海虽然很深但是也没有这么深,100米的算深海了.

论坛徽章:
0
13 [报告]
发表于 2006-12-29 20:57 |只看该作者
大海有那么深吧,据说把珠穆朗玛扔沟里,都填不满

论坛徽章:
0
14 [报告]
发表于 2006-12-29 21:14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bili 于 2006-12-29 02:22 发表
有次看电视,好像是从船上直接很光缆放到海里的。


不能简单的放进去,需要埋到海底

论坛徽章:
0
15 [报告]
发表于 2006-12-30 14:39 |只看该作者
海底电缆怎么铺
海缆通信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从1987年至2001年间,世界总共建设了大大小小的海底光缆系统170多个,大约有130余个国家通过海底光缆联网。

海底电缆是用绝缘外皮包裹的导线束铺设在海底,分海底通信电缆和海底电力电缆。前者主要用于通讯业务,后者主要用于水下传输大功率电能。与人造卫星相比,海底光缆有很多优势:海水可防止外界电磁波的干扰,所以海缆的信噪比较低;海底光缆通信中感受不到时间延迟;海底光缆的设计寿命为持续工作25年,而人造卫星一般在10到15年内就会燃料用尽。

深海光缆的结构比较复杂:光纤设在U形槽塑料骨架中,槽内填满油膏或弹性塑料体形成纤芯。纤芯周围用高强度的钢丝绕包,在绕包过程中要把所有缝隙都用防水材料填满,再在钢丝周围绕包一层铜带并焊接搭缝,使钢丝和铜管形成一个抗压和抗拉的联合体。在钢丝和铜管的外面还要再加一层聚乙烯护套。这样严密多层的结构是为了保护光纤、防止断裂以及防止海水的侵入。在有鲨鱼出没的地区,在海缆外面还要再加一层聚乙烯护套。

海底电缆工程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复杂困难的大型工程。在浅海,如水深小于200米的海域缆线采用埋设,而在深海则采用敷设。水力喷射式埋设是主要的埋设方法。埋设设备的底部有几排喷水孔,平行分布于两侧,作业时,每个孔同时向海底喷射出高压水柱,将海底泥沙冲开,形成海缆沟;设备上部有一导缆孔,用来引导电缆(光缆)到海缆沟底部,由潮流将冲沟自动填平。埋设设备由施工船拖曳前进,并通过工作电缆作出各种指令。敷缆机一般没有水下埋设设备,靠海缆自重敷设在海底表面。



海底光缆系统的基本结构

  海底光缆系统由置于海底的光中继器和光缆构成。光纤要耐相当于几百至一千大气压的水压,数千至1万伏的高电压,铺设时还要承受数吨的张力。海底中继器由当初的再生中继链路变为光放大中继链路,它由放大光信号的掺铒光纤(EDF)及相应的泵浦激光源构成,链路结构极其简单。除此之外,在陆地站点还设置了高压供电的电源装置和接受光信号的末端装置等。
  海底光缆铺设船KDDOceanLink(KOL),排水量大约10000吨,一次最多可装载4000公里的光缆和中继器进行铺设。铺设横穿太平洋光缆时,因为全长约9000公里,分三次进行铺设。KDD除此之外还有两艘光缆铺设船进行建设和维修工作。

  数字再生中继海底光缆

  在开发海底光缆初期,KDD首先开发的是最适合当时远程传输的1.3μm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发生器,同时进行了深海铺设的高耐张力光缆的实用化研究。此外,KDD还进行了与决定海底交换系统可靠性的光器件高可靠度及光缆长期可靠性有关的重点技术开发。
  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光缆会由于氢氧根的作用而增加损耗,并解释了其形成的机制。以此为基础确立了高可靠性海底光缆的制造技术。这样日本最初横穿大洋的海底光缆以OS方式实用化了,该项技术于1989年应用于第3条横穿太平洋光缆(TPC-3)。之后,为使光纤损耗最低化,在世界上首先成功地实现了1.5μm波长的半导体激光的室温连续工作,同时还使该激光波长窄带化,进行了1.5μm海底光缆的开发。在该系统中,中继距离扩大为100~150公里,实现了连接日美间约1万公里的第4条横穿太平洋的海底光缆(TPC-4)。

  利用光放大技术的海底光缆系统

  依靠光纤技术实现了海底光缆系统的数字化与大容量化,使高质量的国际通信服务成为可能。但是,以电话、传真为主体的国际通信需求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国际海底光缆要进一步扩大容量。
  在再生中继方式中,由于是先进行光电变换,在电的阶段放大、再生之后,再进行电到光的变换,因此伴随着传输比特率的不断提高,要求电子器件、光器件必须具有高速响应能力。但是,迅速增加的需求超过了那些器件的高性能化(高速化、经济化、高可靠性)的速度。
  KDD公司很早就注意到,使用EDF(掺铒光纤)可以经济地实现大容量传输的光放大中继传输技术,并推动了面向实用化的开发。通过这种光放大系统的实用化,可实现比电再生中继系统约大8倍的容量扩增。这样建设了光缆容量为10Gb/s,全长达25000公里的第5条横穿太平洋光缆(TPC-5)。



Google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论坛徽章:
0
16 [报告]
发表于 2006-12-30 17:06 |只看该作者
确实很负责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