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zj2004
发表于 2013-03-27 08:28
好贴,双手赞成!
chenyx
发表于 2013-03-27 11:09
1、容灾系统属于IT容灾和恢复的技术范畴,一般而言,建设灾备系统规模大小该如何设定?
这个取决于数据重要程度,企业的核心数据肯定会要求很实时的备份,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到最近的数据状态.对于核心数据,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定义.
其他非核心数据,备份的要求就不是很高了,备份的频度也会很低.
所以,一般会略大于核心数据容量的规模.
2、现在有一种思想是未来IT架构不比设备,那么软件灾备反面有什么优势呢?
设备损坏了,很容易通过硬件的替换实现,数据丢失了,对任何企业来讲都是灾难性的.软件灾备,既然是软件,就是可定制的,我觉得这个是最大的优势
3、各位所在企业在灾备方面有哪些不足或者潜在问题呢?
目前资金缺乏,还没有实现异地灾备,只在机房对核心业务的数据定期同步到一个存储上.
king_819
发表于 2013-03-27 14:58
回复 10# xc5sm
容灾是一个系统工程,数据评估、系统搭建、应急预案包括定期的数据校验
也有一些企业花了一些钱做了一个系统,最后成了摆设,等最后出现问题时,发现数据根本不可用,这就相当于工作白做了
还有就是应急预案,这个必须要有,出的问题,如何恢复要有条不紊的进行
emperor9
发表于 2013-03-27 23:41
四个字:没有优势。。。。
zppeterpan
发表于 2013-03-28 00:24
1.灾备规模大小与企业或者单位数据中心建设情况息息相关,而且是看单位是想实现一个怎样的效果,本地还是异地,数据级还是应用级,一般是根据单位的需求,选择一套最适合他现有it建设情况的方案
2.软件灾备更具灵活性,与现在提倡的软件定义的存储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用软件做灾备,就可以不用受限制于一些硬件产品等,对于未来扩展性也是比较方便的
3.现在企业经常面临的问题就是灾备建设不全面,经常顾此失彼,或者比较着眼于现状,并没有考虑未来,比如现有灾备系统能否和以后新上系统相兼容,异地做完灾备后是否有相应的一套人员配置,管理方面也是经常被忽略的一点
wolfop
发表于 2013-03-28 10:52
本帖最后由 wolfop 于 2013-03-28 10:56 编辑
都什么年代了,还搞容灾。容灾 !=业务连续性。传统的容灾需要复杂的切换方案,极高的成本,很多以失败告终。
现在应该提跨站点的(半)自动业务连续性,跨站点自动高可用。
arron刘
发表于 2013-03-28 13:59
恩。是这个道理,但是总有一个是主导的guo_ing 发表于 2013-03-26 11: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太了解,但觉得双活才是发展方向
arron刘
发表于 2013-03-28 14:08
。。。我觉得一个企业只要有数据就绝对不会没有灾备系统的。回复 16# wolfop
arron刘
发表于 2013-03-28 14:10
相信你也知道一个数据中心的费用大部分是花在设备的维护上,一样的,企业的灾备系统必须是确保企业数据万无一失的东西,我们必须确保它的稳定性,定时的进行维护,我的观点是这个花费应该超过生产系统。为了减少硬件的投资,未来一定会在软件方面加大投入,提高软性能力。回复 3# zhaopingzi
xdsnet
发表于 2013-03-28 15:27
1、容灾系统属于IT容灾和恢复的技术范畴,一般而言,建设灾备系统规模大小该如何设定?
容灾系统大小受这些因素决定:
a1. 系统的大小(硬件环境、软件环境、业务量等等)
a2. 容灾需求(那些数据需要灾备、时效关系、恢复要求等等)
a3. 技术、经济能力及管理认同与支持(技术限制、资金限制、管理方面限制——领导支持......)
2、现在有一种思想是未来IT架构不比设备,那么软件灾备反面有什么优势呢?
b1. 完备的流程实现灾备的可管理
b2. 梳理业务需求更明确
3、各位所在企业在灾备方面有哪些不足或者潜在问题呢?
c1. 管理层的认可与支持,重要性定位
c2. 技术要求的明确
c3. 业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