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头 发表于 2014-05-09 16:00

有奖问答:NAND Flash里的“NAND”是怎么来的?

冬瓜头 发表于 2014-05-09 16:04

闪存的发展,导致上层访问协议变得不再给力。SCSI体系面临崩盘,即便是机械盘,SCSI体系的庞大低效也让人很是头疼。目前Linux社区有人在倡导改造SCSI,有人则完全不以为然,希望破旧立新。NVMe协议是专门针对Flash等非易失性高速存储介质而生的访问协议,其相对SCSI在多个方面有很大的性能提升和优化。大家知道目前业界唯一一家能提供NVMe协议支持的Flash控制器出自谁家么?而某大厂最近也推出了NVMe的SSD。有奖。

xingjiudong 发表于 2014-05-09 16:36

占座,学习

冬瓜头 发表于 2014-05-09 16:46

本帖最后由 冬瓜头 于 2014-05-09 17:55 编辑

说道硬件,不得不又走入了幻想里去。学生时代学习过一段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当时还想考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研究生,但是苦于某些扯淡科目,最终还是没报名,后来稀里糊涂从事了IT行业,至今半瓶水,虽身在PMC这么高端的公司,但是心里一直很惭愧。在学习分子生物的时候,对计算机其实一点都不了解的。当从事了几年IT之后,越发觉得生物就是计算机,上帝的代码令人叹为观止,迄今为止人类也仅仅探知了少许皮毛。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才是最高效最智能的计算机,那一定是仿生计算机,仿生怎么仿?那一定是从分子层面去仿。现在已经出现了利用蛋白质组成逻辑门的简单器件,但是我个人不认为用生物器件搭建成逻辑门是多么高效的办法。我们必须搞清楚生物体在分子层面是怎么完成生命逻辑的,说白了,目前发现的地球生物体,是使用大量的数不尽种类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化学力、物理力相互连接、释放,各自产生形变,又导致其他一系列瀑布连锁反应。这些过程,就像函数调用一样。整个生化过程,有输入信号、输出信号。比如从某病毒被T细胞表面蛋白质感受并接触,一直到最后B细胞大量生成对应抗体和其他免疫分子释放到血液,这期间就是在完成免疫的生命逻辑。这里有问题就是,对于计算机,多数逻辑都是需要CPU运行代码来完成,那么这些生命逻辑的代码在哪里?有人说在DNA里的碱基对,其实DNA更加类似计算机里的存储设备,其碱基对其实是对文件存储的编码格式。真正的逻辑体现在哪?其实就是体现在蛋白质的三维构象当中,一个蛋白质相当于一个线程,完成一定的逻辑,但是蛋白质完成逻辑并不需要像计算机CPU一样去读入代码执行,而是有输入,就有输出,这更像数字电路里的组合逻辑的行为,所以把每个蛋白质比喻成一个ASIC电路更加形象,蛋白质无处不在,有的嵌入在细胞表面,有的游离于细胞内,有的在血液内,他们靠高速运动相互碰撞完成API(更确切的应该是ABI)调用,也有主动引导方式,比如通过某些物质的浓度梯度,将对应的蛋白质引入到对应的地方,完成逻辑。也就是说,生物体是由大量ASIC电路组成的、组合逻辑+时序逻辑共同作用的,一台计算机。试想一下,这和我们常用的计算机完全不一样,后者是软件定义,而生物体,则是硬件定义,而生物体软件定义的部分,在于大脑的学习单元,也就是智能、感情等属于软件定义,其他生命过程,都是硬件定义的。最高效的计算机,就是要把线程做成ASIC,然后用一种特殊的总线连接所有ASIC,但是永远赶不上生物体的是,这些相互连接的ASIC是不能随便运动的,这就要求必须使用超高速的互联通道。将来的计算机是否会是这种仿生的形态?有生之年可能得不到答案了。
还有一个问题,计算机靠电路震荡来产生时钟,驱动电路完成逻辑,那么生物是靠什么来驱动的?冥冥之中有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在驱动,这就是引力、斥力、原子力了。蛋白质更像一台永不磨损的精密机械,所以说仿生计算机,其实是一台纯机械计算机,这可不是早期的算盘或者手摇计算机亦或是继电器计算机,而是分子级别的机械计算机。使用组合逻辑来完成逻辑,而不是一句一句的执行代码,这就是为什么生物体如此奇特而且如此潜力无限的原因。有些人能够速算,有些人有特异功能,其实这些可能都是无意间生成了,或者不小心触发了上帝埋伏好的代码,生成了对应的专用速算蛋白质机器。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哲学问题了。IT计算机的电路都有时钟频率,CPU比如1GHz,3GHz,那么生物体的震荡频率是多少?比如某蛋白质需要发生形变,每次从A态变到B态,就会从细胞外面将一个钠离子吸入细胞内,同时从细胞内把一个钾离子排出细胞外,一秒钟如果震动20万次,那就是泵出20w个钠离子同时泵入20w个钾离子,如果是30w次行不行?30w次,想到了什么?光速,每秒近似30w公里,还想到了什么?光子震动频率,普朗克常量,10的14次方。普朗克常量为什么是这个数?得去问上帝,他所运行我们看到的世界所使用的那台“计算机”的CPU的运行频率是否就是10的14次方赫兹?哈哈!继续引申一下,数学、物理学里的很多“常量”,是否有人能够解释为什么?比如π为何是3.14xxx,普朗克常量为何是xx,这些等等,最好的解释方式,就是我们的世界运行在上帝的计算机中,上帝设置好了这些常量,我们就照此运行了。但是上帝并不知道他的代码运行之后的结果,可能也已经无法控制了,自从宇宙大爆炸,上帝加电启动这台计算机的时候,上帝就已经控制不了代码的运行了,所以可能祈祷有时候是没用的。也有可能上帝已经冥冥中重启过很多次机器了,我们的记忆都被回滚到某次历史时刻的快照了,这也可以解释一些第六感之类的灵异现象。

cierory 发表于 2014-05-09 16:52

NAND gate(与非门)是数电的一种基本逻辑电路,若输入均为高电平(1)或者也可以视MOS管导通时视为1,则输出为低电平;否则则为高电平。具体到NAND flash则是Cell Array之间及Source line之间采用的是这种与非的连接方式。回复 52# 冬瓜头


   

冬瓜头 发表于 2014-05-09 16:57

cierory 发表于 2014-05-09 16: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NAND gate(与非门)是数电的一种基本逻辑电路,若输入均为高电平(1)或者也可以视MOS管导通时视为1,则输 ...

能否细化一下,谁和谁之间是AND,谁和谁之间是N呢?

cierory 发表于 2014-05-09 17:15

可以理解为先对所有Cell Array的输入端(1或者0)先进行与运算(AND)得到一个结果,再对得出的结果进行非运算(N)。个人理解所有输入端为1时,最终输出端和地线接通,可以到0电位;否则无法到达0电位。(PS:瓜大的回复让人有点小激动)回复 57# 冬瓜头


   

冬瓜头 发表于 2014-05-09 17:21

cierory 发表于 2014-05-09 17: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可以理解为先对所有Cell Array的输入端(1或者0)先进行与运算(AND)得到一个结果,再对得出的结果进行非运 ...
正确!一串cell之间是AND关系,bitline输出取反,是N。有奖

冬瓜头 发表于 2014-05-09 17:38

cdb81 发表于 2014-05-08 21: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有个想法,所谓软件硬件,其实是对产业链生产环节的一个简单划分。那整个产业链式怎么运转的呢?
芯片   ...
从市场和用户体验入手,这个我想发表点看法。产品经理是联系市场、用户和公司产品团队的纽带,大到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产品怎么做。功能几何、用户体验如何设计、界面、GUI,小到命令行个语法,产品经理都要定义清楚,产品经理是产品他爸,负责生,研发团队是产品他妈,负责产。然而,软件有软件产品经理,硬件有硬件产品经理。很少有一款被定义的产品无法用现有硬件满足的,或者说99%的产品经理都是基于现有的物质基础来设计产品。1%的产品经理,会将新奇的想法付诸实践,并且促成硬件的变革。

cryboy2001 发表于 2014-05-09 21:54

本帖最后由 cryboy2001 于 2014-05-09 21:57 编辑

看过冬瓜的第一本大话存储,像高人学习!!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查看完整版本: 华山论剑新解--软件硬件谁在引领IT技术革命?(获奖名单已公布-20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