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上海半个多月了, 打击也受够了, 从开始的自信到现在的开始浮躁, 上来吐吐水, 让前辈们指点一下前方的路.
本人即将毕业于一个二流一本的信息工程专业. 由于以前太关注编程的快乐, 以至忽略了本专业的课程, 挂了不少, 估计拿不到毕业证.
大一: 非常喜欢编程, 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成天没事就在图书馆借几本<深入理解J2EE>之类的大砖头啃, 还做了许多笔记, 虽然没什么用, 但是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放在旁边还是能赚来几缕崇拜的目光(现在想想当时多么幼稚).
大二: 终于, 我们专业开了一门C++的课程, 教我们的老师也是刚毕业没多久, 在他的带领下, 花了半学期学完了C++中C的部分, 刚将到类的时候, 结课了, 感谢我的C++老师, 他让我看到了进入这个奇妙殿堂的门. 后来, 偶遇了学校里一个牛人, 在他的指点下, 我放下了谭老那本书, 捧起了K&R的圣经, 在大二那个寒假, 我学完了那本书, 做了大部分后面的习题, 终于知道什么是C, 正月初一到初七, 我窝在家里写了一个当时认为不可能完成的游戏, 一个控制台的字符RPG, 估计有3000行左右, 刚开始写之前我只会最基本的程序流程控制, 写完之后知道了文件操作, 指向指针的指针, 如何使用结构题指针等等, 如何才能使程序的流程更清晰, 那7天应该是我学C语言后进步最快的7天.
大三: 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王垠那篇著名的文章, 我这个意志薄弱的人在他的煽动下, 装上了传说中的rh9, 由于我们学校在windows下上网是用联创的802.1x上网客户端, 而那家公司根本就不出linux的版本, 于是, 一个英雄出现了, 学校艺术学院的一位同学反编译了windows下的客户端, 破解了密码的加密算法, 做出来linux下的客户端, 在他的春风沐浴下, 我们学校使用linux的同学渐渐多了起来, 而我也算其中一个. 从那以后, 我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精彩的世界, 还有这么多优秀的人, 还有Stevens 先生如此经典的六部旷世巨作, 吃了一月的低热量食品后, 我终于捧回来其中的<APUE>, 于是, 啃APUE和被APUE啃成了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主题, 陆陆续续到现在, 六本书我已经拥有了五本, 剩下的一本<UNP>卷二在来上海不久后终于在交大食堂后面的一间昏暗的杂货店里被我发现.
大四: 开学不久的一个晚上, 一个短发精悍的家伙风风火火地冲进我寝室, 要我加入学校的晓组织<翔工作室>(这里介绍一下, 翔工作室是我们学校门户网站的开发维护团队, 里面有开发, 美工, 运营, 保姆, 大大小小老老少少20多口人), 进了工作室之后, 我才发现自己以前的三年真是白过了, 里面那种为同一目标而奋斗的激情深深感染了我, 深夜里的头脑风暴, 通宵达旦的开发, 会议上针锋相对的辩论, 在这里, 我终于明白了团队的力量.
由于学校特批了一个寝室给我们工作室的核心成员, 主要是搞技术的住在一起方便开发.由于联创官方上网客户端反代理, 不能同一寝室用一个端口上网(省钱), 所以我们寝室用了一台linux做服务器(名字叫道长七号, 因为是道长的机子), 用破解的上网客户端上网, 然后其他机器都连到其上, 又因为服务器性能太低(4年前的普通PC机), 所以不能跑X, 而我们学校牛人已经把上网客户端升级到用GTK+写的图形界面, 多线程, 还加了很多附加功能, 这些对服务器来说都没用, 于是俺研究了他的代码, 将所有的图形界面去掉, 所有的变量类型改成标准库里的类型, 多线程该成单线程, 把读xml配置文件的libxml2包去掉, 换成了自己写的读conf配置的代码, 虽然这样做从技术上来看是倒退, 但是依赖的包多了反而在安装的时候麻烦, 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 simple is better. 然后将其改成daemon程序, 这样只需要ssh上去, 上网, logout, 然后上网客户端就在后台乖乖运行.
后来在无聊之余, 看了看星际译王的代码之后, 用他的词典开发了在线词典, 服务器端也是运行在linux下的daemon, 然后打开两个fifo, 一个读, 一个写, python写的客户请求CGI, deamon从CGI读单词, 然后从另一个fifo吐出解释, 然后CGI将格式美化之后发给用户.
.........
突然发现自己写了这么多, 再写就成自传了, 附上自己的简历, 真心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