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1260 | 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新中国的地震预报 ZT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2 21: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http://219.143.71.221/manage/htm ... /1201844584544.html
浅谈新中国的地震预报
2008-02-01 13:43:04.0 来源: 作者:   【大   中   小】

                                     周翠英

    在向地震预报科研高峰攀登的队伍中,中国的地震学者一直走在前列。1966年邢台发生了强烈地震,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华北地区发生的最强烈的一次地震,已赶赴现场的年轻的地震学家们,不仅亲身感受到了灾民们家毁人亡的苦痛和幸存者的撕心裂肺地呼唤亲人的哭叫,也从地震序列活动的脉搏和灾民们的回忆中了看到了预报地震的曙光和希望-"地震是有前兆的",并立即开始了地震前兆的调查和研究。

    在余震尚频频发生的情形下,周恩来总理冒着生命危险,亲自视察了灾区,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亲切慰问了灾区人民,也向地震工作者提出了攻克地震预报关的艰巨的任务。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由多学科、多部门和自愿者组成的专门的地震队伍迅速建立起来,由此开始了新中国地震科学家征服地震预报科研高峰的征程。

    1975年,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华北地区的第二次强烈破坏性地震,即2月4日发生在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这是一次类型比较特殊的地震,7.3级强震前三天,在震中区首先发生了一连串的小震,而且次数逐渐增多,震级逐渐增加,至7.3级震前,逐步增强的小震活动却突然出现了平静。这一现象发生在年度地震会商曾经指出的地震危险地区内,而这种小震"密集--平静"的现象正是研究总结邢台7.0级地震时被发现的强震前会出现的"前兆"异常现象。年轻的地震工作者这正是依据这一突出异常,及时做出了短临地震预报,使灾区最大限度地减轻了人员伤亡,为此地震预报工作者也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褒奖,因而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可一年以后,中国华北又发生了世界瞩目的唐山7.8级地震,由于各种原因,虽然震前也发现了一些异常,但还未来得及分析认识清楚,地震发生了,它无情地摧毁了这座前景辉煌的新兴工业城市,杀死了24万同胞,给国家和民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前去唐山进行地质宏观调查的7名地震工作者以身殉职。这给还沉浸在成功喜悦中的地震工作者以沉痛打击。 但年轻的地震队伍并没有被击倒,经过认真地反思、总结,他们更清醒了,更成熟了,进一步识到,地震的孕育过程是及其复杂的,是非线性的,地震预报不能一蹴而就,因而开始了更为艰苦的实践和探索。

    科学难题的最终解决,必须依赖理论的成熟和完善。1976年唐山7.8级强烈地震以后,中国大陆进入了一个地震相对平静的时期,为了系统整理10年来地震预报探索中积累的经验,并在理论上取得进展,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我国地震工作者也开始了针对地震预报的科研攻关。在"六五"和"七五"攻关期间,首先对各类地震前兆进行了系统清理、确认,并对各种地震预测方法进行了实用化研究,建立了各学科地震分析预报指南,研制了实用化程序,使地震预报初步进入到规范化阶段。同时还开展了地震前兆观测台网的技术改造和地震预报技术系统的研制与建设。在"六五"、"七五"地震前兆和预报方法清理和实用化研究的工作基础上,"八五"期间开展了地震预报方法、理论的深入攻关研究,使之对于地震孕育的过程和不同阶段的前兆特点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依此确定了不同孕震阶段的判据、指标和预测方法,形成了更为成熟的地震预报程式指南和工作程序。同时还在震源孕育环境和震源细结构的深部探测研究、数字化地震观测和数字化地震前兆观测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大陆板内地震孕育过程和前兆机理的实验及理论研究、前兆场解释模型等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  "九五"期间,攻关研究的目标重点放在一年尺度的"中短期预报的方法及其理论研究"方面,旨在提高我国年尺度的中短期地震预报水平,同时加强1-3年中期预报方法和理论的研究。经过5年努力,在"边研究、边应用"方针的指导下,我国的年度中短期预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中短期前兆异常识别、动态图像预测方法、强震中短期孕育过程的物理机理及预报模型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步和有价值的成果,同时运用攻关成果成功地进行了1997年新疆家伽师6.3级、6.4级地震、1999年辽宁岫岩5.4级地震等多次破坏性地震的短临预报,取得显著的减灾实效。"九五"攻关取得的成果,向尚在争论地震能否预报的国际地震学界展示了地震预报研究的前景和中国地震工作者的为此所做出的努力,也坚定了中国地震工作者的信心。在此鼓舞下,中国地震工作者现正在"十五"攻关的实践中,进一步向短期和短临预报的高目标冲刺,而且已取得了初步胜利,相信"十五"攻关的成果必将更令世人瞩目。

     经过了失败的考验和成功的激励,经过了上万名地震工作者30多年来在实践和理论上的艰苦探索,中国的地震预报事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逐步形成了"长、中、短、临"渐近式的地震预报的理论系统和场源结合、以场求源的分析方法,建立起较为系统的经验性地震预报的方法、指标和判据体系,成功地预报了几次破坏性地震,取得了防震减灾的初步成效,并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了一支精炼高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群结合"的防震减灾队伍。但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现有的进步离突破地震预报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现有的成果为这一崇高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

论坛徽章:
0
2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2 21:45 |只看该作者
但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现有的进步离突破地震预报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现有的成果为这一崇高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