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1929 | 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地震早期预警系统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4 18: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港台
防御地震灾害不妨以日本为鉴
英 | 大 | 中 | 小
2008年05月14日10:31
在中国忙于抗震救灾之际,来自地震多发国日本的经验教训让人深思:防范强烈地震会耗费大量资金,需要无休止的准备,而且即使这样也未必能做到万无一失。

日本经常受到地震和台风的袭击,所以防灾已经成了日本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1923年东京的一场地震导致10.5万人死亡,因此当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之时,政府便规定新建筑物必须能够抗震。1959年的一场台风夺去了5,098人的生命,此后日本政府在1961年建立了一套广泛的灾难应急制度。

上述努力取得的成果喜忧参半。1995年,当日本关西的神户地区遭强震袭击时(震级略低于中国周一这场地震),竟有相当数量的建筑物未被破坏。但倒塌的建筑物还是很多,有6,437人在地震中丧生。此外,政府在地震发生后应对失措可能也导致了更多人死亡。

日本的防灾工作此后走上了一条加速整改之路,政府制定了更严格的建筑安全标准,确立了新的紧急救助方式。日本内阁府防灾和国际合作部门负责人Eiji Torisu说,神户大地震表明日本原有的灾难应急体制还不完备。“1995以后这套体制有了重大改变”。

日本地震应对政策的基石一直是不断强化的建筑安全标准。1981年制定的一项法律规定,建筑物必须能够抵抗日本标准7级地震,而达到这一震级的地震足以产生神户地震时最强烈的地面晃动。但日本许多建筑物是在这项法律颁布前修建的,在神户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死亡的5,500人中,几乎90%是在自己家中被砸死的。

神户地震之后,这项法律作了修订,新规定建议老建筑的所有权人对其进行防震加固。不过据日本政府称,目前日本仅有70%左右的建筑符合新的安全标准。

将安全法规落到实处是个难题,即使对新建筑也是如此。2005年,一位建筑师被发现编造了几十栋公寓楼的抗震数据。此事曝光后政府紧急实施的建筑抗震性复查导致连续几个月都未有新建筑获准开工,几乎导致日本经济陷入衰退。政府2006年新颁布的一项法律加大了对修造不安全建筑的处罚力度,将最高罚款额提高到 300万日圆(合28,900美元),并新增了判处三年以下徒刑的处罚。上述那位建筑师2007年被以伪造数据和伪证罪判处5年监禁。

日本的摩天大厦可能是该国抗震能力最强的建筑。其中一些在地基处安放了滚珠轴承或橡胶垫,这样在地面发生剧烈晃动时可以对楼体起到减震作用。日本目前约有 2,000幢建筑使用了这类“隔震”技术,中国的这类建筑只有700座,而世界其他国家的此类建筑加起来还不足300座。住宅建造商也在引入这类技术,但据住宅营建公司Sekisui House Ltd.说,这会使日本普通郊区住宅的造价提高300万日圆左右,从而将建造成本最多提高15%。使用了这些抗震技术的住宅目前只占该公司所销售住宅的一小部分。

日本免震构造协会(Japan Society of Seismic Isolation)是一家致力于推广抗震技术的半官方机构,其负责人Nagahide Kani说,如果东京现在遭遇与四川同样震级的地震,其建筑的受损程度不会像中国那样严重。

1995 年神户大地震时日本政府遭到的最大批评是,由于对地震的规模缺乏足够认识,它在外国提议派人前往救灾时表现得犹豫不决。当时世界不少国家训练有素的搜救犬只能在本国机场望“日”兴叹,而它们这时本可以在地震救援现场大显身手。由于没有办妥行医手续,一批美国医生在抵达神户3天后才被允许救治病人。

日本对其自卫队的行动有严格限制,只有在地方或中央政府发出正式要求后军队才能参与灾害救援。神户地震时由于当地政府一时间措手不及,所以地震后第三天自卫队才参与救灾。

现在,灾害发生30分钟内一个应急小组就能在日本首相官邸聚集。这一小组目前已紧急聚集过三次,它通过一个“灾难信息系统”基于灾区人口密度等指标来评估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此外,政府还建立了卫星通讯系统,以备在移动通讯基站被损坏时使用。

但新体制也并非一切顺利。日本花10年之工斥资上千万美元打造了一套地震早期预警系统,按设计它应能侦测到地震的最初迹象,并赶在地震爆发前向震中附近城市发出警报,从而使人们能多获得几秒钟逃生时间。然而上周,一场在海上发生的7.0级地震袭击了日本东部,但一些地区在地震发生40多秒后才收到警报。

Sebastian Moffett / Hiroko Tabuchi

论坛徽章:
0
2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4 18:48 |只看该作者
我怀着虔诚的心来看这个贴,可惜让我失望。这么长个文章,只有最后一段两行半字涉及到地震预警系统,而且没有任何技术性的东西。搞技术的,想看的都是技术的东西。
此外顺便普及一个常识:地震预警,不等于 地震预测。预报、预测、预警,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论坛徽章:
0
3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4 18:53 |只看该作者

论坛徽章:
0
4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4 18:56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Files 于 2008-5-14 18:48 发表
我怀着虔诚的心来看这个贴,可惜让我失望。这么长个文章,只有最后一段两行半字涉及到地震预警系统,而且没有任何技术性的东西。搞技术的,想看的都是技术的东西。
此外顺便普及一个常识:地震预警,不等于 地 ...


日本那套系统就是烧钱的产物。理论基础很简单:地震波的传播速度(5-10KM/s)比电磁波慢得多。

论坛徽章:
0
5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4 18:59 |只看该作者
日本这个用了10年花了几千万美元,打造,其实也就是利用地震的纵波快于横波速度这个原理,提供一些预警

地震纵波速度7·6km/s横波速度3km/s

像这次的地震估计也就是几秒钟的提前预报......

这还没计算系统的反应时间......

论坛徽章:
0
6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4 19:00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nadl 于 2008-5-14 18:56 发表


日本那套系统就是烧钱的产物。理论基础很简单:地震波的传播速度(5-10KM/s)比电磁波慢得多。

不过这已经是世界最先进的了.....

论坛徽章:
0
7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4 19:11 |只看该作者
文不对题哈,哈哈。不过,作者确实了解一些日本的情况。

说实在的,地震预警是非常困难的。日本做得再好,也就是争取地震发生前的10几秒钟报警。而这10几秒是非常关键的。再想提前?--这个基本上很难。赫赫

另外,地震也有多种,比如,世界上1/3的直下型地震就发生在中国。
http://sankei.jp.msn.com/world/c ... 805132105024-n1.htm

与普通地震相比,直下型地震的破坏性更强。日本的大楼底下采取了一些防震措施,比如加了轴承什么的,对直下型地震没有多大效果。
最可怕的是先直下型,再左右晃荡,所有的建筑物--先酥后散,活命只能靠运气了。

如果是中等地震---房子没倒,却晃得人站不稳,这时的最大杀手是家里的家具--比如电视冰箱柜子,它们到处碰撞。所以躲到厕所以及没有家具的屋子里相对比较安全。

论坛徽章:
0
8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4 19:15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jl 于 2008-5-14 19:11 发表
文不对题哈,哈哈。不过,作者确实了解一些日本的情况。

说实在的,地震预警是非常困难的。日本做得再好,也就是争取地震发生前的10几秒钟报警。而这10几秒是非常关键的。再想提前?--这个基本上很难。赫赫
...

嗯,这个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版上面的文章

要是能把这些大东西都固定住估计就能好不少.....

论坛徽章:
0
9 [报告]
发表于 2008-05-14 22:12 |只看该作者
u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