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1404 | 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京报:立一座刻着遇难者名字的纪念碑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49
15-16赛季CBA联赛之福建
日期:2016-06-22 16:22:002015年亚洲杯之中国
日期:2015-01-23 16:25:12丑牛
日期:2015-01-20 09:39:23未羊
日期:2015-01-14 23:55:57巳蛇
日期:2015-01-06 18:21:36双鱼座
日期:2015-01-02 22:04:33午马
日期:2014-11-25 09:58:35辰龙
日期:2014-11-18 10:40:07寅虎
日期:2014-11-13 22:47:15申猴
日期:2014-10-22 15:29:50摩羯座
日期:2014-08-27 10:49:43辰龙
日期:2014-08-21 10:47:5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8-05-21 11: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新京报社论

  截至5月20日18时,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已造成40075人遇难。连日来,这个黑色的数字一直在上升,让中国痛断肝肠。

  尽管地震夺走了数以万计的身体与生命,但是,只要我们努力,总有办法让逝者留下名字,有尊严地离去,而不是将他们的名字与身体一起掩埋。此时,我们应该让“数字”变“名字”,为逝者立一座刻有他们名字的纪念碑,让标刻这场苦难的抽象数字,变成一个个具体的、鲜活的人的姓名。

  昨天,为了尊重逝者,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地震遇难人员遗体处理意见,对既无有效身份证件也无亲属辨认,无法确认身份的遇难者,公安、卫生部门要尽力对遗体进行编号、记录、拍照、提取可供DNA检验的检材,并由公安部门统一保管和检验,建立“5.12”地震遇难人员身份识别DNA数据库。

  死者长已矣,生者多努力。显然,我们需要铭记的并不只是一场国难,几许悲情。只有记住每一个人,关于这场灾难的记忆才能更真实,对生命的尊重才能更具体。一个民族关于苦难的记忆,不能只靠口耳相传,承载苦难记忆的书本、文献、证物,以及各种形式的博物馆会留传于世,见证一个社会的痛定思痛与生生不息。

  铭记苦难是一种社会责任。对于任何灾难而言,只有一个“集体受难”的悲剧印象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任何群体性灾难,都是由具体的个人来承受,正是个体的不幸构成了集体记忆的所有细节。

  国家记忆,最后都得落在个体具体记忆之上。任何灾难,最后也都是具体的灾难。“9·11”恐怖袭击后,纽约建“世贸中心纪念馆”,收入许多 “9·11”罹难者家属捐赠的照片及二百多个罹难者的遗物,并在世贸大厦原址上永久性地留下了近3000名罹难者的名字。而在中国,1946年西南联大正式结束时,师生们在校址上竖立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上面刻着联大从军学生的纪念碑文及834位从军学生的名字,至今未失。

  任何国家的历史,都是具体的人的历史。对逝者名字的梳理与铭刻,同样是在补写历史。对于发生在汶川的这场灾难,透过媒体报道,尽管我们已经知道了许多感人故事和英雄事迹,但是更多逝者还不为人知。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努力留下所有逝者的名字,让每个人的姓名成为集体记忆的入口,事实上也是在丰富我们的世界,对生者与死者尽责。

  一块大地开裂,给全人类留下伤口。眼下所有努力,不仅为了超拔于苦难之上,更为了重申人的价值与信仰。从设立国家哀悼日,到发文严格要求礼遇每一位遇难者遗体,这一切莫不说明,共和国正在不断用具体的行动,丰富着国家伦理。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每一位逝者都贵比国家。

  没有对个体生命的充分尊重,就谈不上以人为本。灾难过后,我们需要建一座碑,纪念这场国家灾难;在这座碑上,要镌刻上所能证实的遇难者的名字,让这场灾难变得具体而真实,让大写的“人”字矗立在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论坛徽章:
0
2 [报告]
发表于 2008-05-21 16:30 |只看该作者
唐山地震就有纪念碑了啊!

论坛徽章:
0
3 [报告]
发表于 2008-05-22 16:14 |只看该作者
应该为每一位遇难的孩子立一座碑,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生前可爱的样子,每一个名字都曾经是那样的熟悉犹如我们自已的孩子!

论坛徽章:
0
4 [报告]
发表于 2008-05-22 21:33 |只看该作者
坚决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