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1405 | 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容灾] 从灾难预防到业务连续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5-09-20 11: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9.11”事件之后,人们认识到实施灾难备份的重要性,国内的银行、电信等大
型企业陆续开始考虑灾难备份系统的建设工作。而东南亚海啸灾难的发生又进一步推动
了国内重要行业灾难恢复系统建设的进程。


   
   
     
        
      
[AD]
      
   
  
灾难备份并不是一个新的话
题,但今年灾难备份却再次成为
大家关注的热点。“以前对容灾
是谈得多,观望的较多,真正做
项目的较少;以前对容灾的关注
主要是金融、电信等行业客户,
如今政府、企业甚至一些中小企
业客户也开始讨论容灾;以前容
灾项目主要是对灾难的预防,而
现在则主要是出于对业务连续性
的考虑。”曾为国内实施众多容
灾项目的EMC 大中国区技术解
决方案总经理任志辉这样表示。
“今年是灾难备份市场快速起步的一年,从金融、电信到政府、社
保、税务等都在规划和讨论容灾
项目,灾备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
的阶段。”
从探索到实践
“中国的灾备建设在经历几
年的探讨后,正逐步进入实践阶
段。”促成容灾备份市场快速发
展的原因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客
观上是国内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
善和普及,很多政府、行业和企
业的关键业务系统已经全部信息
化,而保持业务运行的连续性和信息的安全已成为他们首要考虑
因素;另一方面,则是今年政府
对国家重要行业灾备建设的推
动,正是因为东南亚海啸灾难的
发生,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决
定,在国内八大行业全面建设容
灾系统。国务院信息办组织银
行、电力、铁路、民航、证券、保
险、海关、税务八大重点行业信
息系统主管部门共同出台的《重
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划指南》
就是一个标志。
“911之后,一些行业在灾难
备份建设上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例如银行、电信等在进行数
据大集中同时也建设了容灾备份
系统。但一方面是部分已经建设
灾备系统的企业,存在大量重复
建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另一方
面,很多企业对灾难备份认识不
清,结果整个系统建设流于形
式。”国信办网络与信息安全组
组长王渝次指出。
总体上看,国内灾难恢复体
系基础仍很薄弱,存在一些亟待
解决的问题。如对灾难恢复工作
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还不到
位;许多重要应用系统甚至还没有建立基本的数据级灾难备份
措施,不具备恢复能力;重要应
用系统灾难备份建设的法规和
标准不完善;灾难备份建设缺乏
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存在盲目建
设和发展的倾向等。同时,已有
灾难备份中心缺少切换演练,一
些单位建设灾难备份中心存在
资源、费用困难等。因此,《重
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划指南》
的出台,也直接带动了灾备项目
的新一轮热潮。
技术发展推动容灾普及
与几年前相比,灾备方法、
手段没有太大的不同,但存储技
术有很多突破的发展,不仅出现
了更多容灾产品, 同时已有容灾
产品功能也更加完善,它们能够
支持和实现更多级别的数据和应
用容灾,性价比方面也有了更大
地提升。其中存储的虚拟化技
术、SAN 路由技术以及SATA、
SAS等技术的出现为容灾提供了
更多的选择。
“传统的容灾技术比较适合
单一大型机的应用环境,如传统
的金融数据中心和电信数据中心
等,而在复杂多变的开放式IDC
或类似环境中,则显得无力。而
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则为实现异构
环境中的容灾提供了技术保证,
同时也为用户建立灾备中心提供
了更多的选择。” 任志辉表示。
惠普公司容灾系统专家也指
出,从全球范围内看,开放与虚
拟化将是行业容灾系统建设的全
新标准。首先,新的企业容灾系
统需要建立在开放系统之上,这
是企业容灾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
具有高性价比的根本所在;虚拟
存储技术原本的目的,主要是提
高存储系统的利用率,简化对存
储系统的管理。传统的存储环境
中,开放系统的容量利用率仅为
40-50%,而利用存储虚拟化技
术,存储系统实际的容量使用率
达到80%-85%。同时在虚拟化
环境中,所有的存储管理操作都可自动实现,存储管理变得轻松
简单。正是由于开放系统以及虚
拟化技术所带来的利益,数据容
灾系统的标准发生了本质性的变
化,开放系统与存储虚拟化正在
成为新的标准。
“存储网络的发展和容灾需
求催生了SAN路由技术”。博科
通讯大中国区技术总监司马聪
表示。 传统光纤通道技术在容灾
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性。一般
而言,利用传统光纤通道交换
机的级连来构成一个大型的
SAN 网络时,光纤通道交换机
越多形成的SAN 网络就越大,
往往形成广播风暴,尤其在各
种容灾系统中本地和异地的
SAN 一旦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
个大的网络,在本地和异地
SAN 同属一个网络的前提下,
它们之间的长距离连接如果发
生连接波动的话,就会诱发波
及S A N 全体的重组(F a b r i c
reconfiguration),这是造成容灾
系统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光纤通道传统的结构也
不能适应多点容灾需求。而光
纤通道SAN Fabric 间路由技术
(SAN路由技术)即可以把各个
SAN 网络连接起来又能够保持
其相互的独立性,为网络存储
和容灾系统带来了许多好处。
同时,由于SATA/SAS等新
技术的出现,电信网络租用成本
的降低,使得灾备中心的建设成
本和运营成本都有很大的下降,
同时也使得容灾备份产品有了更
多的选择,甚至使得平民化的容
灾方案成为可能。
灾备外包渐成气候
目前,随着灾备需求的增
大、灾备技术的成熟以及相关法
规的不断完善,灾备外包正成为
一个趋势。
“自建灾备中心对于企业的
资金和技术的要求高。一次性投
资巨大,灾难备份中心的资金投
入涉及建筑工程、机房配套工程、IT 系统投入、通信网络设备
投入,而这笔投入是为小概率的
事件准备的,平时都处于闲置状
态,导致总体投入成本(TCO)和
投资回报率(ROI)不对称,灾
备中心资源利用率低。因此,自
建灾备中心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愿
意或者都有能力去承担的。” 参
与指南制定的万国数据(GDS)
公司首席灾备顾问汪琪指出。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
李晓枫在对金融行业的灾备工作
的建议中也指出:应客观认识灾
难备份的社会化服务问题,社会
化服务包括灾难备份服务整体外
包、投资参与灾难备份设施建
设、租用第三方灾难备份设施、
利用社会专业技术力量运营管理
和应急支援等多种形式。
汪琪认为,外包模式最突
出的特点是客户和IT 企业各自
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化分
工。同时外包可以降低灾备成
本、获得专业化服务、缩短灾备
上线时间、降低灾备建设风险,
更重要的是客户能够将主要力量
投放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业
上。因此,外包的模式比较适合
风险控制要求高,资产规模中等
或偏小、技术与管理实力较弱的
企业。
目前,一些客户在灾备外包
方面已经进行了有益尝试。深圳
发展银行的灾难备份外包就是我
国商业银行灾难备份建设的一个
典型代表。2001 年7月,该行与
万国数据签订了长期灾难备份外
包合同,该系统于2002年5月投
入运行,目前已通过多次系统验
证和每年度演练切换测试。而今
年1月采用全外包模式的中山证
券集中交易容灾备份系统,在深
圳市金慧盈通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和深圳证券通讯公司共同构建的
证券IT托管中心正式开通。中山
证券的灾备系统由金慧盈通提供
灾备系统所需的全部硬件设备和
软件系统,并负责系统的建设和
运行维护,中山证券只需要支付一定的服务费,即可享受金慧盈
通提供的专业化服务,这是证券
行业灾备外包的首次尝试。
当然用户在选择外包方式
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外包
服务商的自身实力、专业化水
平、服务质量、信息系统失控、关
键数据流失等等。
任志辉还指出,外包还需解
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在外包安
全和服务等级方面还缺乏具体的
法律法规;其次在业务服务等级
以及恢复等级等方面还没有具体
的定义和强制措施,国家应制定
相应的外包规范和准入制度;第
三,虚拟化技术等方面还需要进
一步成熟,使得不同平台、不同
系统的容灾备份能够实现。另
外,在应用系统和服务器管理、
数据库维护等方面还有许多技术
需要进一步探讨。
在北美灾备外包市场上,
SunGuard、IBM、惠普等占有很
大的市场份额,在国内万国数
据(GDS)在深圳有一个灾备外
包中心,并已为银行、证券、政
府等客户提供外包服务;IBM
在天津、上海和深圳有三个中
心,目前的业务主要是服务外
资独资企业。
业务技术8/2 开
最可喜的是,经过几年的发
展,国内在灾备项目的实施方面
积累了很多成熟的经验。
“很多客户开始时误认为灾
备是技术项目,其实灾备项目
不是单纯的技术项目,而是业务项目,早期的BCP(业务连续
性规划)是最重要的,BCP要占
整个项目80%的工作量。”任志
辉认为,灾难备份项目强调的
是业务不中断而不是I T 不中
断,现在客户已经越来越认识
到,灾备的目的不仅是防止数
据丢失,而是保证业务的连续
性,因此从项目名称上,很多客
户已经不再称为灾备,而是改
称为业务连续性项目。
辽宁移动是中国移动的第一
个灾备项目,也是EMC 一个典
型的BCP项目,该项目经历了从
前期业务规划到事后演练整个过
程。任志辉介绍说,该项目前期
根本就没有涉及到技术,80%的
工作都是在进行BCP的规划。而
且BCP涉及到各个业务部门,大
量的工作是与业务部门人员进行
沟通,而只有灾备技术方案是与
IT部门完成的。BCP规划完成后
在确定灾备方案时也要根据
RTO和RIO的要求,分成不同的
层面来考虑,例如有些需要数据
同步技术,有一些需要应用级容
灾,还有些只需要本地备份就可
以。在运行过程中,灾备的演练
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该客户已
经成功进行了灾难恢复的演练。”
结束语
今年是灾备市场快速发展的
一年,但总体看中国灾备市场仍
是刚刚起步,市场的成熟不仅需
要客户逐步走向成熟,还需要国
家的指导,尤其是政策、法规方
面的不断完善。
From ZDNET.CN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8368/showart_4845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