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徽章:
- 0
|
五、Telnet下Zoning的配置命令
在交换机上配置Zoning的主要途径有两种:Telnet和WEB TOOLS。Zoning的配置可以动态的进行,当使用cfgEnable指定某个配置成为生效的配置后,Zoning的配置会立即在SAN网络中生效,隔离Zone间的相互访问。在交换机上新创建Zoing的配置一般会按如下的方式进行:
aliCreate
在创建Zoning的配置时,应该首先创建Alias,把需要划分Zone的所有设备都创建为别名。一个Alias中可以同时有多个设备作为它的成员。
zoneCreate
然后创建Zone,并使用Alias作为Zone的成员,创建Zone应该遵循每个Zone中只有一个Initiator的原则;
cfgCreate
所有的Zone都创建完成后,需要创建Configuration,把需要同时存在的Zone放在一个Configuration中,根据需要可以创建多个Configuration存储不同场景下Zone的配置方案
cfgEnable
在创建了一个或多个Configuration后,这些配置都还没有生效,要真正完成区域的划分,还需要指定那个Configuration配置是生效配置,这个工作可以用cfgEnable命令完成。
cfgSave
上面做的所有Zone的配置都是存储在内存中的,在交换机重新启动后,配置会丢失。使用cfgSave命令后会把RAM中Zone的配置(包括那个Configuration生效)保存到Flash中,长久保留。
例如:
Fab_E1_1:admin> zoneshow
Defined configuration:
cfg: Zone_cfg
Zone_W1; Zone_W2; Zone_W3; Zone_W4
zone: Zone_W1 W1
zone: Zone_W2 W2
zone: Zone_W3 W3
zone: Zone_W4 W4
alias: EMS1 1,0
alias: EMS2 1,1
alias: W1 1,0; 1,4; 1,1
alias: W2 1,0; 1,4; 1,5
alias: W3 1,0; 1,4; 1,2
alias: W4 1,0; 1,4; 1,6
Effective configuration:
cfg: Zone_cfg
zone: Zone_W1 1,0
1,4
1,1
zone: Zone_W2 1,0
1,4
1,5
zone: Zone_W3 1,0
1,4
1,2
zone: Zone_W4 1,0
1,4
1,6
在进行Zone的配置时,应该注意下面的问题:
Zone的配置可以动态完成,当某个Configuration被激活了后,它的Zone的配置马上会在SAN网络中生效。
没有却省的Zone。在交换机上启用了zone的功能后,所有不在Zone中的设备都不能相互访问。
一个设备可以同时属于多个Zone。存储设备有可能会被放到不同的Zone中,同时被多个Zone的主机访问。
要实现Zoning的功能,关键的不是学会使用Zoning的命令,而是做好Zone的规划设计,在实施配置之前,先设计好Zone的结构、成员,根据你的配置清单在到交换机上完成配置。
一个主机一个Zone
在设计Zone时,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每个Zone中只有一台主机。遵循这样规则设计出的Zone,结构非常清晰,不会有错误产生。另外可以防止不同的主机争夺对磁盘控制权的情况。
Hardware Zone
在设计Zone的创建命令时,一定要尽量使用Hardware Zone。不要使用安全性不好的Software Zone。
命名规则
Zoning中所用到的名字的命名规则和C语言的变量命名规则相同规定:
1。大小写敏感的,在设计和配置时应该把大小写分清楚。
2。必须是字母开头的,并以字母或数字作为内容,可以使用“_”;
使用端口的WWN
SAN网络中的一个设备会有两种类型的WWN,一个是Node WWN,另一个时Port WWN。在实现Zone时一般使用Port的WWN来创建Zone,不去使用Node的WWN,这样的配置比较灵活自如。比如如果某个存储设备有两个端口,你可以指定某些主机从一个端口访问存储,另一些主机从另一个端口访问存储。
设计Zone的考虑
避免将一个设备同时定义到一个硬件Zone和另一个软件Zone。
当一个Zone跨越不同的ASIC,采用端口设定Zone。
当以WWN划分Zone时,保证所有的设备连接到BLOOM ASIC的交换机上。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17749/showart_121565.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