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徽章:
- 0
|
在以前的文章里,我们已经介绍过RAID 0、1、3、5、7、10、30、50等、除了这些比较常用的RAID级别,还有一些虽有定义,但较少应用的RAID级别,这里我们也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RAID 2,带海明码校验磁盘阵列
RAID2是为大型机和超级计算机开发的。磁盘驱动器组中的第一个、第二个、第四个……第2的n次幂个磁盘驱动器是专门的校验盘,用于校验和纠错,例如七个磁盘驱动器的RAID2,第一、二、四个磁盘驱动器是纠错盘,其余的用于存放数据。使用的磁盘驱动器越多,校验盘在其中占的百分比越少。RAID2对大数据量的输入输出有很高的性能,但少量数据的输入输出时性能不好。RAID2很少实际使用。
由于海明码的特点,它可以在数据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将错误校正,以保证输出的正确。它的数据传送速率相当高,如果希望达到比较理想的速度,那最好提高保存校验码ECC码的硬盘,对于控制器的设计来说,它又比RAID3,4或5要简单。但是利用海明码校验必须要付出数据冗余的代价。
RAID4:带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
RAID4和RAID3很相似,不同的是RAID4对数据的访问是按数据块进行的,也就是按磁盘进行的,每次是一个盘。 RAID3是一次一横条,而RAID4一次一竖条。所以RAID3常须访问阵列中所有的硬盘驱动器,而RAID4只须访问有用的硬盘驱动器。这样读数据的速度大大提高了,但在写数据方面,需将从数据硬盘驱动器和校验硬盘驱动器中恢复出的旧数据与新数据通过异或运算,然后再将更新后的数据和检验位写入硬盘驱动器,所以处理时间较RAID3长。
RAID6:带有两种分布存储的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
几乎没有进行商用。它使用一种分配在不同的驱动器上的第二种奇偶方案,扩展了RAID 5。它能承受多个驱动器同时出现故障,但是,性能尤其是写操作却很差,而且,系统需要一个极为复杂的控制器。当然由于引入了第二种奇偶校验值,所以需要N+2个磁盘,同时对控制器的设计变得十分复杂,用于计算奇偶校验值和验证数据正确性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造成了不必须的负载。
RAID53:高效数据传送磁盘结构
RAID53结构的实施同Level 0数据条阵列,其中,每一段都是一个RAID 3阵列。它的冗余与容错能力同RAID 3。这对需要具有高数据传输率的RAID 3配置的系统有益,但是它价格昂贵、效率偏低。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2/69258/showart_693791.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