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徽章:
- 0
|
主要介绍了solaris中的磁盘管理和几个命令
1.在solaris中硬盘被划分为为slices,cylinder.track,sector.其中sector为最小单元.大小为512字节.track由连续的sector组成.cylinder由一组cylinder组成.硬盘从逻辑上分为slices.在solaris中,硬盘可以分为8个slices.标记为0-7.一般来说slices0为/分区。slices1为swap分区.slices2从逻辑上代表整个硬盘.slices5为/opt分区.slices6为/usr分区,而slices7为/export/home分区.
2.硬盘的命名规范:
在solaris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设备名.c0t0d0.在这里c代表着控制器的编号.控制器的作用就是联系系统和磁盘.t代表着目标号,就是说在一个控制器下可以挂接多个磁盘单元.t就是磁盘单元号.一般来说c0t6d0代表着光驱.d就是lun号,一般来说对于一块磁盘这个号为0.
在solaris中磁盘有三命名方式:1.逻辑设备名:在/dev/dsk目录下显示了所有磁盘的逻辑名称.
.2.物理设备名.在/dev/dsk下我们用ls -al可以看到/dev/dsk/c0t0d0s0是一个连接.他所指的文件就是磁盘的物理名称.
3.实例命名.比如sdn代表的是scsi磁盘.还有dadn代表的是ide磁盘
在solaris中管理磁盘主要有以下几个文件和命令:
1./etc/path_to_inst 这个文件记录了系统设备的物理路径和设备的实例命名.他只在启动的时候由kernel调用来识别可能存在的设备.
2.prtconf
3format工具.
devfsadm工具 主要用于添加了新的设备.
还有就是prtvtoc和fmthard..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11850/showart_64229.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