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徽章:
- 0
|
实验一:局域网交换机的配置实验目的:
F 熟悉华为S2403交换机的配置界面
F 能够进行S2403的VLAN配置
F 能够进行S2403的用户配置
实验步骤:
第一步:启动WINDOWS的超级终端,并对其进行正确的配置。交换机正常启动并完成初始化设置,在屏幕上提示“Initialization finished,press any key please...”后,在超级终端中按回车键,即可以进入配置界面。使用用户名:SECURITY,密码:SECURITY登陆。使用键可以在各个选项之间切换。
第二步:在初始配置界面下选择SYSTEM,对系统的IP地址等进行配置,结束后选OK。测试是否可以通过TELNET访问交换机
第三步:配置VLAN。将1-12端口设为VLAN1,将13-24端口设为VLAN2测试连接在不同VLAN中的PC是否可以通讯。
第四步:用户配置。增加超级用户:HUAWEI,密码:QUIDWAY。测试是否可以使用该用户登陆。
实验二:用户配置接口实验目的:
F 在普通用户和特权用户模式下配置路由器
F 使用帮助功能
F 退出登录
实验步骤:
第一步:路由器正常启动并完成初始化设置,在屏幕上提示“ATS0=1”后,在超级终端中按回车键,即可以进入普通用户模式。
在“Quidway>”普通用户模式下,可以通过键入“?”帮助命令看到可以操作的指令:
Quidway>?
enable Turn on privileged commands
exit Exit from EXEC
help Description of the interactive help system
language Switch language mode (English, Chinese)
Ping Send echo messages
Show Show running system information
telnet Connect remote computer
tracert Trace route to destination
随时可以采用“部分帮助命令”进行配置指导,如:
Quidway# sh ?
回车后即可看到路由器列出以“sh”开头的所有命令。
而如果键入:
Quidway# Show ?
即在“show”命令后键入“空格”+“?”,则路由器将把所有可以用“show”命令进行操作的指令或参数罗列出来。在 Quidway 路由器中,可以随时使用 “?”帮助命令协助您进行参数配置。如果在某指令或参数后出现“〈CR〉”提示,则表明指令或参数已经结束。
第二步:在普通用户模式提示符下键入“enable”命令并回车。
在“password:”下键入相应的口令(出厂设置为空,即此时可直接回车)。键入口令后可以看到路由器由普通用户模式“Quidway>”变成特权用户“Quidway# ”模式,此时再键入“?”帮助命令查看可以操作的指令。注意比较此时的可操作指令与在普通用户模式下有何不同?
第三步:在特权用户模式下,我们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查看当前配置:
Quidway# show running-config
如果配置在一页中无法完全显示下,则会显示如下分隔符:
---- More (Press CTRL_C to break) ----
此时可按回车键继续逐条向下查看后面的配置;如果想看下一屏信息,按空格键即可;如果想终止查看,可以按“Ctrl+C”组合键结束。
第四步:如果想保存路由器当前配置,可以键入“write”命令进行保存(注:“write”只能在特权用户模式下使用)。
第五步: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可以在Quidway#下键入命令configure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Quidway(config)#在全局配置模式下可以对路由器进行一定的系统级配置。例如修改路由器名称,在Quidway(config)#下键入hostname HUAWEI 即可将路由器名称改为HUAWEI。提示变为HUAWEI(config)#。退出全局配置模式可以使用命令exit。
第六步:进入接口配置模式,可以在HUAWEI(config)#下键入interface ethernet 0进入以太网接口0的配置状态HUAWEI(config-if-Ethernet0)#。或键入interface serial 0进入串口0的配置状态HUAWEI(config-if-Serial0)#。在接口配置下可以对端口的IP地址等相关参数进行配置。退出接口配置模式可以使用命令exit。
第七步:在配置结束后可以使用“exit”命令退到前一级菜单下,或在任意状态下使用Ctrl-Z组合键直接退出到特权模式下。在退到特权用户模式下时,如果想从特权用户模式下退到普通用户模式,可以使用“exit”命令或“disable”命令。
本文来自ChinaUnix博客,如果查看原文请点:http://blog.chinaunix.net/u/10546/showart_50353.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