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新帖 |

Chinaunix

  平台 论坛 博客 文库
最近访问板块 发新帖
查看: 899 | 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二章 物理层(ATM教程) [复制链接]

论坛徽章: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收藏(0)] [报告]
发表于 2007-01-31 10: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ATM的物理层
二、物理接口
三、ATM交换机
一、ATM的物理层
ATM意即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
ous transfer mode)。这种模式可以与同步T1线路做一对比。在T1线路中每125us都有一个T1帧生成,该速率由主时钟控制,每帧的第k时隙中有从相同源来的1字节数据。T1是同步的。而ATM不严格要求信元交替地从不同的源到来,每一列从各个源来的信元,没有特别的模式,信元可以从任意不同的源到来,而且,不要求从一台计算机来的信元流是连续的,数据信元可以有间隔,这些间隔由特殊的空闲信元(idle cell)填充。
ATM并不标准化传输的信元格式。实际上,它指出仅发送单个信元是可以的,并且指出信元可以被装入到T1,T3,SONET或FDDI(光纤LAN)线路上发送。对于以上的这些例子,有标准规定信元如何封装到这些系统提供的帧里。
在最初的ATM标准中,主速率为155.52Mb/s,另外还有一个4倍于它的速率(622.08Mb/s)。选择此速率是为了和SONET兼容,SONET是电话系统中用于光纤线路的分帧标准。基于T3(44.736Mb/s)和FDDI(100Mb/s)上的ATM也已出现。
ATM的传输介质常常是光纤,但是100m以内的同轴电缆或5类双绞线也是可以的。光纤可达数千米远。每个链路处于计算机和一个ATM交换机之间或两个ATM交换机之间。换句话说,ATM链路是点到点的(和LAN不一样,它在一条电缆上有许多发送方和接收方)。通过让信元从一条线路进入交换机并且从多条线路输出,可以获得广播效果。每条点到点链路是单向的。对于全双工操作需要两条链路,每个方向的流量占用一条。
ATM的物理层包括两个子层,即物理介质子层(PM)和传输会聚(TC)子层。其中物理介质子层提供比特传输能力,对比特定时和线路编码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并针对所采用的物理介质(如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等)定义其相应的特性;传输会聚子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比特流和信元流之间的转换。
对于输出,ATM层提供信元序列,PDM子层进行必要的编码,并且以比特流的方式发送它们。对于输入,PDM子层从网络中获得输入的比特,并且向TC子层提交一个比特流。信元的边界并没有标记出来,TC子层负责找出信元在何处开始和结束。但这不仅困难,而且在理论上行不通,因此TC层去掉了这一功能。因为TC层管理分帧,所以它属于数据链路功能,因此我们在第3章讨论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北京盛拓优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24965号-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监中心备案编号:11010802020122 niuxiaotong@pcpop.com 17352615567
未成年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联系我们:huangweiwei@itpub.net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过ChinaUnix的朋友们 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原作者名及出处

清除 Cookies - ChinaUnix - Archiver - WAP - TOP